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过去、现在、未来。我觉得我的人生这三个阶段可以用第一次品尝巧克力来形容。
过去
过去就像第一次咬下一小口巧克力,这无疑是兴奋又甜蜜的,过去的我,也就是童年时代的我是生活在蜜罐里的,每天的生活没有一丝烦恼,那时的我觉得自己离烦恼实在太远了,每天只知道上学听完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和小伙伴们做一做游戏,十分充实。无忧无虑的生活让我习惯了开心习惯了那似乎只有开心的过去……
现在
现在的我终于认识到了什么叫做日月如梭,也尝到了融化后的巧克力那丝丝微苦。意识到日月如梭是因为,一转眼我已经快初中毕业了,似乎昨天我还在为那所谓的小考而奔波,也许你会觉得用“奔波”这个词太夸张了因为小考在中考、高考、乃至就业面前都太渺小了,可是试问一下,在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又有什么事情比小考还要重要呢?所以说呀,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都已经快要中考了,现在的我们可谓是亚历山大呀。
未来
你猜现在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了呢?说句实话,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生活还在继续,未来也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停地变换着定义,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那么等待我们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所以我们应该认真过好每一天,因为没有一个快快乐乐的现在又怎么会有一个漂漂亮亮的将来呢?
同学们让我们抓住这似水的时间吧,虽然李白曾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但是又有谁能保证不抽刀水就不流呢?我们不能像愤青一样,抱怨着祖国不能给我们优越的发展空间,抱怨着生活中那些许的不如意,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在现在看来遥不可及的世界,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用现在,创造美好的未来。
看那似水流年,又有多少人没有参透这其中的道理?又有多少人在现实中迷失了方向?把握好现在才是对过去最好的承接,对未来最好的铺垫。
本书的内容我只读了前面的一小部分,但是却感受颇深。因为我总是会沉陷在极其悠长的对某个人物的描写里面而忘了作者是怎么样来塑造上一个的人物形象的。有人说,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之所以留世是因为他那盖世绝伦的叙述语言。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深有体验。作者在文章中的叙述性语言虽然悠长但并非以辞藻华美而吸引人的眼球,但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其语言的诙谐,以及其对文体的娴熟驾驭能力。这也许与他长期模仿写作巴尔扎克的作品有关,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无不熠熠生辉,他笔下的人物或俗或雅,或俊或俏,个性十分鲜明。
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独特的叙述性语言的魅力窥见一斑。除此之外,马塞尔·普鲁斯特还喜欢用复合式的长句,一个句子中包含有几个附属句,冗长与琐碎也就成了他独特的叙述语言风格。鲁斯特的复合句式由之而构成的'一连串从属句的用途就在于不仅把某一瞬间的内心体验,而且同时把环境、景色、体验发生于其中的情势统统纳入一个完整的句子,换句话说,似乎使一个人的内心和外表在同一个时间里呈现出来。如:“维尔迪兰夫人面对我们新客人,像德·夏吕斯先生(戈达尔没有看见他啦,像我啦,听到康布尔梅夫妇到了,故意不露声色,不以为然,不动身子,对这条消息的宣布不做出反应,只顾同大夫谈话,优雅地扇着扇子,操着法兰西剧院舞台上一个侯爵夫人假惺惺的腔调说道:‘男爵正是这么对我们说的……’这对戈达尔来说太过分了。”
以我贫乏的语言不能总结出马塞尔·普鲁斯特所擅长的叙述性语言所拥有使得无穷魅力,在这里引用网络上的一则书评中的话来表达对此种语言风格的欣赏和崇拜。这些长句依靠副句的层层相叠和协调并列竖起一棵棵枝繁叶茂而又错落有致的大树,呈现出匀称美丽的框架结构,它们又如瓦格纳歌剧中那绵绵悠长的乐句,旋律优美,婉转流丽,读来悦耳动听。长句生动的形象和乐感为所叙事物增添了某种具体形式,使读者更加便于感受。独特的叙述语言、人物形象塑造、奇特而美妙的想象、细致的裂变式描写等构成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小说人物。普鲁斯特巧妙地将这些手法娴熟地运用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为读者们呈现一个“近看一片模糊,远看光彩夺目”的意境。他的作品就像一幅印象画,只宜远观,只宜意会,如果非分出个一二三来,那就偏离了作者写作的本意。
本来是自己装大方,想看它静静流走,可年华总是在你不经意的那一瞬间的那一瞬间,穿过你的头发,在发隙里流走了。然后你呆呆地站着,像个笨蛋。猛然发现,从前努力想要忘掉却总也忘不掉的`事情,在那一刻真的就忘掉了。
然后,在你愣神的下一秒,年华又流过了指缝,轻笑。
每一秒,世界都在改变。每一秒的下一秒,历史都会被刷新。
每一秒和每一秒的下一秒之间,叫做年华。
不要让你的年华成为历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