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静秘无声,冬至悄然而至。
——题记
又是一年冬至,寒冬的冷风照样吹到窗户上,腾起一片白雾,仿佛开了一朵镶着银边的花儿,黑暗笼罩了天空,能看见屋内的倒影,映在玻璃上反射到了我的眼中。
一回到家便急不可耐的脱下书包和厚重的棉袄,耍了耍头发便听到奶奶的声音“快来吃吧,饺子早就包好了!”
我回头一看,果然,一路上都在回想的美味此时已经整整齐齐的摆在桌上,好似专门等我到来一般,还冒着热气,眼镜都被熏得有些模糊,爷爷将小菜从厨房端出,遂又端了一碗米粥放在我面前,嘱咐道:“你这几天肠胃不好,多喝点。”
我笑着应了他的话,吃了一口饺子,饺子是香的,暖得流进了人儿的心窝,一个又一个的冬至,这饺子却始终不变,就如同饺子中包含的爱一般,纯粹又美好。
亲情融入这漫漫长夜,陪伴着我夏至,又冬至。
西湖之畔,成就的是一段美丽的传奇,断桥之上,成就的是一段千里的姻缘,雷峰塔下,成就的是一段不朽的记忆。
西湖美景,无论春;夏,秋,冬来游玩;风景如画。因为我姑姑家在杭州,所以每年正月我都来做客,再到西湖边走走,这里真是人山人海年年如此。
昨天晚上,奶奶叫我去吃饭,过冬至。今天,我问妈妈:“什么叫冬至?为什么还要祭祖呢?”妈妈说:“我们上网查查吧。”我先找到百度,然后输入“冬至”二个字,网页上立刻出现很多条跟冬至有关的标题,我选中一个标题点击进去。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重要的节气,俗称“冬节”也是一年当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它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冬至这一天,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我们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还有吃冬至圆的习惯。在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我还了解了二十四节气有哪些: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通过了这次上网,我学到了课本外的知识,也了解了我们中国独有的文化。
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冬至这一天,我们都要吃饺子,尤其是北方人。因为听老人讲:“冬至吃了饺子,不怕冻耳朵”。
到了冬至,外婆给我们包饺子。首先,把饺子皮放在手心里,然后用筷子夹点肉陷,最后再用手使劲一捏,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也跟着学,我捏了一个,又捏了一个,我一共捏了八个。捏完饺子,我和妈妈、外婆比谁捏的即漂亮又可爱。
我和妈妈、外婆评了一、二、三等奖。我得了二等奖,外婆得了一等奖,妈妈得了三等奖。外婆得了一等奖的原因是:外婆捏的即漂亮又可爱。我得了二等奖的原因是:我捏的可爱,但是不漂亮。妈妈得三等奖的原因是:没有捏可爱,而且肉馅包的有点满。
这个冬至过的真快乐,而且还能比赛包饺子。
感恩节那天,小镇上成千上万人都来到了小镇的中心,载歌载舞庆祝这个节日。我们在山下的城市里购物,傍晚回来的时候,刚好赶上这个庆祝活动。
正街的中心,一群青年男女在跳舞,他们穿着便装(大多是短衫),没有化妆,在那里卖力地热舞着,天气已经很冷了,我们穿着棉衣还难于抵御冷气的侵入,他们却是跳得头上散发热气,围在周围看舞的人们为他们叫好,吹口哨。街边上有几十处地方摆有糖果,每处地方都有两三个人在那里分发糖果。糖果是发给小孩子的,每次只能发一颗,大人们抱着小孩或者牵着小孩一处一处排队去领糖果,脸上洋溢着笑意,等到领完所有的糖果,小孩的手里也就有了一小桶。这值不了几个钱啊,人们之所以乐此不疲自始至终参加这个活动,是因为要感受喜庆的节日气氛啊。
感恩节一过,圣诞节就快要来了。离圣诞节还有一个月的日子里,各个超市就开始张罗过节的礼品,最显眼的就是圣诞树,有真正的活树,也有人工做的树,它们都装点得漂漂亮亮摆在那里。
圣诞节快要来的一个星期前,有个中国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们,说明天早上小镇上的老年活动中心有一个活动,就是在圣诞树前和圣诞老人照相,然后在那里吃一顿免费的早餐。第二天一早,我们一家人开车去了老年活动中心。那时,已经有很多人到那里了,有中国人,更多的是美国人,大家在室内排着队,等待着和圣诞老人照相。外面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我们脱下棉衣,从从容容地照了相,吃了早餐。吃饭的地方是一个大厅,里面有几十张圆桌,早餐的内容也很丰富,还有饮料咖啡供应。人们吃完饭收拾好餐后的`垃圾就离开了这里。我在想,我们中国三国时代的张鲁是不是到了这里呢?
