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必然要贯穿情感,通过对艺术歌曲歌词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准确把握演唱时的情感基调,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艺术歌曲意境,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1.要展开场景想象
场景想象即想象作品描述的场景,并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设身处地的感受。如舒曼的《献词》,演唱者可“移情”于这样一种场景:一个热恋中的充满朝气充满幻想的年轻人,急于向心上人表达自己的心声,心上人是那么美丽、高贵。再如《核桃树》,美丽的钢琴琶音音型和一再出现的主题动机,把春风荡漾、树叶沙沙作响的诗意,以及青年人对爱情的幸福憧憬,表现得无比生动。
2.要进入角色
艺术歌曲的表演和其他表演创作一样,始于想象,从阅读作品、熟悉角色开始,演唱者都需要进行艺术想象,以便最终进入角色。如拉威尔艺术歌曲套曲《天方夜谭》里的第二首名为《魔笛》的歌曲,所展现的是一幅穆斯林后宫的画面,当主人睡着的时候,心爱的人在享受着情人吹颂的曲调,悠悠的笛声时而悲伤、时而欢快,每个音符飘拂而来,好似神秘的轻吻。尾声渐弱渐慢的处理,犹如克洛德?德彪西的风格。演唱者不仅要完美的运用发音,更要有令人沉醉的情感抒发。
3.要把握好度
在演唱艺术歌曲过程中,要让几个音乐符号去让观众感动,让观众明白作品所表现的内涵,是离不开演唱者对音乐形象的塑造的。而这种二度创作,除了要有美好的声音条件、对艺术歌曲的理解等,还要有歌唱时应有的状态,即有控制的歌唱状态。控制的度过了,声音发硬,嗓音过损;控制的度不够,声音苍白扁平无力。如:舒曼的《月夜》,这首艺术歌曲,先后出现了5次e2音,极不好唱。难点就是对其的控制,不能太强,否则将破坏整首乐曲的神秘、肃静的气氛,也不能太弱,太弱的'艺术歌曲的支撑点就“塌”了。
要演唱好艺术歌曲,需通过不断的“打磨”过程,找到最佳的艺术感觉。
1.“面”的扩展应建立在“点”的真正突破上
艺术歌曲大多音域适中、结构较紧凑、表现细腻,很适合演唱者培养和加深有控制的“自然状态”,并形成一种“有控制”的演唱意识。许多声乐大师都有这样一种意识“唱好了中声区、高声区就成功了一半;唱好了弱音,强音也容易唱好了”。当然,要达到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有声乐理论家将这个过程归纳为“简——繁——简”。简是自然的状态,通过声乐练习,进入技巧运用之繁,但最终仍要归于“简”。总之,“面”的扩展要建立在“点”的真正突破上,这样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2.精益求精、烂熟于心
准确、熟练把握乐谱非常重要,歌词是演唱的基础,声乐艺术之所以能感动人,除了本来的美妙外,重要的原因是听众能通过歌词与演唱者进行直接交流。要准确拼读歌词,弄懂每个单词的意思,要字对字的翻译,勤查词典。其次,发音要准确。西方语言的特点是多音节语言,辅音要清晰,非常靠前,元音非常明亮、非常纯正,唱时发音要连贯,每个音要显得很平。再次,音准、节奏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演唱者对作品的表达。
3.要内化为内在的艺术素质
演唱艺术歌曲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没有艺术修养作底蕴,充满美学意义的感情传达是很难实现的。要通过反复实践,建立良好的表现能力和适度的表现欲,具备在舞台上控制自我、驾驭作品情感的能力,有对作品比较丰富的形象思维,有表演意识和创造能力,有适应舞台和观众的能力。
演唱艺术歌曲是对演唱者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功夫在“诗”外。演唱者只有具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对生活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有较深的艺术造诣和较高的歌唱技巧,还有对声乐事业的热爱,才能收获到艺术歌曲那最深厚的美。
去年一档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造成了空前的收视和关注度,“亲子真人秀”节目源源不断,“北京卫视”推出的大型亲子真人秀节目《妈妈听我说》姗然而至。有趣的是这档节目的核心与“爸爸团”们完全不同的是以妈妈为主要对象,所以今年的暑假将会是异常的热闹,当爸爸们遭遇妈妈们一场视觉上的冲击和话题的碰撞完全可以预见,两档节目不仅在形式内容上错开各自闪光点造势真人秀节目,而且也必定的是抢滩收视率的一场对抗战。妈妈PK爸爸,“亲子节目家暴风”悄然酝酿中。
看热闹不嫌事大,作为观众们自然是希望看到热闹的荧屏热闹的节目更多了收视的选择。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爸爸去哪儿》是必定要看的,这是去年该节目打下的强大坚实的观众群的必然结果。但其实锁定《爸爸去哪儿》再度热播的同时,也绝不可错过《妈妈听我说》,尽管可能说两档亲子节目“家暴风云”无法阻挡,然而中国太极之道阴阳互补有着博古通今神奇的力量,“爸爸PK妈妈”一样可以是“妈妈携手爸爸”。
