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人生来,这可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它复杂多样而又富有情趣。人生是一条路,走着;人生是一阵风,跑着;人生是一片云,飞着。满怀理想,人生是一团烈火;百折不挠,人生是一条江河;勇往直前,人身是一把利剑。
每个人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是意义非凡的。人生路上,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挫折、困难、幸福、欢乐…。而正是这些,才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当困难来临时,我们决不能当胆小鬼,而应该勇敢面对,想尽一切办法去战胜它;当幸福与欢乐向我们靠近时,我们也不能得意忘形,而应再接再厉,让欢乐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人生就想一盘多味菜,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风平浪静,一帆风顺,那么,这个人并非有一个好的人生。因为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历艰难卓越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人生在世,有无限的烦恼需要我们面对,会使我们的心情很烦躁。但仔细想想,这是我们在自己折磨自己。因为“生气是自我惩罚;烦恼是和自己过不去;发怒是无能的表现。”人的一生,悲伤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何不使自己多高兴一些呢!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从现在起,一定努力学习,为人生的道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自己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梦想,包括刚刚出生的婴儿也有梦想。哪么梦想是什么?梦想是怎样形成的?梦想代表着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什么是梦想?梦想是怎样形成的,这三个问题。
那么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第一个问题;梦想是什么?梦想是一种对未来期望,是一种让人感到幸福的东西,是一种给人正能量的动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信仰。这就是第一问题的答案。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二个问题梦想是怎样形成的;梦想是我们自己想的,梦想呀是这样形成的;当我们开始做某一件事的是时候,当我们对自己有了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时候梦想就自然形成在我们的大脑,梦想是就这样形成的。我们来继续了解一下第三个问题;梦想代表着什么呢?梦想代表着人的内心,代表着人的信念。
人总会有梦想的`我问一下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千万不要跟我说我没有梦想,即使你说了;我没有梦想我也不信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所以我不信的我没有梦想这句话。
现在我跟你们分享一下我的梦想,我从小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一名优秀的律师。你们可也可以到新知识的职业。知识不仅要精,还要广。律师职业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很有挑战性的一个职业所以我很喜欢这个职业还有一个原因;我从小就很喜欢法律。可能这些原因产生了我当律师的梦想。
我呢跟你们分享了我的梦想现在你们给我分享一下你们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的梦想不一样有的人想当一名歌手,演员,医生......
你可以有权利为自己的将来建树一个梦想,也可以想梦想。但是请不要把梦想变成想。
吸引我的首先是这本书的题目,生活中我们要感谢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从没有听说过感谢自己的不完美。通常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如何追求完美,尽量避免自己的的不完美。有时候不完美还是一种缺失,自己的不完美又有什么值得感谢的呢?自身的不完美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这个题目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本书的作者是武志红,是一名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作家。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人生中的负面情绪,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嫉妒等,即自己的不完美,在个人的成长中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和帮助作用。通常人么认为这些负面情绪,阻碍了人们的成长,影响了人的幸福,人们总是努力去克服和逃避负面情绪。但作者从新的角度提出,当我们接纳它们,把它们作为朋友而不是敌人的时候,我们会慢慢的开始接纳它们,并且要感谢它们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坚强。
书中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在咨询中的案例,具体生动的分析了,人生中的不完美当我们处理好时所具有的力量,让我们重新认识那些负面情绪。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提出了“真实胜过完美”的理念,作者这里的“真实”就是自我们在承受那些负面情绪时所承受的痛苦。书中告诉我们一旦懂得什么是真实,如何接受自己的真实,如何跟自己真实的在一起,就会深刻地感知到真实是比完美更好的东西。当我们深入的去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才不愿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当我们对痛苦有接纳能力时,我们才会坦然的说出的自己有问题,自己有痛苦。就像作者所说“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接纳痛苦的程度成正比”。书中主要谈了接纳痛苦、悲伤、愤怒、恐惧、嫉妒等这些负面情绪,对人的帮助。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作者认为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的过去的必经之路。当我们陷入这种真切而纯粹的悲伤时,必然会泪如泉涌,而这泪水就宛如心灵的洪水,会冲垮我们在自己心中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墙,最终让我们的内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我们须切记:我们的力量不在于我们看上去有多快乐,而在于我们的心离我们的人生真相有多近。一场大病、一场灾难或一场意外的死亡,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态度,使得我们明白什么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这也是悲惨的人生真相给我们的馈赠。
