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第一个目的地。碧云山庄的草莓基地。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大手,我们迫不及待地钻进了草莓种植的大棚。只见一棵棵的草莓苗种在整齐的田垄上。仔细看看这些草莓,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和我们玩捉迷藏;有的整齐地挂着,等着我们去摘呢!我看得目不暇接了,喊了起来:“哇!好大的草莓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大草莓摘了下来。妈妈说:“这些草莓的颜色怎么这么鲜艳啊?会不会有毒呀?”看看大家,一边摘,一边尝,我们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把大草莓往嘴巴里塞,真甜,还带着奶油香!一个多小时的手忙脚乱后,我们都饱着肚子出来了。
摘好草莓,我们就到附近的地方植树。每个家庭领一棵树苗。我和爸爸、妈妈拿着铁锹等东西,开始种树了。妈妈说我种树的样子还挺像呢!再看看其他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也都热火朝天地挥舞着铁锹和铲子。大家的劳动劲儿还真足呢!种树的时候,叔叔、阿姨们忙着给大家拍照,真开心!
11点左右的时候,我们又到饭店旁边的地方放风筝。爸爸把风筝放上去后,看着我们的风筝愈飞愈高,我可得意了!其他小朋友的风筝也都飞得很高!后来,我们还在草地上拍了集体照,大家笑得开心极了。
快乐的时间过起来,总是那么快。期待着下一次的约定!
“陈家祠”是这次到广州才听说的,罗处说这个地方是广州为数不多古迹之一,我很感兴趣,古迹能增添城市历史的可读性。
到了“陈家祠”,见院墙上分明写着“陈氏书院”的字样,心想这祠堂跟书院应该还是有别的吧,“家祠”跟我们老家的“家庙”有什么 会有怎样的区别?带着疑惑走进大院,立刻被这祠堂的辉煌气势给镇住了。去过好多城市,家祠、书院、庭院也见了不少,都没有这样的感觉:气派、精致、庄重、 华丽。气派表现在规模宏大,厅堂轩昂,庭院幽雅;精致体现于各式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铜铁铸等艺术品上;庄重展现在灰墙的宽厚、柱基的稳 重、神龛的庄严上;华丽显现于屋顶,精美的屋脊五彩斑澜、绚丽多采,富丽堂皇。由于之前不知道“陈家祠”,所以没做好功课,以至于只能有这样的直观的感 受。出门的时候我留意了一下大门两旁的四个廊门,上面分别镶有“德表”、“蔚颍”、“昌妫”、“庆基”的石匾,还疑问为什么是“蔚颍”,我在其它城市的一 些古老庭院里见过“蔚庐”的字样,释为“慰藉身心的房舍”,是对居所的雅称。而这里为什么要“蔚颍”?我带着疑惑离开了“陈家祠”。
回到家里,从陈家祠带回的疑惑还在脑子里缠绕。我认真翻阅与“陈家祠”有关的书籍,查找了与之相关的资料,对陈家祠有了些许浅显的认识。
祠堂又称为家庙,是中国人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灵、举办宗族事务的公共场所,又是代表其宗族在社会的地位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 志。祠堂可分为宗祠、家祠和合族祠等,宗祠是人们供奉和祭祀同族始祖的场所;家祠是同族族人中各家各户供奉和祭祀各自直系祖先的场所;合族祠往往规模较 大,多是几县、十几县甚至数十个县同族族人共同集资修建的供奉和祭祀本族始祖及操办宗族事务的场所。
陈家祠是合族祠。陈姓是清代广东第一大姓,清光绪十四年(1888),广东陈氏族中的乡绅名流为光宗耀祖,联名向全省各地陈姓宗 族发出《广东省各县建造陈氏书院》、《议建陈氏书院章程》等信函,其内容主要是以认购祖宗牌位的方式筹集经费,凡陈姓族人只要缴纳一定的款项,都可将祖先 牌位或自己的长生位放入陈家祠神龛内供奉。并且在《议建陈氏书院章程》中规定,牌位摆放位置的优劣与捐款数目的多少挂钩,捐款数目越多,其牌位摆放的位置 就越好。从筹集经费到购置风水宝地直到修建完工,整个过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能看到一些现代企业制度的痕迹。看来广东的经济发展能始终走在前沿是有历史 渊源的。
当初以书院的名义发信函,却又谈邀集全省陈姓族人“议建宗祠”,原因于清乾隆年间,广东官府担心各地族人聚集广州建造合族祠堂,其宗族势力日益强大,就会聚众闹事,与官府抗衡,于是规定广州城内严禁建造祠堂。为规避官府的禁令,陈家祠以书院为名,行祠堂之制。
陈姓出自妫(音guī)姓,其远祖为舜帝,始祖为妫满。周朝时,武王封妫满于陈国(今河南周口淮陽县)。妫满死后,谥号“胡 公”,后人称“陈胡公”。陈胡公的后代一部份以国为姓,姓陈;另一部份以他的谥号为姓,姓胡。因此,胡、陈同源。我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总对“陈家祠”割舍 不下,冥冥中是有先人牵引着我去寻祖,让我知道我从哪里来。
