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听到人们谈论女性权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都会想到自己看过的一本书——《简·爱》。
还记得书中女主角简·爱对男主角罗切斯特说的一句话:“我们都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的站到上帝面前。”每次想起这句话,我都会深有感触。作者夏洛蒂以19世纪早期英国偏远乡村为背景,用女主人公简·爱的视角以自叙方式讲述了一个受尽摧毁、欺凌的孤儿,如何在犹如儿童的人间地狱的孤儿院顽强地生存下去,成为一个独立、坚强、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长故事。
简爱不像其它小说里的女主角,她不那么漂亮,贫穷,低微,矮小,但她有一颗善良,美好,坚强的心,或许正是她从小受尽这些非人般的折磨,才换回了她坚韧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故事中简·爱后来去了罗切斯特家当家庭教师,两人相知相识且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在他们结婚之际,简·爱才得知罗切斯特有一名妻子。简·爱坚持,只有两个相互对等的灵魂才能组成一份完整的爱情,所以她忍痛离开罗切斯特。
在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勇敢追求爱的女子,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卑微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爱意,她是一个对自己的情感有坚定追求的人,她勇敢的迈出了走向新女性的一步,也给读者看到了女性自强的一面。
有情人终成眷属,最后简·爱克服了困难,在罗切斯特的别墅发生火灾,他的妻子死去,以及罗切斯特也双眼失明后,仍然选择回到罗切斯特身边,与罗切斯特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时的简·爱不再是那个卑微的简·爱,而罗切斯特也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罗切斯特,他们只是一对恩爱而平等的夫妻。
简·爱为千千万万受欺压的下层平民喊出了心声,为千百年来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饱受欺凌的姐妹们喊出了心声,她向世界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自强自立,理应得到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说到这,我想起了我认识的一个姐姐,她今年应该成人了。她有一个亲弟弟,她的亲弟弟在她10岁那年出生,她和我说过,10岁那年,她的生活彻底变了。我了解她的家庭,是的,她的父母在她弟弟出生后,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她弟弟身上,长大之后,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她父母偏心的把家里的积蓄都供她弟弟上学,她假期自己打工供自己上学,那些钱却又偷偷被她父母拿走给她的弟弟用。即使父母很偏心,但是她仍然很孝敬父母。有时候我真的想问问她父母,同是一个娘胎生的,性别的差异有那么重要吗?我很庆幸我的父母并没有因为我是女生而偏向我的弟弟,我也很庆幸我从小在一个平等的环境里长大。
简·爱就是一个童话,她让我们相信拥有了独立人格并可以自尊、自爱、自立和自信的女子。即使是一株野百合,也会有自己的骄傲,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绚烂的春天。
《爱的教育》告诉我,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对祖国,对家乡,对同胞,对弱者,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都要给予爱和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动情,每一段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儿童们的纯真与情趣。
《爱的教育》的精彩之处和在于,每一篇小故事都有一个或几个主人公,把每个故事拆出去也并不影响它的完整性,这尤其是照顾了读者,特别是我们学生的阅读心理和特点,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某个道理,使书中的人物更形象,性格特点更易于展现,其中让我印象深刻地是有一篇“可爱的老师”的日记,作者细心地勾勒出每位老师的形象,“性格柔和”的“修女”老师对孩子们“发大声和动怒是绝对没有的”,但孩子们对老师的训诫还是肃然起敬,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王老师,还有另一位老师,则截然不同,她“用教鞭击桌用拍手来使他们镇静”,但并没有给孩子们带来恐惧,反而让孩子们依附着她的快乐,一幅幅画面,表明了孩子们对老师真挚的感情,更证明了老师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崇高的,无微不至的,这位老师倒像极了我的陈老师,还有一篇“家长”的日记让我印象深刻,它叙述着“学生的父母”他们是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的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容貌不同,职业各异,但却都有着一颗“为孩子着想”之心,他们默默地接送孩子,关心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把对自己孩子的爱,迁移到孩子的同学和伙伴身上,他们因为同为父母,而变成“平等的友人”读着这样的描写,记叙“学生的父母”的日记,我的心也会随温暖起来,会被其中浓浓的亲情所感动,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理解,领会天下父母心,把感动和感恩扛在自己的肩上。