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最重要。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被恐惧、焦虑所困扰,很排斥想尽快摆脱这些负面情绪,想尽快摆脱它们。可是恐惧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它的重要之处在于越让自己害怕的东西就对自己越重。内心的恐惧,让人们去关注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当人们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愤怒的情感时,它就能为一个人和一种关系做出很大贡献;但当愤怒被遮掩隐藏起来时,它的影响则正好相反。”易愤怒的人,力量就强,这是因为愤怒既是保护自己的力量,也是激发自己的力量。
嫉妒:压抑嫉妒便是削弱竞争力其实嫉妒和竞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克制自己的嫉妒,就意味着你在克制自己的竞争力。这会造成很多问题。
作者书中也给出了面对负面情绪的建议: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让负面情绪在你的内心流动起来,我们想要做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更好的人,想把真正的自己活出来,就需要去触碰这些东西,理解和接纳这些东西。当你一旦深深地理解和接纳了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时,你会深深地体验到什么是自由。
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承认它已不可改变。当我们学会接受之时,我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懂得自己才是问题的答案,我们开始改变自己,最终获得自由。
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能悦纳自己。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悦纳真我。
吸引我的首先是这本书的题目,生活中我们要感谢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从没有听说过感谢自己的不完美。通常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如何追求完美,尽量避免自己的的不完美。有时候不完美还是一种缺失,自己的不完美又有什么值得感谢的呢?自身的不完美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这个题目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本书的作者是武志红,是一名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作家。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人生中的负面情绪,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嫉妒等,即自己的不完美,在个人的成长中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和帮助作用。通常人么认为这些负面情绪,阻碍了人们的成长,影响了人的幸福,人们总是努力去克服和逃避负面情绪。但作者从新的角度提出,当我们接纳它们,把它们作为朋友而不是敌人的时候,我们会慢慢的开始接纳它们,并且要感谢它们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坚强。
书中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在咨询中的案例,具体生动的分析了,人生中的不完美当我们处理好时所具有的力量,让我们重新认识那些负面情绪。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提出了“真实胜过完美”的理念,作者这里的“真实”就是自我们在承受那些负面情绪时所承受的痛苦。书中告诉我们一旦懂得什么是真实,如何接受自己的真实,如何跟自己真实的在一起,就会深刻地感知到真实是比完美更好的东西。当我们深入的去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才不愿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当我们对痛苦有接纳能力时,我们才会坦然的说出的自己有问题,自己有痛苦。就像作者所说“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接纳痛苦的程度成正比”。书中主要谈了接纳痛苦、悲伤、愤怒、恐惧、嫉妒等这些负面情绪,对人的帮助。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作者认为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的过去的必经之路。当我们陷入这种真切而纯粹的悲伤时,必然会泪如泉涌,而这泪水就宛如心灵的洪水,会冲垮我们在自己心中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墙,最终让我们的内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我们须切记:我们的力量不在于我们看上去有多快乐,而在于我们的心离我们的人生真相有多近。一场大病、一场灾难或一场意外的死亡,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态度,使得我们明白什么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这也是悲惨的人生真相给我们的馈赠。