“昌妫”就是让妫满的后人繁荣昌盛。
春秋时,陈厉公之子陈完为避难出奔齐国,改称田氏,其后裔在战国时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公元前221年,齐 国被秦国所灭。齐王建的第三子田轸,在齐国尚未灭亡时便投奔楚国,后当上宰相,被封在颍川,并改回陈姓,成为颍川陈氏始祖。此后,颍川陈氏不断生息繁衍, 逐渐成为陈姓历史上重要的颍川陈氏。后来,分支传至广东。
“蔚颍”就是慰藉远在颍川的陈氏先祖。
到了东汉时期,陈氏家族出了一个名士叫陈寔(通“实”),当过太邱长,后世称其陈太邱公。陈寔为人公平正直,德行高洁,不受高官 厚禄,备受后人推崇,“陈寔遗盗”的故事名闻当世,流传千古。他死后,大文学家蔡邕为他作《陈太邱石碑文》,称赞他“仁而爱人”,“绪绅儒林”,“文范先 生”,“文为德表,范为士则”。
“德表”就是德行的表率。是对陈寔赞颂,也是对陈氏后人的要求。
“庆基”意为幸福的`根基。不难理解,“妫”、“颍”、“陈太邱公”是陈氏家族幸福的根基。
到此,我长出了一口气,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重负来自于对家祠历史文化的迷恋,来自于对“德表”、“蔚颍”、“昌妫”、“庆 基”这八个字匆匆的一瞥。我会不会再去“陈家祠”二瞥、三瞥......直至把自己“瞥”成一位“祠堂”学家,这只是一个玩笑,不过我深信“处处留心皆学 问”。“陈家祠”有太多的学问,得慢慢读,细细品。
说到这里,我又觉得挺好笑的,平日里常听人讥讽河南人,网络上还曾报料某企业在招聘启示中还附加着“河南籍除外”的规定,我一朋 友还把女儿的河南籍贯改了,说是怕长大后不好找工作。殊不知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跟河南都有着剪不断的渊源。回眸历史,你会发现,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 乡吗?所谓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的最后一站。
对广州有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来自于这个城市的包容性。也正是这种包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异乡人,发达的城市移民多,就象阿杰 说的:我是客家人,客居他乡的人。这种亲切感来自于朋友的真诚和盛情,让我观赏海心沙的夜色,小蛮一腰的风姿;让我领略“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西关美 景,品尝“泮溪酒家”的美食。
感谢罗处、晋龙的邀请,让我了确亲临亚运赛场的宿愿;让喜哥和我能“偷得浮生几日闲”,在天天天蓝的广州,享受“亚运”带来的清净和畅通。等来年的紫荆花再开满枝头,我希望能在贵州迎接你们的到来。
近日,我们吴江日报的小记者们乘坐大巴车去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和七都小学参观。
大约2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排着队秩序井然地走进纪念馆,只见一池子碧绿的荷叶在细雨中点头,几棵杨柳借着微风拨拨绿油油的头发,好似羞涩的少女。
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了一尊费孝通老先生的半身铜像,再往下看,是洋洋洒洒的个人简介,费孝通先生曾担任过清华、北大等名校的社会学教授。来到馆内,我和沈一笑走到一个玻璃橱窗前,里头摆满了费老先生所获得过的大大小小的奖状,多得数不清呢!我们又来到另一个橱窗前,里面是费老先生的著作以及部分手稿,我又看了看手稿,字体洒脱,非常美观。
再朝里走,几尊彩塑映入眼帘,有一尊是费老先生在演讲时的画面,那时他的头发虽然已经花白,但他站得笔直,精神饱满,脸上表情严肃,一点儿也不像一位七旬老人。二楼是费老先生26次访江村的照片和伟大事迹,我仔细数了数访问江村的照片,还真有26张呢!我在心里不由自主地赞叹道:费孝通先生真伟大呀!
恋恋不舍地离开纪念馆,我们乘车来到七都小学。进了学校,学校的小朋友们都看着我们,我感到特别自豪,挺起了胸膛,因为我是一名小记者。来到七都小学报告厅,我才知道,这是要向我们介绍七都特产——熏豆茶和腌桂花。一位老师给所有小记者们都送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熏豆茶。我拿到后,迫不及待地品上了一口,清香清香的,熏豆的咸味和桂花的甜味完美融合在一起,非常好喝。我们一边品茶,一边听七都小学小记者们介绍制作过程,大家都很开心。
不知不觉,到了我们该回去的时间。在车上,我望着窗外的景物,愉快的记忆在脑海中回旋。小记者活动,真令我难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