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我梦寐以求的博物馆,可把你盼过来了;文化古物啊,我渴望见到的文化古物,终于把你给引出来了!这一天,学校组织的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坐上大巴,出发了。
第一次坐大巴的滋味并不怎么好。刚开始头有点晕,可大巴开动后就好多了。望望窗外,细雨绵绵,一丝丝雨丝轻轻地抚摸着玻璃,这幅情景是我觉得美丽极了,因为今天,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无比快乐!
时间流水般流走了,现在的我们已经身临美丽的、宫殿式的晋江博物馆了。走进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白白的`东西。我好奇地走了过去,只见它两个圆鼓鼓地突出来,后边是瘦瘦长长的。脸紧贴着玻璃,看了一下标注,这才了解到,这个白白的东西是从台湾海峡打捞出水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这跟一般骨头没什么两样嘛!”小红一边做笔记,一边嘀咕着。
很快,好奇心把我牵引到另一个地方。前面是一座塑料做的“安平桥”,上面站着一男一女。刚开始,小萍神情紧张地对我说:“那边站着三个人,简直就跟真人没什么两样!”说完,还边叹气,边拍拍自己的胸。我不信,大步走到桥边,抬头看了一下那妇女的脸。这一看可就不得了了,我张着嘴,指着那妇女的脸。要不是小萍及时捂住我的嘴,要不我就尖叫了!“太逼真了,太逼真了。”我摘掉小萍的手,自言自语道。“呜——”突然,传来一声鬼叫,我和小萍都吓得抱在了一起,最后,幕后者——小耀才嬉皮笑脸地走出来:“很可怕吧!呜——”“你想死啊!”小萍对小耀狠狠地说,握着拳头,追打这小耀。
我慢慢冷静下来,小心翼翼地走上安平桥,仔细地端详起这三个人: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妇女。她穿着普通,一件红色的上衣,蓝色的长裙,手里挎着个篮子,头上戴着一朵大花,那张清秀的脸朝桥外望去,不知在看些什么。站在妇女身后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男人。他一身褐色,腰系着一条蓝色的腰带,头上戴着一定四四方方的帽子。一手背在后面,握这一本书,那瘦黄瘦黄的脸上,双眼流露出一丝苦恼的神情,下巴还嵌着一小撮胡子,看起来,应该是个读书人。站在最后的是一位留着白色胡须的老大爷。他双手提着扁担,一脚前,一脚后,好像要去什么地方。虽然他筐子里没有什么东西,但我估计,他应该是要提什么东西到集市上去卖吧。这一处景象,让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一时代,体验着古时候的繁荣……
不知不觉中,已逛了一个上午。在博物馆的期间,中国的文化令我难忘。在雨丝的沐浴中,博物馆的奇妙文物留在了我记忆的长河中……再见了,文物们,后会有期!
8月19日,我们跟随大部队,来到了湖头文化大礼堂,感受湖头悠久浓厚的文化气息,感受老一代人民艰辛的生活。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充满着乡村的气息、历史的味道。
湖头继建村以来,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湖头文化也不为少数。
农耕文化,是我们这趟来的重点。蓑衣、饭蒸、盐罐、糖罐、风车……这些,在我们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很难见到了。蓑衣,使用一种很难腐烂的.草——蓑草编织而成的。所以可以披在身上,在还没有雨伞的时代,是用来当作雨具挡雨的。后来,人们发现了棕榈也可以当做编织蓑衣的材料。饭蒸,顾名思义,就是做饭的蒸桶。饭蒸我们俗称饭桶,我们往饭蒸里倒上生米,反正是利用蒸汽来把饭蒸熟的,饭蒸蒸熟的米饭和锅子煮出来的米饭不一样。锅子煮出的米饭虽然香、软,但是不能粒粒分明,不能给人一种美感。那饭蒸蒸出的米饭呢?反正蒸出的米饭也香、也软,不过粒粒分明,给人一种特别的美感。盐罐是一个罐子,不过罐子里装的是食盐。罐子看上去密不透风,其实内部有多个小孔,用于透风保存,防止食盐变质。盐罐看上去像个普通罐子,土里土气、灰不溜秋,特别像刚出土的文物,不过罐子表面没有华丽的花纹,让人忍俊不禁:如果这是个文物罐子该有多好……
等待讲师为我们讲完湖头农耕文化、美德,我们便在礼堂随便走走,进行参观。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地点就是书房。望着满墙铁画银钩的书法作品、丹青妙手的国画,我们闻到了一股浓烈的墨水味道,书法淡薄宏伟的气味扑鼻而来,令我们陶醉其中,目不转睛的看着一个六十多岁的叔叔在那里写行草,只见大笔一挥,手熟练的写起字来,一个个龙飞凤舞的字便在纸上诞生了。没见过王羲之真迹的我那时候还傻乎乎地以为王羲之还没法和这个叔叔的字比呢!这个叔叔告诉我们行草该怎样写。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想写行草?先把楷书练好吧!想到这里,我无奈的苦笑了一下。这个叔叔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他是从十七、十八岁开始学毛笔的,果然,要练成一笔好字,首先就要勤学苦练。
本次德育实践——湖头悠久文化活动,我学到了许多,也到了老一代人民的辛苦,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勤学苦练,才可能完成你的梦想。因为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很忙,很难吃饱饭,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有成就,让爸爸妈妈过上比小时候幸福的生活,光宗耀祖!
