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构思法的作文

对比构思法的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08 20:21:41
对比构思法的作文

对比构思法的作文【一】

不久前,我们对中外学生语言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中外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学习驱动力方面的差别

在近五年的汉语教学中,当每个留学生被问到“你为什么来中国学汉语?”时,他们的第一个答案就是“兴趣”。毋庸置疑,国外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个人兴趣。而中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英语也是两年时间,但都是大班教学(少则五六十人,多则超过一百人),由学校统一编班,统一安排教学进度和课程设置。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带课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只能根据多数学生的语言掌握情况安排教学,从而被动地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也导致了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我国许多学生争取高成绩是为了拿到奖学金,将来毕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有的是为了考取研究生或推免而本硕连读;有的也仅仅是为了及格;有的是为了追求真理;也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总之,中外学生在学习上的驱动力差别较大。

2.学习目的的差别

中外学生学习的目的都包括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理想。然而,除此共同目的之外,有些中国学生的另一目的是为了父母甚至是教师而读书。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不负某个教师的期望而日日苦读。这就是学习目的中的“指向自我的学习目的,指向社会的学习目的”以及我国学生具有的“指向他人的学习目的”[2]。

3.学习条件的差别

国外高校基本上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台电脑,无线网络覆盖面广,学习者均可免费使用。图书、电子文献等资源都可以随意使用。国内的高校配套设施相比较国外来说要落后一些,再加上学生众多,因而“僧多肉少”的局面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在中外学生的居住环境方面,我国的大学一般都会让留学生单独居住,住宿环境安静舒适;而我国学生人数众多,通常都是统一安排住宿,这样一来学生想要把宿舍当作书房来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宿舍自修习惯就变得很困难。

对比构思法的作文【二】

二十年后,正在美国搞科研的我,回到了家乡——修水县。家乡的每条马路两旁都种上了桂花树,站在高楼放眼望去,形成了一片片“小树林”。

回到阔别已久的老河口,当然要先去母亲河——修江河那里啦!

来到马家州公园,那里鸟语花香,绿树成荫,那里的空气格外清新,让人忍不住多吸几口,树木长得很高大了,因此,只要在滨江公园范围内,都感觉不到一丝热意,下了台阶,一股海腥味扑鼻而来,汉江河中小鱼不时跃出水面,还有一些小鱼躲在水底吹泡泡;有一些海藻在水面上漂浮着,使水更加青绿,不知不觉中,我走到了尽头,那里有许多孩子在捡垃圾,他们一个个挥汗如雨,累的气喘吁吁,可他们一点也不在乎,不到一会他们就捡完了,这些孩子真配得上“环保小卫士”这个称号。

连小孩子都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而许多成人却不能,真让人汗颜!

为了我们的家园更美好,争做环保小卫士!

对比构思法的作文【三】

我们现在的环境污染很大,乱丢垃圾的人很多,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也很多,许多工厂还排放污水……我希望人们不要乱丢垃圾、尽量购买污染很小的汽车、工厂少排放污水。让未来的世界更美好。

将来每个家庭都有垃圾处理装置,只要把垃圾放入装置内,垃圾就会变成新鲜的空气。汽车是太阳能的.,就算没有太阳也可以借助风力,下雨时,雨也可以帮助汽车行驶。工厂排放的污水经过机器的处理,变成了能喝的水。别的有害细菌被送入太空“处死”。树木变多了,地球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纸张不用造了,办公实现无纸化,世界是网络的世界。世界上没有战争,只有和平。抬头往上看,小鸟在轻飞,雄鹰在翱翔。走进动物园,动物们都很快乐,它们在动物园里奔跑,动物对人们很友好,许多肉食动物不会咬人。人们制造了机器人,由国家免费提供并进入千家万户,它们帮助我们打扫房间,洗衣做饭。如果有烟雾,它们会吸收烟雾,并转化为能量。

