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美景的原因作文怎么写(美景主题作文怎么写)

喜欢美景的原因作文怎么写(美景主题作文怎么写)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10 18:35:53
喜欢美景的原因作文怎么写(美景主题作文怎么写)

喜欢美景的原因作文怎么写【一】

我最喜欢的景色是长岛的早晨。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山东长岛玩。我们早晨5点多就坐上开往渔码头的汽车,准备和渔民伯伯一起去打渔。

海岛的早晨,天空灰蒙蒙的,太阳还没有露出笑脸。空气非常新鲜,还有淡淡的鱼腥味,我不由得深吸了几口气,真舒服呀!

我把头伸出车窗外,看见公路非常整洁,车辆也很少,导游介绍说:“这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船而不是汽车”。公路东侧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近处的山绿油油的,树木非常茂盛,远处的山灰蒙蒙的,披着一层青纱,好像童话中的仙境。公路西侧是蓝色的大海,远处天和海连在一起,分不清是天连着海,还是海连着天,翻滚的浪花发出“哗哗”的声音。渔民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有的在整理船舱,有的准备起航,有的已远离了海岸。我想:渔民伯伯真勤劳呀!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景色——长岛的早晨。这里太美了!有时间我还要再来。

喜欢美景的原因作文怎么写【二】

近视眼的机理

当人眼球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者称非正视眼,又称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分为近视、远视和散光三大类。所谓近视眼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光环,所以看远处目标模糊不清。从近视眼视网膜发出的光线为集合光线,其焦点位于眼球和无限远之间,称为近视眼的远点。如被看目标恰好位于近视眼的远点上,则可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所以近视眼看近距离目标清晰。

近视眼的病因

近视眼按程度分为轻度(-3.0D以下,中度(-3.0D--6.0D,高度(-6.0D以上,近视眼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了解,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据调查近视有一定遗传倾向,一般认为高度近视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低度近视属多基因遗传。

2.发育因素:婴幼儿时期眼球较小,常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加长而趋向正视,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

3.外因:青少年学生与近距离工作者中近视眼较多,这表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姿势不良等都与近视的发生有关。?

4、轴性近视:是指眼轴较长而眼的屈光力正常,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近视。常见为发育和遗传有关,不良的卫生习惯加速发展,如阅读时灯光照明不合理,坐姿不端正,距书本及工作目标太近,以及过度用眼等。

5、屈光性近视:是指眼轴正常但眼的屈光力增强。常见有:

A.角膜膨隆,圈袍角膜。

B.晶状体异常,球悬晶体,晶体位置倾斜。

C.睫状肌痉挛,引起晶体过度调节。

喜欢美景的原因作文怎么写【三】

PM2.5指数是什么意思?

先从PM讲起吧。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说到颗粒物,我们比较熟悉名词的是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随着人们对PM2.5这一名词的逐渐关注,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2012年9月9日,北京市环保局监测中心表示,新版空气质量发布平台2013年1月1日上线。2012年10月6日,北京35个PM2.5监测站点试运行数据全部上线发布。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PM10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也就是说,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空气污染都有哪些划分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将空气污染非为四种类型组。

一、按照污染源划分:

1. 自然型空气污染:指因自然原因形成的空气污染。

2. 人为型空气污染:指因人为原因形成的空气污染。

二、按照污染的范围划分:

1. 局部性污染:指某个较小单位或地点的范围性污染。

2. 地区性污染:指某个城市或区域的地方性污染。

3. 广域性污染:指因某个地区的大范围污染而造成的周边的传播式污染。

4. 全球性污染:指世界范围内的大型污染。

这种按照范围划分的方式由于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范围标准,因此对于一些占地面积较大或较小的国家或地方并不适用,因此我们还有两种划分方式。

三、按照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大气环境状况划分:

1. 还原型空气污染:指以煤炭为为主要燃料且兼用石油燃料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故又叫煤烟型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是SO2、CO和颗粒物。

2. 氧化型空气污染:指以石油为主要燃料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所以又叫汽车尾气型大气污染。其主要的一次污染物是CO、NOX、CH(碳氢化合物等。它们在太阳短波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醛类、O3、PAN等二次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对眼睛粘膜组织有强刺激性,使人流泪。著名的洛杉矶烟雾就是典型的氧化型大气污染。

四、最常用的一种分来方法,按照能源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反应划分:

1. 煤炭型空气污染:指一次污染物是烟气、粉尘和二氧化硫。二次污染物是硫酸及其盐类所构成的气溶胶。此污染类型多发生在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与地区,历史上早期的大气污染多属于此种类型。

