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是天使的明灯,引导我们走向充满希望与光明的路。崎岖的路上长满了荆棘,就有如恶魔的化身,想阻挡你坚持下去的决心,如果你能成功的克制***,就会发现天堂的'入口,达到节俭的效果。而此刻,你所拥有的不只是财富、幸福而已,还有一颗自己才有的节俭的心了。
浪费是节俭的死对头。它是织网的恶魔,只要你掉进网里,就再也出不来了,有如浪费的金钱,投进的只是个无底洞,付出的钱也一去不复返了。它也是诱惑亚当和夏娃去偷禁果的那条毒蛇,它总是能精确的抓着人们的弱点──那颗贪婪的心,接着把你引到通往地狱的路。一开始你总是只留意那些美好的事物,天真的以为原来天堂这么近,只有到愈陷愈深的时候,才猛然认清现实,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做人不能太短视,若只是留意于眼前美好,最后结果一定不堪设想。节俭与浪费往往只有一线之分,有时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找到对的方向!让我们一起杜绝浪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吧!
粮食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了粮食,世间万物该何去何从?记得小时候,躺在姥姥的怀里,听姥姥讲小时候苦难的童年。那时候人们没有粮食吃,饿了就吃一些粗枝烂叶、树皮来充饥。能吃饱一顿饭便成了奢望。“苦啊,现在的生活总算是好了”,是啊,在离小康社会只差一步的今天,温饱已不成问题。可就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人却在变。拿我们学校来说,每天一个班就剩下半桶的菜,上上下下十六个班,得浪费多少呢?一个白白的馒头,没吃几口,转眼间就成了垃圾桶的菜。前几天,我们同学聚会,订了一桌的菜,刚吃了一点儿,就被同学们闹成了一片狼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诗句,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它的含义?每一粒粮食,都是我们的父母在火球似的太阳下,用汗水浇灌,用血液滋润而成的,是无比珍贵的,可是有些人,就这样无视他们的辛劳,就这么轻易的浪费掉了。看到这样,我们身为农民的父母又是何等的辛酸,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浪费一点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如果人人都在浪费,天天都在浪费,这又是一笔多大的数目?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多么惊人的数字!而且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像我们这里,在那些偏远的小山区,那些穷乡旮旯里。上不起学的孩子,每天都在托着下巴渴望我们的帮助,那可怜的眼神,谁能不心碎?如果我们每天都节省下这一点,捐给他们,那这个社会不就和谐美好了吗?
“节约“,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要实际走进心里,从我做起,就有可能感染身边的人,甚至整个世界!只有人人在生活中养成一个自然的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切实融入人们的生活,社会才有可能养成一个人人节约的良好风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什么都是来之不易的。学会珍惜尤为重要,我们这样声嘶力竭的劝导,浪费的人啊,你该觉醒了!珍惜粮食就是拯救人类,拯救人类就是在拯救世界,同时也在净化自己。
从小就迷恋江南。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这等诗句牵引着我的思绪,无数次梦里游走在烟雨蒙蒙的江南。
我想象中的江南应该是隐在南国山水间的荆钗布裙、不着铅华的小家碧玉。她没有都市的繁华喧闹,仅仅是几方青石桥、几条水巷,几座临水的黑瓦白墙,间或几声欸乃桨声和着舒缓的评弹之音,悠然弥散在小镇上。
然而,当我真正置身在江南小镇上时,她却并非想象中的那样。
行走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两旁黑瓦白墙的江南小院里游人如织,各种照相机的闪光灯闪烁不停。散落在各个景点的购物点里,讨价还价声不绝,吴侬软语中多了几份急躁少了点舒缓安静。门前那方青石桥还在,只是来来往往的游客步履匆匆。没有谁坐在桥畔,摸摸那些古老的栏杆。河面上游船如织,荡起一圈圈波纹,久久不能平静。
这就是江南?我在内心问自己,我那梦中的江南简单朴素,哪来这些多余的粉饰?
我避开这些喧嚣,一个人默默朝着那不知名的小巷深处走去。小巷深深深几许?它安静,全没有外面的繁闹,有的只是人家后院围墙上攀着的几尾野花,孤独地开在风里。
摸着那日益斑驳的围墙,我的心一阵阵悸痛。江南已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失去了原有的摸样,我们人为地给她添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饰物,我们对自己的“作品”自满、自乐、自豪,却全然不顾她的感受。其实,那些游人,那些景点,那些现代化的设施,对于她来说都是多余的部分,而她本该只是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素面朝天的清秀女子呀。
其实不仅是江南,我们太多的东西都在“娱乐致死”的今天变卦。我们中太多的.人正在追求那些“多余的部分”:各地甚嚣尘上的“选秀文化”,相声界此起彼伏的叫骂之声,娱乐界愈演愈烈的炒作之风,文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抄袭风波,体育界层现错出的兴奋剂丑闻……难怪余秋雨先生说:我们的兵法太多,权谋太深,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我叹了口气。罗丹说艺术就是减去多余的部分,那我们的文化和文化理念是否也到了该挥起手术刀的时候了?
