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励志题材的电影永远都少不了最基本的两个点:梦想+追随。人,因梦想而伟大,一般来说都是最终实现并换算成实际收获的结果。然而,我们却往往忽略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如果梦想最终实现,却没有收获到结果。换句话来说,我们整天沉浸在实现梦想的行动中,却没有因梦想而得到任何,甚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的话,那我们是否还会继续去追梦呢?
嗯,这个问题挺残酷的,却又是我们不得不认真去面对的。
北野武的《阿基里斯与龟》就很直观面对这个问题,男主角真知寿有梦想,有行动,最终却没有获得大众的认可,几乎耗尽了他的整个人生。值与不值只是当局者和局外者不同的角度罢了。《飞鹰艾迪》的整个故事其实比《阿基里斯与龟》要幸运很多,当然,主人公艾迪·爱德华兹所处的时间点,所在的环境,以及所有支持他的人,对于收获的结果已然并不十分重要了。
艾迪·爱德华兹从小就一个高度近视的孩子,作为一名普通运动员来说,眼睛的不方便着实给他带来很多比别人更多的艰难。再加上他从小到大展现对滑雪的热情,和实际能力形成的反比,很容易让家人、教练、裁判对他表示非常不看好。在这种不看好的氛围中,换作我们大部分人都应该会选择知难而退。毕竟,面对一件事时,已经明知道不会有实质收获或者会失败的事情,再付出十分的投入,似乎有点浪费精力不说,也貌似很没有意义。艾迪·爱德华兹并没有敏感太多别人对自己的不看好,依然像秋菊或魏敏芝一样,执着追求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高台滑雪。并且还要立志参加奥运会。
在1908年第4届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大主教彼得观看马拉松比赛时说过一句“重在参与”,从此这四个字不仅代表运动的最原始精神,甚至广泛流传到各类事情的鼓舞激励人心而去。其实细细分析起来,“重在参与”这四个字对于任何参与者来说,有一种降低高度的前提,减少心情上的紧张和压力,不要太有功利心,能参与其中就是一种很棒的体验。如果能收获得奖,那是锦上添花,如果不能有所收获,也能代表自己会勇敢迈出了一步,对整个人生都有一种正面积极的意义。
《飞鹰艾迪》就是不断在强调男主角这种容易知足的心情,最终虽然没有得奖,却不断超越者自我一次又一次的运动成绩,获得广大观众们的喜爱(其实,能真正做到不和任何人去比较,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或许,艾迪真诚刻苦的投入,会引来大部分人的支持,因为每个人都保留着同理心,在各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实际状况里,大家还是很希望看到运动员用心付出且超出自我的表现。
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也就是在英国,的确有一个叫艾迪·爱德华兹的高台滑雪运动员,终生没有获得任何奖牌,却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无非是他坚持自己梦想的`结果。作为电影本身来说,片中除了休·杰克曼饰演的退役运动员布朗森(艾迪成年后的教练、克斯斯托弗·沃肯饰演的前滑雪明星沃伦,再加上塔伦·埃格顿(2015年上映《王牌特工》男主角饰演的艾迪,剩下的大部分则为英国本土的演员。电影整个节奏很规整,叙事按照艾迪·爱德华兹从小到大参与滑雪运动开始讲起,直到他在1988年冬季奥运会上顺利滑完90米跳台滑雪比赛作为结束。片子里引用了不少经典歌曲,例如Hall & Oates 的You make my dreams(曾在多部电影里出现过。最经典的桥段要属2009年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主演的《和莎莫的500天》里,他饰演的角色刚谈恋爱时,感到生活万物都非常美好的一段自我想象的舞蹈就在布朗森训练艾迪时插入进来,这首经典的歌曲并没有显得很突兀,轻松明快的节奏反而稀释了观众们脑中常规运动员辛苦训练的压力。