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行文的规律,有始有终,首尾呼应往往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也会给阅卷者感觉考生思维的缜密。如2010年高考一江苏考生的作文《绿色生活》一文:(开头:此刻,在我所坐考场的窗外,正有几树青葱的绿叶,一团一团,茂盛盎然。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错落成或深绿或浅绿的绿湖,在微风下,荡起绿色的涟漪。)(结尾)“我期待着我所向往的绿色生活,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可以发自内心地对别人笑,世界,真正和平。窗外,绿叶摇晃,似乎在为我加油,鼓掌。”这个结尾,写到了窗外的绿叶,这与开头遥相呼应,体现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巧。
文无定法。古人早有“文贵变”之说,并有“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
句变,神变、气变、音节变、字句变”的高标准。文章结尾千变万化,方法不一,各显其能,各尽其妙。宋朝沈义父《乐府指迷》中强调“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考生在写记叙文时,结尾必须要放开,要“长留余味”,要响亮,像唐朝白居易《金针诗格》中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不回”。考生写文章时也要注意用“回顾之笔,兜裹全篇”,从而达到首尾一体。
在结尾抒情,往往可以进一步打动或感染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如2010年高考一天津卷考生的作文《我生活的世界》一文的结尾:“通过我的亲人、朋友,我的世界才会有那么多的颜色,才会变得五彩缤纷。纯洁的白,热情的红,暖暖的黄,清澈的蓝……每一种颜色在我的小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角落。
‘爱是什么颜色?’
‘爱没有固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中都饱含亲人对你的爱。’”这个结尾,通过饱含深情的抒情语言,表达了一个盲人对色彩和爱的真实体验,感悟深,情感浓。
在文章的结尾,如果适当地立足主题,加几句充满哲理的语句,就会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如2010年高考一辽宁考生的作文《幸福是过出来的,不是比出来的》一文的结尾:“俗话说得好,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如果把自己幸福的标准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你的生活中只会充满缺憾和不满足。因为永远会有人比你好,当你和之前比较的人齐头并进了,就会不自觉地跟过得更好的人比,这是残忍的无底洞。智慧的女人,应该知道自己要什么,生活的标准和幸福的定义来自自身对人生的参悟,只要满足了自己的所需,就是快乐的,这样的幸福才是简单真实的。”这个结尾,作者用充满哲理的语言点明了题意,深化了主题。这样的结尾,既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又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
电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烧饭、点灯、看电视、玩电脑都离不开它。如果没有了电,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人类不断地从山川、河流中开发水电资源。例如三峡水电工程,不仅仅是为了水利,防止水灾,更重要的是为了开发出更多的电能供人们使用。但是,资源是有限的,虽然我们不停地开发,而现在仍然不能满足需要。
人们肆无忌惮的浪费电能,“电”也不甘示弱,漏电引起的灾难频频发生;我国的许多大城市经常采取限电的措施,工厂经常一周开三天停四天,居民有时白天也用不上电,这就是电给我们的处罚。长期这样下去,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有限的电能,也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如果人类失去了电,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艰难,夜晚,我们会失去光明,只能早早入睡;我们只能用煤烧饭,既浪费时间、又污染环境。在现代化的社会,要是没有了电,世界将是怎样一种结果?可想而知,所有电子产品都将停止运,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二位,已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十分之一。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显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征程,也将是克服能源制约的历程,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必须是节能之路。
让我们好好反思吧!节约用电,节约能源,这不仅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日积月累还能为自己省出一笔不小的费用呢。那么,在家里如何节约用电呢?据专家介绍,有如下几种:
一:应尽量选用节能灯,虽然价格高一点,但比普通白炽灯节省75%的电力,而且使用寿命更久。
二:洗衣机应尽量储满足够衣物后再使用。
三:在使用微波炉时,应根据烹调食物的类别和数量选择适当的火力,冷藏食物宜事先解冻后再烹调。
四:选购适当容量的冰箱。平时应确保冰箱门关紧,避免经常开关冰箱门。
五:选购最适合房间大小匹数的空调;开启空调时,要确保门窗紧闭;如果定期清洗隔尘网,可节省30%的电力。
专家还提醒,所有家电都有“爱干净”的共性,就是要经常保持电器的清洁,提高它们工作的“积极性”,节省电能。
朋友,节约能源,从自己做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