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了,看到开头便能猜到结尾,起承转合都是规定动作,可是一点也不无聊。妥帖,而温暖。
说起来,是一段童话吧?
陌生的城市,一个认知障碍的独老,被抛落命运谷底的人,活下去都是问题,幸福是不用希冀了。而就是在这样空旷的命运里,她遇见了一个孤儿,偶然之中,与之结成生存的攻守同盟,酸甜苦辣间,少年重拾了牵挂,老人收获了依靠,旧屋檐下的狭小空间因为有了相依为命的情感,而再次成为一个家——还真是幸运。
幸运得都不像是真实的。
什么是真实呢?
影片里出现过一个塑花姐,精神失常了,孤苦伶仃地在城市中流浪,最后死于非命。没人知道塑花姐的人生里发生过什么。或者先天缺陷,黯淡无光到底?或者也曾经精彩得炫目?或者她曾是个美丽的舞者,舞跳不动了去做插花,?或者也有过一个刻骨铭心的恋人,没能再一起便一辈子不嫁人,到了连个孩子都无?或者就是另一个芬姨吧——一个不幸的芬姨。
塑花姐的不幸是真实的吗?
其实谈论何为真实,倒不妨谈谈何为幸运。
什么是幸运?说到底其实不过是在失望乃至绝望里找到一丝希望。
观影时曾有一桥段极不信服。芬姨孤身一人,又是女流,怎能让旭仔说同住便同住?须知这么个壮硕小伙子,情绪还有躁郁倾向,真要是恶向胆边生谋财害命,芬姨怕是连声救命都喊不出。难道不怕死吗?怕,两次见面都怕得推人出去,却终究是隔日清晨又心存不忍拉了人进来,这不就是胡扯了吗?
不够后来听到芬姨第一次在帮助站同那毒舌小孩的说话,才惊觉自己前头又想当然了。
芬姨说“死不要紧,要紧的是死的时候连个知道的人都没有”。
怕死啊,哪有不怕死的。可是比死更可怕的,是活着跟死了并没有什么两样。
人,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群中,这并不仅仅因为人们要在经济上互惠互利,也因为我们需要认同、需要归属、需要倾诉——需要陪伴。
什么是陪伴?往浅了说,是多一个人吃饭,每一餐能煮四、五道菜。往深了说,是得一个记忆共同体,当你对自己是谁都不再笃定的时候,他能坚定地告诉你:你在这个世界上走过、活过、经历过,你所有记忆深处的碎片都不是颠倒梦想——它们真实地存在过。
影片里最动容的部分,都与芬姨的回忆有关。她给旭仔听她没出版过的老唱片,跟旭仔讲她做红歌星、做海报师的过往,讲她青春时代刻骨铭心的恋爱。那些时刻的她不再是一个被阿兹海默症折磨的老人。她光彩照人。旭仔流露出的好奇与赞叹让她找回了久已失落的尊严——而这尊严正是人活着的意义所在。
而这尊严正是人与人生活在一起的意义所在。
影片的结尾,芬姨看着旭仔的画像突然陷入一种陌生的懵懂。她停顿了数十秒,之后,终于展开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她记起了旭仔。
她记起了自己。
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然而又岂止是告白?
陪伴是塑造,是支撑,是证明,是宣告。
是人之为人在这个世界上能获得的,最真实的幸运。
没想到我如此幸运,幸运来到这个充满爱的世界,幸运出生在充满温馨的家庭里,幸运能幸福的.生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能感动我们,只不过在于细心感受而已。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上了车。我发现他们走路一拐一拐的,哦,原来是一对残疾老人。公交车就要开了,可是怎么办?正当我为他们着急的时侯,一对年轻人站起来,主动给老人让座,我感动了。原来感动是这么简单的,而爱又是这么的真诚,我幸运我能来到这个充满爱、和平的世界。
每次当我伤心,失落时,家总是我的避港湾。夜,万籁俱寂。天上的冷月把大地照的一片惨白。四周死一般寂静,没有鸟叫,没有虫鸣夜游的动物似乎都藏起来了。窗外的树木无精打采地晃动着,望着一个一个鲜红的叉,如同张牙虎爪的恶魔似的,朝我扑来。我哭了,任泪水打湿这一可怜的分数。
我失败了,我彻底的失败了,看到父母日夜为我操劳的样子,我更自责。我没脸见父母、老师、同学……可是当妈妈知道时,她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给予我鼓励,叫我分析失败的原因。妈妈,是您那句“放心我永远会相信你,你一定行的!”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没想到我如此幸运,有个好妈妈,有妈妈的理解、爱护、鼓励,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用成绩来报答妈妈。
我幸运自己能开心尽情地玩耍,自由自在地生活,无虑地学习;我幸运自己能在书海中遨游,探索天文地理;我幸运自己能到爱的真谛,感受到爱的存在;我幸运自己能……
没想到我如此幸运,我拥有幸运,我要用它来芬芳我的生活,用它来向整个世界微笑,宣布:我快乐,我拥有爱,我幸运!
