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陈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是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文明花乡。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个文明古镇更充分地显现出她的生机与活力,古镇中的人民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转变着。
寒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到他的一个朋友家做客。在路上,爸爸神秘地对我说:“这时去做客,你会有大的收获。”我问爸爸:“什么收获?”爸爸说:“到时你就知道了。”
一会儿,爸爸在一幢旧楼下停下了,按了一下门铃,不大一会儿,一个叔叔开门了。我一看,咦,这不是前几年发了财的王叔叔吗?他和爸爸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爸爸今天来找他干吗呢?我正狐疑,王叔叔已经笑着请我们进去,我也跟着他们走了进去。
一进客厅,我就看到了两个小孩在看电视。奇怪?王叔叔不是还没结婚的吗?哪来的两个孩子呢?王叔叔看到这样,像是知道了我的心思似的,说:“这是我从街上带回来的。上个月我在街上闲逛时,发现他们,一问才知道他们是随父母回家乡的,但与父母走散了,我便带他们回来住了。并与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他们就等父母来接他们回家。”我一听,可奇怪了,王叔叔怎么会这样呢?以前他可是一个悭吝的人呀,怎么就让这两个孩子住在他家呢?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王叔叔哈哈的笑了起来,他抓抓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时代在变,人怎能这样自私呢?好事,每人都会做的!”真的是这样吗?好事每人都会做?我有些茫然,我决定去看一看。
在回家的路上,我向周围寻找做好事的身影,看,那边一群小学生正在打扫街道,这边几个义工正给孤寡老人贴春联,而老人院里,一群孩子正给老人送温暖……呵,原来我身旁是有那么多的好人好事,只是平时我没有留意。真的,时代在变,花乡在变,花乡人也在变,再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管他人瓦上霜”了。
陈村——这个有着千年文明的古镇,在新世纪的今天,在文明之风的吹拂下,正逐渐焕发出它的蓬勃生机。我为身处于锦绣繁荣的故乡而骄傲,更为花乡人的文明高尚而自豪!
简评:这是一篇反映家乡新貌的。作者通过在王叔叔家里和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来反映出家乡人民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巨大变化,从这一侧面来写出家乡的新风貌,选材比较新颖。
每个城市都该有其独特的印记。提起苏州,会想到古典园林;提起北京,会是天安门、四合院;提起杭州,便是西湖……那么提到铜陵,你会想到什么?或许是那散落在城市里的一座座铜雕。在这里,我想起了这座古韵悠悠的千年古镇——大通。
不久前,我们一行40余人相约大通古镇,漫步于大通古镇,感受着那里的风土人情,感触着浓郁的文化,感觉着那悠悠的古镇情怀,品尝着那流传已久的美食滋味……
大通古镇热闹非凡的。刚来到这儿,正前方的一个大牌坊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这座大牌坊正对着江心,牌坊上的石画雕刻得栩栩如生,中间苍劲有力地刻着四个大字———大通古镇,这气派的牌坊吸引来了讲多游人驻足观望,给大通古镇来了一个开门红。牌坊下面有一个观江台,台下的江水奔流不息,争先恐后地向前方奔流而去,真是气势磅礴呀!观江台旁还有几根仿古的招牌杆,上面挂着几面黄边小旗,随风飘扬。许多老人站在杆子边,望着奔流而去的江水,不禁回忆起辉煌的过去。
再往左走就是古镇老街了。老街上叫卖声不断,由于当天是新年第一天,人们都争着想沾到第一天的财气。瞧,地摊摆着琳琅满目的小杂货,有许多古色古香的东西我都是第一次看到,不禁让我们移不开目光。你闻,咸鱼和腊肉,熏香和咸香交集着钻进我们的鼻孔,这就是一股浓浓的传统风味;你再闻,一股浓浓的辣椒糊味随风飘荡,诱惑着我们争先恐后尝试着用石磨磨着辣椒面;你尝,这家的豆制品美味极了,有雪白嫩滑的豆腐脑,有“香飘千里”的臭豆腐,还有新鲜可口的纯豆浆,传统的大豆在匠人的手里变幻成为各色美味,尝一口,让你回味无穷。
漫步的过程中,我们的队伍斗志昂扬、整齐有序、文明有礼、爱护环境、遵守规则、听从指挥。一路上,大家意气风发、有说有笑。这不仅是一次感受深厚人文底蕴的过程,更是一次家庭内部、家校之间进行深入、温馨交流的活动。有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手牵着手拍摄着美景、分享着美食;有的师生之间交流着家乡的美好风光,诉说着大通古镇的魅力……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古镇,古老的小镇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那么古朴厚重,淳朴的乡土民风洋溢在老街的每个角落。
当我们步行穿过那步玉米地时,那古镇便映入眼帘,古老的气味如万马奔腾之势迎面扑来——抬首仰望一旁三米多高的小瓦屋,破损的瓦片横七竖八地碎落在地上,屋顶光秃秃的,白色的石灰墙粉已被岁月的匕首刮落太多的痕迹,显得苍凉而古老。那神秘的气息吸引着我,不由自主地走向那扇早已被风蚀雨打的破木门——
推开残门,发出难听又刺耳的“咔吱”声,仿佛向游人们倾诉着它的苦衷,但又会有谁去怜悯它呢?屋内,满是枯枝烂叶,断垣残壁;身前,太多的银灰色蜘蛛丝在风的刀割下瑟瑟发抖,倒使我跳出老远,不再靠近。
继续沿着大片青白色的碎石块铺成的小路深入狭窄的'巷子,透过房屋与房屋之间的缝隙,望见远处那朦胧的桃花潭。不由得想起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名句。在那一千多年前,汪伦与李白是否也像我这样漫步在这条街上?也许去斗酒吟诗,轻拂五弦;互相赞赏,高谈阔论……想到这儿,我又望了一眼脚下这凹凸不平的石头小路,瞬间感到亲切了许多。
来到一处不大的四合院,我猛地停下了脚步,这地方已被商人改建成特色商铺,使我不由得浮想联翩:这瓦当,那粉墙;这梁柱,那残雕……虽然院里已被重新装饰得花红柳绿,假山石头,却难以掩盖住那年头的繁华气派和前些年陈旧而古老的气息。望着里头,看着外头,总感觉有些不相称。我想,只好让它在记忆中永远古老下去了。
雨,是个无门不闯的怪客,“哗啦啦”地从天而降,天空阴沉沉的,像一座古老住宅里的破旧屋顶。我们打开背包,一朵朵五颜六色的伞花便在雨点的涟漪中绽放开来,为古镇又增添了几分现代化的“色调”。
远处,几栋更为古老的破房子在烟雨朦胧中伫立着,像一位位衣衫破旧的老僧,垂头合目,静静地接受着风雨的洗礼。
古镇模糊着——归途已落在脚下。
瓦当,瓦片;木门,木窗;石凳,石墙……在我心中,拼凑起那些老房子——
雨,如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编成一张软柔的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古镇那神秘的古老气味仍在蒸腾不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