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时,托管里一个比我小的同学发现书上有些骂人的话,不知道是谁写的,可是总的要随便找一个说,于是,她看我平常不太跟她说话,也不怕得罪,就随便说:好像是我写的,于是,她就给他家长说是我写的,她家长就告老师,老师又告诉我家长,老师和家长都一口咬定是我写的,老师还说:看那些字就是我的`笔迹。可是我连那些字在什么书上都不知道,后才我问她才知道是在课堂本上写的,课堂本:不让带回家,只让放在学校,我怎么写?于是她说是我去她班偷偷写的,这明显是在给她自己撒谎找理由,我那时都不知道她是在哪个班的!
6年级时,班里一个要好朋友过生日,于是我就去礼品店买了一个精致的水晶球送给朋友,送后不久,老师知道了,找了一天语文课在全班说同学以前送自己的一个水晶球很久没动过,后来发现失踪了,失踪的水晶球和我送给朋友的水晶球一模一样,问我是不是拿了,我心想:我真是倒霉透了,送朋友个水晶球居然买成和老师失踪的水晶球一模一样的,太蹊跷了,我在怎么解释老师也不信,因为这实在是巧合了,我再怎么解释也是徒劳,我说礼品店老板能作证我是在礼品店里正正规规买的,因为礼品店相对离学校比较远,同学也因为太远懒得和我去那么远找人作证,老师也没有那个闲工夫,这件事我又被冤枉了!
初二时,我们新添了物理课,物理老师很敬业,班里有个同学腿摔坏了几天没来学校,老师居然中午主动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给那位同学补课,不过正是因为这位老师敬业,所以拖堂是自然免不了了,有一回老师下课了还在继续讲,我背后一个调皮的同学喊了一声:老师,下课了,你咋还不下课老师就突然炸扭过头对着我说:谁说下课了,下课了你坐不住你自己出去,别影响我们上课。我这又是被冤枉了!
还有一会英语课,我同桌不停跟我说话,因为我们英语老师特别严,不抓住说话了可就惨了,我就一直没敢回话,知道我实在憋不住了,用了稍大点儿的声音会了我同桌一句:你够了没?结果老师听见了,居然没管我同桌,对我说:这位同学,谁让你上课大声嚷嚷的,罚你抄10遍3a,放学之前抄完,抄不完别回家我刚想要解释说是我同桌西先说话影响我的,老师迅速打住说:不需解释,解释再罚10遍
我的人生,就是这么委屈不过,我依然很乐观!
在看到“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这个辩题的时候,就我个人而言,我可能刚开始会倾向于正方“美是客观存在的”,细思的话,却是更倾向于反方。
就正方而言,我所理解的,美如果是客观存在的话,那么,不管有没有人去感受,美都是存在的,不能因为没有人去感受它,而说它不存在。而美正是因为有规律可循才能形成所谓的美学。
众人所认为的美的不同,在于他们的审美感受,而不在于物体的本身,任何物体都是有它美的地方,当然也有丑的地方,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美丑,其实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所存在的社会,人们用自己的审美去判定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因此,我们所谓的美学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的各种影响,才产生了他自己的\'审美,但不管如何审美,有些东西有美的地方,始终会被发现,就如吴哥窟、金字塔等的世界奇迹,或许会因为不同的人的审美不同而短暂地被认为不美,但它们的美不会因为人觉得它们不美而改变。
在美不能与美的感受混为一谈这一点上,正方没有充分把握自己的优势。他们虽然多次强调反方将美与美的感受混为一谈,却没有更深入地去阐述,美与美的感受有何不同。另外,正方在一辩的时候,提出了美是有迹可循,是有规律的,却一直没有举例给出一个标准。
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丁分校心理学教授朗洛伊丝教授根据研究得出,人脸美的判定,关键在于人脸是否趋近于一种脸的平均状态。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纵使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观感受,但是,美是有标准的,美还是在那里,只是人的审美不同。
就反方而言,我所理解的,如果美是主观感受的话,那么,可以从美的起源来论述。美,其实是人类所制定出来的一个标准,因此,由此看来,倘若没有人的主观感受,没有人来定出这个标准,根本就不会有所谓的美,既然美是由人所制定的,如何能脱离主观感受?
而对于动物,它们不存在思考,因此它们所喜欢的,只是本能的驱使,更不会有美的概念。由此想来,没有美的感受,所谓的美与美学也就荡然无存。吴哥窟、金字塔这类的建筑,当初既然建造出来,便是由人而设计,有人的主观感受才会有这些人为美的东西。至于大自然的美,没有人去感受,没有人去进一步体验,没有人去灌注感情,大自然纵使存在在那,但并不会有美。
我看的书很多,可令我喜欢的书却很少,但暑假中我看的一本书,让我真正感觉到身临其境,这本书名叫《简爱》,也许作为女生,我更能体会女主人公简爱的那种艰辛。
简爱是个可怜的女孩,比起我们大家,我们太幸福了。她从小失去父母,被寄养在舅舅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如果舅舅还活着,应该对她还不错,可连他也死了。我们从小被家人保护,可简爱整天被表哥、表姐欺负。我天天有书看,她看本书也要躲躲藏藏,生怕被发现。后来就连她唯一的好朋友海伦也因病去世了。
简爱在寄宿学校过了八年孤独的日子。但当家庭教师时,爱上了罗切斯特先生,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才得到了属于她自己的爱情。还有了一个儿子,眼睛和他父亲罗切斯特一样大,一样漂亮。
一个人之所以可以承受这么多苦难,到底是为什么呢?可能在她背后,一直有一股力量支持着她,鼓励着她吧!这股力量有可能是远在天堂的父母,也有可能是她自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简爱这样,激励自己,让自己有勇气,也就没有困难可以难得住你,让你停下前进的脚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