2. 石油型(排气型或联合企业型空气污染:指一次污染物是烯烃、二氧化氮以及烷、醇、羰基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主要是臭氧、氢氧基、过氧化氢基等自由基以及醛、酮和PAN(过氧乙酰硝酸脂。此类污染多发生在油田及石油化工企业和汽车较多的大城市。近代的大气污染,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属于此种类型。

3. 混合型空气污染:指指以煤炭为主,还包括以石油为燃料的污染源而排放出的污染物体系。此种污染类型是由煤炭型向石油型过渡的阶段,它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能源发展结构和经济发展速度。

4. 特殊性空气污染:指某些工矿企业排放的特殊气体所造成的污染,如氯气、金属蒸汽或硫化氢、氟化氢等气体。前三种污染的范围较大,而这种种污染所涉及的范围较小,主要发生在污染源附近的局部地区。

主要的空气污染划分方法就为以上四种,一般情况下已经足以应对各种污染的划分。

第3页: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空气污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了解过空气污染类型,我们再详细分析一下空气污染的成因。形成人为型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一是工业排放,二是尾气排放。

每年由于工业排放造成的污染都非常严重,工业排放产生大量的有害化合物,主要组成有:

1.硫氧化物,主要为二氧化硫。一般产生于工业生产中使用了煤炭或石油作为燃料,这些燃料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在空气中燃烧后与氧气发生反应最终形成二氧化硫。这些氧化硫物质排放到空气当中,遇到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SO2+H2OH2SO3,形成亚硫酸,最终就变成了酸雨,造成环境危害。

2.氮氧化物,主要为二氧化氮或过氧化氮。一般产生于高温燃烧,呈红棕色气体状态,带有刺鼻气味。是工业生产中制备硫酸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每年都会有几百万吨的二氧化氮排放到大气中,是空气污染的一种主要污染源。

3.一氧化碳,一种无色无味,却带有剧毒的危险气体。工业生产中煤炭、木柴、石油等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都会产生一氧化碳。

4.二氧化碳,一种无色无味也无毒的温室气体,产生于各种工业步骤,如完全的燃烧,这是全球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5. 颗粒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可入肺颗粒物(PM2.5。在工业生产中,燃烧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煤炭都可以放出大量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排入空气中后能在空中停留很长的时间,而且容易被陆空生物的呼吸行为吸入肺部,当肺部堆积的颗粒物过多时会对生物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尾气排放在各种空气污染方式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组成主要有:

1. 碳氧化物:汽油燃烧时的产物,其中不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一氧化碳是汽车排放最主要的成分。

2. 碳氢化合物:主要为各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等等。

3. 氮氧化物:汽缸点火时产生的高温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在一瞬间发生反应产生了氮氧化合物。最初排放时的'氮氧化物通常为一氧化氮,然后与大气中的氧气发生反映形成了二氧化氮。当环境温度升高或有云雾时,二氧化氮会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硝酸,最终造成酸雨。另外,二氧化氮与我们先前介绍的二氧化硫可以互相催化,故使得反应速率大大加快,造成更严重的酸雨现象。

4. 二氧化硫:燃料中的硫烃在燃烧后产生的物质。

5. 臭氧:碳氢化合物与氮氧化物在光照下会生成臭氧。这些臭氧会污染土壤和水源,造成农业上的损失。同时过量的臭氧对人体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6. 颗粒物:燃料燃烧后形成的铅化合物、碳颗粒、油雾等。

还有一部分空气污染是自然现象所导致的,比如火山活动和森林火灾。

喜欢美景的原因作文怎么写【四】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妈妈、解舟等人一起去观杭州的西湖美景。在车上颠簸了2个多小时,终于到了西湖。

进入西湖,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派秀丽的景象,湖水干净清澈,知了在不停的交换着,仿佛在对我说:“欢迎来到西湖!”突然,我眼前一亮,只见湖中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荷叶荷花,荷叶层出不穷,荷花竞相绽放,好漂亮呀!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了妈妈,租了一条船在湖中欣赏那美丽而迷人的风景:湖边柳树成荫,湖面倒映着青山。突然,我想到了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鱼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啊,苏轼写得甚好:天气晴朗的时候,湖水荡漾,波光闪动;到了下雨的时候,烟雾蒙蒙,笼罩着青山,一排迷茫的景象。西湖就像美人儿西施,天生就是漂亮。西湖晴天雨好,雨天也好;西子浓妆也罢,淡妆也罢,都一样美丽、动人。

