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想中的大学生活应该是充实而又多彩的。
学习,工作,活动,把日程表排的满满的,连让自己无聊的机会都没有,让那些郁闷啊,抑郁啊都见鬼去吧!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所以学习必然是大学生活的主题曲。我理想中的大学要有良好的学风和学习氛围,要有渊博的教授上一些好的课程。这里应该充满挑战,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你想学的任何东西,可以在图书馆查到你想看的一切的资料,是个学习的好地方。
这里的生活应该是紧张而又有节奏的,繁忙的学习可能会让你忘记了一切,你没有时间去考虑别的'事情。要对未来有一种憧憬并且可以付出实际行动,要知道未来的方向。有空可以和朋友或者是同学在草地上聊聊天、听听歌,讨论讨论学业,和对一些学习当中的问题的不同的见解,必要的时候也要有争吵,还可以谈谈理想和人生。我理想中的大学处处都有学习的气氛和欢声笑语。当然,精彩的大学生活必然不能只被学习所充斥。
这里是绿色与蓝色的交接处,很美,让人陶醉:一片绿色,鸟语花香,走在梧桐树下,踩着蓬松的落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很美的享受!精彩纷呈的派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讲座,每一项都充满着诱惑力。轻松洒脱的生活,半天上课,半天休息。没课的时候就和室友,或者再加上隔壁的室友,大家一起去逛街、去唱歌。心目中的大学要有几个知已好友,可是一起笑一起哭,一人有难,大家都帮助解决,一点都不亚于家人的感情。如果你愿意的话你也可以交个异性朋友,来点风花雪月的事情。一个字形容闲适。 理想中大学的生活是美好的。大学可以被看成一个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了积累各种各样的是最重要的。理想中的大学可以让我成长,可以让我在毕业的那一年感到骄傲,并且知道要往哪里继续走下去,让我四年后在回顾的时候可以骄傲的说,我学到了很多,我舍不得离开,要和大学里的好朋友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大学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是完美的,它能让我们充分展现自己,它能培养我们的自立能力,为我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奠定基础。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大学,我想我的大学生活这样度过,在以后追忆似水年华时才不会后悔。毕竟,青春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大学同样只有宝贵的一次。
对于现在的我,未来的大学生活就像是一幅空白画卷,等着我用智慧和双手去努力描绘。
本书简介:作者出身卑微,家境贫苦,六岁丧父,小小年纪成绩优秀但却被迫退学上山当采石女,担负起养活全家的重任,供妹妹上学。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她依然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与艰难的'生活做着顽强的抗争,对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冀。19岁那年,她因母亲治病欠下巨债而辗转到了上海打工,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服装厂流水线女工、时装公司技术员、广告公司业务员??吃尽千辛万苦,但她怀着一股”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顽强拼搏,终于在海纳百川的大上海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
在艰难的打工生涯中,作者一直没有泯灭对文学的喜爱,打工之余坚持读书写作,终于以飘逸的文笔,超然的灵气敲开了文学的大门,最终被?知音?杂志社领导慧眼识珠,破例录用为记者/编辑,圆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本书是一本自传,写了赵美萍挑战苦难人生的经历,她贵在真实/感人.她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读者一个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
读书感悟:赵美萍的生活是困苦的,她在生活上可以说是饱受摧残——酷爱读书的她,却因生活而放弃读书,成为一名采石女,因为活***不好而换来继父的一次次怒吼,她想过自***、也尝试过,但是想到母亲和妹妹,她还是选择了忍受。在慢慢地成长中她是这样排解自己的——人必须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精神世界的。如果现实世界令我们痛苦,那么,我们就从精神世界获得安慰,这种安慰
来自于我们的心,我们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不要沉溺于苦难无法自拔,怨天尤人,要学会自己拯救自己,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又何尝不是呢?作者在如此困苦的生活中还能如此坦然,而我们呢?生活上有一点的不愉快就会抱怨、不开心,试想要是我们也出生在六七十年代,那我们能够像作者一样坦然面对吗?
