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小的时候,老家下了一场很大的雨。我在屋子里看着院内雨水如注,对面房子的瓦淌下一道道小流,在墙边织成一席水帘,地面上绽开不凋谢的花。那时姥爷还健在,姥姥身体也还硬朗,鸡笼里还养着鸡。或许是因为雨真的很大的缘故吧,我深深的记住了这场雨。
雨后空气清新,土地绵软,枝上叶间的水珠映出澄明的世界。
八岁,总期盼下雨,想要打着伞行在大雨中走到学校,却被爸爸不由分说的拽上车。
十四岁,不喜欢下雨,因为没法在外面玩了。
十七岁,要从超市回家时大雨倾盆,没有伞的我直接走进了雨中。天色阴暗,雨模糊了视线,打在脸上感觉有些呼吸困难。浑身湿透是必然的,却并没有多么不舒服。回到家,仿佛完成了一个夙愿。
我能拍下天空中的乌云,地面上的水花,路边的水流,却无法拍下半空中的雨。水是无色的,它快速的下落,高空与地面,仿佛隔了一个空间。
雨季不仅有雨,还有高温与假日,还有挥手与转身。分别总是在雨季,许多人和事都在这样的时节除了踪影,断了痕迹。
却没有下雨呢,分别那天。
可回忆起来像是下了一场好大的雨,模糊了视线,冲淡了一切。
一场雨过去,又一场雨过去,他变了,从懵懂孩童变成挺拔少年。眼神变得犀利而深远,从不谙世事到渐渐成熟,远处是另一个世界。
她变了,变得可爱而善良。破茧而出的时候,拥有惊羡世人的美丽,接受阳光温柔的抚摸,摇曳的.身姿像彩虹般动人。
落花、流水、细雨、轻风,出现独特的意象,从单纯的自然景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生命的律动在胸膛中跳跃,激荡出年轻的力量,晕染出成长的光影。雨季大部分时间是假期,有很多时间观看这个与我们一起变化的世界,有很多时间观看与我们一起变化的人。
每走过一个雨季就升了一个年级。告别童年是在雨季,告别少年是在雨季。告别幼稚是在雨季,微笑着迎接世界是在雨季。忘记了从前雨季告别时阳光的样子,只记得天气闷热、空气沉重。不知道明年那时的阳光会不会带着忧伤的气氛,不知道会不会马上把它忘掉,不知道会不会永驻脑海成为一座岿然不动的高山,不知道会不会下一场很大的雨冲淡了整个世界。
姥爷离开很久了,姥姥已经没有办法再养鸡,从农村到城市,没有雨大过记忆中的那场雨,没有印象比那个印象更深。
雨季,时间的土地上开出绚烂的花。一个孩子,目光如水般澄澈而温柔,走过一个又一个雨季。路上,宽了步伐,深了脚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句古话总会流传在人们的耳边。书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不论是一页写满字的纸,还是一本厚厚的古诗典籍,书中总会有我们苦苦寻找的方向。
在读书的过程中,书中总会想要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世界上从来不会有人无目的的去写一本书,就像作者大冰写的《乖,摸摸头》一样。大冰是一位随心随性的作者,他写的书有四五本,写的都是他的一些人生的经历,他的书总会带给读者心中的愉悦,也会告诉读者们什么是生活。大冰通过书的`方式向我们传递了他的人生道理,他说:“别放弃自己的梦想,在另一个地方肯定会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这句话会像是在我们内心世界里长出了一颗嫩绿的青草似的,让我们重新树立新的方向,期待着青草生长成大树,大冰的话是绿水,他的一本书就是一场春雨,将我们的内心世界打开。
一本书的力量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强大,就算是学校里的语文书,数学书……书本中的内容是会带给我们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书,就像一个只张老师,我们向它提出问题,它总是能为我们找到正确的答案,阅读书本是我们对书本中的知识的渴望,它让我们在无声中认识到自己的世界观,也会明确我们自己去解决事情的方法论。
有一本书,我们都知道,也会见过《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是因为我们童年时期未知世界的认识,它不仅仅会让我们知道阅读书本的乐趣,还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存在了奇特。无论我们想知道什么,而他就是一个万能的老师,他会告诉我们答案,我们是为什么而存在?又是为什么会说话?等等问题,书本都会解开我们的疑问。当我们充满未知,走向图书馆时,书本弥漫了整个世界,我们闻着那书香气息,好像心中有了归宿,就想一直在图书馆中待着,享受读书的乐趣。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带给我们的“宝物”总是无穷无尽的,让人期待而惊喜的。
读书会让我们知道很多,会充实我们的身体,会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和快乐。无论是什么书都会让我们懂得许多道理,当我们看见了一本书时,去翻开它,它好像有了魔法一样,让我们沉迷,让我们前进,让我们在这个心照不宣的年纪,有了明确的方向。
车窗外,烈日烘烤着大地,汽车行驶在干裂的柏油路上,偌大的道路上只留下尘土飞舞的情景。田间的庄稼依稀整齐地排列。眼睛盯着窗外,但我脑海里浮现的却是新买的名牌运动鞋,同桌的新款MP4……。
为了拥有一部MP4,我在脑海里努力编织着天衣无缝的谎言,这似乎变成了习惯。于是,在这条回家路上,我错过了沿途太多熟悉的风景。