在阳光下,我是幸运儿……
如片名所言,这部电影的上映是观众的幸运。《幸运是我》聚焦于高压社会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渐变与发展,并且通过“漂泊在外的年轻人”和“孤单无靠的包租婆”两种典型人物形象间的碰撞来探讨可一个简单却时时困扰着我们的问题:生活艰难,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观看全片后,可以说,罗耀辉导演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影片故事流畅,风格清新,给这个焦躁的暑期档带来一丝难得的安稳与清凉。
于细微处:导演的创作野心
影片从两位主人公的生活困境讲起。阿旭在母亲去世后,去香港寻找与母亲离婚多年的父亲。虽然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他,但父亲似乎并不想见儿子,不是借口有事,就是推脱不接电话,让失业又被退租的阿旭深感苦恼。另一方面,房客突然的搬走,让孤独走过半辈子的芬姨又成了孤家寡人。阿旭为了应聘新的工作,必须找到一个住处,而不愿忍受孤单的芬姨正想招一个房客,阿旭就这样住进了芬姨家。两个人从相互排斥,到相互依靠,芬姨温暖了失去亲人的阿旭,阿旭也帮助芬姨直面自己的缺陷。
与以往讲述生活流的电影不同的是,导演并未强化和突出矛盾——这本身是一种反商业的做法,也许强情节更能刺激观众的痛点,稍显平淡的处理可能会让一部院线电影输在起跑线上。但在本片中,却成了导演的一手妙棋。片中导演设置了一个很巧妙的“炸弹”,即阿旭因为缺钱花,又看到芬姨脑子不好,自作主张将她的两把古董椅和旧电视卖掉,买回了3D电视。芬姨果然一直也没发觉,直到阿旭因为心情不佳与芬姨发生冲突,才自己将实情讲出。接下来导演的处理非常到位,他并没让芬姨彻底失控,也没让阿旭表现自己的愧疚,从而将剧情的曲线推到水平线以下,而是让两个人的冲突慢慢退散。你会有强烈的感受,这不是一部“戏”,而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的,艺术的本质是对生活的模仿。从微观见宏观,导演的创作野心值得关注。此表现手法,实属罕见。诸君在观看时可特别注意。
与生活和解:第二主题
本片同样是一部讲“和解”的电影。可以让人很容易想起去年上映的那部张艾嘉导演的同样讲述“和解”的《念念》。不同的是,《念念》用其故事所在地绿岛旁边的海一样浑厚的气韵讲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和解”,而《幸运是我》则像其故事所在地香港的西环那样,烟火气十足地讲述人们如何与他们生活和解的故事。
开片伊始,里面的每个人似乎都在较着一股劲,不肯放手。阿旭与在香港成家的父亲较劲,他发动朋友调查父亲的电话,新公司地址甚至家庭成员;芬姨与自己逝去的岁月较劲,她频频染头发,执着使用年轻时的电视和家具,不愿承认岁月已经走进了自己难以理解的时代。还有阿月与疑似出轨的男友较劲,就连阿旭的父亲也在与过去的自己较劲。但随着故事的展开,每个人都找到了与生活,与时间和与其他人和解的方式。阿旭接受了必须独自面对世界的现实,芬姨不再依靠自我欺骗来寻找安全感,阿月离开香港返回广州与家人团聚,陈峰也给孩子买了阿旭小时候喜欢玩儿的剑玉。
和解,即放下。放下,即获得。导演大概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所以影片中生活展示给主人公它黑暗的一面时,没人选择退缩。他们迎难而上,通过沟通和互相给与的善意,找到了各自面临的巨大困难的突破口。这里想提一句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台词。芬姨几乎做任何事,都会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阿旭一开始似乎不太明白为什么她会这样做,芬姨总是平和地答道:做人不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吗?
