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写在1844—1847年笔记里的。整个《提纲》非常精炼,一共十一条,总共不过千余字,但是它所揭示的社会思想和哲学观点却丰富而深刻。恩格斯对《提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强调了实践的观点以及人类的本质和真理与感性的区别和联系。在《提纲》的第二条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即是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不能离开实践的思维去争论人是否具有现实性。《提纲》的第六条明确说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否定了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提纲》带有鲜明的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思想,马克思辩证地看待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一方面,人的成长是受环境和教育影响的,另一方面,环境也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马克思还指出社会生活的本质也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概括而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从总体上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直观性的缺陷,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第一次明确提出新唯物主义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第二,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以及从这种观点出发对宗教所作的批判,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揭露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脱离、互相对立的,并深刻分析了费尔巴哈半截子唯物主义的根源;第四,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消极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作为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提出的实践唯物主义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给出了现实批判的合法性,从理论上解决了改变世界的要求,这一点将唯物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以前德国最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题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可见其内容的深刻价值。
社会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贯穿《关于费尔巴哈的题纲》的主线。
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一语中的。马克思用敏锐的眼光和锋利的刀笔直指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问题所在,为更深一步的解析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提纲鲜明的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等十分具有针对的观点。马克思从每个点入手展现自己的观点。道理虽大,但却讲得丝丝入扣,极为平实。
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终究是高深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经历是很难理解、很难融会贯通的。该提纲没用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雕琢,没用冗长的篇幅,而是简明扼要、思想深刻。所以作为学生的我的认识是肤浅的,不能详尽理解其中的真谛。如果几年后再重读,肯定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受益更多。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马克思生前未曾发表,原题为《关于费尔巴哈》,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精疲力竭地读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却无奈地发现没有任何的思路,大概这是第一次读到如此抽象、生涩和难解的文章吧。或许是有些不服气,当我鼓足勇气读过第二遍的时候,却发现和初读这篇文章的感觉略有不同,好像有那么一点似懂非懂的感觉萦绕在心间。欣喜若狂的我而后又重复阅读了几遍,再加上老师的解读和引导,终于,我对《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
简明扼要的提纲勾画出这样一个有异于先前哲学家所确立的“人”:这个人与其周围的一切的联系都是一种东西——即是实践。这个实践是最广义的,它涵盖了“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自然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的作用,以及人的思维。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实践本身就代表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人的一切活动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作为一个外在因素而作用于他人,而同时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特殊的感性和情感,因此,人的客观真理性仍然需要通过来实践证明。马克思很明确地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作为人的思维的经验性的东西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首先,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从前的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指出要正确理解实践的意义,从而正确的解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马克思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我们并不能单单从唯心主义来理解人的单纯能动性,也不能单单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人的单纯受动性,而是要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人既受自然性的支配,同时又能以自己的能动性来改变自然,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其次,马克思在“提纲”中还提到这样几个观点: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后,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在肯定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同时,批判了其只能把人类理解成一种内在的,无声的,将人从肉体和精神的状态中主观剥离,批判其否定了人可以改变世界的可能。
最后,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而人类的不断进步,恰恰反应了这样一个观点。
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通过学习《提纲》使我认识到将唯心主义观点和唯物主义观点相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做到一分为二;并且要注重实践,牢记实践出真理,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知对错,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马克思的全部思考既是围绕“改变世界”——即“实践”而展开,而不是对思想史上某种问题作纯学理的逻辑推演,因此,一切认识与思考都必须围绕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实践而展开。“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很早就用这句话明确地表示了他对“离开实践的思维”不感兴趣。这是一个肩负“改变世界”使命的人自然而必然的思维倾向。
我认为我们的实践应该以“致用”为终极目标和最后归宿,即必须以能作用于原有的实践结果为目标,对现实的人生和全人类从物质或精神两个方面有益处为衡量标准,“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认识关系在改造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又作用于改造关系。我们从外界择取种种信息,先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思维甚至理论,然后知道我们自身的行为实践,反馈、反作用于活生生的现实环境中。前者是自身思维、精神部分的革命,也就是“解释世界”,后者是非自身思维方面的现实行动,我把它理解为改变世界;只有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操作性”两者结合,实践才可以说是完整的,具有真正改变现实的革命意义。
在我们耳边常会听见一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这歌声是多么高尚,纯洁。
当你哇哇落地时,有多少人对你关心,照顾,虽然当时你还处于朦胧状态,当时那种感觉你是能体会到的,是体贴?是温暖?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母亲的体贴,父亲的严厉,姐姐的关心,哥哥的疼爱……难道不是亲情最好的体现吗?我们是否用行动来证明感恩的存在吗?
