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快铁停了下来,我以踏上都江堰的土地时,感觉真的不一样,这已不是两年前的废墟了,到处高楼大厦,有许多安置房,崭新靓丽的住宅房象征着都江堰再一次的“重生”。
下午,爸爸带我和妈妈去了当地有名的离堆公园,边走边听爸爸给我讲的有关离堆公园的\'故事。我知道离堆公园有一个宝瓶口,旁边耸立着一个有42级台阶的小山包,称为“离堆”,就是李冰率领劳动人民开宝瓶口后,所凿成的和玉垒分离的孤堆。没想到小小的公园还有那么多的历史。
在公园里,最漂亮的就是离堆湖,它迎水面宽45米,背水面宽28米,长76米,高出河床16-19米,看着这么纯净的河,我真像走在海边一样。
走完离堆公园,太阳已落下,月亮在向我们招手了,明天我就要离开都江堰了。
在回家的路上,回顾这两天,这真是快乐的地方,快乐的旅行!
人们都说,去都江堰旅游,不得不去看看都江堰的虹口。这不,我们乘着汽车,走上了虹口之路……
早晨,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坐上了车。一路蝉鸣蝶飞,鸟语花香,天高云淡。不一会,我们便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下车一看,原来是一个节点。从节点向下看,正是我们要去的虹口,它的水流是那么湍急,那么汹涌。汹涌澎湃的虹口,像一条摆尾腾飞的巨龙,江水奔泻而来,如剑离弦,如马脱缰,如猛虎出山。宏伟极了!在节点处还立了一个石碑,关于这个节点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从前,有一只凤凰,它要找一颗梧桐树为栖身之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颗适合它的梧桐,可惜好景不长,它才安顿下来,就遇到大雪封山,被困在梧桐树上,好心的人们想救出凤凰,可是却力不从心。于是,他们给凤凰搭了个竹棚,让凤凰免遭大雪的伤害,春天到了,大雪化了,可凤凰却再没飞走了。因此这个节点叫关凤沟。
我们继续往前走,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虹口。我迫不及待地跑向虹口。这时的虹口,和刚才在节点看到的虹口完全不一样,江水即清又绿,像翡翠,似明镜,使人流连忘返。把双脚伸进虹口里,盈盈的江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虹口里有大石头,小石头……我爬上一块大石头晒太阳,一轮红日从东方徐徐升起,金色的阳光撒满大地,红红的太阳被一朵朵艳丽的朝霞簇拥在虹口的上空。
虹口啊虹口,你吸引了多少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你吸引了多少诗人和画家为你赋诗作画,你为都江堰增添了多少瑰丽的色彩啊!
我爱你,景色奇丽的虹口!
今天我们从成都坐长途车去了都江堰市。
我们先去了南桥,南桥非常漂亮,古式建筑,一层堆着一层,桥里的两边两三步一副名家的,壁画,题字,更是数不胜数。在5.12地震中有部分已损坏,我们看到的是新修的,从桥上俯视的是岷江的一个分支流,却也气势恢宏,水的流速相当快,也相当天然干净透明,蓝汪汪的清澈可人。周围的饭店在江边插入一支水管就可以直接接水饮用。
都江堰市的民风淳朴,人们十分热情,个个几乎都是导游水平,我们粗略一问,便知道了都江堰的历史:都江堰由战国时期的蜀郡守李冰父子历经千辛万苦创建,一部分流入农田灌溉,一部分流入下游河中,巧妙采取水多次分流原理,四川能变为天府之国,都江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用混凝土大坝拦水进行自动灌溉的水利工程。我们听着,连声赞叹,为它的光荣历史叫好。
我们接着又去当地的玉溪山顶二龙庙处看都江堰的全貌,从公园里的大鱼嘴形状的矮石坝开始分流,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星罗棋布,细雨蒙蒙下,都江堰更加令人震撼。
傍晚时分,我们在江边买了一个孔明灯燃放,看到它徐徐升入高空,我们感到非常开心,而我们的旁边,便是奔腾不息的岷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关键是如何让其为我所用,都江堰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初闻都江堰,寻思着便是个寻常水利工程罢了,远远没有美食对我的吸引力大,但既然到了,便去看看好了。
一进门,便是竖立着5A级功绩的石块,是何德何能让一个水利工程获得世界遗产称号呢?
再往里走,两旁是青铜色的人物石像。一列排开,服饰各异,其中不缺乏我们的熟人诸葛亮,更有着许多为维护都江堰耗尽心血却不为人知的功臣匠人。他们,不仅是都江堰的功臣,更是几千年来保天府之国安定的功臣。
望着一尊尊铜像的陌生面孔,我有些失神,有些可以理解世界遗产的名不虚传了。他们只是众多匠人中的代表部分,而都江堰也只是历史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实这些铜像是一份淳朴的缩影,一种对文化长河传承保护的坚定与智慧。因为有着人与自然的相辅相成,因为一直以来人类并未对大自然丢下尊重与敬畏,所以水是生命之源,而不是常有洪涝之灾;所以我们才能平安幸福地生活,而不是妻离子散。
余秋雨先生曾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
未见其流,先闻其声。
声音是慢慢变大的,像是蓄力着,等待着高潮。过了人山人海的铁索桥,视线便明朗了,水是不甘被驯服的,它在狭窄的石壁间冲荡,溅起白色的浪花,可终是一滴水也未脱离石壁的怀抱,望着水流去的方向,是云雾缭绕的青山与稀稀落落的人家。闭上眼帘,觉得水便是活的,是有灵性的,浪声是沉稳有力的心跳与不甘的嘶叫,便是如此,为庄稼浇灌,将一滴滴水的灵性给了人类。站在鱼嘴旁,望着滔滔而去的江水,我的思绪往云深处去。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两千多年前,一位先哲懂得了水,懂得了自然。
两千多年后,人与自然,仍相辅相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