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晓萍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句话倒是惯常听到的,再熟悉不过了,拜高考所赐,又知道了原来还有“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说法。初听,甚是蹊跷,有话才能长,无话自然短,怎么反是有话须短,无话却长了呢?今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目也够绕口的,话说难道是位钟情哲学的老师出的题目么?哈哈,纯属逗乐!笑过之后,我仔细琢磨这题目,忽有所悟,“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看似逻辑混乱,实则是听着新鲜,嚼着有理的一句话啊!
不论其他,暂且说说会议的那些事儿吧!倘若你已入职,一定会有为会议抓狂的时刻。
我时常纳闷,真的有那么多会议要开吗?每个单位,大事小事儿,总是有点事的,所以,开会不可避免,这点我是赞同的。但是,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会才能落实上级的精神才能安排妥单位的工作吗?这一点,我持保留态度。据我观察,有的会基本无事,有的会可以压缩。开会的若干时间,真正有效的,实际少得可怜。
倘若领导肯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们做下属的是要拍掌欢呼的。因为有“无话则短”的铺垫,所以,“有话则长”的时刻,我们自当维护遵守恪尽本分。如此,领导群众互尊互谅,彼此工作生活两不误。更重要的,长此以往,我们便知道开会是真正有事,于是,记得竖起耳朵听清楚,事后也能及时把工作做到位。反之,有较多的泡沫会议掺杂其间,让人心生厌腻,虚度光阴,互相损耗的同时,是有极大可能误了会议中本来重要的事的——太多的.会议是会催生参会者的惰性和随意性的。这真是一本再明白不过的账目,聪明如领导,
我想,只要肯稍微理一理,肯稍微放一放的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其实,最难做的应该还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吧!那么长的会,都在做什么呢?我也曾注意观察过。一场会议,参与者众多。遇到重大活动,那就更是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台。倘若发言者均有事,也是应该的。只是,似乎是会前沟通不够,发言会有很多交叉现象,重复的发言在漫长的等待中确实是很让人腻味的,但在发言者看来,他们也许是在重复以引起大家的重视。这是双方的视角不一,所以有不同的感受吗?适当的重复是可以的,但泛滥成灾的重复,除了让人心生不悦,似乎并不能促使人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以为,尽管“有话”,但别人已经说了,那就不必重复,这就是“有话则短”了。这样的“有话则短”,我们做下属的也是喜欢的。一个领导的魅力,不会因为他的话多而增色,亦不会因为他的话少而失色,我想,倘若总是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到好处的话,这样的领导一定是万众瞩目大放异彩的!
如果说“有话则短”是一种智慧,那么,“无话则长”则是一种勇气和担当。一个问题,众人三缄其口不发一言,或是出于谨慎,或是出于其他,这个“无话”的时刻,是需要一些响亮的声音打破沉寂的。倘若,一团沉默,从上到下,问题还是问题,不免让人失望。一个让人心生敬意的领导不在于他的威严,有的时候,只是某一个瞬间,他可以在沉默的时刻发出自己的声音,正直的,真诚的,这样的“声音”再长,我们也是欢喜的。这姑且看做“无话则长”吧!
其实,话长话短,并不矛盾,长则长,短则短,总要根据需要来定。只要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长,或是短,都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事儿。开会如此,其他的事儿何尝不是?话长话短中,是高效的行事方式,是智者的适当沉默,是勇者的敢于担当!
来到护林房跟前,小猕猴看到小燕子在护林房周围飞来飞去,小猕猴高声喊道:“小燕子,要下雨了,快回家吧,淋湿了翅膀你就回不了家了。”
“谢谢你,小猕猴!”小燕子说,“我知道要下雨了,我要趁雨前这段时间多吃点东西,不然的话,下起了雨,我就要挨饿了。”
“那你飞得高一点,飞得这么低,很容易被猎人捉住的。”
“我会小心的。”小燕子说,“下雨前,空气里水汽很多,把一些昆虫的翅膀弄湿了,就像飞机荷重过大一样,昆虫飞不动了,但它们还要飞,那就只能接近地面飞。所以我们只好飞得低一些才能捉到虫子。”
“噢,原来是这样。”小猕猴对小熊说,“看来,很多动物都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呢。”
“是呀。”小熊说,“我还知道蝉也能预报天气呢。”
小猕猴说:“快说给我听听”
小熊说:“蝉的叫声是由它腹部发音器的薄膜振动而发出的。据我观察,夏天由雨转晴前2小时左右,蝉就叫,而晴天转阴雨时,蝉不叫。我曾请教过蝉,他们说,这是因为下雨前,它们的发音薄膜潮湿,振动不灵。相反,天气转好,空气干燥,薄膜振动就有力。”
听到这里,小猕猴高兴地说:“小熊,你帮我把预报天气的知识总结一下好吗?”
