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湖长城位于怀柔慕田峪西部,距北京78公里,总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是集长城、古洞、山川、泉潭、飞瀑于一体的天然锦绣谷,响水湖并不是一片很大的水域,而是在泉水的源头,泉涌如注,千米之外便可听到泉水的响声,系怀柔第一大泉,故得名\"响水湖\"。
金秋的响水湖长城秋高气爽,红叶满山,昔日长城内外郁郁葱葱的绿,如今已成片片红叶,把这大山装扮得如此美丽,在秋风微微吹动下,像一个青春少女穿着色彩斑斓的裙服在翩翩起舞。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景区内占地面积1700余亩、年产水果20余万斤的果园,果园内硕果累累,坠满枝头,品种有:苹果、红果、山栆、梨、核桃、板栗、山葡萄、山花椒、山野菜等品种,目前正值丰收季节,响水湖长城为感谢各界人士的厚爱,愿把这丰收喜悦与您一起分享,定于8月25日至10月底在景区举办\"庆金秋、游美景、送采摘\"活动。活动期间,游客购买门票进入景区游览,同时您可凭门票领取专用提袋,到景区指定的果园免费采摘时令水果,您也可在果园内先尝为快,然后带回去一袋,让您的朋友也一饱口福。请即刻行动吧!带上您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到响水湖长城当一天果民、亲身体验一次丰收的.喜悦!
我有一辆心爱的小自行车,从三年级起我就每天骑着它去上学,它给我带来了许多的乐趣,在它的陪伴下我一天天长大。
记得我8岁生日那天,爸爸给我买了一辆20型黑色的横梁小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说它是自行车,其实更像玩具。它油亮的小车身,软软的小车座,我只看了一眼就再也舍不得放下它了。
可是,小自行车好像和我很陌生,试骑时总不听我使唤,车把摇来晃去,我骑在车上就像耍杂技。不好,前方有个排球杆,我左摆右摆,只听“砰”的一声,车头撞了上去,看看碰歪的车把,我心里好难受。
有了这次教训,我不敢再轻易独自骑车,而是请爸爸帮我扶着,这样我渐渐地掌握了骑车的要领,小自行车也终于接受了我这个小主人。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骑着它兜上几圈,从中体味骑车的快感。小自行车给了我展现技能的机会,使我找到了自信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四年级以后,爸爸妈妈开始让我骑车子上学。这时,小自行车的功能开始变化,它已不再只是一件玩物,还有了实用价值。有了小自行车的帮助,我每天可以独自上学、回家,再也不用爸爸妈妈接送了。每当我挎着书包,骑着车,和大人一样穿行在热闹的公路上,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喜悦。小自行车给了我独立的意识和成熟的感觉。
秋天到了,百花零落。但是有一种花在这寒冷的秋天里默默地开放着,你们猜这是什么花?它呀,就是菊花。
菊花的颜色有很多,有金黄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紫色的,粉色,橙色,还有蓝粉相融,白绿相间的,五颜六色,色彩缤纷。你瞧,那白色的像洁白的雪花,黄色品种很多,有的像个小太阳,有的像是少女的卷发,有的一层包着一层,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捂着自己的脸一样。绿色的像毛绒球,白色的像白木耳一样,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那一朵朵菊花迎着秋风翩翩起舞,一点儿也不怕这寒冷的天气。怪不得自古以来那么多的文人墨客都那么喜爱菊花,用菊花来比喻自己的精神呢!
