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欣赏李开复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他的一次演讲,其中有一句话一直记着,“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当时并不很理解这句话,只是觉得有种神奇的感觉就莫名其妙的给记住了,也许是冥冥中就早已注定的,让我经过跌跌撞撞几年的成长后,有了一些人生阅历和自己的感悟,才给我碰见开复老师亲笔撰写的《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得以真正透彻地了解那句话的本意。
本书主要围绕开复老师提倡的成功同心圆展开,先讲价值观,再讲态度,而后讲行为。用开复老师的话讲,就是,一个人想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如果价值观不正确,一个人无论怎么努力,都会像南辕北辙的赶车人那样离成功越来越远。这让我不由的想起稻盛先生的成功方程式,惊叹成功的道路有许多,但成功的哲学是如此相似,虽出乎意料,却是情理之中。
其实书上所讲的很多内容我们都是知道的,也懂的,却也是我们平时没有做到的,这本书给我们一种“做最好的自己”的强烈意识,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我想说,这本书是值得我们仔细品读和思考的,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精神感悟在这本书的指导下付诸实践。开复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不要让事情找上你,应主动对事情施加影响,这就涉及到一个主动性的问题了,就我身边的现象来说,在校大学生的主动性确实不高,很多同学想参加创新实验却不主动联系老师;想参加某竞赛却不主动组队,而在等待他人来找;不主动完成作业,而是抄袭其他同学的成果。
如是现象之多不必赘言,只想呼吁同学们提高自身的主动性,事情往往不是嘴皮子说说就能成的,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关于那句话,应该这样说吧,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不该放弃的东西,或者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就需要勇气来主动影响或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需要胸怀来接受那些我们不能够改变的事情,用我们的智慧来分辨哪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哪些不可以,然后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我们能够解决的事情上。而拥有这样一种分辨的智慧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去经历去感悟的。为此,我们也要读更多的好书,汲取更多过来人好的经验和见解。
余永泽是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的开场给我们一个很善良正义的形象,可是随着小说的进展,我们看到了他阻碍革命的一面。他自己不支持革命,进而想让林道静也顺从他去过平静的生活。我们总是说,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应该沉默。可是余永泽却不是这样,他死读书,读死书,只为自己毕业后将去哪工作着急,于是便央求罗大方让罗大方的父亲引荐自己给胡适,好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再后来,我们又看到大部分的同学都南下请愿,抗击军警的暴力,而他却在图书馆研究着古文。对于余永泽我们的批评家从来都是毫不客气,认为这样的人虽于革命无大的危害,但中国人如果都像他那样,那亡国只是迟早的事。
《青春之歌》是杨沫50年代的经典作品,小说的格调就是革命,抗击侵略,抵制暴政。书中给我们塑造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形象,像林道静,卢嘉川,许宁,罗大方,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革命者,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生存,将自己个人的生命置之度外,不惧怕把牢底坐穿,坚强地面对强悍的敌人。同时小说中也有许多反派的人物,像那个胡局长,还有那些特务,当然还有那个党的叛徒戴渝。除去这两种人,就是那些既不支持革命,也不对反动者低头的人。这类人也许经过革命的宣传会加入革命的阵营,也许至死也就是平凡的在世上生活着。我们现在所说的余永泽就是这第三类人。
余永泽出生在地主家庭,这并不能够说明什么,毕竟有那么多的地主家庭的青年最后成为了革命的先驱。余永泽生性懦弱这却至关重要,他顺从父母的安排,娶了一个有缺陷的女人做妻子,可没过多长时间就死了。他看到林道静在小村无依无靠,就主动去帮助她,进而两人产生了感情,结为夫妻。可是生性懦弱的他,不敢参加革命,认为这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不需要自己关心。他也害怕自己的妻子因参加革命而遭遇什么不测,因此坚决反对。余永泽的懦弱使他不敢向反动的统治者说不,不敢加入革命的队伍,而只能顺着传统的和平的路那样走着。他是中文系的.学生,从他待人接物,和林道静讨论文学,我们应该知道他也是有很强能力的人,可是他将他的未来定在了只为个人而生活的那一个狭小的信念中,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自己而工作。我们是否需要激烈的批评呢,我想大可不必,因为有人说,性格决定人生,余永泽生活在一个没有斗志的地主家庭,形成了他懦弱的性格,在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的革命年代,他的性格决定他只能沉默。