其他几首经典的歌曲,也都是令人非常耳熟能详的同时,也不会让人甚感突兀的画面辅料。也可能是由于电影一半遵循真实人物题材,一半减少制作预算的关系,客观严格来说,如果按照得奖或艺术的标准来看,《飞鹰艾迪》似乎并没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从叙事、表演、摄影、音乐、剪辑都很平摊,甚至有点流水账的问题,似乎急于把整个故事讲完,出完字幕后,打出“谢谢观赏”四个字才算把“任务”推进完成的感觉。不过,鉴于主人公艾迪·爱德华兹本身也是在超越自我,大方向观众们面对自己不足的份儿上,太计较电影的不足,也难免会有些太吹毛求疵了。
能带给更多失败者一些成长的提示,或者能让我们更能客观面对自己,《飞鹰艾迪》也算是一部轻松愉快且并不费脑的人物励志传记电影了。如果从追梦的角度来看,《飞鹰艾迪》绝对不亚于任何同类型的故事;如果从电影的角度来看,《飞鹰艾迪》是一部符合主流价值观且能让老少咸宜作品。
电影听起来很俗套,被人嘲笑的小人物,一路上坚持不懈,最终成功的燃起你一片热血的励志片。
艾迪·爱德华,一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轰动英国的滑雪体育明星,引发了无数争议和目光。最近以他为原型的励志电影《飞鹰艾迪》又一次澎湃了人们的内心。
看后觉得好像和想象中并不一样啊。这个英雄和我们印象中身披国旗,骄傲扬眉的运动员形象太不同了。谈实力,应该孤独求败如大魔王张怡宁,可这个艾迪却几乎是全场被虐。
就算谈外表,应该健美矫健,肌肉闪闪发光,而塔伦·埃格顿为了饰演角色,却在努力的增肥。吃成了圆滚滚的小脸。谈到待遇,很多运动员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事情,比如托马斯的“托马斯全旋”,李小鹏的“李小鹏跳”。而国际雪联也有以艾迪命名的“飞鹰规则”,但这个规则却是用来专门阻挡像艾迪这样的人进入冬奥会的。
想参加跳台滑雪的英国人艾迪,简直就像沙特人扬言获得冲浪冠军一样。
甚至连英国奥委会都不停的阻拦他,嫌他给英国人丢脸(其实却也是丢脸地去垫底但是EDDIE不这么认为,奥林匹克精神重在参与,即使是当炮灰也在所不惜。(恩,你开心就好芬兰天才选手麦提,他对艾迪说了一句话,这个赛场只有你和我不一样。
在中国,也许大家更崇拜的是那些自带闪光的英雄们,要么天赋异禀,要么成绩傲人,奥运金牌动辄就是五十块,即使取得银牌,也不会有人多看一眼。甚至更无情的新闻也屡见不鲜,“昔年举重冠军,今日沦为搓背工维持生计。”一旦当往日英雄,稍减锋芒,就立刻被洪流冲刷到谷底。
那我们当初所尖叫激动的,到底是什么呢?只是他们取得的片刻光芒么?却不是他们为了站到巅峰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到底什么才是值得我们歌颂的呢?艾迪身上最让人澎湃的一点,就是明知自己的“无望”,但依然充满希望的去挑战。看似矛盾的事情,偏偏就靠着希望和坚持,知道这是一块不能开花的石头,但在怀揣信念去改造的艰难一路中,依然收获自己的满足,快乐无比。
为此,他用比别人慢十倍的速度,一步步地登上了看似比奥林匹斯山顶更高的地方。虽然也会有媒体质疑,他只是炒作,不相信真的有人会去做这样做不到的事情。甚至还有人说艾迪的故事就是“镶着花边的谎言”。可艾迪只会当做一个简单到不行的小挫折,依旧没有阻拦他继续下去的脚步。
随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1987年世锦赛排名第55位倒数第二,倒数第一被取消了参赛资格。然后,这哥们真的参加了 奥 运 会 。
我想对你说这些话,去做吧,那些你真的想做的事。去坚持一点吧,那条艰辛酸涩的道路。去多一点爱吧,就像艾迪妈妈给了艾迪唯一的最纯粹的支持吧!
当艾迪离开家的时候,妈妈拿出饼干盒,让他用这个去装自己的奖杯。这是一个多纯朴,但是打动人心的相信和暖意啊!而艾迪在88年冬奥会一战成名之后,委员会立马为他修改了规则,提高了门槛,也使艾迪奋斗了十年也再没能入选世界级赛事,不可否认他确实不是奥运这块料。不过那又怎样,这拼搏的一路,也是艾迪人生最快乐激情的时光和让他的人生真正焕发光彩的原因吧!
