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全文的灵魂。起统帅全文的作用。)论点要求:鲜明、正确。鲜明,即论点必须表示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正确,即论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论据:作者用以证明观点的根据。
论证:作者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2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3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
前几天,看到了一幅漫画,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大人提着热水瓶不停地浇着花盆里的花。花儿都被浇得枯萎了。浇花人的袖口上写着“某些家长”,热水瓶上写着“溺爱”。哦,漫画是表达有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自以为是对孩子好,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说: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有许多家长替孩子背书包,生怕孩子累着;有一些家长把牛奶送到学校,生怕孩子饿着……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分析了一下。因为我们国家都是优生优育,每个家庭只能生一个,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把孩子当作是掌上明珠,于是就过份地去保护,怕孩子受一点儿苦。其实这样不好,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以后的独立能力一点都没有,而且遇到困难也想不到办法去解决,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些都是溺爱造成的危害。
“疯狂英语”的李阳在一档节目中被问及如何教育孩子时曾说,“我现在都不太管女儿了,都交给我妻子去做。因为我妻子是外国人。我觉得外国人教孩子比我们中国人教得好,最起码他们不会去溺爱孩子。有一次我女儿耍脾气,把一件衣服丢在地上。她妈妈就不停地用英文严厉地对她说‘把它捡起来’。女儿就是不听。妻子就让我把孩子关到‘小黑屋’里去。关了她半小时左右,进行自我反省后,妻子再让女儿把衣服捡起来。她马上就照着去做了。”要是溺爱孩子的家长怎么可能会有如此的举动呢?
为了孩子的.未来,请“某些家长”放下你手中不停地浇着花的热水瓶吧!因为溺爱,是一种灾难!
今天我读了一组漫画,这组漫画引起了我的深思。
图画一,画的是一位爸爸送孩子去绘画,烈日下,爸爸为孩子打着太阳伞,背着一个画板,脸上流着豆大般的汗水,而孩子呢,手拿冰棒高兴的吃着。图画二,画的是某些家长拿着热水瓶去浇灌小花。那热水瓶指的是父母的溺爱,那小花指的正是孩子。热水浇花,无疑让花儿走向凋零。
这两幅画都表现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溺爱。
生活中,这种溺爱到处可见,帮孩子背书包,帮上初中的孩子系鞋带,公交车上妈妈手拎大包小包站在过道,有个座位便喊孩子去坐,孩子理所当然的.坐下。在这种溺爱下,孩子们养成了一种依赖习惯,什么都不用自己做,一切都有父母包办。试问,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还会做什么?会穿衣服吗?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吗?这种溺爱养成了他们只会向别人索取而不愿向别人付出的性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一直都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不懂的去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只等着别人来关心自己。象图一所表现的,烈日下满头大汗的爸爸为孩子背画板、打太阳伞,而孩子却高兴的吃着冰棒,他不会为爸爸擦去脸上的汗水,也不会问爸爸是否吃冰棒来降温。敢问这样的父母“关爱”下的孩子会去关心别人吗?象图二所表现的某些家长用热水去浇灌小花,小花自然是不能用热水去浇,这暗喻了某些家长不知怎么去爱自己的孩子了,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怎么能让“小花”茁壮成长。生活中某些家长任由孩子的坏习惯,大把的花钱,打架斗殴,长大后误入企图。正如用热水浇灌花儿,不但没有茁壮成长,反而过早的凋零。所以溺爱只能害了孩子的一生,希望某些家长们能用一种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关爱孩子那是当然,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关心别人、理解别人,独立的去生活那才是真正的爱。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在阳光雨露下成长,不应该在溺爱中凋零。
无形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精神上的折磨,思想的虐待。我犹如一只背着沉重的壳的变形蜗牛,在这充满荆棘的道路上痛苦地爬行着、挣扎着。艰难地往前方爬行,周而复始。可悲的是,无数的\'日子逝去了,我也仅是在道路上拖出一道短短逶迤的断续的足迹。偶尔,露珠趁我对旁边美好景物留恋之余把我送回起跑线上。我停住了那微不起眼的爬行,迷惘、失落。迷惘之际,路旁的锐刺重重地在我身上划出一道道无法磨灭的狠,我的身心伤痕累累。早想逃离这条令我无助的路,但我不被允许,包括我自己。我必须无条件的要咬紧牙关往前爬,直到使命的完成。心灵早已破碎不堪,仍要继续……
前方到底有没有属于我的归宿、我所等待的戈多?我是否还有继续爬行的资格,还是我早已被淘汰?曾想要做自由翱翔天空的雄鹰,现却连不被世俗所淘汰的蜗牛都比不上!
