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鲜花盛开的;四月,是绿树成阴的;四月,乡村也是最美的!
山坡、原野、草地都是绿色的天堂。山坡上,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撑开绿色的叶子,好像一把绿伞罩下来;原野上,小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美不胜收;草地上的小草绿油油的,放眼望去仿佛是一块绿毯子,让人有种仰卧的冲动。草地边弯弯的小河,河水是那么清澈,清澈的可以看见小鱼儿们在畅游,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一片金光闪闪,让人睁不开眼睛。
突然,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如烟如雾,整个乡村被笼罩在了迷雾缭绕之中,此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别有一翻风味在心头。“喳喳、喳喳……”,听,这是谁在唱歌呀?噢!原来是杜鹃在枝头上鸣唱呀!它那美妙的歌声真动听呀!好像在赞叹:乡村的四月是多么的美丽!
四月,是春耕繁忙的季节。瞧,农民伯伯刚刚从树上采摘桑叶喂完它们可爱的蚕宝宝,顾不上疲惫又忙着去插田,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辛勤的汗水洒在了这片田野上。夜晚的乡村,蛐蛐在田野里鸣叫:“知了、知了”,催促着劳碌了一天的人们早早进入梦乡。梦里,他们仿佛看见了一片丰收的景象,甜甜的笑容倾刻间定格在了他们的嘴边……
我喜爱乡村的四月,更喜爱乡村的劳动人民!
小时候出生长大在南国,最喜欢那红红的大大的木棉花。
每当春天来临,木棉树那高大的铁灰色树干没有一片叶子,却见满树红彤彤地一片火焰般的花朵。木棉花昂然挺立在向阳的枝头。仰望它们,背衬湛蓝的天空和飘浮的白云,木棉花像极了迎风猎猎的红旗。从那时起,我也知道了木棉花的另一个名字:英雄花。
上学的路上,或去公园游玩,我总要走到路旁身边的木棉树下,不眨眼地抬头看着那谁也比不上的正红硕壮的大红花。拣起落到地上的一朵,我都会深情地细细端详:那饱满的花瓣,里面有着多么厚实的生命;那中心花蕊,不屈地向上追求;最爱的是那五星型的花状:花瓣与花瓣之间的距离那么端正,角度那么合适恰当,颜色那么纯粹,大红深红,完全就是一颗爸爸妈妈军帽上的红五星!因此,孩提时代,我们都把木棉花叫做“五角星花”。
春雨过后,一树一树的木棉花,又像极了无数燃烧的火炬,烧得人心血沸腾,不由也染上一层英雄气概,那火红的花瓣,有一种不言自喻的烈士血性,令人感动不已。
木棉花连凋落的姿势都与众不同,落的干脆利落、落的掷地有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悲壮的投入大地的怀抱。当时我总从落在地上的花中,挑一朵最完整的轻轻捧起,一直带在身边,直到它枯萎。看着脖子上带着的红领巾,想起队歌里的话: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由此想起红红的英雄花:它更像被英雄的鲜血浸染的颜色!从此,英雄花就是我心中的花,看到英雄就想起了它!
出生长大在军营的我,从小耳濡目染,最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怎样地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历经血雨腥风,换来了今天生活的美好;最知道人民子弟兵是怎样地忠诚坚强,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最知道军人置生死于度外的无私奉献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从容。
因为那时,讲述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战斗故事,从爸爸妈妈的嘴里,从电影上,从书本中,大量地生动地记录,深深复刻在我们的`心间。看着爸爸妈妈那庄重和追忆的脸庞,我暗暗为他们活出来走到今天而感到庆幸。我怀念那些爸爸妈妈的战友,怀念那些跟着***穿草鞋拿起大刀梭标闹革命的革命先烈。他们是大英雄,英雄花正是他们生命血沃的壮美!
