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因为我盲目做事,使我后悔的事。在这些后悔的事中,有一件事使我映像深刻。
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心想:趁他们不在家,看一下电视也无防。我一看钟,呀!我最喜爱的节目开始了。我又想:唉,不管三七二十一了,看了再说吧。于是,我便高兴地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电视机的画面变得模糊起来了,我十分着急。为了能清楚地看节目。我并没有想到事情的后果。便学着爸爸的模样,动手来“调频道”。由于我不太懂,我把手放在按钮上,胡乱按了一会儿,呀!这个频道怎么不见了?我心里又着急又内疚自己动手来调频道。这下可糟了。最后,我决定碰碰运气,用手使劲地按着按钮,呀,这下子可完蛋了,全部频道都没了。我急的连汗都冒了出来,我的手掌心都出汗了,为什么还没调好?难道我按错了吗?好像没有啊!这时,爸爸敲门了,我急的手忙脚乱,立刻把电视关了。打看门 ,爸爸一进门,我就吞吞吐吐地说:“爸爸,你下班了。”怎么了,怎么说话结结巴巴的?爸爸一脸的怀疑。我双手抓着衣角,颤抖地说:“没事,没事。”爸爸觉得我非常奇怪。中午12:00到了,爸爸正想打开电视看午间新闻。我猛地扑上去,抱着电视机,激动地说:“不行!”爸爸便更怀疑了,一手把我推开,快速打开电视机,吓了一大跳。大声说:“怎么全部频道都没有了?”这时,我只好内疚的向爸爸诉说了事情的经过。爸爸严肃地说:“你不是学习了关于古代的格言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能装懂。你明白了吗?”爸爸的这一番话让我得到了教训。我想:做事之前必须要先动脑,要想好了,确保正确了才去做。不能莽撞行事。
爸爸的这番话,我并没有忘记。它可以让我以后不再犯这个“不思考,装懂的毛病。”让我学会了不能盲目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孔子曾说过一句妇孺皆知的话:“三思而后行”。意思是:遇事要多多思考,然后才可以做出决定。他认为:这样把握行事回避免出错,失败。小心翼翼的办事比较好。
可是,在现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如果凡事都“三思而后行”的话,就可能错过最佳的机会,要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即使事后你想出再好的办法,可“时已晚矣”,又有何用?
小心行事,三思后行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可我们更需要遇事勇于作决定,并且大胆地尝试,行而后三思!这是伟人们给我们指引的前进方向!
远近闻名的伽利略,大胆尝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错误理论;名垂青史的李时珍,为造福与人类,大胆品尝数百种不知药性的草药;举世无双的爱迪生,大胆的创造了一千多种新物品,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发明大王……
如果不勇于行动,将只能碌碌终生,一事无成,再多的思考也无非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
当然,世间没有百战不败的将军,或许,你向前迈的那一步错了,但你依旧是伟大的,证明你勇于向上攀登,敢于挑战新的高度!人们不常说:“不怕犯错,就怕知错不改吗?”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
而且,起初的“行”的失败,就是为了让后面的“三思”起到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让失败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绝不允许自己在同一地点跌倒第二次!这样,我们才会拥有真正的收获!面临我们正是成功!
让我们大胆尝试,总结经验,行而后三思吧!
有时我们被告诫,“凡事多想想”。而有时,我们又被告知“不要想太多”。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模式的交替随机出现,让人们如羔羊般迷茫。我到底该如何是好?是多想抑或是少想。
在做这个看似艰难的抉择前。我们不妨想想,我们为何总是被动地接受他人推荐的思考方式?尽管他人的建议有其合理性,但我们绝不能在一次次的恍惚中放弃选择自我思考方式的权利。然后,能够把握并且合理使用“想”的权利的前提是明晰不同事物与“想”之间的关联。
首先我们需明确,有价值的“想”是基于理性,基于学识与判断力的“想”,而不是被感情偏见奴役的臆想。可悲的是,我们常常多臆想,少理性思考。面对肉眼可见亲身可感的气候变化,许多人高喊“凡事多想想,一定没那么简单”臆想各种阴谋论,阻挠法案与行动;面对博人眼球的新闻如同孩子被体罚咳了一校服血的泣泪控诉时,网络暴民们以偏见为矛击穿观望的理性者的盾,大呼不要多想,事实就是这样;由此可见,基于理性的“想”从来不会出现”太多“的困扰,面对观点的输出,事实的陈述,我们都需要想想,抛开情绪与偏见,想想事实背后的原因,想想解决的方法,想想观点背后情绪与偏见的角色,想想观点后藏着的事实。
