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类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夏天,天气炎热,我们就用空调来驱散炎热。冬天,天气寒冷,我们就用电暖炉来取暖。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在这之下却又藏着重重消防危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些在火灾面前应急的方法,下面我就为大家提供几点,希望大家能够学会:
1、如果楼层已经着火燃烧,但楼梯尚未烧断,火势并不十分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冲下。2多层建筑火灾,如楼梯已经烧断,或者火势已相当猛烈时,可利用房屋的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物品逃生。3、如各种逃生的路线被切断,应退居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时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过程。同时,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在夜晚则可向外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4、如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又无其它自救办法时,可用绳子或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一端紧拴在牢固的门窗格或其它重物上,再顺着绳子或布条滑下。5、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楼时,可先向地面抛下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6、要发扬互助精神,帮助老人、小孩、病人优先疏散。对行动不便者可用被子、毛毯等包扎好,用绳子布条等吊下。
在家时,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当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灭火。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火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虽然国家已经告诉了我们应急的方法,但有一些人却不引起重视,从而引发火灾那天我就在电视上看见了这样几个新闻:
1、2004年10月2日晚,某高校一学生公寓301宿舍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致使箱子架、物品柜等设施因火灾被损,另有价值5000余元的学生个人财物被烧毁。经查,这起火灾事故是有同学违反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在宿舍内私自使用大功率电器时而造成的(寝室当时无人。具体原因是:插在主接线板的电热杯水烧干后自燃并引燃临近的易燃品。
2、2002年1月4日晚9时许,某高校一公寓523宿舍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致使长条桌、物品柜等设施因火灾被损,另有价值4000余元的学生个人财物被烧毁。经查,这起火灾事故是由于该宿舍两名同学将应急灯长时间充电(13个小时,寝室当时无人,使蓄电池过热,引燃桌下纸箱内的易燃物而造成火灾。
是什么造成上面事故发生的,有人说:是老天爷怪罪我们,有人说:是学校里的设备不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疏忽大意造成的,还好只是烧毁了自身钱财,如果我们再朝着这个方向下去,有朝一日,我们的生命都会被自己的大意吞噬。可知消防安全的知识多么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消防安全的知识,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保护好祖国的未来。
9月24日,我跟随着老师的步伐,来到了普宁市消防大队康美消防体验馆参观并学习了消防知识。
首先,我们观看了一部纪录片:普宁军埠镇一家内衣作坊发生了火灾,火灾造成了12人死亡5人受伤。起火原因是一名小女孩在一楼玩火时不小心点燃了海绵而引起火灾,工人发现火情后居然没有报警,不懂正确的救火方式,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很深,12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葬送在小女孩的一时之举中,通过纪录片的画面,我能感受到那些人的消防意识是多么薄弱,而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消防意识薄弱的人。我在心里庆幸能参加这次采风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提高了消防意识。
接着,我们来到了模拟火灾的房间,感受了火灾到来时的恐惧和紧张,并学习了逃生十法。例如,遇到火灾突发时,千万不要大乱章法,要镇定并用正确的方式逃生自救;如果烟火太大,可以俯身行走,如果烟火太浓,必须卧地而行,同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如果衣服着火,要立即在地上打滚,把火压灭;要朝逆风的方向奔跑,这样才可以摆脱火焰的追逐;如果不能逃离楼房,应想办法进入卫生间,因为它面积小,容易封闭,可以隔绝烟火。另外,小孩子发现火情时,要及时告诉大人并报警通知消防队来救火,小孩子不能参与救火,应该立即逃离现场。消防叔叔还告诉我们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归纳成“一摇二拔三喷射”这句简单易懂的口诀。
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一转眼就到了该回去的时候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带着学到的知识和参观时的欢快心情回到我们美丽的学校……
我的生活自由、清闲、我的身体也是飘渺无形的,我没有活的限度---只要我不变成雨,散落人间。我可以追星星,拌月亮,挡住太阳红扑扑的脸。我每天都在玩耍、嬉戏,我已忘了自己到底活了多少年。我美丽漂亮,我可以霎时间随风变做另一种型态,我也可以拿夕阳的余辉做自己的面纱。我的同伴中有的为了拯救人类和自然而死去,而我认为这样非常可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