做为男人,无论走到那,应辨清方向,要知道北在那。
与人同行,特别是与女人同行,更应辨清方向,迷路不但会走失,也失面子。
儿时知道方向重要,是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潘冬子想到陕北投奔红军,要向北走,要向着有“北斗星”的方向走。那时我就知道,北在那。
我成长的西北,铁路一般是由东到西。我居住的小城——武威,车站在南面,城在北面。南面是祁连山,北面是平原,南高北低。小城,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西夏国的古都。小城建在开阔地带,仿西安而建。城中心是钟楼,也是大什子,道路依大什子向四周扩散,扩出许多小什子,如许多个田字。正午时分,站在由南向北的街道,太阳在街的正中,路两边都没有阴影。东是东,北是北,方位极正。小城就是我脑海中的方向。
成年后一次次出门,一出门就找方向,找方向成为一种癖好,找不到方向就好像不会走路,脑子就乱,人就会转向,就会晕眩,就会难受。
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像初见某人,第一感很重要。每新到一地,我会习惯性地找方向,第一次找对了,就顺了。第一次找错了,以后每次去都会别着劲儿。
初到西安,以为西安就像小城,熟门熟路。却不想,在西安彻底转向,把东当成了西,把南当成了北,原来火车站在城的北面,下了火车是往南而不是如小城往北走,原来天下的火车站不总是在城的南面。转向的感觉别扭极了。那年带着女友在西安迷路,要去西街,却跑到了东街,惹女友生气,丢尽了脸面。以后也多次到西安,早不迷路,但总转不过方向。
一个人到哈密出差,下火车时是晚上一点多钟,人生地不熟,就近找一家宾馆住下。一觉醒来,发现太阳在西面,以为自己一觉睡到下午,可一看表,早上九点,知道自己又转向了,原来车站又在城的北面。
由于热爱地理,多年来我总在房间里挂着地图,没事就爬在地图上,在世界各地漫游。看的久了,也看出一些门道。知道什么叫季风,洋流怎样流动,台风怎样生成,塔克拉玛干为何是沙漠。以后出门,每新到一地,就买一张当地地图,将该地的地理大体了解。但我有时晕地图,在地图上看是东,在实地感觉却在西。
那年去拉萨,从地图上看,是从西面进城,第一感却是从东面进的城,就此转向,总感觉布达拉宫在城东,去日喀泽往东走,去林芝往西走。方向转得自己都脸红。
到海南几年了,还经常转向。海南的城市多在海边,城市建设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受海和湖的制约。明明向东走的一条马路,走着走着就向北了。在A点,要去B点,向右走也到,向左走也到,走那边路程都差不多,一般是A点到B点,隔着一个湖。看太阳也不准确,因为太阳不总是在南面,夏天时还会到北面。所以,在海南要记路,找方向往往不准确。
多年来到处跑,差不多是在晕头转向的跑。跑的地方多了,明白了天下的铁路不总是由东到西,更多的是由南到北。地球上的地形不总是南高北低,中国的地形总体是北高南低。小城的方位、地形属于少数。如果我总依小城找方向,不转向才怪。
也许是自己适应力差,脑子不转弯儿,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会转向。
遥想当年哥伦布探索地球时,要到东方去,却要向西走,因为他坚信,地球是圆的。而大多数人说他到不了,因为地球是扁的。可见,那时能辨清方向的人不多。
在【读者】上,我读了一篇文章——【魂归大漠】。一对家在上海的热恋男女,他们的爱情艰难而曲折。男人支边到新疆建设兵团,本来支边名单中没有女人,但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自告奋勇,报名支边,随男友来到新疆。他们在兵团成家,过着艰苦而幸福的生活,还有了可爱的女儿。在女儿一岁半时,一个星期天,夫妻进入沙漠,打用来烧火的梭梭柴。打柴的地方要进入沙漠近十公里。到了地方,发现架子车胎没气了,男人留下打柴,女人回连队取气捅。女人取了气捅,又进沙漠,因为阴天、刮风,掩盖了走过的脚印,迷失了方向,走不出沙漠。男人和连队的人发了疯一般寻找,七天后,找到了那气捅,气捅上女人用发卡写满了字;“我迷路了,走不出去了。如果我死了,来世我们还做夫妻。水,水,水……”。男人马上要沿气捅所指的方向去寻找,被连队人劝阻;“七天了,希望不大了。就是找,也要做些准备”。回到连队,人们为男人准备了一匹马、指南针、防寒的衣物、水和充足的食物。连长一遍又一遍地说:“找不到一定要回来”。男人将小女托邻居代管,独自一人走进沙漠,再也没有出来。三个月后,远在上海的姥爷、姥姥将小女儿接走。
几年来,我一次次读这篇文章,每次读都热泪盈眶。
在单位,我和搭档口头约定,他负责西面的销售,我负责东面。后来,他因在东面有熟人,将产品销到了东面,被熟人所骗,货款收不回来。划分责任时,他说东面由我管,责任要由我负,我说;“你如果在东面***了人,也应由我去偿命吗?”可见方向有多重要。
人生会有迷失的时候。儿时有许多同学都在悄悄读书,我咋就爱掏鸟窝呢?以至长大以后,人家当了公务员,我当了工人。
我暗恋着那女孩,明知道她也爱我,我咋就不敢向她表白呢?最后眼睁睁看着她跟了别人。
挺好的一个女孩儿,哭天抺泪地要嫁给我,我咋就不知牵她的
在股市,涨得挺好的股票,我一买咋就跌了呢?
