朱老师给每人发了一根鸡毛,笑着说:“我介绍一下游戏规则:红队和黄队各派出两个代表,比赛开始后,如果鸡毛落在了地上、桌子上、脸上……就算输,谁能坚持到最后,哪个队就赢。”
我们黄队派出了杨媛媛和谢宏佳,红队派出了杨福瑞和张琪。先是杨媛媛和杨福瑞比赛。比赛是三局两胜制。
第一局比赛开始了,杨媛媛对着鸡毛猛吹一下,可鸡毛非但没有往上升,反而一个劲的往前跑,杨媛媛只能追着鸡毛使劲吹。可杨福瑞要比杨媛媛的“处境”好多了,只见杨福瑞轻轻的吹着鸡毛,那鸡毛就好像被施了魔法,随着杨福瑞吹出的`气流忽高忽低,哪儿也不乱飘。很显然,这一局杨福瑞胜利了。红队胜了一局,红队的队员们都欢呼跳跃,可黄队的队员们却垂头丧气,打不起一点精神。
第二局开始了,是黄队的谢宏佳对红队的张琪。别看谢宏佳是个女生,可气势一点也不比男生差。张旗见状似乎有些害怕,刚一上场就出了丑,鸡毛落在了自己的鼻子上,所以这次谢宏佳终于又扳回了一局。
第三局开始了,是黄队的丁文轩对张旗。丁文轩的腮帮子憋得通红,使尽一吹,就把鸡毛吹上了天。张旗也吹了好几口气,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好力度,最终还是让鸡毛落在了地上。黄队胜利。
“吹鸡毛”比赛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今天,我又看了一部电影叫《鸡毛信》,它是在1968年上映的,里面的主人公是海娃。
有一天,海娃的爸爸让他去给三王村的王连长送信,刚刚走不远,就看到了鬼子,这下海外心慌慌了,心想该把鸡毛信藏在哪里呢?埋在土里会找不到的。这时,他看了那只又肥又大的羊,心上一计,不如就把这个鸡毛信藏在那只羊的尾巴底下。然后,他被鬼子发现了,鬼子让海娃带他们去三王村,海娃带鬼子快到三王村的时候,他就立刻跑上去,大喊:“鬼子来了,鬼子来了,”不一会,八路军全部都到了,鬼子这才知道上当了,就立刻想逃跑,可是太晚了,来不及了,鬼子们被八路军一个一个的打死了。后来,王连长又带了一排的士兵去攻打鬼子的堡垒,结果大获全胜了。即***死了鬼子,又占领了鬼子的堡垒。
我学得海娃是一个勇敢、坚强的一个小八路队员。
《鸡毛信》这部影片主要讲了一位小英雄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龙门村:
故事的主人翁叫海娃,大约十二岁,给家里放羊也为村里站岗放哨。有一年秋天鬼子又来抢粮了,在乡亲们转移粮食的同时,海娃接受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送一封鸡毛信。在途中海娃遇到了日本鬼子,还被抓住了,幸好海娃急中生智把身上的鸡毛信藏在了头羊又肥又大的尾巴底下。晚上,鬼子又累又饿,想吃大肥羊的肉,海娃用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说老羊的肉又老又酸,不好吃,同时抱住一只小羊羔,分散敌人的注意力,结果敌人***了小羊,保住了鸡毛信。!
海娃真聪明呀!鬼子想去村里抢粮,便叫海娃带路,海娃利用有利的地形把鬼子带到了石中山,并忍受着重子弹的巨大疼痛。让解放军叔叔消灭了鬼子,轰了鬼子的老家,烧了他们的旗子。
我既恨鬼子想去村里抢粮,我又想赞美海娃的勇敢,真棒!
当时,老师把黑板一擦,就有人坐不住了,有人说:“是贴鼻子,还是吹鸡毛?”这时刘泽雨说:“是画裸装吧!”。他说完全班就哄堂大笑。这一下子让刘泽雨可丢脸了。于老师严肃的说:“不是”。说完于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吹鸡毛。原来是这个游戏啊!我们在四年级时就玩过几次。
老师分了两个队伍,一个叫欢乐队,还有一个队伍叫希望队,我就是希望队的一员。之后老师又在每个组里选了四人来吹鸡毛。
比赛开始了。每个人都在呐喊:“加油!加油......!”比赛人员都全神贯注的吹着,比赛没多大会,就分出了胜负,第一局我们输了。
第二局开始前。我们忽然发现欢乐队那边的\'窗户没有关,所以我们才输了。
第二局我们推举人选,大家推举了索一博和李烂烂。欢乐队则派了王思齐和王嘉莹。针尖对麦芒——一个比一个尖。 四个大高个显出一副很自信的样子,吹起了鸡毛。到最后,索一博来了一个猛扑,让鸡毛掉到了欢乐队境内,这一局我们赢了。现在的比分是1比1平。
第三局是最重要的一局,本想还派索一博上场,可老师说必须找前两排的。我们听后,个个失望。说:“派谁呢?”大家一致认为让赵晨琦和于冲。敌军队则派出了李山和孙明阳。第三局这个决定胜负的一局,四个小将表现不一。李山在笑,轻蔑地笑。于冲神态自若,很有信心。赵晨琦紧张。孙明阳也挺认真呢!于老师把鸡毛吹起,两队的加油声震耳欲聋,似乎要震破屋顶。四员小将也个不示弱,于冲连蹦带跳地吹。鸡毛一会儿摇摇晃晃,像一个迷路的小鸟正在找家呢!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最终于冲一使劲,将羽毛吹到了线上,打成平局。
今天真高兴!