所以这必看《妈妈听我说》的第一吸引力是“妈妈帮”中和“爸爸团”阴阳互补,毫无疑问《爸爸去哪儿》将“父爱如山”的大形象重新定义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衣食住行等小细节,因而让观众们看了之后尤其是父亲身份的人感触特别多,甚至于也极大的改变了一些家庭固有的生活模式。但《妈妈听我说》将“爸爸现象”再次来回扯平到“妈妈”身上,毕竟作为一个家庭的最重要的成员,母亲角色有着举足轻重也无可取代的地位。也唯有爸爸妈妈强力组合在一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关于值得收看《妈妈听我说》的第二大理由则是重新审视总结妈妈在一个家庭中的位置和作用!说到这里很多人会想到之前网络上有个非常火的帖子《强势的母亲对家庭的毁灭性》,文章事无巨细的分析一个强势母亲对于家庭潜在的或已经显露的危机,所有拜读者无不不寒而栗的感受,感慨母亲在家庭的重要性和最孩子成长教育的关键。所以由此而言《妈妈听我说》让更多的妈妈观众能够从节目中感受如何教育孩子,和真正的认清自己在家庭中的引导教育作用。所以这档节目无疑是很多家庭的及时雨,尤其是对于妈妈们来说。
第三点因素则是节目的意义精髓,《妈妈听我说》节目的重点落在一个“听”和“说”,很显然是让孩子来说出自己内心的声音,比如自己不爱学习那个特长,自己不愿意走那个梦想。而如何能够让孩子“说”出来,也无疑在考验妈妈们。能够走进孩子内心,将孩子真实的声音和想法和盘托出,这需要技巧。而同时作为妈妈也需要会聆听孩子的心声,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也做一个好的引导者,这都是需要很多技巧的。《妈妈听我说》通过真人秀的方式,让家长孩子们上足生动的一课,等于在孩子和妈妈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沟通的模式桥梁。
所以综合以上因素来看《妈妈听我说》真的很有必要好好观看并且研究学习一下,作为家庭成员的核心孩子最大的生活和精神上的依靠,妈妈身上肩负的责任实在是太沉重了。然而在甜蜜的负担也要肩负着幸福的走下去,做好妈妈的角色,并且和爸爸一起为孩子撑起一片祥和宁静自由开阔的天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妈妈听我说》无疑是将亲子节目的这把旺火再添一把干柴并舀上一瓢热油的节奏,显然也是当下人急需的一门生活教育大课堂。
随着北京卫视《妈妈听我说》播出到第三期,节目中发掘的中国当下亲子教育问题越来越细致入微。从第二期略显煽情,到第三期如潺潺流水直入人心,这不仅是节目组的渐渐成熟,更说明无论从主持人、嘉宾还是台上的20位萌宝,逐渐的开始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对待亲子教育问题。当激烈的争辩过后,平静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妈妈听我说》这档节目的最大诉求。
从养宠物到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再到一个简单的拥抱,孩子们投诉妈妈的事情越来越细微,甚至有很多细节都是妈妈们普遍会忽略掉的问题。看着台上孩子一字一句的投诉,再到妈妈安静的倾听,最终母子(女)二人达成共识,这是一堂生动有效的亲子情感表达课,不仅让参加者受益匪浅,甚至有助于提升中国家庭的教育质量和孩子的生活环境。
不仅仅是中国人,甚至包括整个东方人在表达感情时都极为含蓄,特别是经济发展越是落后的地方,似乎在大人看来孩子能吃饱穿暖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至于情感需求并未太多考虑。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现今孩子们接收到的信息让他们对情感表达的方式越来越开放。作为00后或者05后孩子的家长,在他们小时候的确没有“拥抱”的大环境,现如今的70后或者80后,能回到家做到若无其事的拥抱一下自己的妈妈者也并不在多数,所以就导致了现今家长跟孩子在情感表达上的偏离。六六老师说得好:其实现在的家长应该感谢孩子们索求拥抱的需求,因为他们正在改变中国整个社会的情感表达方式。
关于“韩剧”妈妈的问题,她总是在孩子吃饭时间看韩剧的行为,被在场大多数萌宝反对,但却得到了明星妈妈王艳的支持。即使“妈妈听我说”的宗旨是给孩子话语权,但也一定不排除妈妈的话语权,“听”和“说”的潜台词是交流,妈妈在听完孩子的投诉之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达成协议。王艳设身处地的认为妈妈也应该有自己的空间,但这个空间是否一定要在孩子吃饭时间有待商榷。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中国人习惯了为下一代而活,特别是当独生子女问题凸显时,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比比皆是,难免让孩子产生“家中我为王”的想法。可是妈妈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那么尽力做到“平衡”才是维持家庭和谐,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关键所在。
从内敛到开放,中国的亲子教育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个人认为,今日《妈妈听我说》的热播正是为了以后不再需要这样的亲子节目。当每个家庭都能自由的交流,当孩子可以肆意投诉自己的父母,而父母也能虚心听讲,充分表达,最终达成共识,家庭才会真正的美满。反过来讲,若想今后每个家庭能够沟通无障碍,《妈妈听我说》在当下的社会大环境中又显得尤为重要,观念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众更信任榜样的力量进而效仿推广。因此,对于中国亲子教育来讲,说《妈妈听我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丝毫不为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