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错字大王”,我总喜欢把字写错或写错一个句子。经过不但努力,我最终还是从“错字王国”中爬了出来。
从幼时的咿呀学语到现在一张口便是“大江东去”那是一条漫漫长路。每一个脚印都是我成长的足迹。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背那首王昌龄的《咏鹅》“鹅鹅鹅,曲脖向天歌。”还没背完,便引来一阵哄堂大笑,老师也不满的皱了皱眉头说:“古诗岂能是你随变想改就改的,那祖国还不乱了套了?”我的脸瞬间红成一片,发誓一定要规范语言!一颗小小的种子便在那时在我的心里种了下来。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令(今天,阳光明媚,我放学时踏着树叶铺成的地毯,听着树叶沙沙作响,真美妙,鸟儿的歌声把我送回了家。我检查日记时发现了错误,看来我的称号去不掉了。但我努力改正,遇到不会写的字就去查字典,遇到不理解的成语就主动去向老师请教,终于艰难的爬出“错字王国”。还有些商店,饭店,旅店,服装店······都把成语中的字做了改变。
我走在街上,望见一路的错别字与病句;爪(瓜子店,十犬(全十美、美(每食(时美(每客(刻、万里长鞋(城、蝴碟(蝶结5元每个······真怪异!商店买蚊香做广告时写成了“默默无蚊(闻”服装店写的是“百衣(依百顺”“衣衣(依依不舍”,旅店写的是“留恋往(连忘返”等等。商家为了赚钱竟然把中华民族的汉字故意乱改造,吸引顾客眼球,让人们将成语、词语的正确字和错字弄混,真可恶!
我们中国的汉字和语言是统一的,就像56个名族是一家。我真心希望那些为了赚钱不惜任何手段的商家停止他们的胡作非为,为我们中国统一语言、文字,虽说有些方言是老一辈的语言,但我们要倡导全中国人民使用汉字和普通话。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没有理由不把这门功课学好。
我发现,近两年网络语言越来越多的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很多人都把说网络语言看作一种时尚,一种潮流,班里的同学几句话中就会蹦出一个网络词语,就连爸爸妈妈说话也时而会带上一个,让我觉得和他们之间的代沟立马就小了很多。
在恰当时候使用网络语言可以调节气氛,比如和朋友聊天时谈的话题不开心,冷了场,说上一句:“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一下就能缓解尴尬的场面。
在写日记作文时,用上几个网络词语,也让人觉得生动有趣了许多。电视上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也常常把网络词语挂在嘴边,令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网络语言虽然充满活力,但我觉得比较肤浅和概括,比如现在流行的“蓝瘦香菇”其实是“难受想哭”,我们原本可以用很多词语来表示这个意思,比如:痛心疾首、悲痛欲绝、如鲠在喉、欲哭无泪、泣不成声等,有太多的词语可以形容不同程度的伤心。
还有的网络语言会造成发音的误导,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比如网络语言把“长知识”说成“涨姿势”,把“我知道”说成“我造”,把“开心”说成“开森”,把“不要”说成“表”,如果我们说习惯了,就会造成发音不准,低年级的小朋友还会形成拼音错误。
所以我觉得网络语言的使用要注意一个“度”,不能张口闭口都是。我们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诗经、唐诗、宋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上至屈原、李白、杜甫,下至朱自清、汪国真、席慕蓉,他们的语言文字有无穷的魅力,让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如果我们遗失了这些千古名句名篇,不会说规范的汉语,渐渐的只能用“我晕”“我也是醉了”来抒发感情,造成文化上的退步和落后,那将是多么可怕啊!