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最重要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被恐惧、焦虑所困扰,很排斥想尽快摆脱这些负面情绪,想尽快摆脱它们。可是恐惧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它的重要之处在于越让自己害怕的东西就对自己越重。内心的恐惧,让人们去关注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当人们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愤怒的情感时,它就能为一个人和一种关系做出很大贡献;但当愤怒被遮掩隐藏起来时,它的影响则正好相反。”易愤怒的人,力量就强,这是因为愤怒既是保护自己的力量,也是激发自己的力量。
嫉妒:压抑嫉妒便是削弱竞争力其实嫉妒和竞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克制自己的嫉妒,就意味着你在克制自己的竞争力。这会造成很多问题。
作者书中也给出了面对负面情绪的建议: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让负面情绪在你的内心流动起来,我们想要做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更好的人,想把真正的自己活出来,就需要去触碰这些东西,理解和接纳这些东西。当你一旦深深地理解和接纳了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时,你会深深地体验到什么是自由。
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承认它已不可改变。当我们学会接受之时,我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懂得自己才是问题的答案,我们开始改变自己,最终获得自由。
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能悦纳自己。
我一直觉得这本书的标题修改为《感谢不完美的自己》更好一些,因为我想可能是首先要感谢自己,其次是表达不完美。但读完这本书后才明白作者的苦心——先感谢不完美,再来感谢自己。这样的顺序到并无什么其他意思,就是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自己的不完美和不完美的自己,听起来没有太大差别,但喜欢玩味文字的人总是能感受到不同。
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中比较震撼我的是这样一个观点:不是去消除、压抑或克制人性中的恶,而是要转化这样的恶为一种善的动力和哲学。这个观点比较震撼我的是因为一般的心理学、成功学都会告诉你如何去避免失败、或在失败后如何走出压抑而悲伤的氛围…,这是个思路的转变。人的情绪和行为很多时候是非常特别而脆弱的,所以如果强力去压制某一种***,站在整个人生的角度来观察,这种压制并不是有利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从小家里穷吃不起饺子,现在自己参加工作了可以无限制的吃饺子了,于是很多山沟沟里出来的人有了一个特殊的爱好“吃饺子”,甚至遇到节假日都要以吃饺子为庆祝方式(因为穷人家是每年才吃一次饺子的。这就是因为“吃饺子”这样的一个***不是被释放了,而是一直存在心理被压抑、压制了很多年,当你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是过量而且不当的。这也能很好的解释的问题:因为从小穷怕了、三十几岁还穷的没有钱取媳妇,于是等到五十多岁突然有了很多钱、权,谁一下子有能力控制得住这个被压抑多年的***呢?所以,这个***的'压抑、释放与转换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也很有可能是一个社会学的难题。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还知道一点心理学常识,就是挖掘你产生这样的心理、行为的根源,才能解决你这个心理问题。一些书上把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找到心桥”,就是在你心里面架起一座桥,让你走过桥的对岸,去看一看真实的你自己及发生事故的现场,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的思路,其实还是在想办法完全解决你心里的问题,而很多时候压抑多年的心病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释放(当然,很多时候就是在一瞬之间释放的。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则提出了一个思路,通过转换(把愤怒转变成诉说,把诉说转变成倾诉,再把倾诉转变为交谈,把交谈转变为找寻问题,这样,找到问题接能解决问题从而解决心理的一些问题。这个思路非常不错,是因为很多时候一些压抑的事情无法释放,但大部分人都是有最喜欢和最讨厌的事情,这两者之间一定能互相转换的介质和可能。
跋涉在世俗的方圆里,方还是圆,完美还是缺憾?其实,只要尽心就好,如果太刻意去“方”或太刻意去“圆”,抑或太刻意地去勉强自己的内心去费力将方和圆这对原本就反向的组合趋于完美,其结果仍然是方与圆的最不完美,因为顺其自然才是真的好,内心真实才是真的完美。
人生的方圆,有时细想想有点像“有”和“无”对立时的意境。虽然有无之间只是一物两面,但什么时候人会觉得此时拥有了?什么时候又觉着什么也没有?所以人生方圆完美的结合,真正是该按每个人内心的真实去画出人生的轨迹,还是该按照人生跋涉的曲折去改变内心的真实,虚无缥缈地去涂鸦所谓的方圆完美?谁又能将自己内心真正的方或圆具化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或者固定的图形展示给世人?当然不行也不会,那样就不够圆,那样就太过方了。
所以,完美结合人生中的方与圆,不过是每一个人在自己人生每个阶段的不同感受而已。正如一贯坚持原则的人总会说:我这一生就是要方方正正做人,而善于处事圆滑的人也会说:我这一生就是要八面玲珑,活的柔和。相信这世上没有一个人会说:我这一生就是能做到该方时方,该圆时圆,方圆有度。即便真的曾经有类似如此自信高调的人,如今也许早已在时速为方圆定义的非难中变得销声匿迹了,谁愿意总在别人的方圆中被指指点点,而掰断自己方的棱角,迷失圆的中心呢?问心无愧就好,于是在每一次的自我安慰中,慢慢就学会了几近完美的方圆之道和自己的方圆之道还是有所区别的,到底谁距离谁有差距,说不清是永远的理由,沉默而低调地守在自己的方圆之中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所以,追求人生方圆完美,只要尽力就行,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太拘泥于他人的定义,太刻意去按照别人的方式去活,永远都没有实现自己内心完美的机会,因为活出真我才是真的完美。
人生的'方圆,是每一个人心的方圆,是每一个人对人生的内心感悟。方圆之间,多少人擦肩而过时,曾断开了他人的圆,扭曲了别人方?
