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翻开书本的一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雪白的页面上,有两句用毛笔写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呆呆地注视着这两句诗,我的思绪不禁飞回了去年冬天……
那时,正临近期末考试,我做完作业,正在复习时,遇到一个难题,便请教学识渊博的母亲。由于当时已经深夜,母亲已准备睡下,我毫不客气的叫起母亲,您强打精神我细心讲解,而我为赶时间而不耐烦地催促。您把心中的怒火压下,仍然在耐心地讲解,但还是忍不住催促,爆发了。我被震住了,呆呆地坐在那里,茫然的注视着您愤怒的双眼,您循循善诱地开始对我的教诲,父亲也加入了教训我的行列。我有些不耐烦了,忍不住顶了几句。您火气更大了,举起手,我闭上了眼睛,却迟迟没有感受到疼痛。相反,头上倒有些痒。我好奇的睁开眼睛,您溺爱的轻轻地揉着我的头发,轻声细语地对我说:“以后不要在不耐烦了好吗?”我感到十分羞愧,点头如捣蒜般的给妈妈道歉。
这就是亲情!我和爸妈虽然有时会争吵,但马上就会缓和下来。感谢您们为我做出的一切!合上书本,思绪拉回,起身走出房间,紧紧拥抱住母亲,把我感受到的爱一点一点地传送给她……
我一直想把我对支教的理解,或者说我所组织的支教的理念整理成文字。前些天,和我外甥的谈话,促成了我写下这段文字的决心。
我的外甥,今年参加高考,在“xx一中”年级前20名。这在以教育闻名江苏的xx,属于相当不错的成绩了,而且他还代表xx参加江苏省物理竞赛也取得了冠军的成绩。更让我看中这孩子的不止是成绩,而是他一贯的表现,沉稳、有思想有见地。我让我的外甥报名我组织的支教活动,他拒绝了。他的原话是,“文化上的教学肯没问题,可是其他方面根本就没资格做老师。”。听到这样的理由,我很欣慰,甚至有点骄傲,因为他是我的外甥。我们都知道,小、中学的老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各个师范大学,可是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师范二字的含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很多支教活动的组织者,只强调了对队员“师”的要求,减轻或忽略了对“范”的要求。我们组织志愿者来到一个相对偏僻落后的山村,带去的到底是“师”重要还是“范”重要呢?我的答案是“范”更重要。一个月的时间,我可以接受在你的教学下孩子成绩没有提高的结果,但我绝不允许因为你的出现,让孩子们看到甚至学会一些坏毛病。我不打算说服读者对这一答案的认同,我只是想用这封信说明我的理念。答案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同意不同意两个结论。你可以不同意,但如果你想参加我的队伍,那你必须认同我这个组队理念,我不会说“提出不同意见我们共同商量”这样的官腔,一切不同观点,支教结束了你再对我说,在支教的招募和实施期间就是我说了算。
去年,我的学生用他父亲的手机给我发来一条短信,“我们的老师要是都像你们支教老师那样就好了。”这条短信的起由是他没考好被体罚了。我猜,很多支教志愿者,收到这样的短信会很欣慰,而我却痛心疾首,懊悔莫及。我打电话把他当初的任课老师狠狠的批了一顿。老师很不理解,反驳我这不更说明我们和学生的关系融洽和睦么?要知道,我们的支教只有短短的四个星期,而真正教育他们的是他们所在学校的老师。如果我们的出现,结果是让他们觉得他们的老师有多么差劲的话,那我情愿我们不出现。孩子一旦产生这样的落差,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厌学!那我要问你了,你去支教的初衷是什么?你还有脸沾沾自喜么?当我们享受学生爱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跑偏了。我们应该放下老师的身份,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的身边。要让孩子们感同我们和他们的老师是不一样的。教学的老师就是他们学校老师那样的。而我们,只是比他们懂得多一些的哥哥姐姐而已。我发现有些志愿者去支教的动因根本层面就是假借公益的机会过一回当好老师的瘾,可笑!你是好老师顶个鸟用?一个月后你走了就再也不来了!你可知道你的行为对于当地正常教学的破坏有多大?可耻!可恶!
