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层进式论证结构就是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层进式论证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的联系,不能随意变动。层进式的方式有“由此及彼,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两种。在考场上,有些学生由于紧张,即使看到自己曾经练习过的议论文,也会一下子卡壳,如何应急呢?方法就是面对论题或论点,分别回答: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怎样才能收到这样的效果。这种论证结构方式就是标准的递进式论证。如2009年高考语文广东的一学生作文《我笔我心》一文,作者写出了考场上的紧张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剩下的时间还不到四十分钟。看来我犯了常识性的错误,没有为作文留下足够的时间”。作者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议论,用违背了老师耳提面命的常识、出门前妈妈再三嘱咐的常识作论证,最后作者急中生智,“突破常识,才会有新的天地;走出常识,才会有新的创新”。这种论证由此及彼,环环相扣,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选择“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论证结构方式,学生必须对论述的层次有明确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由浅入深,是不是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如***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文章开头(第一部分)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主张,即摆出事物的主要矛盾,提出这篇文章所要阐述的问题。第二部分展开矛盾,把问题具体化,步步深入进行分析,充分阐明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理由,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部分针对前面的分析,指出解决这些矛盾的具体办法,得出结论。整篇文章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即从事物的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一环紧扣一环。论证的逻辑结构十分严密。
层进式论证结构具有反映出作者论证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
议论文中的几种论证结构不是完全隔开的,往往是总分结构中,分结构层层递进,或成对比论证,或是并列结构,最终达到论证中心论点的目的。
所谓并列式论证结构就是文章的各层次之间是平行的,没有主次之分,层次顺序安排较为灵活的一种论证结构。段落之间如果相互调换位置,不会违背论证的逻辑结构。如2009年高考语文湖南的一学生《踮起脚尖》,作者把文章内容分为四层:第一层,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二层,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第三层,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第四层,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四层内容互不雷同,第一层举出的是自然中的平常事例;第二层举出的是来自生活中的平常事例;第三层举出的是来自书籍中的典型事例;第四层联系自身实际。这四层内容就构成了并列式论证结构。
并列式论证结构具有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富有文采、气势恢弘的好处。
导读: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种,如果从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议论文具体的结构形式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循序渐进的去论证,把道理逐渐展开,最后归纳总结。
例2.“正反论证”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所谓对比式论证结构是在阐述和论证论点的基础上,在本论部分选用论据进行对比的一种论证方法。对比式论证有正反对比、相关对比等形式。正反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进行论证的方法,它可以是正反观点的对比,也可以是正反事例的.对比。如韩愈的《师说》一文,就是运用对比手法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用教子从师习句读与自身不从师学道对比;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从师而学者对比等,这样在布局上结构严谨,对比鲜明,论证逻辑严密。
相关对比是用一种事物或意思与另一种事物或意思进行比较。这一比较,可以是主次、轻重的比较,也可以是利弊、得失的比较。如《近墨者未必黑》一文,在本论部分先写近墨者黑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这不是主流,接着列举当代劳动模范、道德楷模、人民英雄在金钱面前、权势面前、地位面前不为心动的事例,论证了近墨者不黑的事实并分析原因,最后得出近墨者不黑是时代的主流。这样的结构布局,既做到了观点鲜明,又避免了片面性。一般来说,在本论部分需要辩证分析时,常采用这种论证结构进行论证。
对比式论证结构具有结构严谨、主次明确、论点突出、论证严密的好处。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1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2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
3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二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
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三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既有虚荣心极强的一面,也有自尊自爱的一面,作者通过借项链和丢失项链之后的两方面细节对比展开,展现出玛蒂尔德可恨可鄙又可敬可爱的两个侧面,使得人物立体丰满,栩栩如生。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如以“丰收”为主题的一篇作文,一位同学就选择了两位不同的人的.事例加以展现,一是选取了自己的舅舅因种植的西瓜又大又好而获得了“瓜王”的称号和后光荣回村的情节,展现新时代的农民物质上的丰收。接着又用自己在教师节那一天去看望老师,老师书房中满满一面墙上贴满了学生发来的贺卡,展现了辛勤耕耘的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收。这样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共同展现出“丰收”的意义,给人深刻的启迪。运用并列式结构需要注意:并列的几个内容应各自独立,但又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注意不要出现交叉或从属。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