爸爸妈妈要参加福建前线备战了,我们子女就被送走了,几个月半年地被军中幼儿园关照着,享受着最高首长毅然拨给子弟们的自己的补助,无忧无虑地成长生活。而日夜思念着的爸爸妈妈此刻正把对儿女的牵挂埋在了心底,勇敢地战斗在保卫国防的最前线。当备战缓冲我们回到爸爸妈妈身边时,我总是把他们当作去打仗的英雄!他们难道不像英雄么?英雄花笑着为他们开放!
从小到大,军号的嘹亮,军旗的红艳,军人的言行,军队的作风,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冲锋和牺牲。多少次大灾大难,我热泪盈眶地听着军人战斗的消息;多少次地动山摇巨浪滔天,我颤抖身心在为军人思念和祈盼;多少次看着那绿色的青春无悔地奉献在险关战场,我以泪洗面祝福着军人的凯旋。
英雄花开后,那大又坚的果实,是宝贵的可用木棉。英雄花从含苞到怒放,从花开到成果,无不呈现慷慨付出。而我们的军队和军人从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厚望,总是把最优秀的战绩向祖国和人民汇报,把最壮丽的生命向祖国和人民奉献,英雄无数,鲜血生命之花天涯开遍。
英雄的行动,出自对人民的热爱;英雄的气概,出自英雄的信念!军队与人民骨肉情深,新时代新重任,让我们的军人承担更大的牺牲和奉献。从南昌起义到五星红旗升上了天安门,八十七年的历史,见证着人民军队的永生!
伟大的军队伟大的军人,你就是高大的英雄树,经风雨战台风屹立不倒;你就是盛开的英雄花,笑傲风云迎接洗礼带来春天。你红心一片,是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的红红的旗帜。你如祥云红遍,给祖国人民带来安宁的红霞满天。
军队是我的家,军缘是我的血脉,军魂是我的一生,军人是我心中的英雄!
“家国大好河山不必崇洋媚外好地方一生都看不完峨眉山庐山黄山嵩山抓紧周末带爸爸妈妈去转一转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南京杭州睹一睹古都的风采”-----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认为若要去旅游那一定要先去长城,去看那气势磅礴,巧夺天工的-----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争议不休的古建筑物。都是我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经历过2千多年的风霜的古老砖墙像两边伸展开来,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长达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令古今外游客叹为观止的'建筑物!这是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物之一。
在当时长城是坚不可摧的力量和防御物,是有效的军事防御工程。若当时没有长城,那么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的袭击当时即使有大量的步兵和骑兵也无法抵挡。虽然在历史文献上写有关长城的不是很多,特别是秦长城和燕长城。当时三国修建长城后,匈奴、东胡等没有越过长城进行侵掠。
说到修建长城的帝王,那一定要提的就是秦始皇。谈到他,无非就是批评与赞扬。他修建长城是劳命伤财的,给人民带来了痛苦,好大喜功,引起人民的不满。值得赞扬的是他开统一之局,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华版图之贡献。且修建长城也为了后来的王朝提供了基础。
如今的长城依旧是那样的气势雄伟,如卧龙一般。但有些地方的长城以有些破旧了,经历千年的风吹雨打,风化的很是严重。除了自然因素的一些损坏。还有一些是人为的,我想与长城一样刘芳千年是很多人的心愿,但若将自己的名字刻在长城上如:“xx到此一游。”那么肯定是遗臭万年。那些无法直接抹去的痕迹除了给长城带来缺憾,也让我们心中感到惋惜和愤愤。
长城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不怕苦的精神。以及高超的建筑水平。
让我们赞颂长城歌颂祖国。祝愿祖国美好未来!