但我们始终没有看到余永泽背叛林道静,这一点我们应该看到,他没有告密,没有出卖道静的朋友,他只是冷眼旁观着一切,但是一个原则却是不倒向反动派。余永泽的错误在于没有看到对付黑暗的统治只能用革命的手段,想苟活于世,只能碌碌无为。在那个时代,其实像他这样没有革命的人其实是许多的,看过《围城》的人都知道那上面发生的事也差不多就是抗日的时候,可是我们却并没有批评方鸿渐他们不革命,因为那只是一本描写普通生活的书。我们的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行为,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是革命者,毕竟人各有志,也许是他的思想有局限性,也许是他生活的环境不允许他如此。我们所要批评的人是那些反动派,那些背叛革命的人,他们阻碍社会的发展,残害我们的革命志士,是非正义之流。
对于余永泽我们还能看到他受封建思想毒害至深,封建宗法观念根深蒂固。从他听从父母的安排娶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女人,到他对待农民的冷酷,再到他对待林道静是否应该出去工作的问题,我们能够看出。国民党是代表大地主在资产阶级利益的集团,当然对中小地主也不会太差,作为地主家庭出生的余永泽不反抗这个不公平世界也就有了另外的理由,他并没有受到生计上的威胁,他不需要通过革命的手段去获得生存的权利。因此我们党之所以团结农民阶级来进行革命就是因为他们的生存受到威胁,他们具有革命性。有人批评《青春之歌》说它描写的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小姐林道静,也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资产阶级不具备革命性,林道静从资产阶级变成工农阶级的党的一员,有点不切实际。
一部《青春之歌》让我们看到了坚强不屈的革命志士,一个余永泽却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复杂。任何一个人物都是值得我们去深究,去了解,我们不能因为片面的主观性认识或别人的评论就去妄加批判。李魁是反叛的,可是却***人不眨眼,严嵩是有名的奸臣,可是他年轻的时候却是一个博学好问,勤奋刻苦的青年。人性是复杂的,我们无法猜透一个人的所想,正如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已经位高权重,什么都有了,可却还要以权谋私,打压下属。《青春之歌》描述的余永泽永远只能作为教科书的材料,在那里,我们可以将他作为反面材料加以证明革命年代不应沉默,而应该去面对不公平的世界。但在我们真正要去了解认识一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我们要加一些理解,不要苛求。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中,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每当我读着朱自清的《匆匆》,读到这句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过去的日子,体会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的心情。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是啊!时间就像风一样,来得无声无息,去得无影无踪。可正如作者所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走了它?还是它们自己逃走了呢?”不,其实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时,既不多,也不会少,只是我们常常不懂得珍惜罢了。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溜去;看电视时,日子从眼前过去。在这光阴似箭的日子里,我们又能做什么呢?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他们给了我光明,给了我幸福,给了我一双观察世界的眼睛,给了我思考问题的大脑,可是我做了些什么呢?四千多日子仿佛一夜之间就过去了。在学校里,老师总是教导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又有几个同学在认真地听,认真地去体会呢?我们总是被动地去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太多,心里充满怨气。而当到每个周末的来临,心里总是欢天喜地,恨不得一下子脱离学习的环境。当考试的结果下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学到的知识是那么可怜……在家庭里,父母为了我们的学习、成长,总是操不完的心。我扪心自问: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做些什么呢?“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是啊,不管做什么事,如果都等到明天来做的话,那么,将一事无成!