未来的环境将会变得很好,没有台风、海啸、地震、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我相信未来会变得更美好。

对比构思法的作文【四】

如果把文章比作人体,那么就必须有血脉神经贯穿全身,才能把心脏里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所有细胞,把大脑的指令传达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彩线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这种联系文章各个部分,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的作用。一篇文章,总有一条贯串全文的主线。写作者只要找准这根“线”,然后就可以很快地珠子串起来,形成一篇井然有序的文章。快速构思的关键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声带朝气蓬勃准这根彩线。

我们在写作构思的时候,如果能把那些看似互不关联的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合到表达主题的总渠中来,这不失为一种快速构思的好方法。“彩线穿珠”的构思方法在高考作文中也十分管用。

训练题目:《幸福的童年》《伞》《故乡,那一片绿》

对比构思法的作文【五】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真,传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喜爱;鲁迅《孔乙己》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里的“摸”,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同为“摸”字,作者却在不同的地方赋予各异的含义,且凝练传神,可见匠心。

对比构思法的作文【六】

        1、思维聚散法写作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思维的发散与聚全的过程。所谓思维聚散法,就是指思维的辐射和思维的聚合。 思维的辐射,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刘勰在《文心雕龙·深思》中说的:“夫神思方运,万途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神思》这段话,非常形象和生动地反映了思维的辐射。所谓:“迈途竟萌”就是说在构思时,速度要快,要思如泉涌,要把头脑中所贮存的信息全部挖出来,暂不考虑是否全部运用到文章中去,以免干扰思维的流畅性。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说要充分使思维“发散”开去,把所有的信息全部调集到面前,达到各种信息都任调谴、安排的境地。可见,思维辐射就是各种信息都围绕一个中心,从头脑中尽可能地快速广泛地挖掘信息的方法。在写作过程中,发散思维有利于开拓思路,使作者不拘于眼前的具体事物,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广阔的背景上保持事物与事物的联系,从而为写也立意新颖、境界开阔的文章打好基础。思维的聚合,是从不同的信息源上起始,向一个中心聚合,即思维主体把从不同渠道得到的信息聚合起来,重新加以组织,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思维聚合,就是以某个思维对象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这个中心点。也就是要求写作者将大量、丰富的信息加以集中考虑。聚集在一点,成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大量信息像辐射一样向中心聚集。……思维集中法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得出一个中心,这是一种理性的抽象思维,需要先概括出每一个信息源的中心意思,再看这些中心意思是否与文章的中心相关或一致。为什么运用思维集中法对信息提炼和加工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呢?因为它不是死板的机械的思维方法,不是有条不紊地把大脑中的信息源逐一分析、比较,然后决定取舍,再从初步选定的信息源中概括、综合、提炼。它是由思维的深刻性和决定性来主导,将思维的闪光点一下子集中起来,聚成一个极亮的光点,使文章的主旨和选取和信息几乎同时得到解决的思考方法。思维发散与思维聚合在思维过程中常是一对配合默契的“伙伴”,它们常常是互相促进、互相沟通、互相补充的。因此,思维发散要与思维集中结合运用相辅相成。在写作过程中,光靠发散思维是不够的,因为一味发散不知收缩必然导致四面出兵,兵力分散的局面。当很多的思想点一旦纷至沓来之后,必须即刻进行“集中”,以使作者的思考力集中在一个方向上进行突破,从而使构思得以深化。思维的发散和集中,还适用于立意后的选材。……选材时的发散与集中,当然应首先是着眼于生活和社会之中,其次也可从自己所写过的中“觅宝”。分析自己写和的得失,同时熟悉了已占有的材料,这种“温故而知新”的做法,对写好考场的“快速作文”大有裨益。训练题目:《习惯》《想起了关羽》《谈“美”》