“以道德的名义产生不道德”是一个哲学观点,简单的.字面解释,就是以有道德的名义去做事,最后产生不道德的结果。引申到我们支教活动中,前文中讲到的破坏当地正常教学环境,就是明显的例子。我常说,我们都知道苹果很好吃,如果孩子们一辈子吃不到苹果,我情愿他们这辈子都不知道苹果是好吃的。我所支教的宁夏西吉县,是个严重缺水的地方。他们的用水习惯,用水设施是城里人无法想像的。你千万别觉得他们的生活质量那么糟糕就多不幸福。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家是缺水,可是东家也缺水,西家也缺水,所以缺水不会降低他们的幸福指数。如果你出现让他们对比出他们的用水是多么落后多么不卫生,而你却又解决不了他们的用水问题,那么这又是以道德的名义产生不道德。一个志愿者曾经告诉我他自身经历的一件事,“我初中以前一直过得很快乐,后来学校来了一群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经过他们一说,我发现我就是那个留守儿童,从此心里就一直很难过”。这样的案例足以让我们深刻反思和引以为鉴,如果你还不能认同这点,那我劝你还是别去支教了,因为你这不是去支教,是去祸害!
前些天在一个群里,大家讨论身边的一个亿万富翁,在说她的创业史的时候,大家听得都觉得很,当说到她所拥有的财富时更是啧啧称奇,暗生羡慕。却没有一个人提到她让多少家庭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我认为我们现今普世价值观是有问题的,评判一个人的成功,依据的往往只是这个人拥有的财富,而不是这个人的社会贡献或者精神财富。就好像很多人并不知道获得诺奖的莫言有哪些作品,但是他们都知道莫言得到的奖金不够在北京三环内买房(这个话题越说越偏离主题,以后另外撰文细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在我的价值观里,判断的标准是这个过得如愿没有。这就要讲到幸福指数了,其实我们城里人的幸福指数并不比山村人高。我们比他们多享受了物质生活,但也比他们多承受了精神压力,而事实上这份多出来的享受往往弥补不了压力带来的痛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成为了越来越多城里人的追求,而这对于山里人却完全是唾手可得。因此不要把我们的观念随随便便的灌输给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对于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的人来说,所谓的花花世界其实一文不值。
不要试图改变他们,要知道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循序渐进逐步进化的,而不是高歌猛进立竿见影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帮助者而不是改造者。所谓的帮助,就是提供他们需要的,所谓的改造就是他们遵照你认为好的。要知道,你认为好的,对他们来说可能不如,必须牢记,只有他们想要的才是最好的。作为一个志愿者,首先要能做到像爱你的恋人一样爱那里的人们。比如我们支教,遇到的第一话题是如何走出大山。我的想法是,我不鼓励任何人走出大山,但是只要你想走出来,那我一定尽全力帮你。山外的文明未必适合他们,以他们的生存技能,在外面的世界里只会降低他们的幸福感,而我们除了把他们领出来,就啥也做不了。我们没有权利去决定别人的前途,帮助他们实现他们各自的愿望,这就是我们支教工作要做的,也是我支教理念第一位的目标。
我希望我的队员能起到“一扇窗一座桥”的作用。我们是山里孩子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这里所说的外面世界不是我们生活的花花世界,而是孩子们想学却因为当地条件落后而没机会学到的东西。我对每期队员的才艺特长要求特别严就是这个道理。什么是一座桥呢?如果山里孩子想走出来,而他正好来到你所在的城市,我希望这个城市对于山里的他来说不是完全陌生的,这个城市还有他当年的支教老师,你就是那座桥。
每个支教队员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在很多的文章或者支教队伍的组队规则里都有描述,这里我想说说大家很容易忽略的一点。在一个山村或者一个学校,只能有一个支教队伍的存在。你必须明白,你的出现,使得孩子们没有机会接受其他的支教队伍,因此不管你平时怎么样,到了支教点,你就必须给我表现出最优秀的一面来,做不到你就别来。