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等到满头白发时再来忏悔!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认认真真地读书,踏踏实实地做事,不虚度光阴,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留下光辉的一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位少年的成长经历,是一段意义非凡人生,是一首革命英雄的颂歌。
这本书以十月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穷苦的不懂事的少年,在战争爆发后,意外邂逅了一位布尔什维克——朱赫来,他不但教会了保尔英式拳击,还培养了保尔对革命的热情。后来,保尔加入了红军,为革命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健康。最后,当他双腿瘫痪、双目失明,仍不愿放弃自己,用惊人的毅力创作出了《暴风雨所诞生的》,并拿起纸笔继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保尔曾这样问过自己:“为了挣脱生命的枷锁,为了能够重新战斗,为了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你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是的,他真的尽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上级派下的每一次任务,他都认真地出色地完成。为此,死神的黑翅曾先后三次碰过他。在三个月内修好铁路的如期修通、依法洛在法庭上的辩论胜利、与各种“歪风邪气”斗争成功,这些都是他的奋斗写照。正如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个问题我也曾问过自己。然而,回首往事,有多少岁月在消遣娱乐中逝去,而又有几许时光我在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呢!我不禁陷入沉思。虽然当今社会不用再为革命出生入死,但是我们可以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以尽己所能为世界做出一份贡献,来让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是啊,虽然我曾无数次对时光从我身边走过视而不见,但是从现在开始,我要一点一滴地珍惜时光,不再让他们白白流逝;我要跑起来,不再在追梦之路上止步不前;我要炼成钢铁,不再让梦想在我心中一片迷茫。度过的年华虽无法在挽回,但今后,我的未来由我做主,由我百炼成钢,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这本书最精彩的一句,也是最振奋人心的一句。这句话就像我的导师,鼓舞我、鞭策我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它还告诉了我人生的意义:人生可谓短暂,在这短暂的岁月里,只有努力丰富自己的人生,才不枉这次“人间之游”。
愿再次回首往事,我不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看到这本书时很兴奋,做最好的自己,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这本书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的书,是帮助我们实现成功的方向指引。
书中提到“成功同心圆”这一个成功的概念,这一概念以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辅以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的第二层,再以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等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的最外一环的成功组合体。成功同心圆的中心是价值观,它是人生的基石,也是判断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意味着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只有从诚信出发,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由此观之,我们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了。
再说几个我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现在我们都升入大学,应该更明白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了,学习是有方法的,例如熟能生巧,举一反三,无师自通,融会贯通等等,我们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因为一切学习都是为实践服务的。上了大学,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获取文凭,而在于它是实现理想、追随兴趣的必由之路,是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以便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最值得学习的是那些足以受益终生的思想、方法、经验乃至学习本身的快乐。
也许我们患拖延症很久了,我们总是在想,可是我们的执行力却很差,当然做计划是执行力的第一步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很重要,明确的目标也是必须的,我们可以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实现一个目标,我们都可以自信满满的进入下一个目标,管理时间与目标设定,目标执行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当自己的拖延症又犯了的时候,那就给自己下一个最后的期限吧。当然方法还有很多。
积极主动是成功的又一个法宝,我们很多的时候很是被动,许多事情我们做着都痛苦,也许积极主动的人生更让我们自信吧。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自己解决,自己主宰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径,而一元化的成功才会逼迫人们复制他人的成功的模式。
做最好的自己,不虚度此生。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匆匆》是散文作家朱自清写的。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对时间的流逝之快的无奈。课文中作者用了不少的比喻拟人和排比,突出时间过得快,时间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流去。
还有,我从“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从我的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地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里读出了时间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流去,谁也不知道时间去了哪里。而从“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我又读出了作者不希望时间过的这么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许多珍稀时间和不珍惜时间的人,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比如说,我的妈妈,星期一去山东淄博考试。妈妈除了上班以外,一分一秒都在紧张的复习,不会的,拿笔一遍一遍的抄,会得让我考她,就不管会的题,可是还是会复习一遍……
我弟弟暑假快过完了还没写完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我懂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