        2、多角度立意法辐射思维(发散思维)在写作过程中体现为多角度立意。一个角度体现为思维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指反映客观事物基本特征的某个侧面,也就是看问题的着眼点。任何一个事物,就其特征来说,往往是立体感的,多侧面的。“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这两句诗,精辟地道出了每个客观事物都具有多侧面(多角度)的固定特性。发散思维有助于从某一事物不同的角度去描写事件,说明事理,发表观点,这正如一面多棱镜,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折光来。训练题目:《生活是写作的老师》《功夫在文外》《谈人才》

        3、思维求异法 所谓“思维求异法”,就是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暴露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提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的一种思维,即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原则、多结果地思考问题,并在多种思维的比较中,选择富有创造性的、最能有效地表达造就思维的思路。在写作上,清代刘熙载在《世概·诗概》中提出的“写反面”,鲁迅于诗中常用的“活剥”术,现代作家赞赏的“反弹琵琶”法,都属于“求异思维”的范畴。“求异”的特征,一般而言,一是对人们认为是完美无缺的定持怀疑的态度;二是能打破思维的程序。其具体表现为:“富有独创性——思路不落俗套,善于标新立异、独辟路径;富于多向性——思路宽阔辐射,善于多方求索,别具一格;富于灵活性——思路活泼多变、善于联想推导,随机应变。”这里所说的“求异”思维,裨上是创造性思维。常见的有纵向求异、横向求异、逆向求异和多向求异等几种形式。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历史到未来,不断揭露事物的矛盾,对一些旧的传统和旧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认识的深化,常常能从中求出新意,这点与之相似的相关的他现象或他事物,经过比较和联想,产生新的思路,进行新的创造,这种思维发现某人们不知道和彼此相似的东西,并把该事物的特征转嫁于另一事物,从而产生新的飞跃。了解了这一点,平时在写作练习中,便可以抓住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深入发掘,展开联想,写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的文章。在快速构思中,这是一种巧妙和但有风险的方法。“求异”思维即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不同的思维方向发展。譬如,某商品很有特色,求异思维者却偏说它没有特色。某事物很有吸引力,没有人理睬。这种方法构思出的文章往往很有特点,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主要在于利用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般人共有的心理状态,譬如,越是禁映的影片,人们越是想看;明知吃河豚危险,想尝试的仍然不乏其人。训练题目:《也说“难道糊涂”》《为骄傲正名》《言者未必无罪》

        4、联想运思法所谓“联想运思法”,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部特征,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并将他们有机地组合成一体,建立某种关系的运思过程。联想运思在写作过程中经常用到,它是从事写作的一种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能力。联想主要是以表象为基础的,因此也称为“表象组合”。所谓表象,就是人脑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它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形貌。由于事物的联系主要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等,所以联想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纵向联想法和横向联想法。纵向联想法,主要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结局的各个历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顺序进行联想。运用“联想运思法”构思文章,有助于了解事物发展的脉络,提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同时,了解事物的过去,也便于掌握它的现在,预测它的将来。横向联想法是从一种事物推及到其差不多同时存在的另一些事物的联想方法。横向联想法主要包括相似联想和反向联想两种,人们常用的\'信念是相似联想法。训练题目:《从_____说开去》《_____联想》《从_____谈起》             5、劈柴法“劈柴法”,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是指在述时要有丰富的层次。古人在文章写作时,要求一篇文章做到“博而能一,一而多能”,就是说主题要集中、专一,层次要多、要丰富。复旦大学系博士生导师俞吾金在谈到训练辩队队员快速反映时,曾采取一种“劈柴法”,即对无什么题,都要劈成几个层次进行阐述,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分析。“析”者,“剖木也”,经剖析的几个层次,或并列,或递进,或正反,或转折,几层意思合起来,把要述的观点说得明明白白。例如《机遇》,一般考生往往只写一个层次:“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要努力学习迎接机遇”,这样的文章显得既肤浅又单薄,证在一个层面上,文章写得再漂亮,也难得高分。但有的考生则对题目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比如,机遇需要人的主观努力去抓,这是一个层面;能否抓住关键在于是否有“准备”,在于自身素质,这又是一个层面;每个人的机遇因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别,这是一个层面;什么样的素质,就有什么样的机遇,素质越高,机遇越多,这又是一个层面。大的层面中还可以有小的层次,比喻证是一个层次,举例证也是一个层次,因果分析又是一个层次。文章内容丰富,多而不乱才见其思维的条理性、丰富性和深刻性。训练题目:《父辈的追求》《读书主要靠自己》《要学会关心别人》         6、模式定位法模式,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以一定格式排列的事物”,是“以特定方式组合的有规律的系统”。得意雯,模式就是篇文章的大轮廓,就是文章层次与层次与层次的组合关系。议文的写作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它的结构方式大致有总分式、对照式、层进式、并列式等,其实这就是一定的模式。议文写作只是要掌握了它的基本模式,写作速度就大大加快了。下面介绍议文构思的几种常见的模式定位方法。