自信是愚公移山的信念。古时,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太行、王屋两座山居住。因为住在山的北面,交通阻塞,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所以愚公决定和家人一起铲除这两座大山。尽管遭到他人的质疑和嘲讽,但愚公有自信克服困难,坚定自己的信念。最近实现了自己的宏伟抱负。生活中,常常有很多艰难险阻,可是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定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愈挫愈勇,不断借助信念的力量,就能实现心中的抱负。
自信是莫顿·亨特迈出的一小步。幼时,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通过父亲的鼓励他收获了自信,终于得以脱险。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可是只要给自己一点自信,迈出第一步,再一小步,就能慢慢地克服困难,达成自己的目标。
自信是居里夫人锲而不舍地提取镭。因为极少量的镭散布在矿石中,所以居里夫人一次要炼制二十公斤材料,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个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但是她并没有因此失掉勇气,而是有信心,有脚踏实地的.忘我工作精神。生活中,常常有受压迫、处于困境的人们,只要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勇于攀登,充满自信,胜利与成长之路就可以走通。
自信是生命的火炬,照耀了光辉历程。自信是成功的阶梯,成就了伟大功名。自信是致富的明灯,照亮了财富殿堂。
自信是面对高山毫不胆怯,最终登上胜利的巅峰。自信是面对大海永不退缩,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自信是面对高空绝不犹豫,最终翱翔广阔的天空。
每当太阳升起,新的一天拉开帷幕时,你是否已做好准备,以充实、自信的心态面对新的困难?每当机会来临时,你是否已有充分的把握迎接新的挑战?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当欧风美雨席卷亚洲众人争相追捧,当崇洋媚外已成潮流国民日益沉沦,我们的传统文化日益没落。无论是旅游创意园展出高仿真山寨版狮身人面像,还是国内诸多开发商竞相模仿国外特色建筑,无不昭示了我们日渐萧索的传统文化,不禁想问,我们的文化自信都去哪儿了?
中国,一个存在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别具一格的无价珍宝。我们不是没有享誉世界的建筑,也从未失去倾倒众生的文化内涵,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越来越避讳属于我们自己的灿烂物化遗产反而去追逐他国的历史古迹?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本土文化被遗忘在角落里落满灰尘而外来者却被竞相追捧呢?
正如方哲萱所言:“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功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的确,在标榜西化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西方节日风靡全国气氛浓厚,而传统佳节的风俗却鲜有人能够记起,一座座四合院被强行拆除,尘烟还未散尽之处一栋栋高楼大厦却拔地而起……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现代文明,却也冲击着我们悠久而厚重的传统文化。
然而,比起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加强烈侵蚀着传统文化的,是丧失了民族自信心的我们。受那一点点“拿来主义”思想的驱动,我们忽略了清幽淡雅的案头山水,却迷失在现代主义错综复杂的抽象线条之中;我们很少懂得那一抹江南烟雨的淡淡哀愁,却沉醉在异国他乡的阳光之下不愿醒来……不禁怀疑,在这“冷漠侵蚀心灵,热忱反而被强行流放”的今天,有多少人还保留着一颗赤诚的心,去挽救、去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
那么,在这因文化自信的.缺失而导致了文化创意缺失的今天,我们是否应重拾那散落在时光罅隙里的丝丝情感,不再盲目追捧、不再崇洋媚外,而是真心实意地去挖掘、去探索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去感受、去品味那中华韵味的独一份美好?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由各班老师选出的少先队员们,准备去了解湖头文化大礼堂。到了目的地,选好位置坐下,那些课桌是专门让听课的人做的,让人顿时觉得自己来到这里很光荣。
演讲开始了,一位老伯走上讲台,看起来很有文化的'样子。我们马上端正姿态做好准备工作。老伯开始演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从老伯口中我们了解到,他姓张,他说话幽默风趣,给我们留下了好映像。
他向我们介绍了以前人们的一些常用工具,如盐罐、鱼笼,饭蒸……等。我们了解到了以前人民的智慧。
张伯伯让我们去自由参观。我们走向一间小屋子,发现地上墙上都是毛笔字,和毛笔画。简直就是一位书法家的悠闲胜地。再看看边上的一幅幅画,有一幅画中的孔雀画得栩栩如生,正对着天空,张开她那美丽动人的羽毛。
再走进另一间屋子,你会发现屋子里都是以前人们生活的生活用品,上面还有一些已褪色的油漆。与现在的生活用品完全不一,让人感觉奇妙。
出了这间小屋,就是一条小道,小道很狭窄,墙上贴着许多农村生活的照片。其中有一幅,一位小女孩正抢着红包。从照片旁边的介绍,我了解到,这些照片都是拍摄获奖的照片,我欣赏着每一张照片。
这时我们将离开这充满文化的圣地。相信这些文化一定会让我们更有成就。
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的母语都渐渐被英语所代替。就拿中国来说吧,上小学的娃娃,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利索,便学习英语,让中国人从起跑线上就丢失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持续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英语各种等同于母语,甚至超越母语。就拿大学来说吧,好些专业没有了大学语文,但却先要有英语过级考试,才能获得文凭。如果细心地作一下调查,不知道有多少学子因为学英语困难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或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可是,毕业之后,又有多少人真正运用上了英语呢?能不能将已经成为“规矩”的英语过级考试改为选考呢?又能不能将大学语文纳入必学科目,将母语的考试列入过级必考而成为“规矩”呢?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
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哪一项不是改变世界前进步伐的发明啊。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赞美中国是"物产丰富的天朝大国",让无数的西方人神往。拥有着这样优秀过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于外国人的肯定,我们的文化底蕴本就比他们深,为什么还要他们来肯定。中国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对于自己文化的信仰与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我们一定可以让华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石在苏醒后究竟可以爆发出多么大的威力。
孔子学院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办,无数的外国人慕名进入;"中国年"在俄罗斯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往游览;中国的功夫之乡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国人前来拜师学艺。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了,这个国家才会真的强大。试问,一个只有GDP支撑的国家,又能在复兴之路上走多远!
我们要不断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文化成为祖国崛起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会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文化会再次引领世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