昨天晚上,我会这激动的心回家,因为我已经决定做一件来感动妈妈的事,为妈妈洗脚。为了给她一个惊喜,我故意提前把饭吃完少了满满一大壶水……等待等待。在妈妈饭后休息时,我身不知,鬼不觉的把准备好的椅子,热水,水盆……统统地摆出来。他被我的行为吓了一跳,请母亲大人就做贵宾席。我用尽全身结束为母亲大人洗个舒服的脚。洗着洗着,才发现,母亲的脚比原来的较粗糙得多,竟然还多了个螀子。这都是母亲为我日夜操劳的结果,这里蕴含着深深的母爱!
提起“母爱”这个词语,我就会无比自豪地说:“我最爱我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想块儿宝”我就像块宝,身上带着妈妈的期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为我的付出,我无以回报,正如那小草,无法报答三春阳光的它的恩泽。只有感恩,感恩亲情这美丽而含义深刻的词语!
我不是我妈妈亲生的,是我妈妈抱养的,亲生妈妈把遗弃了,当时瘦弱的我已经嫣嫣一息了,妈妈并不没有放弃我,在当时困难的条件下给我吃最好的,但是我吃什麽就拉什麽,一点都吸收不到,苍白瘦弱,撕心裂肺的哭声让父母白天晚上没得休息不说,也让人的心一阵阵的刺痛,仿佛是一个幼小的生命在求救,但父母又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一天比一天消瘦,那种心情我想只有做父母的才最深,后来上天可怜,我奶奶端来一碗参汤救了我一命,从此我就在这对养父母的照料下一天天长大,因为他们都还没有孩子,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我的身上,所以我的童年是幸福的.,得宠的,就像我的亲生父母一样,直到后来我有了个弟弟,我不生气弟弟分走了我大部分的爱,因为我也很爱这个弟弟,我快上学了,因为弟弟的出生妈妈特意叫我晚一年再去,可以帮着照顾弟弟,我也同意了,所以我比其他孩子晚上学一年,那年我已经八岁了,后来因为家里盖房子,欠债了,我上完初中就了出来打工了。
现在长大了,快要成家了,父母也老了,最近听说妈妈老叫胸口痛,晚上睡不着,我听了也心急,就给家里寄了一些钱,希望妈妈能早日好起来,没能在父母身边我很愧疚,但天涯咫尺,无论我们走到哪,心总是连在一起的,我的命是爸爸妈妈给的,他们是我的再生父母,虽然她对我教育做得不是很好,我也曾经埋怨过她,但有没有作为不一定要以学历为标准,她给我新生的生命和幸福的童年,这已经是最大的恩赐,在这感恩的节日里,我把这颗感恩的心送给父母,送给我的家人,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也有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就算是寒冷的冬天,每当听到妈妈的声音,心里总是暖暖的,原于亲情!
每天早上爸爸带我上学,我出车门的时候,爸爸总不忘探出头 “水多喝点。”每天总是重复的那句话,我听得耳朵都生茧了。我常心不在焉地回一句“知道了”。
晚上放学爸爸接到我,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水喝了没。” 接着就会拿出水杯摇一摇, 发现水杯空空如也,他会心一笑;发现还有剩余,就警告我;发现水杯还是满满的,他就会大发雷霆,严厉批评。
一次放学回家,爸爸像往常一样问我。我轻声地说:“喝了。”爸爸看出了我的不对劲,马上拿出水杯,迅速打开一看,“呀,一口都没喝过。” 他马上瞪着那圆溜溜的大眼睛吼道:“赵洋,你在干吗?”爸爸很少发火,一发火可猛了。我吞吞吐吐地说:“人家没空吗?一下课做作业,作业做完急急忙忙上厕所,就上课了。”
这个理由应该可以让他少骂我几句。我暗暗得意道。没想到他更凶了,连青筋都露出来了。“难道你们真的抓得那么紧,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骗三岁孩子呀!再说喝口水几秒钟就搞定了。你这么大了都不会照顾自己,成绩再好有什么用!”
我被爸爸骂得面红耳赤,眼里噙着泪花。他停了一会儿,看看我,语重心长地说:“水是身体的一部分,这么热的天不喝水 ,要脱水的.,要生病的呀!洋洋,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这个道理讲了那么多遍,你怎么老是听不进去呀!你好让我失望!”
爸爸那气势汹汹的架势和那语重心长的话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从那天起,我再也没忘记喝水。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暖暖的水杯承载爸爸多少的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