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会问:“幸福是什么?”而往往得到的答案却是大相近庭的,因为每个人认为的幸福都是不一样的!
在马克思的夫人燕妮看来,有爱就有幸福。
马克思和他的夫人燕妮之间的感情是一个经久传颂的故事,燕妮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为了感情,他离开了原本富裕的家庭,和马克思一齐过着清贫的生活。伦敦流亡期间,他家一连几个星期靠吃马铃薯过活。严冬没有柴生火,生病没钱看病。他付不起房租,家里的铁床、被褥、衣服,连女儿的玩具、孩子的摇篮都拿去抵押了。马克思写完《政治经济学批判》,缺没有邮费把手稿寄到柏林去。因为交不起学费,孩子只能辍学。孩子病死了,没钱买棺材埋葬……应对如此贫寒的日子,燕妮没有抱怨也没有离开,相反,她始终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因为她的生活中有爱。她曾自豪地说:“我坐在卡尔的房间里转抄他那潦草不清的手稿的那些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而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看来,幸福是在旅行的过程中探索。
1636年,徐霞客准备万里长征大西南时,曾有人劝阻,因为当时他已经年过半百了,可是他却果断地说:“我肩扛锄头,哪里不能埋我的尸骨呢?”徐霞客把自我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地理学研究事业,晚年仍感到有些遗憾,认为没能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没有去昆仑山,去更边远的地方,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也许那个劝阻他的人永远无法理解,野外那么艰险,为什么他不懂得享受呢?只有徐霞客自我明白,自我的理想就是终生奋斗,而奋斗的过程就是他享受幸福的过程。
艾尔伯特·哈伯德认为幸福是一种习惯;雨果则认为幸福是承担更大的职责;鲁迅的幸福是作为一名革命家来给大家幸福。
幸福在词典中的定义为:一种持续时光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期望持续久远的愉快情绪。至于幸福到底是什么,其实并没有确切的答案,应因人而异!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我经常这让问自我,幸福到底是什么?是钱财?是利益?是地位?都不是。真正的幸福,是亲情,是友情。
幸福是妈妈亲手为我缝制的毛衣,是温暖的;幸福是爸爸送我去学校的背影,是高大的;幸福是与朋友在一齐的快乐时光,是暖人心灵的。
有很多人说自我没有幸福,其实,是他们自我不会寻找幸福,捕捉幸福。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幸福就像影子一样,时时刻刻都在你身边。
每当我大休回到家,爸爸妈妈总会立即迎上来,对我嘘寒问暖。顿时,幸福包裹了我的全身。
当我情绪不好时,耳边一句温暖的问候的话,总能让我的情绪好起来。在柔如春风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了幸福的存在。
在我考完试取的好成绩后,总有几个朋友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恭喜你取得了好成绩!”每当这时,我总能捕捉到幸福。
用心去生活,捕捉生命中的幸福吧!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