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景物的描写上。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景物描写时,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为一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例如:在《山雨》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展开想象是神奇的“鲜活剂”。景物大都是静止不动的,如果只是把它们的样子描绘出来,就会显得干巴巴的,空洞无物;如果给它们洒上想象“鲜活剂”,景物就会立刻呈现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山中访友》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我*在一棵树山,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意,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又如:在写作时,当你写了“荷叶在风中摇曳”,紧跟着想到“好像美丽的少女在跳舞。”这样写荷叶就跟读者拉近了距离。当你看到一捆捆稻谷想象到它们就像一个个扎着辫子的姑娘……这样赋予景物以生命,把景物比喻成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除了用比喻,还可以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致、生动、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
秋末冬初,叶纷纷凋零了,踩着各形落叶铺成的地毯,放眼远眺,心中平添了许多感慨。
叶,犹如断了线的风筝,沿着世纪的经纬无声的滑落,或在草丛,或在路面,偶尔也有落在行人的肩上……那枯黄的叶早已没了鲜绿的生命,他们走过了自己短暂而灿烂的一生,最终凋落成泥碾做尘。看着想着,心中突然有一种悲凉的感动。周末的公园里也没有多少游人,静静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和这叶的舞蹈,偶尔有连三个游人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仿佛怕惊扰了这秋日的宁静。我独处一处,凝望着那沿着经纬飘零的叶,犹如看见许多精灵在舞蹈,那是春之魂夏之魄吗?最终归落灵魂的根,化作了可以滋养根的泥土,为了春来新叶更娇绿空气更清新叶,落得值。想想那些为了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出宝贵青春甚至于生命的前辈他们不正如这些落叶吗?看到祖国现在以崭新的面貌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先辈们的灵魂不会感到羞愧,只有自豪。
叶落,并不是悲哀,而是孕育着希望。其实,落叶也美丽。
深秋,是我最爱的季节。有人说:“秋,满是伤感与惆怅,我从不喜欢!”但我对秋,特别是深秋却情有独钟。
深秋时多么美呵!我爱秋最重要的理由是爱它簌簌飘下的落叶。在大雁成对南飞时,我走在满是落叶的小径上,感受着这与众不同的,独特的美。我轻轻拾起一片落叶,仔细观察着,这落叶的叶片上布满着缤纷的纹理,正如它那已经逝去的年华……
又有一大片火红的叶子飘落,它们泼泼洒洒,热烈而又深沉。总会有人对落叶不屑一顾,觉得它渺小,没有美感。但是我爱它,爱它飘零的,深沉的美。我把那片落叶夹在书中,我要将这美好的回忆,永远珍藏。
为什么你们不觉得落叶美呢,那是因为你们没有用心去体会过深秋的美,没有用心与落叶交流。我默默地看着一片红叶潇洒地飘落,渐渐地渗入湿润的泥土,我才恍然觉得,落叶是那么的伟大呵!正如龚自珍的那首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呀!落叶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事物!它的贡献不仅在于它默默地,潇洒地离开自己的岗位,为来春的新绿让出位置,更在于它无私地渗入泥土,为下一场要“出生”的美丽叶子作肥料!所以,在这伤感的,凄凉的深秋里,请关注一下美丽的落叶吧!
落叶也美丽呀……
写时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应当根据需要,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来写……。这样,会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突出,不至于杂乱无章。同时,要写好景物,还要有丰富的词汇,词汇不丰富再美的景色也描绘不出来啊!所以平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结合事物展开合理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的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能力会得到持续的提高,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培养,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