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这些也许都会在多年后,当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方圆里即将挥别时,才会真正沉淀出内心最为透明和真实的答案,也会将这种最没意义但最难忘记的回忆变为一生的感谢或永远的歉疚。
所以,每个人追求人生的方圆,只要尽心尽力就好,不要太执着、太计较曾经自己的方圆应该定位在别人方圆里的哪个位置,不停为他人去改变自己的圆心和边长。自己的方圆应该在哪里,应该有多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角度,谁都没有义务去为谁留出自己的空间去为别人规划的义务,谁也没有责任去为谁改变自己的方圆大小。所以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努力防止不要让自己的圆点和楞角被人扭曲就好,尽心尽力地去活出自己的人生方圆,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完美。至于说应该方到什么程度,应该圆到什么水平,谁都没有一把最合适的人生量角器来去为自己为他人准确的度量方圆角度,定位标准的刻度。
该方就方,该圆就圆,随心而定,随性而为,学会在磕磕碰碰中保护好自己不被他人的方伤了棱角,学会在波波折折中懂得别让自己的棱角去触及他人的圆,学会在方圆内外悟人生,本着只要不伤自己,不害他人,掌握住做人的基准,相信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内心中一个最完美的方圆人生。
我一直觉得这本书的标题修改为《感谢不完美的自己》更好一些,因为我想可能是首先要感谢自己,其次是表达不完美。但读完这本书后才明白作者的苦心——先感谢不完美,再来感谢自己。这样的顺序到并无什么其他意思,就是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自己的不完美和不完美的自己,听起来没有太大差别,但喜欢玩味文字的人总是能感受到不同。
书中讲述了很多个细小、平凡而不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治疗的案例,这些案例或许你不做心理医生完全无法接受和理解。在我读《疯子在右》的时候,就被那各种各样的“有问题、不正常”的人所折服,读完之后我还在想,为什么有这样的人存在?过去这么多年,我还记得书中的故事和人,我还想不明白他们到底是天才还是疯子,这么一本书感动我这么多年,唯一的理由是这本书扩充了我对“人”这个种类的认知基础知识!而这本《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则给了我一种心理学入门的基础知识的感觉。书中没有太多的专业词汇,也没有那么多难记且生僻的外国名字,有的是一个个普通而平凡的小故事,通过显而易见的道理告诉你很多个心理学的伟大道理。
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中比较震撼我的是这样一个观点:不是去消除、压抑或克制人性中的恶,而是要转化这样的恶为一种善的动力和哲学。这个观点比较震撼我的是因为一般的心理学、成功学都会告诉你如何去避免失败、或在失败后如何走出压抑而悲伤的氛围…,这是个思路的转变。人的情绪和行为很多时候是非常特别而脆弱的,所以如果强力去压制某一种***,站在整个人生的角度来观察,这种压制并不是有利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从小家里穷吃不起饺子,现在自己参加工作了可以无限制的吃饺子了,于是很多山沟沟里出来的人有了一个特殊的爱好“吃饺子”,甚至遇到节假日都要以吃饺子为庆祝方式(因为穷人家是每年才吃一次饺子的。这就是因为“吃饺子”这样的一个***不是被释放了,而是一直存在心理被压抑、压制了很多年,当你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是过量而且不当的。这也能很好的解释贪官的问题:因为从小穷怕了、三十几岁还穷的没有钱取媳妇,于是等到五十多岁突然有了很多钱、权,谁一下子有能力控制得住这个被压抑多年的***呢?所以,这个***的压抑、释放与转换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也很有可能是一个社会学的难题。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还知道一点心理学常识,就是挖掘你产生这样的心理、行为的根源,才能解决你这个心理问题。一些书上把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找到心桥”,就是在你心里面架起一座桥,让你走过桥的对岸,去看一看真实的你自己及发生事故的现场,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的思路,其实还是在想办法完全解决你心里的问题,而很多时候压抑多年的心病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释放(当然,很多时候就是在一瞬之间释放的。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则提出了一个思路,通过转换(把愤怒转变成诉说,把诉说转变成倾诉,再把倾诉转变为交谈,把交谈转变为找寻问题,这样,找到问题接能解决问题从而解决心理的一些问题。这个思路非常不错,是因为很多时候一些压抑的事情无法释放,但大部分人都是有最喜欢和最讨厌的事情,这两者之间一定能互相转换的介质和可能。
国外很多研究心理学和行为学的某杂志说,长期被某一件事情或者人压抑的话,一定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报复心理。而如何解决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报复心理,通过这个转换的思路,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这是一本心理学手册,很多小品文讲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解决了病人的问题,通常,也能解决我们思考不了的一些问题。这便是读书的意义之一,解决自己思考不了的问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