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期盼,付出就是幸福。
——题记
大概是一个月以前吧,我们寝室的室长心血来潮,竟在寝室的阳台上放了一盆人工培育泥土,里面还有两粒小南瓜籽。看着她那副兴致勃勃要将我们寝室变成南瓜种植地的样子,让我们哭笑不得。可看着我们每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连唯一歇脚的地方都显得那么死气沉沉,这两粒未破土的南瓜籽不免给了我们几分安慰。大家都开始用自己“三脚猫”的养殖照顾起它来。
两个星期过去了,这两粒南瓜籽也真沉得住气,一点反应也没有,我们都憋足一股劲儿,恨不得把它剥开,看它“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要么时不时抱怨几句:“是不是水给得太多啦?”“是不是太热了?”要么就朝室长嚷几句:“你这买的什么劣质种子啊?”可大家仍旧为它浇着水,似乎比以前更担心了。一天早上,我晕沉沉地走向洗脸台,打湿了毛巾,一把扑在脸上,抹了下来,深深地吸了口气,神清气爽,不经意间竟看见了那一抹小绿,我立即转过头去,不敢再看,扭过头去问自己:“不是没睡醒吧?”“哇!”我兴奋得大叫一声,回过头去,迫不及待得朝后面招手:“喂、喂!快来看!”大家都慵懒地回应:“什么啊?”“看什么啊?”我压抑着因开心而激动的音调:“南瓜发芽啦!”“啊?”大家不约而同地叫了一声,大冰儿甚至活生生地把脸从洗脸毛巾里“拔”了出来。就这样,小南瓜让我们的心收获了满满当当的喜悦和幸福。
重庆这个大火炉随着夏季的到来也越烧越旺,小南瓜都长出5片半大的绿叶子。上星期临走前,同寝室的同学怕它因为没人浇水而被晒干,特意将它放进了厕所边上。好像它已经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对这个寝室唯一的牵挂,也是充满期盼的一个牵挂。
望着日渐成长的小南瓜,我不禁想起了另一群充满期盼的人,而且他们的期盼是一辈子。就像我们种植的小南瓜一样,明知道那么点儿土,那么小的花盆,是不可能会结出南瓜的,可我们依旧没有舍弃。从小到大,对你都有很多很多的期望,哪怕希望会变成失望,却一直无私地付出着。为了我们,哪怕付出一生,他们也不会后悔,只要看见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就是他们的幸福。
正是因为有了期盼,即使是没有结果的付出,那也是幸福。
老人们期待着和儿女相见,久别的亲人期待着重逢,而我,期待着下学期的开学。
有人会问:“学校有什么好的,在家要什么有什么,而且很自由。”不错,我个人也觉得学校不好,和家里差远了,但学校里有同学,很热闹,而在家,孤身一人,冷冷清清的,哪里好,对吧!
在学校里,当你做作业累了,几个好朋友可以买点东西去操场散步,聊天,谈心。在家里,你也可以找到朋友陪你,但别人不可能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你的身边呀;在学校里,晚自习下了,回到寝室,大家可以分东西吃,交换东西,还可以在一起玩游戏,一起学习。而家中,你一个人,就算有再多的东西你找谁分东西呀,你和谁交换东西呀,你找谁陪你玩游戏呀,你找谁和你学习呀;在学校里,有学校、老师制定的规矩,可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作业,可以有事做,有压力,才能有动力。家里,没有什么家规呀,没有太大的压力,自己就会觉得很无聊……
就在这个寒假,就在放假3天后的一个早上,我模模糊糊的下了床,开了灯以后,看了一下周围,认为生活老师睡着了没来叫人,于是乎我就大喊:“起床了起床了。”我发现没动静,拍了拍自己,才知道自己在家中,我就一直嘀咕,说自己疯了,然而,下午,我在看电视,看着看着,我眼前就出现了班里的画面,电视依旧在放着,可对于我来说,放出的声音是同学们的打闹声,眼前不断闪过班里曾经有过的.事情,一段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想象,接过了之后,我又在嘀咕,今天怎么了,怎么脑袋里全是学校里的事呢,我是脑子出问题了还是得了幻想症,或者是习惯了学校的生活,一下子改变还不适应……你看,我这不是太想见到大家了吗。
就在春节当天,我在老家的竹林旁烤红薯,我把火烧起来之后,一直不断的加干草和***木头,我就一直看着这不断跳跃的火,突然间,我又感觉我回到了学校,回到了我亲爱的9班,几个室友过来找我去操场准备上体育课,到了操场后,我们又去买水,然后就在足球场中间追逐,我觉得我太投入了,自己也在竹林中跑,然后就跑回了家里,我自己还沉醉在想象中,我的哥哥把我叫住了,还问我有事没有,同时还拿手摸了摸我的额头,看我发烧没有。看吧,我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相遇和重逢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同样,离别和分离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既然大家彼此都有深刻的情谊,为什么还要分离呢?