12月22日那天晚上,小镇的教堂有一个华人圣诞节庆祝活动,备了免费晚餐。那天也是大雪皑皑,我们开车上路的时候,雪还在一个劲地下。聚餐的地方是一个室内篮球场,里面摆了13 张巨型圆桌,我们进去的时候,已经坐满了10桌客人,后来又陆陆续续来人,坐满了全部的桌子。这里开的是自助餐,十几个菜肴,有荤有素,什么龙虾啦、猪肉丸子啦、鸡翅啦,也是应有俱有。吃完饭,也是自己收拾餐后垃圾,收拣好餐桌和椅子,然后我们离开了餐厅,来到了教堂边上的一个小演出室,参加庆祝活动。这里的华人也是多才多艺,节目是他们自己组织的。乐器手、灯光师、主持人一应俱全。第一个节目是幼儿表演,大的六七岁,小的二三岁,用英语唱圣诞赞歌。完了之后,主持人叫新面孔介绍自己,于是就有十几个青年男女从座位上站起来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来自中国的哪个省市,在那里读的博士。接下来就是一队中学生合唱队登台表演,也是用英语唱歌。听完这支歌后,我们就离开了。
真正的圣诞节那天,我们是在芝加哥度过的。前一天,我们一家人坐飞机从美国的南部飞到了美国的北部,来到了芝加哥十一弟家里做客,便在这里过了圣诞节。2014年元旦节,我们是在飞机上过节的,这一天,一家人全在回家的旅途中。
俗话说得好,睡觉要睡冬至夜。因为,在冬至这一天里,白天是最短的,夜晚是最长的。
冬至的习俗有包饺子。在12月22日那天,我、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一起在家里包饺子。我们先把手洗干净,再把奶奶早已准备好的肉馅从冰箱里端出来。接下来,就可以开工了。我先把皮放在手里,再用竹筷夹一点肉馅,放在皮的中间,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一蘸碗里的清水,把皮的周围一圈给湿润一下,然后,把皮对折,用手使劲地捏紧。这样,一个饺子就大功告成了。
“太棒了,我的小笼包完工了。它看上去好像扎着一株洋葱辫似的,非常可爱!”
“包好了饺子,该烧饺子吃了!”奶奶拿着锅说。
一个个样子像弯月一样的饺子,都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温泉”里。他们有的在水里翻滚,有的在水里游泳,还有的在泡“温泉”。一个个饺子烧好了。我、爷爷、奶奶、爸爸还有妈妈,几个人围成一桌,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哇!奶奶烧得饺子真好吃!”我赞叹道。
冬至,公历2月20日左右。寒冷的冬天来临,冬至是24节气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其中一种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金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东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每年冬至北方就要吃饺子,而我们冬至,在外打工的家人都要回家和家人团聚圆,顺便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浙江有些老人要去祭祖,他们会带上酒菜去看望已经去世的老人,还有的围在一起包饺子,在佛山的人们在冬至都要蒸松糕,南方人吃……每个地方的习俗和特色都不一样的。
我爱冬至,因为冬至有许多特色的美食,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
清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习惯称为“鬼节”。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
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
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
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
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
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
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
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
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
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
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
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
晋北地区多插柳条。
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
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
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
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
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
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
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
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清明节,全省盛行“打秋千”。
时间讲究前三天、后四天。
太阳出山后开始,姑娘、媳妇们都要一展风姿。
太阳落山后,必须停止活动。
传说清明前后,所有的鬼魂都要在夜间出来玩秋千,人是不敢与鬼争的。
虽然荒唐,却也反映了对亡者的尊重,希望已故亲人能够与生者同乐的传统心理。
清明节,全省还盛行放风筝。
田间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欢乐的孩童,手牵长线奔跑竞比。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
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最大特点。
清明节前后,还要过“三月三”。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
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亦称为“三巳”。
三国魏以后,把节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直沿袭至今。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
后来则变成了每到三月三,人皆到水边游玩饮宴的习俗。
山西旧有“三月三日天气新,汾河两岸皆丽人”的说法。
三月三日,民间也演变成祀神活动。
北部地区有祀“真武神”与“西王母”两种,祀王母称作“蟠桃会”。
南部地区大多为祭祀“华佗”。
襄汾习俗到华佗庙焚香,每人要敬献一只雄鸡,并用针刺鸡冠淌血以祭祀,俗称“千鸡会”。
三月三日,晋东南地区妇女习惯到野外挖取野菜,加工而食,称为斩百病。
晋西北地区则在谷雨节前后挑野菜吃。
也用榆菜和米粉作饵,蒸面成块,称为“榆钱傀儡”。
吃起来软美可口。
三月三日,晋北地区民间习惯做醋。
台湾: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
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
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类、糕饼等。
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
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
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
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
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发?”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后因台湾墓地减少而实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则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样起祭拜祖先的作用。
由于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祭扫祖墓的仪式也省略了许多。
舟山:
扫墓舟山人俗称上坟,到坟墓前祭奠先人。
祭奠时,出于对先人的尊重怀念之情,人们皆先剪除杂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坟,所以称之为扫墓。
继而,点香烧烛,摆螺蛳、青饼、条子糕、菜肴等供品,老式的家长率全家老小下跪磕头,新式的行鞠躬礼。
祭礼毕,坟顶插竹幡,焚烧纸钱及冥钱,给围观上坟的小孩分“麻糍钱”(麻糍即青饼也,其形状有圆形的,也有菱形的。
上坟后,回家还要做“清明羹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旧定海上坟时供品有一个特色,许多菜肴系凉菜与凉拌菜,还有清明特色点心??青饼、条子糕皆可冷食,由此可以看出,寒食节的习俗虽早已式微,但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历久不衰。
此外,旧定海民间还有一个习俗,清明节这一天,城郊及渔农村居民妇女头插菜花、青蒿,门插柳,俗话云:“清明戴花,来世有妈;清明戴枝青,来世有亲人;清明插杨柳,来世有娘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