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名数的改写。
2.应用知识的迁移,学会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
3.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三个男人在饭馆里吃饭,共花了250元,每人出100元,找回10元纸币3张和20元纸币一张。三个人各拿了一张10元纸币,而留下20元纸币。这样,每人支出了90元。也就是90×3=270(元,再加上没有找开的20元纸币,共290元。那么,那10元哪里去了呢?
答:什么也没损失。注: 三个人拿出100元,找回10元,实际上付出90元。三个人支出合计为90×3=270(元。其中250元给了侍者,留下20元纸币。所以,把这20元纸币,再加入到270元中去,是不正确的。
2. 有一位国王在庆祝太子诞生日时,颁布了大赦令。“对所有的犯人都减刑一半。”大家听到这一消息后,都很高兴。只是国王的大臣,对终身监禁犯人的`处理有所顾虑。因为,不能知道他们还能活多少年。皇上降下圣旨,“不许有一个例外,所有犯人的刑期都要减刑一半”正在思索中,一个大臣喊道“有了!”那么,这个大臣到底想到了什么呢?答:终身监禁的犯人隔一天关进牢房一次。注:不能被犯人能活多少年所困惑。
3. 两个行人想吃面包,一个人拿出4块,另一个人拿出3块。接着又来了一个行人,就招呼他也来吃饭,每一块面包都切成3片,每一个行人都吃了7片。被招待的那位行人,为了报答,拿出7个金币。那么,最初两个人,各自得多少金币?答:第一个行人得5个金币,第二个行人得2个金币。注:分得的金币不按出面包的个数(第一个行人3×4=12片,第二个行人3×3=9片而是给第三个行人吃的面包个数(第一个行人3×4-7=5片,第二个行人3×3-7=2片
4. 狗和猫赛跑。狗每次跳三尺远,猫每次跳两尺远。但狗跳两次的时间内猫可以跳三次。它们选了两棵相距100尺的树比赛,看谁跳一个来回的时间短,那么比赛结果会怎样呢?答:猫赢。注:猫与狗跳过六尺的时间虽然相同,但狗由于每次必跳出三尺,所以不可能跳到整一百尺,会超过两尺,相当于共跳204尺,比猫多跳四尺,所以狗比猫慢。有的提看似简单,却实藏陷阱,需处处小心谨慎。
看了这4道题一定会觉得妙趣横生,而且会有一定的收获,所以说,数学也是一个蛮有趣味的学科嘛!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3.还有什么疑问?
4.刚才这两个小朋友到底谁重呢?30.4千克与32千克哪个更重?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将继续
一、铺垫孕伏.
1.填空:1米=100厘米 1时=60分 1吨=1000千克
2.导入 :【演示动画“名数的产生”】他们俩到底谁高?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做个裁判呢?好,老师一起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位小朋友所说的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这些数有哪些特点?(即有数又有单位名称)
教师指出: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2)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教师明确指出: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3)让学生分别举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3米=300厘米
教师提问: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3米是多少厘米?5米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说明:由米到厘米,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乘以进率.
学生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的例子.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