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之后,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先,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但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小狗在自己房间的床上懒洋洋的睡大觉。突然,妈妈来到它的房间叫它起床,打搅了它的美梦。妈妈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应该早点起床。”小狗问妈妈:“妈妈我可以去请我的朋友吗?”妈妈说:“可以啊!”小狗走出家门,先去找小鸭子,只小鸭子在河里游泳,它走过去问:“小鸭子你今天去我家吃蛋糕吧。”
小狗又去小兔家,只见小兔子在拔萝卜,小狗问小兔:“小兔你今天去我家吃蛋糕吧!”小兔开心的说:“好的,我会准时到的。”小狗又看见小猫在河边钓鱼,它对小猫说:“今天到我家吃蛋糕吧。”到了晚上小动物们都来了,小鸭子带来了虫子,小兔子带了萝卜,小猫带来了鱼,动物们把带的东西送给小狗。妈妈把自己做的蛋糕给小狗和它的朋友们吃。这天小狗开心及了!
一天,笔盒里传来了吵闹声,原来是铅笔和笔擦吵得很激烈。
铅笔气呼呼地说:“每次我写出来的漂亮的字都被你擦没了,凭什么?”笔擦也生气了,大声地说:“没有我帮你擦掉错字,小主人会拿你撒气,把你扔掉的。”铅笔不服气,说:“不可能,我们走着瞧!”
后来,铅笔写字的时候,一有错字,笔擦就不肯帮忙,本子上的错字越来越多。小主人生气了,真的把铅笔扔掉了。这时,笔擦拉住铅笔说:“你看,我们各有各的用处吧。”铅笔脸红了,感到很不好意思,后悔当初没听笔擦的话。
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状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当那个邻人把“曾参***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时,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反应。曾子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学生,怎样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不惊不忧。她一边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我的儿子是不会去***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此刻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了人。”曾母听到那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因此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了人”的说法在曾子的母亲面前是没有市场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能够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就应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