赵美萍在上海时装公司做技术员时遇到这样一位领导,他在赵美萍因自己是外来妹而受到鄙视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萍,没有什么比实际能力的展示更有说服力了。一个陷入绝境的人,当他几乎不可能获得任何援助时,就会把他全部和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精神力量的优势上,因为精神力量的优势可以使每个勇敢的人奋不顾身。相信自己,就是成功的关键。”受到这样一位领导亦老师的鼓励,赵美萍每当受到职工的刁难时,就会用自己的实力来回击,她也越来越有自信,慢慢地受到了包括上海本地职工的佩服。这告诉我们只要你有实力,努力去干好每件事,总会有你的立足之地。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确实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读它也能使我联想到父亲一辈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困苦,我要说一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我的大学》讲述16岁的阿廖沙到喀山想进大学读书,但那时的大学对穷苦的孩子来说大门是关着的。阿廖沙在那里的一所特殊大学—“社会大学”,在这个所大学里他接触到许多知识分子,受到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这所“大学”为他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我要去喀山读大学。一经决定,我变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达到目的。”高尔基如是写到。此时的高尔基已是处在于我们年龄相当的阶段,没有任何资本,也没有任何亲人的帮助,有的只是与他毫不相关的人的一句不经意的鼓励而已,在他看来,这些就足够让他实现大学梦。但不得不说,大学梦的实现,完全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现在的大学生们呢?读书,易上加易:资金根本不属于我们考虑的范围,支持却来自社会各界,我们的父母,亲人始终站在第一位。支持的无穷,学习资源的无尽,四年又四年,高尔基式的人才有多少,寥寥无几,可以说几乎没有。怪谁?父母,亲人,国家,教育制度?不用怀疑,就怪你自己!因为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我们都已长大成人了。成熟的思想已宣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公子”“小姐”的生活的远去,如果你还是只能过那样的生活,我敢说,人与白痴可以画笔直得等号了。
记得英语老师在讲到一篇关于责任的文章时说过,人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在承担着对父母,家庭,社会等很多反方面的责任。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也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对比一下当时的高尔基,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为谁活着,为自己。亲人的消失,社会的黑暗,没有权利给他责任。可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他就是自己成了一个大文人,不知责任更多时,他会怎样。
有时一对比,我会觉得高尔基的大学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大学日子,反而我们的大学生活却是很糟糕。不可否认,学校的条件要好很多,但结果却与他差得很远。究其原因,我们浪费了时间,时间也浪费了我们!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了大学生找工作困难的现状。很多人抱怨,生不逢时,国家,政府各方面的问能,,但要知道,主要无能的还是自己,浪费青春,错失良机,自食苦果!
为了所谓的素质教育,对知识变的轻视,大学里教授的知识不断减少。但对此大学生们仍不满足,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学习,平时不认真听讲,甚至还总结出“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歪理。只顾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培养自己的业余能力,结果呢?“无法就业”,只因知识储备不够。也许应聘时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轻松过关,赢得一个岗位,但平时违法完成对业务的处理,最后也只能是过过就业瘾罢了。这时再去后悔大学时光的虚度,只能独自品味“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的真谛了。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大学时光?留给自己反思吧!
今天,我读了一本苏联名人高尔基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我读了以后感慨万分。
《童年》反映了高尔基童年时父亲不幸去世后,他在外祖母家里度过的艰苦的日子。他每天看到的是舅舅们为家产而争吵架,外祖父痛打儿童等一些丑恶的事情。但同时他也得到了外祖母的疼爱。外祖母经常给他讲故事,鼓励他将来多写文章,使他对文学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童年》里的这些故事在作者笔下写得非常深刻,感人。《在人间》则写了高尔基由于外祖父的***而外出打工挣钱谋生的经历。他曾经在鞋店、轮船等许多地方做学徒,不得不忍受老板的讽刺和有钱人的责骂,过着非常沉重苦闷的生活。《我的大学》则讲述了16岁的高尔基梦想进大学读书,最终通过努力进入社会学习,受到了思想的启迪和教育,社会这所大学为他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广阔世界,使他的思想境界越来越高。
读了这个三步曲,我深深的被高尔基小时侯因为读书而遭受的许多的耻辱、欺凌所震撼,还感受到了高尔基小时侯渴望读书、拼命读书的不懈精神。在这个记录高尔基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小说中,我体会到了高尔基对人们恶习的曾恨,对自由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由于对社会的强烈感受和对文学的热爱,他刻苦写作,终于成为了一名影响全世界的作家。我想:名人之所以被人所敬佩,是因为他们往往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成绩。对照自己优越的生活环境,我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以高尔基为榜样,自加压力,奋勇拼搏,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