电影《铁道英雄》是一部让人意外的作品,虽然是耳熟能详的故事,但该片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独辟蹊径,拍出了难得的新意。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疯狂肆虐的日本侵略者,无数中华有志之士勇敢站出来保卫祖国,隶属于八路军第一一师的鲁南铁道队亦是其中一股强大的抗日力量,他们以铁道和火车为主要阵地,机智灵活地打击日寇,屡建奇功,铁道队的英雄事迹,早已在民间口口相传,并在大小银幕之上经过多次演绎,而变得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电影《铁道英雄》便是在他们故事基础上全新创作而成。
所谓“全新创作”,就是不但要拍出新意,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而且还不能乱拍,要尊重史料。简言之,在传统的版本上,寻找新的突破。电影《铁道英雄》,在这一点上完成得相当出色。
首先来说,就是呈现方式,比起传统抗战题材的战争片,本片内容交错连环。既有着骑劫列车的紧张刺激、短兵相接的火爆动作戏,也有着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暗线对决,从铁道队在敌人眼皮底下的险象环生,到反派阴险狡诈的成功刻画,正反双方线索交织缠绕在一起,动作、悬疑每条线索开枝散叶,各有特色,都呈现出别样的色彩,也为电影塑造了强大的戏剧张力。
历史上铁道队的事迹属于敌后,斗智谍战和隐藏身份是队员们的日常,所以,电影《铁道英雄》给观众呈现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动作大戏的火爆刺激与斗智大戏的斗智斗勇,电影在动作格局下,使用了很多动与静的对比,凸显了气氛的紧张和危机。
比如开场迎面而来的火车上大战,从快速移动的镜头语言和张弛有度的剪辑手法,将铁道队敏捷身手和果敢一面刻画出来,代入感极强而随后的故事,就转入敌后与地下活动,而相比于枪战和列车大战的大场面,这种谍战片隐藏在表面之下的肃***对撞,这是“静”。白雪皑皑的平原地区,严酷肃***的氛围,而两种风格的切换,好似在广袤的雪原中燃起一团火焰,需要极高的导演调度能力,而片中角色的行动也会在观众心中制造紧张的气氛,也这是一种很高级的戏剧张力。导演之所以敢这样拍,就是因为本片有着张涵予、范伟这样超级实力派演员存在。
毕竟在渲染敌我双方角力的一张一弛中,展示冲突是影像所长,但刻画氛围、描写心理却是软肋,所以这类故事很考验演员,如何展现人物的所思所想,演员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此。
比如范伟,作为列车站调度员,他每日笑盈盈地与敌人周旋,尤其是在敌人眼皮底下外出传递情报那场戏,面对敌人的.盘问,他饰演的老王表情平静没有任何的变化,是一副镇定的样子,完全可以逃过敌人的目光,但眼神严肃神情迅速划过,则让处于上帝视角的观众,能够察觉角色内心忍不住的焦急一面。而随后他明知道被人盯上,干脆将计就计,用一颗手榴弹不但声东击西,还消灭了汉奸,可谓一举两得,这场戏的波澜不惊,但平淡中紧张的肃***氛围,完全是在范伟影帝级的表演下带动起来的。
所以说,展现动作戏的火爆,可以用特效、烟火等技术手段完成,展现敌我冲突的场面,可以用摄影、剪辑等烘托气氛。但对于角色内心戏的刻画,在紧张氛围中角色状态的呈现,只能由演员的表演来完成。
又比如张涵予饰演的老洪,还是他与范伟通过递烟交接暗号,随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掉了尾随而来的汉奸,彰显硬汉的特色,两场戏接连而来,一静一动,平静中暗藏生死攸关的较量,动与静之间的对比,更加体现了一种对峙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中的大反派藤原,则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所在。他集智谋与狠辣于一身,成为老洪、老王不得不共同面对的“狼一样的对手”电影通过塑造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不但增强了电影的对决氛围,也更能显示出战士们的英勇。在这样的情节处理下,敌我人士互相试探,台词之中的针锋相对,暗含***机,这就是明线。而暗线就相当于悬疑小说中“炸弹引信”,依靠突如其来的动作戏成为爆点,并通过故事推进和情节设定来将观众引入新的环境之中,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电影依靠明线的“静”情节推进,暗线“动”的特点来烘托气氛、增强观感,从而极大增强故事张力。但也只有以静制动的拍摄技法,演员对角色的精彩诠释,对内心戏份的完美展示,能帮助导演把这个看上去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篇章整合起来,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当时角色所处的环境和氛围,更容易能够get到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