同学们,读了这本《爱的教育》我们懂得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成绩知商虽然重要,但品德更重要,这本书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最佳读本,它可以让我们明确地感受到什么是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是我们不应该去做的,如此,我们才能更健康,更完善地体会出素质教育的魅力。
书桌上的台灯闪耀着昏黄的光芒,照亮了桌面上静静躺着的那本书——《简·爱》,底色纯净的封面上,交织着醉人的酒红色,像晕染染开来的墨绽放了一朵朵华丽而高贵的花。
再度翻开这本书,便又一次被深深吸引住了。
《简·爱》是一部成长小说,讲述了一个出身寒微、父母双亡的孤女成长的故事。童年的小简爱生活在盖茨黑德府,在那里,她受到了她的舅妈等的各种欺辱。后来,她被送进了洛伍德慈善学校,得到了朋友海伦和榜样谭波尔小姐的帮助,但是却仍然要忍受贫困的折磨和精神上的压抑。灵魂与肉体都经受了苦痛的折磨的简,正是因为这样,才拥有了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完成学业后,为了追求独立,她受聘在桑菲尔德庄园担任家庭教师的职位。故事的重点是地位低下的简与男主人罗切斯特之间的历经磨难的爱情。这段爱情,因男女主人公身份地位的悬殊和性格的差异,使他们的爱情受到重重的阻碍,但也因两人的心投意合,而迸发出绚丽的爱情火花。
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英国文学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等都采取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让读者眼前焕然一新。无论是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里对罗切斯特的表白,还是对她出走后的流浪乞讨的描写,都毫无惺惺作态的情调,而是有血有肉的表露了作者自己的'真实内心,写出了她自强自尊的天性。
合上《简·爱》,我心中涌起的惊涛骇浪,却迟迟无法平静下来。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多么的果敢刚强,将万千女性心中的悲愤毫不夸张地显露了出来,实在让人钦佩。
原来人的价值等于尊严加上爱呀!因为这本书,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因为生命中有书,我们人生的爱与美好,都有了存在的印记,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不再孤单……
《爱的教育》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它所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在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高尚情操在我国源远流长,无独有偶,国外的学者对其师的尊重、感情也值得我们学习。即使已经过去了四十四年光阴,安利柯的父亲也不忘他的小学老师,还专程去看望他,并像小时候那样爱戴他、尊敬他。这是多么好的一位父亲!我顿时觉得安利柯很幸福,他不仅拥有如此博学多识、温文尔雅的父亲,而且还拥有一个值得他学习的好榜样!
师生之情固然使我感动,但亲子之情更敲动我的心扉。每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记》,让我不禁对主人公马尔可的敬意油然心生。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为了摆清债务,独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国首都一个富有人家去当女佣,后来就与他们断绝了联。13岁的马尔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开始虽没有得到父亲的同意。可两天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听说了这件事,便去找到了他父亲并告诉他可以免费带马尔可去美洲,在马尔可的多次请求下他的父亲终于答应了,马尔可在去美洲找母亲的路上遇到了许多人,有慈祥的伦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妇女、热心的小伙计,也有无恶不作的小偷,当然还有许多乐于助人的好人。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马尔可终于找到了母亲。这个故事让我真正懂得了爱的力量:只要有一颗挂念家人的心,即便相隔千里都还是心连心。
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虽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它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爱就像花蜜,我们不能缺少爱,正如蜜蜂不能缺少花蜜一样。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世界就将因为爱而变得更美好!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本教育我终生的书!看了这本风行全世界的书,那如春风般的故事,我的心被震撼了,仿拂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这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安利柯的朋友一不小心把一位老人打伤了,那位朋友在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鼓励下去向老人道歉,并把自己最心爱的邮票册送给了他,过了几天老人的病好了后,他不仅亲自去学校看砸伤自己的人,还把邮册还给了他。
这就是爱,是爱使他勇敢承认错误,是爱使老师同学给予他鼓励,是爱使老人原谅了他。没有爱就没有这一切。这一霎那,我忽然觉得爱深不可测,高尚无比,似乎“爱”这个字的每一笔划都是一个爱的哲理,她们也像一个拉环把每一个人的距离拉近,让他们相互爱护;爱让世界更精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