     (1)横式结构的模式定位横式结构,也叫基本式,或并列式。它包括总分式、对照式和并列式。这种基本式结构的文章在本部分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关系是平行的,这种平行,既可以是分点之间的并列,也可以是材料之间的并列,总之是横向的扩展,是从中心向四周多侧面的扩散和辐射,以此拉开认识的半径,分门别类地扩大思考的范围。横式结构的结构的模式定位一般由厂部分组成:第一,提出点或概括材料;第二,列据证明;第三,归纳析理。训练题目:《要学会用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

     (2)纵式结构的模式定位纵式结构,又称层进式(层递式),这种结构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就是本部分的关系或是因与果的关系,或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纵式结构的议文一般都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顺序安排层次。所以,快速写作议文时,就要把握住这样的结构顺序构思成文。训练题目:《嫉妒之心不可有》《要做老实人》

      (3)“引提议结”模式定位“引提议结”模式定位常用于材料作文中的。读后感是一种在阅读原文,领会原文主旨的基础上,提炼出观点,然后展开述、发表感想的文章。所谓“引”(或称“叙”),即用概括、简洁的语言引述原文;所谓“提”,即在原文中提炼出中心点,作为全文“感”的中心;所谓“议”(或称“联”),就是联系原文,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议;所谓“结”,就是结,或全文,或展望未来,发出号召。

对比构思法的作文【七】

引言

所谓学习能力,是指围绕着一个特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者通过综合驾驭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做到所学为所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去适应未知的工作环境。[1]

以本人所在的学校为例,对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以及不同国籍的留学生之间的语言学习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希望借此帮助学习者取长补短,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汉语的传播和发展以及英语的学习和交流。

中外学生在学习状态上的差别

不久前,我们对中外学生语言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中外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学习驱动力方面的差别

在近五年的汉语教学中,当每个留学生被问到“你为什么来中国学汉语?”时,他们的第一个答案就是“兴趣”。毋庸置疑,国外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个人兴趣。而中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英语也是两年时间,但都是大班教学(少则五六十人,多则超过一百人),由学校统一编班,统一安排教学进度和课程设置。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带课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只能根据多数学生的语言掌握情况安排教学,从而被动地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也导致了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我国许多学生争取高成绩是为了拿到奖学金,将来毕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有的是为了考取研究生或推免而本硕连读;有的也仅仅是为了考试及格;有的是为了追求真理;也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总之,中外学生在学习上的驱动力差别较大。

2.学习目的的差别

中外学生学习的目的都包括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理想。然而,除此共同目的之外,有些中国学生的另一目的是为了父母甚至是教师而读书。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不负某个教师的期望而日日苦读。这就是学习目的中的“指向自我的学习目的,指向社会的学习目的”以及我国学生具有的“指向他人的学习目的”[2]。