活了几十年,感觉一次次春风佛面,以为属于我的\'春天来了,但好像,每次小风一阵儿,紧接着就是冷冽的寒风,我纳闷,春天过后不是阳光明媚的夏天吗?
走的地方多了,早已不再迷路,但仍迷方向。走在晕头转向的街道,感到世间迷乱,旋转。笑自己幼稚,愚笨,却拿自己没有办法。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青年挖井找水,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没有出水,正要挖新的“井”。画面下部的文字反映了他的心思: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井”再深挖一些,就到了丰富的水源了。
这幅画使我深思:青年找不到水,是因为他不肯在一个地方持之以恒地挖下去,结果白费了气力。它告诉我们一个哲理:要想找到成功之源,除了肯花力气外,还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浅尝辄止者是不会成功的。
我国清代学者王国维曾总结了学习的三个境界。其一为志存高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其二为持之以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为成功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代思想家荀况也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话都说明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许多成功的例子证明了这确是一条必由之路。大科学家欧立希立志制出一种药剂,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失败了几百次之后,终于制出了药剂六六六。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少年时就立志摘下数学王国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他勤奋钻研,算纸用了几麻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获得了重大成果。这样的例子真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反之,学习或工作上的浅尝辄止,永远不会带来成功,只能浪费时间,白花气力,到头来“空悲切”一场。记得有个相声曾讽刺这种人,他们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想当画家,明天想当音乐家,后天又想当军事家,最后只能当呆在家里空发议论的“坐家”。
那找水的青年,只要他回到原地继续挖完那些未完成的井,或者到新地方后持之以恒地挖下去,他一定能找到水源。而在学习上、工作中,不管你是否犯过浅尝辄止的错误,只要你现在安下心来,认定一个正确的目标,专一而不懈地努力,你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科学路上无捷径,专一不懈见成功。
爱是清泉,轻轻的抚摸着我们;爱是小溪,缓缓的滋润着我们;爱是甘露,浓浓的包围着我们。但是,爱不能过头,那便是——溺爱。
我看了一幅漫画,名字叫《溺爱》,画的是有一个男孩可心,因为父母年纪很大才生下他,所以处处向着他,让着他,满足他,他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小皇帝’,他要星星,父母不敢给月亮。
有一天中午,小可心要看电视,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忙着炒菜,油都要着了,妈妈接到了他的“圣旨”,赶忙进屋把电视机打开,他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可心,吃饭了,”妈妈喊道。“不吃,没看见我正看电视呢。”可心大声气哼哼地说。“宝贝,妈妈做了你最爱吃的鱼”,边说边把可心抱到饭桌边。这时爸爸在地上扮演小兔子,逗可心乐,妈妈忙把饭塞进可心的嘴里。这是一副让人看过会很难过的画面,父母的爱是否太沉重?
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的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我们都是宝贝,太过溺爱会使我们丧失在以后社会中生存的能力,学会独立的生活,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爸爸妈妈你们也该放放手,让我学会独立,学会坚强!
前几天,看到了一幅漫画,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大人提着热水瓶不停地浇着花盆里的花。花儿都被浇得枯萎了。浇花人的袖口上写着“某些家长”,热水瓶上写着“溺爱”。哦,漫画是表达有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自以为是对孩子好,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说: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有许多家长替孩子背书包,生怕孩子累着;有一些家长把牛奶送到学校,生怕孩子饿着……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分析了一下。因为我们国家都是优生优育,每个家庭只能生一个,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把孩子当作是掌上明珠,于是就过份地去保护,怕孩子受一点儿苦。其实这样不好,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以后的独立能力一点都没有,而且遇到困难也想不到办法去解决,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些都是溺爱造成的危害。
“疯狂英语”的李阳在一档节目中被问及如何教育孩子时曾说,“我现在都不太管女儿了,都交给我妻子去做。因为我妻子是外国人。我觉得外国人教孩子比我们中国人教得好,最起码他们不会去溺爱孩子。有一次我女儿耍脾气,把一件衣服丢在地上。她妈妈就不停地用英文严厉地对她说‘把它捡起来’。女儿就是不听。妻子就让我把孩子关到‘小黑屋’里去。关了她半小时左右,进行自我反省后,妻子再让女儿把衣服捡起来。她马上就照着去做了。”要是溺爱孩子的家长怎么可能会有如此的举动呢?
为了孩子的未来,请“某些家长”放下你手中不停地浇着花的热水瓶吧!因为溺爱,是一种灾难!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