我们高兴归高兴,可是那边就打起来了。看,这时突然常啸和安子木打了起来,常啸还哭了,脸红的像苹果,我们赶紧上去问怎么了,原来安子木骂常啸贱,听了以后常啸就跟安子木打了起来,就因为这一个字就打起来,够冲动的了。
今天,我看了《鸡毛信》这个故事,故事中的小英雄海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娃是抗日战争时期龙门村的一名儿童团长,他每天在龙门山上一边放羊一边放哨。有一天,爸爸交给海娃一个重要任务,让他赶着羊送一封“鸡毛信”到三王村,交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选了一条安全的路,可是途中还是遇到了前来扫荡的日本鬼子,海娃把“鸡毛信”藏在了羊尾巴下面,可是鬼子要抓他的羊吃,海娃想到“鸡毛信”心急如焚,幸好鬼子嫌那绑着“鸡毛信”的羊肉太老,“鸡毛信”算是保住了。但鬼子还是抓住海娃不让他走,晚上被关在乱七八糟的草房里,又冷又饿。趁鬼子睡着了,海娃小心翼翼、蹑手蹑脚的逃了出去,但还是被鬼子抓回来了。鬼子还让海娃给他们带路,海娃一路上想尽了办法,几经波折,最后终于逃出去,安全的把“鸡毛信”送到了目的地。海娃精疲力尽,再也坚持不住了,昏了过去。
看完这个故事,我深深地被海娃那机智、勇敢、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动了。我们要向海娃学习,遇事要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积极开动脑筋,坚持不懈。现在我们生活在新时代,过着幸福的生活,更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今年10月2日,我观看了爱国电影《鸡毛信》,深有感触。
《鸡毛信》的大概内容是: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一天,父亲让海娃送一封鸡毛信给八路军的王连长。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着信上路。突然,西山山顶的“消息树”倒了,敌人进山了。海娃急中生智,用布条将信绑在老绵羊的尾巴下,瞒过敌兵。敌人逼海娃带路。晚上,海娃趁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但又被抓回带路,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海娃的手。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海娃送完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敌人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
海娃的机智、勇敢,让我想到了一件事:三年级下学期时,我管理卫生这一方面。有一次,地上有一张订正稿纸。当时我看见了,也没在意,正好有事情,走过就像一阵风,没了这回事。哪知下午值日生做值日时,也没扫掉这张纸,我们小干部也没检查仔细,值日老师走过来说:“这有一张纸,很脏。”当时就扣了一分。我后悔莫及,要是当时直接把这张“定时炸弹”捡掉不就完事了吗?或者值日老师走来时捡掉,不也可以吗?与他相比,我一点都不机智,不机灵!
我以后一定要向海娃学习,学习他那机智勇敢的能力!
我看完《鸡毛信》这部电影后,觉得海娃非常勇敢。因为一个小孩子能在自己的敌人面前坦然的说话,甚至在面对死亡时也可以不害怕不退缩,那是什么让他这样勇敢呢?我想,是他手里握着的那封——鸡毛信。 日记
我们应该向海娃学习,学习他的勇敢,正义和善良的品质。而对待敌人一定要将他们消灭的一干二净,拔草除根。
海娃手里的那封鸡毛信是多么的重要呀!海娃的父亲对他再三叮嘱要小心,一定要亲自交给王队长。海娃就是我们的好榜样,如果不去送鸡毛信,也要从小事做起,不管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的去完成。即使是一件不重要的事,也要把它当非常重要的事去完成。
如果海娃拿着鸡毛信,对鸡毛信不负责,不认真的把鸡毛信送去,那严重而恶劣的后果可能是日本军队早就把中国占领了,海娃也会被当成日本人威胁中国人的小俘虏了。可是海娃的做法和我刚才说的相反,就因为海娃冒着生命的危险把鸡毛信送到了收信人的手里。那时,海娃还受了重伤,但他还是使出最后的力气,把信送到了!
我们的小英雄伤好后,又回到放哨的地方,继续工作了。
海娃——一个抗日的小英雄,我们要向他学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