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前后,疟痢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芡实被誉为“水中人参”,古药书中说芡实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粮菜佳品,它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是秋季进补的.首选食物。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颜色白如莲籽,细如珍珠.主产于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区,其他地区亦有产。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生用或麸炒用。
我们进补的原则是既要营养滋补,又要容易消化吸收。芡实就具有这一特点,其含碳水化合物极为丰富,含脂肪很少,因而极容易被人体吸收。并且人体经过服用芡实调整之后,再服用其他补品消化系统就能适应了。 它的意义还在于可调整脾胃功能,脾胃充实以后,再吃较多的补品或难消化的补药,人体就能适应了,对身体也就有益无碍了。
补中益气,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
遗精滑精,虚弱小儿遗尿,老年人小便频数] 芡实15克,金樱子12克,菟丝子、车前子各9克,水煎服。小便频数及遗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子各二两,共研为末。加蒸枣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四精丸”。
慢性泄泻(包括慢性肠结核,五更泄泻等] 芡实、莲肉、淮山药、白扁豆等分,磨研成细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作点心吃。
芡实性味甘涩平,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功效。
芡实在我国自古作 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
白浊。用芡实粉、白茯苓粉。化黄蜡和蜜作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盐汤送下。此方甸“分清丸”。
实治虚浊。患白浊症屡愈屡发,或日久而有气虚现象的,即是前列腺部分松弛成为漏泄。这种病症用治急性病症的药品治疗已经失效,宜用北芪片一钱、升麻三分、柴胡三分,与芡实一两同煮,连服一月,方能见效。
芡实愈白带。妇女白带,如有湿热症(即局部发炎者或气虚带下者,都可用黄芪片一钱、龙骨四钱与芡实同煮。煮时除芡实之外,皆用布包。多服一些时日,便能见效。
芡实止便频。年老气虚,小便频频,或小便不禁,半夜时时起身,可用党参二钱、黄芪片二钱,与芡实一两同煮,作为充饥食品,经常服食能滋补气虚,疗治小便过多。
白芷是妇女最喜欢的中药之一了,很多妇科病都可以求助于白芷,白芷能够治疗妇女的白带异常,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白芷有一些的禁忌。
1、白芷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等症:白芷发散风寒,且有止痛、通鼻窍等作用,故主要用治风寒表症兼有头痛鼻塞的病症。如头痛剧者加羌活、细辛;鼻塞者配藿香(主要为理脾肺之气、薄荷等。
2、白芷用于妇女白带:白芷温燥寒湿,主要用治寒湿白带,常配合海螵蛸等同用如属湿热带下,也可配清热燥湿药如黄柏、椿根皮等同用。
3、白芷用于头痛、眉棱骨痛、齿痛:白芷祛风止痛,主要适用于病在阳明经者,头额、眉棱骨、上下龈都属于阳明经循行部位,因此都可用白芷进行治疗。治头痛可配蒿本、蔓荆子等;治眉棱骨痛属风寒者可单独应用;属风热者可配黄芩同用。
4、白芷又为治鼻渊要药,有化湿通鼻窍之功,多配合辛夷、鹅儿不食草等同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还可用于毒蛇咬伤,有解蛇毒作用,古代有单用煎汤内服,用渣外敷的记载,现代有些蛇药解毒片即有本品配伍在内。
5、白芷用于疮疡肿痛:白芷治疮疡,初起能消散,溃后能排脓,为外科常用的辅助药品。如乳痈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蒌同用;脓出不畅配金银花、天花粉同用。在消散疮疡方面还可以研末外敷。
白芷用药禁忌:
阴虚血热者忌服白芷。
茯苓的功效
1、开胃汤。
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
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
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
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5、茯苓栗子粥:
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6、茯苓麦冬粥:
茯苓、麦冬各15克,粟米100克。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7、茯苓饼:
茯苓200克,人参10克,面粉800克。二药分别研为细末,加食盐少许,同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做成约重100克的饼子若干,烙熟。每次食1个。源于《重订瑞竹堂方》(原方称“丹”,实为点心。本方用茯苓、人参补气益脾,以人参延缓衰老。用于补虚,抗衰延年。
8、茯苓酒:
茯苓60克、大枣20枚、当归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将上药切碎装瓦坛内,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摇一次,每日饮服1-2次,每次10-15毫升。凡气血虚弱、阴阳两亏所出现的腰酸、腿软、体倦乏力、遗精阳痿、须发早白、心悸失眠、食欲减退等均宜服用。
9、茯苓膏 :
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先将白茯苓研为细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滤去水,再漂再晒,反复3次,再为细末,拌白蜜和匀,加热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白开水送服。常服用本品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以及预防癌肿均有稗益。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传统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
最新发现的功效
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适应人群
茯苓适宜于一般人群。尤宜于水湿内困,水肿,尿少,眩晕心悸,胃口欠佳,人便稀烂,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
茯苓的作用
1、利尿作用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
近年来药理学家对它进行研究,发现它含有大量对人体极为有益的成分,如蛋白质、钙、磷、铁、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c、粗纤维、胡萝卜素等。中医认为芡实味甘性平,入脾、肾、胃经,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益肾止渴、开胃进食、助气培元之功能。
芡实干品每百克含水分11 克,蛋白质11.8 克,脂肪0.2 克,碳水化合物75.4 克,钙21 毫克,磷264 毫克,铁9.6 毫克,还含有少量维生素等。
芡实为观叶植物。在中国式园林中,与荷花、睡莲、香蒲等配植水景,尤多野趣。芡实种仁可供食用、酿酒。根、茎、叶、果均可入药。外壳可作染料。嫩叶柄和花柄剥去外皮可当菜吃。全草可作绿肥,煮熟后又可作饲料。
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为人体提供热能,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碳物质,保证体内营养所需成分;
芡实可以加强小肠吸收功能,提高尿木糖排泄率,增加血清胡萝卜素浓度;实验证明,血清胡萝卜素水平的提高,可使肺癌、胃癌的发病机率下降,大大减少癌症发生的机会。
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