“这有什么好总结的,又不能吃!”小熊有些不情愿。
小猕猴把被雨淋感冒的经过以及想预报天气的想法告诉了小熊。小熊愉快地答应了。
这时,豆大的雨点落下来了,小猕猴和小熊赶忙跑到护林员的房子里。他们坐在护林员的床上,仔细总结着预报天气的知识。后来,他们又多方努力,收集到更多天气预报知识,为了便于山林居民记忆,他们还把这些知识编成了儿歌。很多路过这座山林的人,都曾经听到过一只小猕猴在唱:请听,天气预报:
青蛙上岸鱼儿跳,
蜜蜂归巢蝉不叫,
燕子低空飞,
狗儿泡水澡,
快快快快往家跑,
大雨不久就来到。
直到现在,这首儿歌还在这座山林中传唱。
小猕猴边跑边喊,“要下雨了,大家快做好防雨准备,以防感冒!”
跑上一段山坡时,小猕猴看到小熊蹲坐在一棵大树下,恹恹欲睡。
“小熊,小熊,要下雨了,快回家去吧。”小猕猴推一推小熊说。
“我知道要下雨了,可我闻着蜂蜜好香哟!”
“你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呢?”
“你看!”小熊仰头指着树上的一个大蜂窝说,“蜜蜂们都没有出去采花蜜,害的我想吃点蜂蜜也没有机会。”
“咦,怎么回事呢?”小猕猴望着蜂窝周围密密麻麻的蜜蜂问小熊,“他们怎么不出去采花蜜呢?”
小熊说:“下雨前,他们都不出去。”
“噢,蜜蜂也知道要下雨呀!”
“是的。”小熊说,“蜜蜂的前后两对翅膀很轻很薄,便于飞行,可是在降雨前,因大气中含水量增多,湿度大,气压低,蜜蜂容易沾上细细的水珠,使体重增大,翅膀变软变重,振翅频率减慢,飞行较困难,所以只好呆在蜂巢里不出来。”
“噢,原来是这样。”小猕猴说,“既然今天吃不到蜂蜜了,那我们快到护林员的小房子里避雨去。”
小猕猴和小熊一块向护林员的小房子跑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博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
小猕猴没走几步,忽听背后传来“噗通”一声,小猕猴转身看时,发现小黄狗在水中泡水。小猕猴知道,如果不是遇到什么危险,小黄狗一般不会到水中去。可是,小猕猴看看周围,既没发现有人追赶小黄狗,也没发现有野兽攻击小黄狗,小猕猴感到有些奇怪了。
“小黄狗,快上来!”小猕猴又返回河边说,“天要下雨了,怎么又跳到水里去了呢!”
“谢谢你!”小黄狗说,“我知道要下雨了。”
“你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呢?”
“天气闷热,就是要下雨的前兆。”小黄狗说,“你可能不知道吧,我们狗身上没有汗腺,炎热时不能靠毛孔散热,只有靠张嘴、搭拉舌头散热来保持恒温,可现在是嘴和舌头都无济于事了,我只好跳到水里泡水,来帮助散热。”
“噢,原来是这样!”小猕猴高兴地说,“谢谢你,小青蛙,我这就给山林居民报告天气情况去。”
有一天,小猕猴到河边洗手,忽然发现水中的鱼儿不停地跃出水面,“怎么回事呢?”小猕猴很纳闷,“听说有些地方地震前曾出现过鱼儿跳出水面的情况,难道我们这里要发生地震不成?”
小猕猴虽然没有经历过地震,但却听妈妈说起过地震的危害。地动山摇,房倒屋塌,这对小猕猴来说简直是太可怕了。想到这里,小猕猴禁不住高喊起来:“朋友们,要地震了,快到空旷的地方去!”
“小猕猴,你怎么知道要地震呢?”一条在河边觅食的小鱼儿好奇地问。
小猕猴把自己的推测告诉了小鱼儿。
“哈哈!”小鱼儿大笑一声说,“你说的情况我也知道,可我们今天跳出水面不是因为要地震,而是要下雨了。”
“要下雨了?是吗?”小猕猴双眼一亮,他想起了感冒时所说的'预报天气的事,问道,“你怎么知道要下雨呢?”
小鱼儿说:“我们鱼是靠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活的,天晴时大气压力高,水里溶解的氧气多,我们就可以安静地沉栖在水底;而下雨前气压低,深水中的氧气大大减少,我们只好浮上水面呼吸。”
“噢,原来是这样!”小猕猴高兴地说,“谢谢你,小鱼儿,我这就给山林居民报告天气情况去。”
“等等!”小鱼儿说,“小青蛙比我预报天气还准呢,你再去问问他吧!”
“小青蛙?”小猕猴说,“你去把小青蛙叫过来好吗?”
小鱼儿说:“刚才我看到小青蛙上岸去了,你去找找看吧。”
“小猕猴,找我有什么事吗?”就在这时,岸边的草丛中传来“呱,呱”的叫声。
“你跑到岸上来干什么!”小猕猴着急地说,“被捕蛙人捉住你可就没命了!”
“我会小心的!”小青蛙说,“要下雨了,我到岸上来找些吃的。”
“你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呢?”
小青蛙不急不躁地说:“你可能不知道吧,我们青蛙是靠皮肤吸收水分的,空气干燥时,我们的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就要呆在水中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天气,皮肤水分不易挥发,我们就跳出水面到陆上来活动,顺便找些吃的。”
“噢,原来是这样!”小猕猴高兴地说,“谢谢你,小青蛙,我这就给山林居民报告天气情况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