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说理能力的不足,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表现为以下三点:
1.单向思维。就是在论证时不考虑反面意见,片面选取对自己的立论有利的证据,却屏蔽那些对立论构成威胁的不利证据。比如,学生想证明“勤奋出人才”,会列举古今中外一大堆以勤奋著称的名人,证明这些人的成功离不开勤奋,这就是典型的单向思维。读者只需举出一个勤奋却没有成功的`反例,便可以轻而易举反驳论点。这种不考虑反面意见,立论与论证考虑不周、对论题认识褊狭与肤浅的现象,都会极大地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2.单层论证。即在同一个层面上,通过堆砌相同或相似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而不是多角度多层次渐次展开论证,文章往往缺乏纵深感。比如,论证“社会需要诚信”,罗列各种负面新闻说明我们正面临诚信危机,整个行文的逻辑就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分析,即,因为A、B、C、D……都缺乏诚信,所以呼唤诚信。这样的因果分析,显然过于简单化。
3.感情用事。指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出现倾向性、绝对化、煽情等理性不足的问题。比如以下这段文字:“大家熟知的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得过16枚奖章,得到各种头衔107个。是什么使她得到这么多令人羡慕的荣誉?是持久的决心!是什么使她得到这么多耀眼的桂冠?是持久的意志!”这里作者用斩钉截铁的语气,把居里夫人的成就归因于持久的决心和意志,显然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而连续两个设问,两个感叹号,有点煽情。在例证环节,学生最喜欢使用排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说理的效果。直奔结论,却没有提供证据:堆砌材料,却不会展开分析。
分析说理能力不足,之所以会成为议论文写作的一个通病,跟写作教学缺乏这方面的方法论有关。有关议论文写作的指导,大多都围绕例证法开发相应的策略,如正反对比论证、归纳升华法等。对于议论文写作中分析什么、如何分析,缺乏整体性的思考。
下面这则教学案例,谈的是如何通过概念的辨析,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广度。而概念辨析,是议论文分析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该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
“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还记得这首歌吗?
也许你还记得。这首歌的名字叫做《蜗牛与黄鹂鸟》。意思就是蜗牛想要吃葡萄,然而于就是它早早地爬了上去……
对了,这天我要去观察蜗牛。
我看到一只蜗牛慢悠悠的往前走着,它这就是要去干什么呢?答案要揭晓了,这只蜗牛走到另一只蜗牛面前,好像说了一会儿话,然后一齐走到有许多草组成的“森林”里去。他们大概就是要去游玩吧!我想。
我还看到许多蜗牛一齐爬墙,他们有5、6个吧!哦,我明白了,他们的家族就应就是在举行赛跑!我仿佛听到墙下的美女蜗牛拉拉队里传出加油的呐喊声。运动员们爬得这么慢,然而但他们一听到下面的呐喊声,忍不住激动起来,看啊,1号蜗牛比其他蜗牛快一些了!2号蜗牛,你要加油了。虽然我不明白他们要爬到什么时候,但就是我依然很高兴。
更吸引我的就是蜗牛的精神,他们虽然走路走得很慢,但就是精神还就是不错的!他们从来不会半途而废,即使他们的家在屋顶上,他们在屋下,蜗牛也会慢慢地爬上去。三天三夜,然而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就是问题。
我发现了蜗牛的小天地,我多么得意呀!
我愿意带你一齐去观察蜗牛!
经过上一次科学课,我还就是不肯把我的蜗牛放生,继续把他养在瓶子里,我每次做完作业,都会跑去看望它,有一次,让我惊讶地发现,不知哪只蜗牛竟然生了一个小宝宝,我看了喜出望外,然而连忙跑去告诉在一旁做作业的妹妹。
所以从那天起,我就对蜗牛产生了兴趣,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白白的粘液,它有2对触角,长的触角上有眼睛,当我轻轻触碰它的壳时,它就会缩进坚硬的小房子里。听说蜗牛的牙齿可多了,虽然我没有扒开蜗牛的嘴巴,没有发现它到底有多少牙齿,但就是书上说约有25600多颗,怎有那么多数也数不清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我惊讶极了!还有蜗牛身上有好几个孔,然而我发现有3个,怎样会就是3个呢那就听我讲来,一个就是排便孔,一个就是气孔,最后一个就是生宝宝的孔,至于他们的位置到底在哪我还要进一步的观察。
这天最后下雨了,下课的时候,我去捉蜗牛,因为我在书上看到过:“蜗牛一般都就是在下过雨之后就会出来。”刚到小花园,就发现一大堆蜗牛在那散步呢!还有些蜗牛乘着下过雨,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不一会儿我就逮到了四只蜗牛,嘿嘿,只能怪它们逃跑速度太慢了。
忽然,我发现蜗牛走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透明的粘液,这又就是为什么呢?书上说:“蜗牛为了持续平衡,就会分泌出来粘液,使自我在爬高时不会掉下去。”
蜗牛有时候被我轻轻一碰,就连忙把身体缩进它温暖的家――小小的壳里。我笑它真胆小。
事后,我本来还想在捉几只的,但就是它们好像明白了我的来意,每个都跟我玩起了捉迷藏。
蜗牛的速度虽然慢了一点,但他还就是很努力的去尝试,这种精神值得让我学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