然而,凡事是否都需要理性思考的浸润才能蜕变的清朗与完美呢?其实不然。“理性的想”在与人的自我实现的命题碰撞时便会露出短板。理性思考到极端便是工具理性的绝对化,我们想“效益”,却在严谨的“多想”中蹉跎了人生。已是中年的史怀泽功成名就,却因看到非洲儿童惨烈的生存现状毅然决然放弃神学院院长的头衔苦修八年医学,奉献毕生于非洲大陆。若他是一只迷茫的羔羊,被告戒的“凡事多想想”给吓住从而抑制自我奉献的***,那么我们将失去一个伟大的志愿者。若我们仅是要过一个不那么伟大,平凡的人生,过度的“想”不仅损耗生命的热情,还会压缩生命的质感。985相亲群的风靡,家长对精英学校的趋之若鹜都何尝不是过度“想”的产物,他们以快乐的人生为思维聚焦点,想到了人脉,收入,交际圈等太多与生活热情、人生幸福无直接联系的事务。以“凡事多想想”为立足点将自己的生活与人生作为投资,在交易中磨损了顺其自然的恬淡,只剩数字与名利的一地鸡毛。
由此,我们明白理性的想也有其局限。明晰了理想的想与“外界输出”和“自我实现”两个命题间微妙的关系,我们方能在“不被告诫”的情形下自信地选择思考的方式,做自我思想的舵手,收获理性与热情共同的拥抱。
历史是用血和泪写成的,在那些扉页上,都为伟大的人留下光辉的足迹,同时,也为后人讲述了一个个辛酸的故事。
我不知道司马迁是怎样一个人,但我至少了解了是站在历史恒河中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带着他的梦想成就了他的事业。也许没有那次的耻辱,也就不会成就一部伟大的《史记》。几多朝代升起又降落了,但他将他的灵魂倾注在他的事业,让千秋万世都为他喝彩。
我不了解鲁迅的人生,但我知道他是一位战士,他站在历史的前沿告诉我们的是对一个民族的期盼,脑子里浮现出他看到那部电影时满脸涨红的场景,那会是怎样一把利剑无情地插入他的心,让那满腔热血感到一种极端的耻辱。看着他的文字,多是嘲讽的语气,而在那些文字的背面,隐藏着的是一个爱国志士的情感,他用他的笔警示着一个民族,用他的热忱唤醒一个个曾经麻木的头脑。
我不了解八国联军是用怎样一副丑恶的嘴脸在中国烧***掠夺,但我至少翻开历史书,看到的是一张张麻木的.脸,一双双呆滞的眼。我想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那是对一个民族的失望,那副吸着鸦片而近似于眍髅的嘴脸,是怎样的一种情态。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知耻感,也就不能成就伟业,而是沉沦下去;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知耻感,这个民族还有什么未来?每每想到后来中国人为自己战斗、为民族战斗的场面,我也会心生一种欣慰,一种对民族觉醒的自豪,纵然那沿路的牺牲也会让我觉得惋惜,但至少让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古人说知耻而后勇,纵观历史,这话的确不假。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当受到耻辱时,都会崛起捍卫自己的尊严。那是一种对自尊的坚决与捍卫,那种力量是任何阻力都无法与之抗衡的。
做人亦如此,当受到挫折抑或是耻辱时,纵然自尊心受到了挫败,但人的灵魂却是永远不可被战胜的,正如勾践有亡国之痛,他还是用卧薪尝胆改变了命运。那种知耻的态度让他的血管里流淌着一种叫勇气的液体,让他最终挽回了尊严,也为后人留下了佳话。
鲁迅说: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如果做到知耻而后勇,就不会选择灭亡。
进入重点中学才几天,腾飞就失落了。
他选择了沉默。不,是他只能选择沉默。
像往常一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奔向校门口迎接父母,而他却一直低头不语,举步徘徊。他胆怯地看看校门口,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向餐厅奔去。
“喂!那位是叫你的吧!”一位同学对他说。他的心紧张起来,慢慢抬起头。
只见,一位身着西服的中年男子正向他招手,那个人的身边是一辆黑色的轿车,阳光下显得格外气派。
腾飞的脸上掠过一丝惊喜,然后奋力奔向了那个人。
“那个人是谁呀?”
“我看很像他的父亲,看来他还是个体面的人物呀!”同学们议论纷纷。
那个人递给腾飞一个牛仔包,然后笑着对他说了什么……
回到教室,所有人都把目光移到了他的身上。
“你家可真富呀!你爸爸的车子可真气派。”同学们都羡慕地望着他。
他有些吃惊,但片刻后便自信地点点头。
一时间,他成了“风云人物”。
几个星期过去了,他还沉醉于羡慕的海洋中。
突然有一天,当他和几个男同学说说笑笑去吃饭时,背后传来了一阵响亮而嘶哑的声音。
“腾飞,腾飞,快过来。”
他转过头,脸上的笑容顷刻间凝固了。
只见一位衣衫褴褛、满脸皱纹的老人缓缓地走过来,手里还提着四个红红的苹果。
腾飞立刻把头又转回来,心里“怦怦”跳得极快,他的脸连同耳根都红透了。
“腾飞,腾飞,我在这里。”那位老人的声音更大,更粗糙了。
腾飞把头又重重垂下。然后灰心丧气地走过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变得惊诧。
“爸,你怎么来了?”腾飞的眉头紧住了。
“上次我腿病犯了,没能亲自把包送给你,多亏了那个好心人呀!不仅送我去医院,又把包带给你。”父亲说了几句就喘起粗气来。
腾飞怔了怔,难怪那人说:“祝你生日快乐!”