我期待着,期待着下学期,期待着下学期与大家见面。
老人们期待着和儿女相见,久别的亲人期待着重逢,而我,期待着下学期的开学。
有人会问:“学校有什么好的,在家要什么有什么,而且很自由。”不错,我个人也觉得学校不好,和家里差远了,但学校里有同学,很热闹,而在家,孤身一人,冷冷清清的,哪里好,对吧!
在学校里,当你做作业累了,几个好朋友可以买点东西去操场散步,聊天,谈心。在家里,你也可以找到朋友陪你,但别人不可能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你的\'身边呀;在学校里,晚自习下了,回到寝室,大家可以分东西吃,交换东西,还可以在一起玩游戏,一起学习。而家中,你一个人,就算有再多的东西你找谁分东西呀,你和谁交换东西呀,你找谁陪你玩游戏呀,你找谁和你学习呀;在学校里,有学校、老师制定的规矩,可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作业,可以有事做,有压力,才能有动力。家里,没有什么家规呀,没有太大的压力,自己就会觉得很无聊……
就在这个寒假,就在放假3天后的一个早上,我模模糊糊的下了床,开了灯以后,看了一下周围,认为生活老师睡着了没来叫人,于是乎我就大喊:“起床了起床了。”我发现没动静,拍了拍自己,才知道自己在家中,我就一直嘀咕,说自己疯了,然而,下午,我在看电视,看着看着,我眼前就出现了班里的画面,电视依旧在放着,可对于我来说,放出的声音是同学们的打闹声,眼前不断闪过班里曾经有过的事情,一段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想象,接过了之后,我又在嘀咕,今天怎么了,怎么脑袋里全是学校里的事呢,我是脑子出问题了还是得了幻想症,或者是习惯了学校的生活,一下子改变还不适应……你看,我这不是太想见到大家了吗。
就在春节当天,我在老家的竹林旁烤红薯,我把火烧起来之后,一直不断的加干草和***木头,我就一直看着这不断跳跃的火,突然间,我又感觉我回到了学校,回到了我亲爱的9班,几个室友过来找我去操场准备上体育课,到了操场后,我们又去买水,然后就在足球场中间追逐,我觉得我太投入了,自己也在竹林中跑,然后就跑回了家里,我自己还沉醉在想象中,我的哥哥把我叫住了,还问我有事没有,同时还拿手摸了摸我的额头,看我发烧没有。看吧,我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相遇和重逢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同样,离别和分离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既然大家彼此都有深刻的情谊,为什么还要分离呢?
我期待着,期待着下学期,期待着下学期与大家见面。
老人们期待着和儿女相见,久别的亲人期待着重逢,而我,期待着下学期的开学。
有人会问:“学校有什么好的,在家要什么有什么,而且很自由。”不错,我个人也觉得学校不好,和家里差远了,但学校里有同学,很热闹,而在家,孤身一人,冷冷清清的,哪里好,对吧!