回到家,天已经黑了,晚饭过后,劳累了一天的父亲点燃一支烟漫不经心地抽了起来,一卷卷白烟缓缓地升入空中,诉说着父亲的疲劳。母亲熟练地收拾碗筷,碗筷激烈的碰撞声汇成了一曲不完整的音乐。“爸,学校要收两百元补课费。”我的话语打破了这和谐的画面。父亲无语,只是将食指间的烟夹得更紧了,眉头紧锁,嘴里吐出的白烟越来越浓。母亲放慢了收拾碗筷的速度,时间仿佛就在那一刻凝固住了。坐了两个小时车子,自己感觉很累,打着呵欠径直走进房间,躺上床便睡了。
第二天清晨,我被一阵嘈杂的说话声吵醒,我拖着沉重的步子,睁着朦胧的睡眼,来到屋外想看个究竟。只见门前停了一辆卡车,多了两个陌生的人。正用电子称称两口袋装得满满的粮食。一旁的父亲没有看称砣,反而眼睛直直盯着那称上的粮食,满眼的不舍。这是刚从田里收回的新粮食,凝结着父亲半年的心血,突然卖掉了,终归有些不舍。父亲用颤抖的瘦弱的双手接过买粮食人手中的两张红红的百元钞票。先是用手捻了捻,又将纸票小块角放在牙齿间磨了磨,接着又把纸票翻来覆去看了几看。最后,又借邻居家的验钞机验了几遍,然后才放心的收了起来。
下午,父亲将我送到车站,在我临上车前,父亲从里面的衣服口袋里掏出两张一百元钱。从父亲颤抖的手中接过钱时,我才突然发觉父亲的手何时变得如此枯瘦了,一根根青筋突出,手心布满老茧。猛抬头,父亲额头上已被岁月刻下一条条痕迹,看着手中的钱,我的眼眶突然涌出了泪水。
上了车,我将钱放在衣服最里层口袋里,我要将它永远保存在这里。车子起动了,烈日下,只留下父亲单薄的身影。
我知道,在这条路上,我走了一段弯路,但庆幸自己发现了。坐在车上,我望向车窗外,大口大口呼吸家乡的空气,我要将这家乡的气息带入学校。眼睛盯着窗外,不想再次错过沿途的风景。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有所不解:“路上,当然是走捷径了,怎会有人闲得没事去绕弯路?数学书里说得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确,你说得没错。记得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个学生叫小明,他总难为老师。这天,他又来了:“老师,为什么亮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你认为狗看到一根骨头是会直冲过去呢还是绕着弯去?”“当然是直冲去了!”“狗都明白的问题,你还问什么?”
笑之余,我们也应该有所思考: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么,线段是否最快呢?
我们学校有个规定,每天上早操之后,要一个班一个班走,以免人太多。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事,可仍是不能避免楼梯上人满为患。
这天,早操刚完,同学们奔向教室,又把楼梯堵了个水泄不通;所有的同学都向离班近的楼梯跑去,我正欲挤入人群,可突然发现,另一个楼梯几乎没人,我赶紧朝另一个楼梯跑去,一会儿便进了教授,第一个!是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地之间,捷径最短。但是路程不等与时间,时间还取决于速度。
人生的路也是如此。当捷径人满为患时,捷径已不再是捷径;如果能够走一些弯路,也许反而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换句话说,不要随潮流而动,而要领潮流之先。
在迷离中迷茫,在醒悟中清醒。——题记
雨凄凉又孤单地下着,它并不像春雨那样舞着华尔兹落下,而是像眼泪般固执地流下。那是一场秋雨,我的心也像那种秋雨般凄凉,像雨滴般易碎,在它落地的一瞬间,我感受到了它的悲,听到了它的痛。在雨中我肆无忌惮地哭了,仿佛那一刻是我的世界末日。平时一向和蔼的妈妈竟出手打了我,痛的不是肉体而是心。
“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呀,看你的成绩滑成什么样了,你到底想干什么?”妈妈大声吼道。“我没干什么,也不想干什么。”说完,便听到啪的一声,妈妈的巴掌便落到了我的脸上,那是一种从没有过的痛。妈妈看到以前的乖女儿变得这么叛逆,似乎想一巴掌把我打醒。我带着我的伤痛甩门而去,想永远离开那个写满我悲伤记忆的家,可是我不知道到底该去哪里。
我独自一个人徘徊在街头这条熟悉而又陌生的路上,家就在那头,可我觉得它离我好远好远。走累了便躲在角落里,多么安静的角落呀,我想把心永远锁在角落。这样,就不会再受到伤害了。夜渐渐深了,深了,像被打翻的墨一样,墨的那么均匀,那么透彻。天空没有星星,只有孤单的半月在给大地光明,仿佛它要冲破夜的束缚,给黑暗中的生灵光。“孩子,你在哪里?妈妈错了,妈妈不该打你,出来好吗?妈妈好担心你。”多么熟悉的声音啊,可是听起来好憔悴。我偷偷地趴在墙角,看见妈妈拿着雨伞走来,表情好焦急,脸色好难看。我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扑进妈妈的怀里,不争气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地往下掉,“孩子,冷了吧,走,回家。”在雨中,妈妈撑着伞,一手紧紧抱着我。灯光下,拉长了影子,相汇在一起,形成爱的剪影。
在青春的道路上,因为叛逆迷失了方向,可是在路得那头才是家的方向。即使路再弯,再远,但是家的方向才是你要到达的地方。
风雨中,四叶草在摇曳,因为她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前进的路很弯,但目标很明确——寻找爱和幸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