余不才,好古来圣贤文章久已,偶漫步网间,阅今人之作数,大感语文规范之不复。时冬雨初霁,于书阁中有所思,遂命篇曰《文记》。适友人澍亹在侧,属赋诗以记之。
语者,言论也,出露于声,发于人口也。文者,章句也,笔下生文,发于人手也。此二子者,息息相关矣,出口成章,提笔成文,文言相应,谓之,语文也。
文字之博大精深,非一言以载道。自仓颉造文字以传万民,已历千载,至于商之甲骨,周之金鼎,秦之篆隶,汉之楷草,皆笔法精巧,各有所长。篆之华美,草之灵动,楷之方正,至如金绳鸟篆之文,玉牒虫章之字,可见一斑。
语言之源远流长,千字万言莫能指其一端,书其一处。上古之始,时初祖结绳以记事,文字未立而言语先行。其声虽相异,却其情相似,是使民往来交流也。
文以立,言以成,语文应运而生,居天下之正位,履四方之至尊,而来千年矣。孔子尚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经史子集,书赋铭表,流传于世者,不计其数也。百家争鸣,众人各语一家之言,万子登科,仕人阅尽九文之髓。国无语文无以至今日,语文无国无以得弘扬,相辅相成,丝丝入扣。
然方今之世,网络盛行,余尝漫步其间,良久立,叹曰:“今日之国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自许“火星文”者。不过拆分结合耳耳。众人以为奇也,相走而告知,相语而捧之,相仿而习之,竟名噪一时,实为怪哉。
观其行文,奇言怪语,列作其次,细究其实,不知何也,听其言语,前后不相交,左右亦相离,词语奇异,音其同而意相异,不知所谓,莫名其妙。吾等尚文之士观之,无不心痛叹息深思也。
奇而不瑰,晦而不深,怪言撰语,徒博众君一笑矣。全无尊言重文之意也!洋洋国文百载千载,何其深也,千词万诗,何其精也,岂可为此怪涩而取也!。时至今日,网络文字大行其道,网络词言犹在耳际,奈何正统之语文,犹荒草幽径,少人问津。
余尝终日而思,语文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时至今日,欲求复古以为万人非议。然世异则世异,世异则备变。故吾欲求语文之革新,立方圆规矩,文字语言规范而行,皆有成法可依,使乱秩序者,无路以行之,自绝其从来也。
语言文字以历万世,所革新者众,小子不才,姑妄言之,欲求语文之规范,兴其大道,是使今世佳作名篇,传之而万人传诵。今世金石书法,承之而历久弥新。
呜呼,辰歆不才,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作此文记,抛砖引玉,请洒潘江,各抒己见云尔。
赋诗曰:
碎琼乱玉缀成篇,
玉牒妙语倾古贤。
莫道艰涩少人懂,
千载古风独予恋。
成章秩序今不复,
出口言语古有别。
可叹国中谁天下?
愐规而行传千年。
由于电脑和其迅速的发展,电脑成了交流平台,网络也成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网络上,有许多特有的语言已经成为网络里的一大特色。这些语言是什么形成的?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会知道它们,而网络新手,只有靠在一边听“外国人”谈话的份。
这些网络语言,有的用数个英语字母代表其含义,如“GG”、“MM”分别指男性和女性;有的是谐音指意,如“886”指“拜拜喽”,“94”是指“就是”等;有的用图片代表自己的心情或其表情,如“:)”表示高兴,“:(”表示忧伤;还有其他的,如“表”含不要的意思,“菜鸟”指初出茅庐的人……这真是千奇百怪,举不胜数。
网络语言的兴起,有利于人们信息传输更为方便快捷。由于简化了语言符号,对于那些打字生疏的人,真是受益非浅。
但是,初出茅庐的人不懂得网络语言的含义,是他们有语言障碍,甚至使他们无法沟通,而且,有部分网络语言是粗言秽语,如“BT”指的是“变态”等,这在人们纯洁的心灵上,抹下了黑色的斑痕。因此,网络语言也有不好的一方面。
现在正是网络时代,网络语言的出现和频繁的使用已经成了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方便的语言,已经成为人们网上沟通的桥梁。因此,我们只能扬长避短: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法律规条;使用计算机技术,禁止人们“说”粗言秽语;当然,我们也要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我相信,只要通过人们的努力,这种富有特色的语言一定回拥有一片纯洁的天空!
自从殷商时期创造了甲骨文,中国进入了文字时代,语言的形成应该较之更早一些,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不需要手语,不需要动作,说话是最直接有效的表达方式,而由于有文字的记载,我们才得以了解几千年前的古人的生活、历史的变迁......现在社会,语言和文字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几届“中国汉字大赛”吸引了全世界华人的目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以及爱好汉语的'外国中学生齐聚央视,同堂竞技。通过这个节目,我深深爱上了汉字,每次直播我都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拿出纸笔认真跟着选手们一同“比赛”,对我来说,比赛中出现的字词有些耳熟能详,大多数是从未听闻的。每当出现高难度的词语,场上的选手抓耳挠腮,我也跟着紧张起来,手心冒汗,恨不得走上去帮他写出正确答案。通过汉字大赛,让我增长了汉字汉语的知识,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发展,造字的规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现在有些中国人在说中国话时喜欢夹杂外语,自以为显得“洋气”,我觉得这个习惯非常不好,特别是我们学生,我们是汉字汉语的传承者,所以首先我们应该讲好自己的母语,也就是标准的普通话,我们要让汉语和汉字在生活中“活起来”。 如果没有语言,人类无法沟通,如果没有文字,也许李白的诗就与今天的我们无缘了,汉语汉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中国人应该好好继承并发扬光大!