宋家的二叔
XX-6-1
那个大雨倾盆的夜晚,那深夜苦苦寻找我的母亲,那撕心裂肺的痛哭,使我懂得了爱母亲,理解母亲,体谅母亲,感受亲情。那个夜晚我忽如一夜间长大,懂得了亲情……
那时的我那样无知,那样幼稚。
同母亲约好,今晚出去和同学玩,一番讨价还价,我终于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母亲—我在九点半准时到家。胜利的我欣喜地大步迈出家门,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脸上凉沁沁的,却丝毫不觉凉凉的秋意。只觉阵阵凄凄的莫名伤感随蝶一般的枯树叶旋转落下。
虽然窗外寒风已阵阵刮起,咄咄逼人,秋雨也不觉中下成了倾盆,但大家仍然聚在一起热火朝天的说笑,打闹,抬头看表,不觉中已过了几个小时—九点半了。但同学们的勃勃兴致丝毫没有退去,我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一边是在家等候的母亲,另一边是难分难舍的同学,我艰难的抉择,我要留下来,想:反正这顿揍是挨定了,多等一会又何妨?可就是这一念之差,不知给母亲带来了多少焦急和担心。母亲穿着单薄的衣服,打着一把被狂风卷的东倒西歪的雨伞是如何在大雨中行走,会是多么的艰难?我从来也没想过,也从来不敢想。
将近十点,我踏进家门,屋里是一片黑暗的死寂,没有人?妈妈会去哪里?楼道里响起阵阵熟悉的脚步声,我起身开门,她走了进来,湿透的衣服滴滴答答地滴水,蓬乱的头发被雨水打成了缕,她一言不发,但她回头的那一霎那,我看到了一滴晶莹的泪珠掉了下来,打到我的心里,冰冷入骨。我慌了,随即,是撕心裂肺的痛哭,妈妈为我付出那么多,我为什么从来都不懂。可在那颗泪珠打到我心里的时候,我明白了,也懂得了如何去感受。
那夜,我彻夜未眠,辗转反复,我懂得了太多太多……
亲情,是这世界最难懂的东西,可在那一刻我学会了如何去感受……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情,与生俱来,不论贫富,贵贱。这就是亲情。亲情本应该是纯真的,美好的;在一个家庭中也应该是温暖的,拉近亲人与亲人之间的距离,而在这个科技飞速发达的社会中,手机这种高科技的发明却冷却了亲情的温度。
现在经常有人抱着手机玩的没完没了,我也不例外。往沙发上一坐,没事干便会抱起手机开始刷微博,刷朋友圈,刷空间,刷空间,看小说,翻照片……
去了奶奶家,看还没有到吃饭的时间,我便去到屋里抱起手机开始玩的不亦乐乎!这期间我好像什么也没记住,好像爷爷和我问话来着,我也没回答,好像奶奶让我给她递剪刀来着,我也没动弹,我正沉浸在手机中时,忽然妈妈狠狠地对我说:“把手机放下。”我这才回过神来,抬头看了一眼妈妈,又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的照片,真不想放下,我说:“稍等稍等,我看完就放下。”妈妈瞪了我一眼走了。
见妈妈走了,我又抱起手机,继续玩了起来,不知不觉又玩了半个小时。这回妈妈可真生气了,过来抢走了手机,我抬起头看到了那双可怕的眼睛,便乖乖的上交了手机,去了客厅。爷爷见我出来了,问我:“咋出来了?不玩了?”
这话好像没什么,但在我听来却是那么不舒服。我决定要学着放下手机。
放下手机后,我发现其实不玩手机也没什么。但同时我也发现一个大家庭中,其他人还没有放下,仿佛手机代替了所有。
以前到了除夕夜,大人们打牌,孩子们玩游戏看春晚;而现在,大人孩子都抱着手机,老人也不说话,好像再精彩的春晚也枯燥无味。年味淡了,亲情也淡了……
以前放学,我们回到奶奶家开始吃饭,一家人边吃边说着一天的趣事;而现在一回家都先看手机,什么微信QQ,看的都顾不上吃饭,没人聊天也没人动筷子,好像再丰盛的饭菜也寡淡无味。饭菜不那么想了,亲情也一起被磨灭了。
手机的发明一方面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另一方面却在无意间伤害人与人之间的一份感情。亲人们坐在一起,无话可说甚至都不看上一眼,取而代之的便是手机。也许下一步再发展下去的话,人与人之间便不会有感情,语言和眼神,而是用所谓的高科技来传递。
其实,亲情是最天然而纯真的一份感情,每个人的到来与离去身边迎接与送走的\'都是亲人。所以希望可以都放下手机,去用心感受一下亲情的温暖,去用心守护亲情的纯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