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事件、一种潮流切入正题,往往可使全篇富于鲜活的时代气息与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请看时评《行善者最宝贵的品质》一文的开头:
英国人托尼,在西安创办“黄河慈善厨房”,2005年以来帮助了不少流浪者。他的善行媒体曾多次报道,从西安的《华商报》到广州的`《南方都市报》,相关报道我都读过;最近在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上又读到《托尼和黄河慈善厨房》。每次都很感动,这次忍不住要说说自己的感想。
主体部分,作者先作否定——“最令我感动的不是托尼的人生选择”“不是他的慷慨无私”,顺势推导出“最令我感动的是他的善良,即发自内心地对每个人的尊重,真诚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选择”这一观点,为全篇分析说理确立了“主脑”。围绕中心论点,文章既展示托尼感人的言行,又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普通人的生活常识”两个角度阐释了尊重他人人格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还深刻剖析了“托尼的态度在中国当下显得那么难能可贵”的原因所在。全文逐层深入,行文中始终凸显着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怀。
一、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二、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四、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六、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七、趣味性。元大鹰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文艺经典数不胜数。这些经典经受住时间的淘洗,往往积淀着民族特质、生活智慧。如果从经典中的一个人物、一个片段写起,截取独特的角度,容易
使笔下文章立论新奇,赢得读者的赞叹。如2005年江苏卷满分作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是如此开篇的:
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这是何永康教授激赏的一个“由头”。他说:“咱们小时候也曾痴想过,既然孙大圣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为啥不背上唐僧直奔主题呢?——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虽然‘想’了,却没有深究,没有看到这是一个可以引发许多议论的绝好的‘话头’!这位考生以此为引发,立即生动、形象、不言自明地将好几个‘大道理’‘新颖化’了,如:患难同学见真情,疾风知劲草;尝尽人间苦,方能得真知;人性需磨炼,炉火出精钢;世上无捷径,征途即过程,等等。以上列出的这些‘大道理’,人人心知肚明,倘若是在考卷上再解说一通,阅读者肯定觉得是‘真理的重复’,颇感疲劳。”当然,从文艺经典写来,贵在“避熟就生”,需要不走寻常路,用创新思维挖掘经典的“另类”价值。
正当我陶醉在视频中时我抬头一看,呀,不好!五点半了,妈妈要回来了!我赶紧收拾好积木坐到书桌前,拿出本子装模作样开始做起作业来。
妈妈进门换了鞋子来到我身边,我心里发虚,小心肝扑通扑通地都快跳出嗓子眼了,妈妈问了作业情况啥话没说。我心里悬着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到了晚上九点多,我还在进行下午没有完成的语文试卷订正,是一篇看图写话,我想了一会儿,不知道该怎么写,就不想写了,让妈妈告诉我怎么写,妈妈苦口婆心地给我讲起来。我一边听着一边右手拿着橡皮在书桌上擦起了一层橡皮屑,左手捻起橡皮屑搓成一个小长条,妈妈见了脸上浮起了一丝愠色。
我刚写了两个字又忘了妈妈刚才是怎么说的,又让妈妈再说一遍,左手一边又拿起笔帽在手里把玩起来,见状妈妈皱起了眉头,眼睛瞪着我的脸,一脸严肃,声音也提高了八度:“回来到现在我一直忍着想让你自己自觉,结果你还是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小动作,一点不专心,太没自觉心了!”
听了妈妈的话我羞愧难当,是啊,我磨磨蹭蹭浪费了一晚上的时间,学没学好,玩也没玩好。没有自觉,没有专心的'投入,学习效率总是那么低下。
从那以后,我暗下决心:我要有自觉心,要好好管理自己的时间,改掉拖沓的坏毛病。我现在也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如果扬长避短,有自觉心,就能展现出更好的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正如邹韬奋先生所说:“所谓自觉心,简言之,即自觉有何长处,便当极力保存儿更发扬光大;自觉有何短处,便当极力避免而更奋发有为。”所以说,自觉心是进步之母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