正因为他平凡如你我,才更让我们相信,从追求自我实现,到正视自我后依旧坚持初心,即使失败也不放弃拼搏,才是你真正起飞的时刻。最后,影片中一直重复的一句鸡汤,配上艾迪的故事,让人此刻回味悠长。人生不仅在于输赢,而更在于拼搏。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向往远方。
截止上映的第一天晚上,我看着对寥寥无几的首日票房、微博发起的#拯救飞鹰Eddie上座率#、许多心酸的“赶快去看啊,再不看就没有排期了”评论,和“放映厅里只有几个人”的repo,还在对我的朋友感叹:
“风气这样下去不行啊,太一窝蜂追求大片了。没3D非特效的小片也得生存啊。”
直到坐在放映厅里,几乎是包场观看的待遇下,前奏响起时,我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被打脸。
结果当然是令人尴尬的。去年这个时候我在电影院里看到了私心全年最喜欢的《王牌特工》,今年这个档期下,一样的马修沃恩、一样的“蛋蛋”塔伦·埃格顿,一样的中老年男神导师带领少年漫男主的格局,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出于对蛋蛋的喜爱,我对大家热情推荐了此片,现在正处于尴尬巨大的尴尬之中……当然,如果你喜欢休杰克曼,花9.9买张微信票纯看看男神的脸总没什么损失对不对?
几个硬伤:
1,美术极烂,摄影不像拍过极限运动。
2,BGM极不合时宜,贴不上画面,贴画面的节奏也不对,只有片尾曲好听。
3,叙事节奏磨人,叙事方式太弱,剧情都是套路……
4,除了主角外,部分配角都像工具人,毫无个性只负责解说。
5,竞技体育精神的缺失。
看了一下评论区,尴尬的看到确实有人真情实感的点赞这部电影,甚至将男主与福原爱相比……谢谢,谢谢,作为蛋蛋粉,如果大家都能这么想我觉得也挺好的,但现实总是很残酷,并不是你喝了鸡汤就不再残酷。我相信电影的原型人物Eddie确实有很伟大的地方,和福原爱当然也可以惺惺相惜,但单就电影而言,这么说实在令人尴尬。
如果是乒乓球、羽毛球、围棋之类的运动,我相信这样的拍摄方法也没有任何问题。例如导演按照这个剧本格式直接拍福原爱小时候在东北学习,长大后一次又一次努力挑战大魔王们,哭得惨兮兮的依然一直不放弃,过程中和许多大魔王们也发展出了友谊和羁绊,这必然会很感人,日本人也会喜闻乐见,票房更不需要担心……但Eddie是不一样的。
滑雪这项运动本身就是不一样的。这是极限运动。
每当Eddie站在60M+的高台上,往下望去的那一刻——我不知道1987年历史上的Eddie那一刻是怎样想的,或者是人们山呼海啸喝彩与喝倒彩都在脚下,繁华的尘世间都仿佛远去了;或许是眼镜太厚什么也看不清……但是,能够站在那个地方,对从20来岁才开始学滑雪的业余运动员来说、对屡屡获得奥运金牌的专业选手来说,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的。
我认为导演编剧在表达这一点时,对滑雪运动极·其·不·尊·重。
福原爱被大魔王们血虐,哭得再多,乒乓球也很难出现生命危险。而历史上,就是在奥运会直播中失手从跳台上摔下来死亡的选手也不是没有。
即使是这样也要滑雪。
即使是这样也要站在60M、90M,甚至更高的跳台上……
普通的小人物,英国泥瓦匠的儿子Eddie是抱着这样的决心而去滑雪的。可能重伤死亡,注定没有名次,在此之前还要偷了家里的车,卷走父母的存款,否则连路费也凑不起来——抱着成为混蛋儿子甚至是重伤死掉的混蛋儿子的觉悟,Eddie也想要继续滑雪。
这样一种坚强到恐怖,执着得让人掉泪的觉悟——至少电影里应该是这样的——被轻轻飘飘擦去,用普通的鸡汤覆盖了。
在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整个观影过程我都非常消沉。尤其是它套路化的进程,每一步你都猜得到下一分钟的进展,如果正统励志片是一个方程式,导演就是把演员们当成因子,不加任何思考的代入了进去。普通的失败,普通的摔跤,普通的受伤,普通的遇到男神教练,普通的攻略男神教练,普通的队友打脸,普通的拯救了男神教练实现偶像爱情剧成就……
大量队友、同行鄙视Eddie这些情节的刻画也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仿佛所有的运动都该如此,是的,少年漫总该如此,踢足球的队友总要和你撕一场,打篮球的队友总要你把他打服……但滑雪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上了跳台,在那样的高空中,必死的决心都是平等的,可能今年欢笑复明年,明年队友少一人,物伤其类,真正的滑雪运动员又怎会轻易歧视“技术不好”的同行呢?