“我刚刚出院,可是心里挂着你呀!就带了些苹果给你,也想看看你。”父亲舒心地笑了,慈祥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腾飞慢慢地抬起头,脸颊上滑落一滴泪,他强忍着笑了,笑得那么自信,没有空虚,是那么真实、真切。
一直是高手的腾飞第一次大胆地站在讲台前,在作文评点课上展示了自己的《爱让我抬起头》这篇文章。
“为了面子,我冷落了一直为我付出的父母,我深深自责过,多希望父母打我、骂我。而父母却用爱的力量让我抬起头,用朴实的行动告诉我,凡事需三思而后行。”
全班一片泪眼模糊,掌声如雷。
进入重点中学才几天,腾飞就失落了。
他选择了沉默。不,是他只能选择沉默。
像往常一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奔向校门口迎接父母,而他却一直低头不语,举步徘徊。他胆怯地看看校门口,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向餐厅奔去。
“喂!那位是叫你的吧!”一位同学对他说。他的心紧张起来,慢慢抬起头。
只见,一位身着西服的中年男子正向他招手,那个人的身边是一辆黑色的轿车,阳光下显得格外气派。
腾飞的脸上掠过一丝惊喜,然后奋力奔向了那个人。
“那个人是谁呀?”
“我看很像他的父亲,看来他还是个体面的人物呀!”同学们议论纷纷。
那个人递给腾飞一个牛仔包,然后笑着对他说了什么……
回到教室,所有人都把目光移到了他的身上。
“你家可真富呀!你爸爸的车子可真气派。”同学们都羡慕地望着他。
他有些吃惊,但片刻后便自信地点点头。
一时间,他成了“风云人物”。
几个星期过去了,他还沉醉于羡慕的海洋中。
突然有一天,当他和几个男同学说说笑笑去吃饭时,背后传来了一阵响亮而嘶哑的声音。
“腾飞,腾飞,快过来。”
他转过头,脸上的笑容顷刻间凝固了。
只见一位衣衫褴褛、满脸皱纹的老人缓缓地走过来,手里还提着四个红红的苹果。
腾飞立刻把头又转回来,心里“怦怦”跳得极快,他的脸连同耳根都红透了。
“腾飞,腾飞,我在这里。”那位老人的声音更大,更粗糙了。
腾飞把头又重重垂下。然后灰心丧气地走过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变得惊诧。
“爸,你怎么来了?”腾飞的眉头紧住了。
“上次我腿病犯了,没能亲自把包送给你,多亏了那个好心人呀!不仅送我去医院,又把包带给你。”父亲说了几句就喘起粗气来。
腾飞怔了怔,难怪那人说:“祝你生日快乐!”
“我刚刚出院,可是心里挂着你呀!就带了些苹果给你,也想看看你。”父亲舒心地笑了,慈祥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腾飞慢慢地抬起头,脸颊上滑落一滴泪,他强忍着笑了,笑得那么自信,没有空虚,是那么真实、真切。
我们每个人都应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然后在自己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耻而后勇。
有一位学者朱起风,曾因弄不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可以通用,结果受到了人们的嘲笑。从此朱起风发奋学习,最后写出了百万字的《辞通》。后来被人们赞扬。
朱起风在嘲笑中奋起的事迹,是我很受启发。的确,人并不是生来就是十全十美的,只要是人,就总会有缺点,总会犯错误,但重要的是自己能否将各种嘲笑讽刺挖苦等等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从失败的地方奋起,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
当然,还有很多古人,在这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话。越王勾践,被俘后在吴国养马多年卧薪尝胆,历尽磨难,回国后发奋图强,最终战胜了吴国。宋朝岳飞时时不忘”靖康耻,犹未雪",率领岳家军转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后人爱国的模范。这些都是'知耻而后勇'的典型事例。
我们常在学习中犯一些错误,比如:课堂上当众读错了字,写作文时不对题。这些,都容易引起同学的嘲笑,但假如自己犯了错误受到嘲笑,我们就应该对于这嘲笑,既不能充耳不闻,也不能继续犯相同的错误。
同时,我们还要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多想老师、同学请教。这样,不断去改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至少在别人眼里,自己是完美的。
“知耻而后勇”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