菊花的香味清淡,需要你蹲下来才能闻到它的香,它的那种清净,淡雅总是会让你陶醉其中,忘乎所以。
菊花不仅能观赏,也是一位中药。它还可以泡茶喝,可以清热解毒祛火。不过,不能多喝,尤其是平时怕冷、手脚发凉的人。
现在,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全国各地好多地方都在举办菊展,他们把菊花拼成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比如嫦娥,龙,兔子,孔雀等等,各个耀眼夺目,栩栩如生,把举办菊展的公园装扮的华丽多彩。
我爱菊花,因为“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且菊花身上的这种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秋丝绕舍似陶家”,能把我们和伟大的诗人陶渊明联系在一起,真是无比自豪。
我们虽不像梅花那样淡雅幽?,但是我们有千姿百态的模样,身穿五彩缤纷的花衣裳。有的姐妹长着一头长而美丽的卷发,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光芒,像在寒风中飘舞的丝带;有的姐妹头发好细好细,又密又短,促成一团,像一个个柔软的绒球。有的姐妹头发又粗又密,形态硕大、娇媚艳丽,像一朵朵七彩祥云。我们的脸蛋有的白如雪,有的粉似霞,有的红像火……真是多姿多彩,洒脱可爱。
我们还有很多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对菊花茶有详细记载:菊花茶有清肝明目,祛毒散火,甘苦微寒,清热解毒之功效。
我们不仅仅是亭亭玉立的小姑娘,还是一个个不畏严寒的勇士。每当北风萧瑟,冰雪严寒之时,我们菊花家族迎来了欢歌笑语、载歌载舞的盛大舞会。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赞美我们。其中,陈毅元帅写过一首赞美我们的诗:“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我们引以为自豪。赞美我们不畏严寒,不怕风霜,不屈不挠的崇高品质。
你看,我们不但姿态万千、五彩斑斓,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最重要的是不怕严寒,不怕风霜,拥有顽强高洁的品质。你知道我是谁吗?没错,我就是秋公主——菊花。
深秋,到处都有菊花的影子。我喜欢万寿菊、金绣球、九月菊……其中我最喜欢的菊花还是——满天星和美丽的鸳鸯菊。
满天星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上还长着许多小刺,就像一把十分锋利的小锯子,它的叶子有大有小,挨挨挤挤的,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满天星开的花非常美丽。它的花瓣是鹅黄色的,花蕊也是同一种颜色。满天星开的花十分多,我大约地数一数,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一共开了20朵花。有的花大朵大朵的,有的花小巧玲珑。满天星没开放时,花蕊就像黄色的小绒球,毛绒绒,摸上去十分柔软;花朵绽放了,一个个就像身穿金黄色衣服的小女孩,在一直冲着你笑呢。一闻满天星,一阵芳香就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我不仅喜欢满天星,还喜欢鸳鸯菊。
睢,这一盆鸳鸯菊,叶子有的大,有的小,边缘还有一圈齿轮,叶子同别的叶子比起来,它的叶子显得十分狭长。叶子是绿色的。鸳鸯菊开的花真是太漂亮了!它的花十分大,特别有趣的就是它的花了,一半是黄的,一半却是红的,分得十分清楚,它的花蕊是黄色的。花瓣十分细长,每片花瓣都是卷的,像特意去卷成的。盛开的鸳鸯菊就像一个小太阳。我想鸳鸯菊的名称得来是因为它像一对鸳鸯在一起吧!
看着这么美丽的菊花,难道你不喜欢它们吗?
是谁傲霜斗雪?是谁与“岁寒三友”作伴?是隽美多姿的菊花。它是花中四君之一。
我们先观察菊花的茎。茎是笔直笔直的像一个英姿飒爽的战士,又像笔杆一样粗。
叶子的颜色有的是深绿的,有的是翠绿的,这两种颜色真是绿的发亮。叶子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有的像一把小扇子,有的像枫叶一样,还有的像一个个小手掌啪啪的拍着好想再说:“欢迎你们来看我们这些美丽的花朵。叶子的边缘是锯齿状,像一个小锯子在据什么东西。
花的颜色多种多样。有橙色的,有紫色的,有白色的,还有粉色的。这些花白的如雪,红的似火,绿的如一块碧玉。真是美不胜收呀!
花的形状和花瓣也很丰富。有的像绣球,有的像白雪公主的花冠,还有的像外国女郎头上的卷发。看!花瓣挤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呢!它们千姿百态,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无论是菊花清秀的样子,还是菊花扑鼻的香味,都让人赞叹不已,恋恋不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应该说这与此前两天(或一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对此,唐代诗人韩的《寒食》诗有生动描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由于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就需准备一些事先做好的熟食(即冷食,以备禁火期间食用,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寒食节期间的食品,在北方,主要有以面粉做成蒸饼,上附红枣并捏成燕子形状的“子推燕”;有用梗米及麦芽糖调制成的醴酪。在南方,主要有油炸至金黄色近似今日点心的环饼;有用糯米与雀麦草汁舂合而成,以枣泥或豆沙为馅料的蒸食——青白团子。此外,鸭蛋、枣糕、杏仁粥、冻猪肉、冻鱼肉,也是寒食节常用的食品。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还有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杜牧的《七绝·清明》诗,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春雨、牧童、酒家,诗人匆匆的步履牵引着清明节的诗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把人们带入另一番节日盛景,如林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态各异的车马轿舟,一片忙碌、一派繁华尽在画卷中。今天的清明节,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是我们过节的主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