从这一点而言,我认为导演并不真正理解竞技体育,也没有相关的拍摄经验。
从摄影剪辑来说,制作组确实没有相关经验。极限运动那么美,壮烈得犹如飞蛾扑火,虽然万众高呼却只有孓然一身的孤独,但片中连最基本的几个优美的滑雪镜头都拍不好。一直等了一百分钟,直到男主最后一跳时,那个镜头才算得上过关……但这又是一个悖论了,镜头拍得好和完成动作好坏是两回事,为什么前面的滑雪镜头都拍得不好呢?
主角方面,男主和教练的互动也何其套路化。在宣传期,大家一直都以为这是一个类似于《王牌特工》结构中,中老年男神带领年轻弟子的故事,有那么一点bromance,但主题是梦想……但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已经陷入了巨大的消沉之中,对男神大叔和男主的互动打不起任何精神。是的,男主鸿运当头遇到了落魄的男神教练,男神教练带男主训练,男主最终又像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一样拯救了男神教练的梦想,那又怎样呢?毒鸡汤一碗灌下,连休杰克曼的大长腿也只让人感到空虚和寂寞。
配角方面,金镶玉般的酒吧老板娘是彻底的解说员式NPC人物,男主的母亲也是。以这两位为代表,其他很多人都太像NPC了,工具性远远强过人性,仿佛就是为了在这部电影里说上这一句台词,鼓励男主,刺激男主,但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模式化的套路和鸡汤。连英国奥委会负责人,由于演员长得太像范加尔,实在令人瞬间出戏……
历史上的Eddie也许有更深刻的内涵,例如他如何走红、如何筹备资金,不断曝光甚至自曝其丑甘为笑料,只为获得更多赞助……在这个过程中,世人又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关注、追捧或者唾弃这个人,令他声势更红……这其中自有红尘滚滚浮华风情,但Eddie站上90M高台的那一刻,功名利禄又都飘然远去,只有不顾一切的那一跳。
这些拍出任何一点都足以令人久久回味,然而导演选择了最粗浅、乏味,代入励志片公式的那一种,真的令人失望,也许亏损的制片公司更失望,毕竟这片连牛奶赞助都没拉到,男主喝了那么多杯牛奶,都没有一杯瓶子上有牛奶品牌的……
最后说点闪光点。
1,蛋蛋演技还是很好的,也许这片就是为了体现主角演技而已。
2,休杰克曼真男神。
我觉得最好的场景不是任何一幕滑雪场面,而是结尾处,休杰克曼与年少时自己的教练沃伦·夏普在更衣室里重逢,休杰克曼说“那年我被他赶出国家队,我去求他,我对他跪下来求他让我回去滑雪,可他还是拒绝了”……老人喟叹着朝他走来,想说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低头看见旁边前弟子的背包里是自己的传记——那本传记中,昔日的教练沃伦·夏普曾写道“他是个天才,可他不在竞技上的心思更多,我对他失望了”——多年以后,垂垂老矣的沃伦·夏普望着与自己决裂的弟子,望着这个曾放浪不羁而如今也带领着另一个孩子滑雪的弟子,捡起这本书,翻开扉页,签了签名,再与休杰克曼叹息着拥抱。
轻狂已过,岁月忽晚。克里斯托弗·沃肯演得太棒了,活生生的老教练,这一刻能令屏幕外想起很多人,竞技中那么多师徒反目成仇,且不知有多少人能这样重逢相拥呢?
然而,即使这样的感动,也不是电影本身的。有的情节令人触动,只是因为现实中太多无可奈何。有的情节令人厌烦,只是因为现实中太多无可奈何,这鸡汤实在喝不下去……
我原本想用“扑得其所”作为标题,后来觉得这实在是太毒辣了,鉴于可能再过几天连排期都没有了——本来,小成本片并不是完全没有人看,只有“好看”和“不好看”的区别。院线经理拿到拷贝,看着这成片,看看最近其他大片扎堆,也很难做出再增加一点排期的决定。
标准励志片总喜欢说,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拼搏。可拼搏的代价是要男主不顾一切偷家里的车换路费、拿走父母存款当盘缠,留下一张字条就飞去国外从几十米高台往下跳,可能会重伤不治,重伤不治后还要父母花钱把你接回国治疗——当然这是不会拍出来的,标准励志片犹如标准浓汤宝,只会拍拼搏的过程,和努力就会有所回报的过程。
那这浓汤宝调治的鸡汤,你是喝还是不喝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