啊!西湖是如此美丽!如此动人!我爱西湖,也爱西湖的水。

喜欢美景的原因作文怎么写【五】

说到喜欢的景物,大家肯定议论纷纷吧,什么北京的故宫呀,长城呀,天坛呀……说都说不完。而我却独钟情于重庆的山和雾。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重庆的山。从远处望去,重庆的山蜿蜒曲折、连绵起伏,就像一条弯弯的水蛇,给人一种唯美、柔和的感觉。待走近一看,重庆的山却别有一番风味。只见高大雄伟的山挺立在那里,显出一种威严,就像强壮有力的卫士守候在那里,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重庆的山也非常的多,矗立在重庆的每一个角落里,所以人们都称重庆为美丽的“山城”。

重庆的山优美、壮观,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但是重庆的雾也毫不示弱。

早上只要你打开窗户,尽收眼底的便是重庆的雾。早上雾多而浓,还散发着露珠的香气,给人一种清新而凉爽的感觉。再攀上高大的山,放眼望去,就是一望无际的”雾海”,就像上了天堂一样,十分梦幻!所以人们给了重庆”雾都”的美称。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景物!

喜欢美景的原因作文怎么写【六】

西湖,我见过最美的湖。它位于杭州市,那儿有许多著名的景色,周边也有一些景点。

西湖,是个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潭印月”有三个小塔亭亭玉立地立在那里。夜色下小塔倒影水中,与月光杂在一起,隐隐约约,好像在嬉闹玩耍,让人不由得感觉像是走进了仙景。

西湖,是春日里的一道妩媚的美景。早春的“苏堤春晓”就是美丽的景观。苏堤两旁有垂柳,柳枝又细又长,像少女的头发,一直垂到湖面。春风轻轻一吹,湖面上激起了一丝丝涟漪。柳叶拂过脸颊,让人感到一丝凉意,又像是婴儿的小手轻抚,让人回味无穷。

西湖,也是观赏荷花的佳地。在“曲院风荷”,一眼望去好似一张绿色的地毯上绣着几朵荷花。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荷叶一片接一片,荷叶上面有露珠,像珍珠一般透明。给人一种清静、安祥的感觉。

西湖,也是文人笔下的灵感。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赞美西湖的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又好比是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应有尽有。

我希望,在美好的未来,西湖会有更多的奇观佳景,成为祖国的骄傲。

喜欢美景的原因作文怎么写【七】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青山绿水,的确叫人赞不绝口。但比起杭州的山美水美,我认为杭州的人情最美。

记得那是一个盛夏的早晨,树木茂密的枝叶染绿了波光粼粼的西子湖。我牵着妈妈的手漫步在西湖边的茫茫绿海之中。无论是远方隐约传来的鸟鸣,还是眼前绿草如茵的草坪,都紧紧勾住了我的脚。那各有千秋的西湖十景更是令我流连忘返。可惜好景不长,正当我深深陶醉在西湖的美丽风光中,不能自拔时,雷公和电母忽然带领着大片大片的乌云从天庭飞驰而来。他们用阵阵打雷的轰鸣吓得白云四散而逃,用有道道闪电的光辉吞没了年迈的太阳公公,占领了整片天空。他们狞笑着向大地投下千万滴冰冷的雨珠,让雨放肆地击打着万物生灵,让大地发出声声痛苦的悲鸣,让大树在狂风中疯狂地摇摆。我和妈妈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毫无防备,吓得手足无措,像只无头苍蝇似的,在一览无遗的西湖边四处逃窜。

忽然,恍惚间,我听见有人在拼命呼喊我们。我惊奇地回头四处张望。只见一位与我素不相识的阿姨一手撑着伞,一手又拿着好几把伞,急急忙忙地向我这边奔过来。妈妈见了,脸上掠过一丝欣喜,但又马上将脸一沉,埋头掏起钱包来。过了一会,阿姨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我们面前,伸手想把伞递给我。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刚要接过伞,妈妈忽然烂住我,无奈地对阿姨说:“抱歉,我们没钱买伞。”那阿姨听了,莞尔一笑,把她手中的伞撑了开来。只见上面毅然写着三个大字:“爱心伞”。她一边把伞递给我们,一边说:“这个不用钱,只要你们等雨停了以后,把伞还到对面山上的亭子里,就行。”说完,便去给别的没带雨伞的游客送伞去了。

等到雨过天晴,我和妈妈去还伞时,惊讶地发现陆续有好多人从那小亭子里进出。走进去一看,里面摆满了沾着雨水的“爱心伞”。我的眼睛湿润了,心中不由地唱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家园……”是呀,杭州的美是由每一个杭州人民用爱驻成的。此时此刻,西湖的美全都倾注在了这个小亭子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