3.学习条件的差别

国外高校基本上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台电脑,无线网络覆盖面广,学习者均可免费使用。图书、电子文献等资源都可以随意使用。国内的高校配套设施相比较国外来说要落后一些,再加上学生众多,因而“僧多肉少”的局面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在中外学生的居住环境方面,我国的大学一般都会让留学生单独居住,住宿环境安静舒适;而我国学生人数众多,通常都是统一安排住宿,这样一来学生想要把宿舍当作书房来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宿舍自修习惯就变得很困难。

中外学生课堂表现的差别

中国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往往比较“乖巧”。通常给中国学生上课,只是授课教师在唱“独角戏”,而在给留学生上汉语口语和听力课的时候,尤其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的学生们会比较踊跃,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能够作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讨论。

1.中国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1)英语教学的时间短,经验不够充分。英语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引进到中国的课堂,至今也只有四十多年的教学历史。承担外语教学的教师多数都是在中国院校毕业,知识层次也不尽相同,又一直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因而教学手段略显呆板,教学氛围仍显凝滞,教师的权威仍显得至高无上。带着师生间的这种“等级”观念,学生不敢也不好意思与教师进行探讨。

(2)考试只要求分数,不需要讨论。参加高考上来的中国学生都知道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可高考时只需要分数,所以不曾练过口语。陕西省为了城市与农村考生之间的起点平等,也取消了高考的英语听力。因此,大多学生都只是会考试不会用英语交流,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上了大学,继续为了考试,疯狂地记单词、背句子。教师也不得不为考试而教学,再加上班级较大很难进行纯英文的讨论活动,只好教师扮演演讲者的角色,学生扮演听众的角色。

(3)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办教育。学校秉承政府的安排,没有更多的自主办学权,只能认真地遵守规定,难以创新。

2.国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1)由各国不同的教育理念而决定的。首先以美国的教育为例。第一,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权威性进行质疑的能力;第三,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理的精神。同样,大多数英国大学在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上更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输送。此外,英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学习和调查实践,很多课程的导师都会在每堂课前给出相关的阅读书单,让学生提前进行阅读和思考。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即讲座课环节和讨论课环节。学生们准备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种启发式的讨论模式中,教师仅仅充当参与者的角色,更多的发言和表达机会都留给了学生。德国的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日本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的子女凡事要先考虑别人,尽量不要麻烦别人,要独立,他们还注重“与他人协调”等有关群体教育的内容。日本父母很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很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和创新教育。显而易见,中日两国的家长对子女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有着大相径庭的认识。

总之,美英德日国家在教育理念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看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创新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来说,主观能动性要强一些,所以在课堂中常常是中心。

(2)与对知识与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美英德日等国家无疑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这些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在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上,这些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根本上得益于其师资队伍的精干和优良,源于其对职教师资的入职严格把关。为确保师资质量,德国对职教师资实行严格的“入门把关”和“过程控制”。[3]当然,对教育的重视与一国的经济实力也是息息相关的,经济搞上去了,国家有钱了,自然就有资金支持教育的发展。

结论

中外学生在学习状况上有较大差别,这主要表现在学习驱动力、学习目的和学习条件的差异上。总之,国外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上强于中国学生。中国学生看重的是现存的知识,而国外学生看重的是有没有想法和创意。因此,我国应该在教育理念上不断完善和更新,顺应时代潮流,在提高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结合市场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现实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妙丽:《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第2期,第46-47页。

[2]彭鹏:《比较中外学生学习状况对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价值工程》20xx年第5期,第184-185页。

[3]王寿斌:《职教师资的培养和选拔:美德澳的经验与借鉴》,《教育与职业》20xx年第12期,第106-107页。

对比构思法的作文【八】

[1]刘妙丽:《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第46-47页。

[2]彭鹏:《比较中外学生学习状况对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价值工程》2010年第5期,第184-185页。

[3]王寿斌:《职教师资的培养和选拔:美德澳的经验与借鉴》,《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12期,第106-107页。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