当你登录QQ时,许多好友都来向你问好,“嗨某某某”“作业写完了吗?”云云;当你有一个百度账号,到贴吧和别人聊天时,网络表情、网络语言喷涌而至,“QUQ”“汗颜”“某某某,***喊你回家吃饭”“元芳,你怎么看?”等等。我想,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台电脑,它可以为你提供资料,也可以让你娱乐放松。21世纪,是一个网络和信息时代。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首先说起教室吧,现在许多学校上课都使用多媒体和课件,而有些老师使用的课件就是从网络上下载的;有些时候,像我们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只要在百度上输入题目,答案就会立刻出现,回答者也会给你详尽的答案。而在办公间里,有些高层需要与客户联系,电话、E—mail等联络方式一定少不了。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一端,只要你有手机或电脑,再加上网络信号,QQ、MSN等等都可以联系上,它缩短了距离,也省下了使用长途电话的高额金钱,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现在的各位女士越来越懒,她们喜欢购物,却足不出户,因为有电脑和网络。淘宝、京东、凡客诚品等,只要输下几个关键词,许许多多的物品任你选择,既提供了便利,又省下了力气。
网络给人带来的益处越来越多,它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随之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它,从而使网络得到飞速的发展。
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是一样。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由于长期地上网,已经疯狂地迷上网络不能自拔,他们50%以上都是沉迷于游戏之中,从而荒废了学业。而有些新闻报道上,总有一两则关于网络交往带来负面影响的新闻,比如网络交友结果被人骗去大把财产等。适当的娱乐对人有益,但物极必反。
而我认为网络利大于弊,作为学生的我们,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当我们遇到难题、查资料时,网络就会伸出双手帮助你,你需要的解题步骤和资料应有尽有。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总之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扬长避短,更好地发展网络的用途,远离网络的弊端,做一个健康快乐、合理利用网络的中学生。
现在的青少年,有几个不会说那么几个词,像“哇塞”,“我倒”,他们说着,写作文的时候也不时出现那么几个,这些词都属于网络语言。
果然是如此,现在网络语言风行于校园,风行于报纸杂志。出现网络语言或许是现有的词汇已不能表达人们越来越复杂的感情,抑或是缺乏某种感情强烈的叹词以宣泄对日渐增多的新奇事物的惊异。无奈之下,要么借用人家的词汇,实在没辙,就自己挖掘一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权当抒发感情的新词儿。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无法接受这种变相玷污语言的行径,难免时常地评论、指责。但他们却总是振振有词:“词,始于无规则的创造,鄙人无非是在重蹈前人覆辙而已,何过之有?!”说来也怪,总会有一部分很快接受这些新玩意儿,并且极力推索。这一类人无疑会被冠上“时代先驱”的名号,换言之,像我这样作为被动接受者的`人们,必然是“落伍”了一步。
有时当我实在听不懂同桌的话,看不懂同学的作文时,我也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促使自己去阻止“新元素”的诞生,但每次的冲动仅在刚刚萌芽的阶段就被无情地扼***在摇篮里了。要说大人们难以接受倒也合情合理,毕竟年龄的隔阂难以逾越;而同是中学生,似乎就没有接受不了时髦语言的道理。诚然,把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大多数人显然是行不通的;脱离、改造集体普遍行为就更是天方夜谭了,那么惟有去适应了。起初我的确难以忍受别人对五千年来纯正的交流工具的玷污,但久而久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然而这并不代表我支持和崇尚这种做法,我只是在承受而已。
网络语言自我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让人费解的文字、语言,那么人们在沟通上可能会越加的困难和麻烦。但这一趋势似乎又是世界发展的潮流,那么我们只能希望,网络语言能在些许规范下不会太过俗不可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