在学校里,当你做作业累了,几个好朋友可以买点东西去操场散步,聊天,谈心。在家里,你也可以找到朋友陪你,但别人不可能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你的身边呀;在学校里,晚自习下了,回到寝室,大家可以分东西吃,交换东西,还可以在一起玩游戏,一起学习。而家中,你一个人,就算有再多的东西你找谁分东西呀,你和谁交换东西呀,你找谁陪你玩游戏呀,你找谁和你学习呀;在学校里,有学校、老师制定的规矩,可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作业,可以有事做,有压力,才能有动力。家里,没有什么家规呀,没有太大的\'压力,自己就会觉得很无聊……
就在这个寒假,就在放假3天后的一个早上,我模模糊糊的下了床,开了灯以后,看了一下周围,认为生活老师睡着了没来叫人,于是乎我就大喊:“起床了起床了。”我发现没动静,拍了拍自己,才知道自己在家中,我就一直嘀咕,说自己疯了,然而,下午,我在看电视,看着看着,我眼前就出现了班里的画面,电视依旧在放着,可对于我来说,放出的声音是同学们的打闹声,眼前不断闪过班里曾经有过的事情,一段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想象,接过了之后,我又在嘀咕,今天怎么了,怎么脑袋里全是学校里的事呢,我是脑子出问题了还是得了幻想症,或者是习惯了学校的生活,一下子改变还不适应……你看,我这不是太想见到大家了吗。
就在春节当天,我在老家的竹林旁烤红薯,我把火烧起来之后,一直不断的加干草和***木头,我就一直看着这不断跳跃的火,突然间,我又感觉我回到了学校,回到了我亲爱的9班,几个室友过来找我去操场准备上体育课,到了操场后,我们又去买水,然后就在足球场中间追逐,我觉得我太投入了,自己也在竹林中跑,然后就跑回了家里,我自己还沉醉在想象中,我的哥哥把我叫住了,还问我有事没有,同时还拿手摸了摸我的额头,看我发烧没有。看吧,我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相遇和重逢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同样,离别和分离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既然大家彼此都有深刻的情谊,为什么还要分离呢?
我期待着,期待着下学期,期待着下学期与大家见面。
家庭作业多,这是中国小学生普遍面临的现状,减负喊了这么多年,口号很响亮,却收效甚微。不少人将小学生的沉重负担归因于学校教育,家长与社会也默契地统一战线,对学校教育口诛笔伐,批判之声不绝于耳。一切似乎不仅限于此,与孩子成长相关的诸多弊端与疏漏大都一边倒地归结于学校教育了。早前,《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开学一月摧垮家长坚持6年的教育观》在网上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无数的矛头指向学校教育对学生个性的约束。我们的教育体制对学生个性的漠视,一直以来颇受诟病,上次的文章中也谈到过,其实,学生个性发展的缺失不仅发生在小学,在中国的高中与大学里,这些情况也从未消失过。
然而,我们可以将一切的原因都归结于我们的学校教育吗?社会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已逐渐走向了仇视的边缘,我们可以批判,可以呐喊,但不可以让仇视情绪蒙蔽了我们的眼与耳,从而看不到自身的错失以及让彼此之间无从沟通。学生的个性发展,仰赖学校教育,但是更脱离不了家长的家庭教育与社会的氛围浸染。回到家庭作业的问题上,减负多年收效甚微,学校力有不逮,难辞其咎。然而,家长们也不妨扪心自问,是否因为望子心切而对减负不屑一顾、对作业量减少而担心孩子成绩上不去。还有我们的社会氛围,如此的功利取向,难免家长间互相攀比孩子成绩,拔苗助长蔚然成风。
孩子的作业从几张纸变为一摞纸,书包从双肩包变为拉杆箱,很大的原因是我们对孩子的完美期待和急于求成的心态在作祟,我们太过希望孩子完美,又希望他们能快速地成长。然而,一盆植物尚且需要你日日浇灌、耐心等待才能开花结果,甚至有时候也得面对没有收成的`时节,更何况是白纸一张的孩子?揠苗助长只会伤了孩子的根基,力求完美只会压迫孩子的心智,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与时间,他才能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个人价值。
普遍的家长、老师与学校都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完美程度的最重要的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家庭作业的沉重。是时候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个人修养、性格养成等方面上了,孩子健全的人格比那看似光鲜的100分要更有价值,十年二十年后,一个长大成人的孩子,没有谁会记得他曾经得到过多少个满分答卷,而他从小养成的人格将会伴随一生。
沉重的家庭作业是家长与学校的急切心态、社会的浮躁氛围的映射,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来,也不能急。很多时候,家长、老师和学校,只能一起等待,坐在观众席上,给予耐心与鼓励,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行摸索、自我成长。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降低对孩子的完美期待,将期待变为等待,一起等待孩子慢慢长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