到此我才发现,《铁道英雄》,这个我们原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这样的全新的拍摄手法呈现下,变得非常具有新意。尤其是从导演到演员,把角色的心理揣度到了极致。他们面对敌人的暴行,会压抑住本能的情感,也会在敌人的控制区内伪装到滴水不漏,更会在关键时刻,舍生忘死,从老洪、老王,到亓顺、亓鲁兄弟,乃至周也饰演的护士庄妍,让我突然发现,他们也是鲜活普通人,在敌后那些孤军奋战的时刻,谁也体会不到他们内心的煎熬,结尾大家在工厂相聚的魔幻时刻,那才是胜利之后,来自真心的笑容。
走过一片荒地,我看到了一丝希望---生命蓬勃的小草向我招手;走过一条幽经,被踩过不知多少次的小草向我微笑;走在一片荒山野岭,一簇簇绿光朝我直射,我仿佛看到了在荒山坡上有一大块绿布---小草!
小草多么朴实啊!它不炫耀自己有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而是默默地做自己的小草,衬托出花儿的'美丽;为大地增添色彩;为小溪添一处绿光,为人们的视野装点饰......
小草多么坚强啊!它连自己也不知道被人们踩了多少次,被牲畜践踏了多少次,它总是坚强地站起来,就像不倒翁一样,就算一百次倒下,也要一百零一次站起来!它从不叫苦,叫疼,也不感到委屈,只是默默地,暗暗地感到欣慰,开心---它能为大自然等人们做出贡献.
小草多么无私啊!它完完全全把自己贡献给人们:它每天不停地吸着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空气,让自己承受二氧化碳的罪恶;它总让自己长得再旺盛一些,它可以生遍荒山野岭,变成一座绿"山",美化环境;它的叶子和根是最好的肥料,在它生命快结束的时候,把自己的身躯献给大地母亲,所以说:落红不是无物,化作春泥也护花啊!
这不是一个朴实,坚强与无私的人吗?我喜欢你,我尊敬你,小草!
看了老师让我们在今晚8点看的一个节目《开学第一课》,我看后觉得最重要的就是8个字:爱国、勇敢、团结、自强、这8个字每个字中都有1个至2个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从1930年开始的抗战感人故事。
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节课的南京大屠***和王二小的故事。南京大屠***,众所周知,是在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六周的日军对我们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进行的残忍屠***。直到1938年2月日军的屠***数量才开始缩减,在南京大屠***中中国死难人数有20万乃至30万中国平民被日军***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甚至日军还有2名将军比赛看谁先***到100个中国人,日军对我们中国人的残忍***害,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悲痛历史。
王二小相信大家也非常熟悉,他是我国1942年10月15日牺牲的英雄,在开学第一课中介绍的是现实中与王二小最接近的英雄人物,名叫闫福华,小名就叫二小,当年史林山和他称呼的“二哥”一起在八路中放哨,突然看见日本鬼子来打击他们的村子了,二哥就决定让史林山回去送信说敌人来攻打村子了,让父老乡亲们带着报纸,电台,和八路军一起逃往别的地方,史林山送完信回来,发现二哥正被敌人包围着,一名日军还拿着枪上的刺刀抵着二哥的背,二哥毫不退缩,把敌人带到了悬崖上,那正是八路军埋伏的地点,等到八路军开枪的时候,敌人才发现晚了,二哥抱着一名日军的脚,想把他和自己一起拽下悬崖,可是不料自己年少,力气不够,被残忍的日军一刀从后背捅到了胸膛前,二哥掉下了山崖,八路军也成功的打败了日军,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个故事的: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
英勇的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告别了这个村庄,
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这就是我看了《开学第一课》过后的感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