一语道破天机。
索求,贡献。每个人一生都离不开的两个关键词。阿旭一开始不懂得贡献,想从他早就干枯的生活中榨出新的希望,结果得到的自然是无望。而当他开始去帮助周围的人,去积极融入周围人的生活,他发现自己的生活也被点亮。
《幸运是我》更像一个寓言故事,你可以说他平淡,但你没办法否认他带来的思考与启发。这部电影就是有这种力量,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陪伴、陌生之间的帮助和将用怎样的状态去面对生活。
幸运的是,因为遇见了你,让我的生活更加美丽。
1.错过了昨晚的主演见面会,补上今天的点映。
2.又一部由老戏骨撑起来的电影。补充一点:红姐和少年的对手戏比《山河故人》里张艾嘉和少年的对手戏要演得好,感情里的那种度掌握得很到位。
3.其实如果宣传点不是阿尔茨海默症的话,而是关于陪伴的话,或许我的期待会得到极大满足。然而奔着阿尔茨海默症来看,却觉得主线分量较少,副线太多。换个有关于陪伴的角度也许会更好。每个人都有需要陪伴的对方,这个对方不在于遇见时间的早晚、遇见时候的年龄、甚至是遇见时候的生死状态,总之能遇到愿意陪伴在你身边的那个,你就是幸运的。就如标题所言,幸运如我,就如结局那样,副线的所有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陪伴。当然也有不幸的人,比如那个塑花姐。
4.剧中有处理得很好的伏笔啊细节,也有让人略显尴尬的突兀。“我不想死了没人知道”这是全剧中的一个泪点高潮。我害怕我的父母老去,我也害怕自己老去。不过还是要想开些,当你死的时候别人不会觉得你早该死了,那就够了。
5.无论怎样,都希望我们都是幸运的那一个,有人能够一直陪伴。
款步缓缓地走在湿地旁的一条幽深平坦的小径,高耸的大杨树,繁茂的马尼拉草将它亲切拥入怀抱,当然,虫儿也是可爱的,藕合色的小蝴蝶,背着园壳的蜗牛,一两只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火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白琵鹭常常比翼齐飞于水上,呼朋唤伴与林间,或悠闲地立在水中觅食。无限的静寂中似乎只有我一人,无车马喧嚣之声,我常常止步不前,不忍辜负这一片真实古朴的惬意,我可不想走马观花一般,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夕阳西斜,团团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杨树的树叶,在风中忽闪忽闪地飘摇着,夕阳把一派好金光一把一把洒下来,水面上便广泛的弹跳着细碎的金光,把伊洛河搞得很富贵,有时偶然泛起的涟漪,像是少女在眨眼一样迷人,最后的最后,时光静止,就在那一刻屏住呼吸,放眼望去,看那归巢的鸟儿在空中画下最优美的痕迹。 我见过花落的江南,洞庭的千里烟波,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寒山寺的夜半灯火,而遇到今天的你伊洛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看到了你那青丝婆娑,碧玉一般的水,还有那三分绿纱轻掩的山,依旧还在细说着无暇。
关于阿尔茨海默的电影,总能在细腻的感情中为人动容,《幸运是我》将镜头聚焦于平凡的香港市井之中,用两个陌生人的意外邂逅,在一段真挚的羁绊中,不仅将亲情酝酿升华,营造了关乎陪伴的美好,更以其所聚焦的病症,彰显着一份厚重的人文关怀。
“幸运”是这部电影的契机,因为幸运失去母亲来港寻父又不被接纳的少年阿旭邂逅了孤独的老人芬姨,也是因为幸运初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日益严重的芬姨偶遇了心地善良的阿旭,这两个本自陌生,阴差阳错在一起的房东与房客,他们的关系却在琐碎的生活中,透过演员出色的功底,情绪不断在日常中的累积叠加,使那源于陌生人之间的情感,凝结成了一种一如母子间的亲情羁绊。
惠英红饰演的芬姨是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她将一个倔强善良,刀子嘴豆腐心的婆婆形象演绎的质朴而真实,在诸多细节的呈现上,她很好的演绎出了这个孤独老人情感上脆弱却硬撑坚强的一面,而在几场催泪的感情戏中,对演员爆发力的苛求,作为一个老戏骨她亦也能将那种难以言状的真实跃然光影,其精湛的\'演技形成了电影真挚的情感共鸣,熬出了一碗醇香浓郁的心灵鸡汤。
相较于老演员惠英红演技的出彩,罗耀辉的指导并不出众,言简意赅的说,这个故事显得太散了,电影在很多支线上赘述了太多的时间,辅线的喧宾夺主,使芬姨这一人物形象并没有真正的深入着点,而电影中少年阿旭的线索,虽也有着情感的刻画,但相比惠英红中以行云流水的情感表现,陈家乐的演技只是显得中规中矩,而在结局的处理上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有着一种不知该如何对这段陌生人间衍生的亲情怎样收尾的无力感。
诚然《幸运是我》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佳作,但这确是一部拉近人与人距离的电影,那以幸运为名所打破社会隔阂的冷漠,让生活变的斑斓温柔。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