我回到了北方的骄阳下,却依旧在梦里怀念江南,我相信,下一次再到江南,她定会洗尽铅华,给我简简单单的一河流觞,一树绿荫,一巷古意,一船诗韵……
“父母的心中是慈祥的,但慈祥的心要用好,用不好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是总理夫人曾说过的一句话。
我想起几天前看过的一幅漫画,的确如此。漫画中画着一个丢三落四的学生。他狼狈的在前方奔跑,而他的身后去跟着一条“长龙”。“长龙”中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他们边跑边喊“你的小行号”“你的书包”,甚至连小花猫也在“长龙”队伍中中。
相信看了这幅漫画的人,一定会震惊。那么是当今儿童变成这样的根源在哪?就在父母的心里,就是你们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害了你们的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在挫折中成长,而你们让你去将他们“保护”起来,那么他们的成长还会快乐吗?还有意义吗?父母疼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各位父母,你们给孩子这额外的“爱”有必要吗?
写到这儿,我想起了几年前轰动广州的一则新闻。有一位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高薪工作,在家中全心全意的'照顾孩子。丈夫功成名就后抛弃了她,还带走了儿子。她的儿子本来就被她宠着,再加上现在是大款的儿子,人变得越来越离谱。母亲给儿子买了件新衣服,他就嫌母亲太“土”,不见她。后来竟提出一个无理的要求:要母亲给他做“地下妈妈”,否次就不见她。
这样活生生的事例足以证明溺爱是错误的行为。溺爱孩子的父母把孩子当做宝贝疙瘩,孩子要星星恨不得给他摘取,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教育过孩子一次。但正是父母额外的“爱”滋生了孩子的无情无义,一切责任在于你们。
各位父母,觉悟吧。不要等到后悔莫及之时才知道自己有多傻!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句话提得越来越少了,尤其在新一代的青少年当中,都念高中了,还要从字典里获取“节约”这一词的含义,可见“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的古联到我们这一代颇有流失的危险。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挥霍奢侈、铺张浪费为人们所不齿。可是在我们的学校里,学生浪费粮食严重,有的同学竟然用馒头打仗,这一做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同学们打仗的时候为什么就想不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呢?我们的国家虽然在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也一天胜似一天,然而,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的经济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作为一个真正的爱国青年应该坚决反对那些挥金如土、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高消费做法。即使将来国家再富裕,我们还应保持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如果大家只知道浪费,不知道节俭,我们就会成为败坏国家的罪人,成为一个无益于社会的行尸走肉。相反,如果我们尽可能地履行节约,勤俭持家,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就会更快地富裕起来,实现东方巨龙的梦想。
俗话说得好:“身披一缕,当思织女之劳;日食三餐,每念农夫之苦”。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还会“用馒头打仗”吗?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节约一粒粮食做起,因为勤俭节约不仅是持家之宝,也是立国之本。
“简陋的小院,关不住他嘹亮的歌声。”
屏幕上出现这么一行字,背景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农村汉子。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沸腾了《综艺满天星》的舞台,震惊了人们的心,“大衣哥”朱之文火了!
“来的时候拍冷就从家里穿个大衣省的冷。”
当主持人狐疑的眼神扎着朱之文身着的大衣时,他带着浓浓的山东土话口音如是说。
“他触动我们内心深处了,这么朴素的外表下有这么华丽的内容!”评委死死地抓着话筒喊出来。
舞台上炫彩的灯光闪烁着,洒在朱之文脸上,他两只有点内陷的眼皮紧张地眨着,眉上的一滴汗紧紧地挂着,他抽动了一下鼻子,鼻翼旁的皱纹瞬间拉伸了一下,又恢复了黑色松弛的状态。那滴汗顺着鼻梁滑在他的嘴唇上,干了。眼前荧幕上回访的是朱之文刚通过初赛的第二轮比赛。现场的观众好多都踮着脚瞪圆了眼相互挤凑着像看什么稀罕事似地看着朱之文,儿身为焦点的他却一副迷茫不知下一步会怎样的样子。
朴素的朱之文唱着华丽的歌。他是个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有一双“搬砖的手”,但这些都不是应该得到照顾的资本,朱之文是靠自己的歌喉征服了人们的听觉!
他毫不粉饰自身那寒酸、落魄的身份,毫不掩饰“俺是菏泽单县人”,挺直了身子展出高歌。他的“火”没有炒作的成分,因为那是多余的。
朱之文被万人拥簇着,巨大的光环照在他身上,可这也是多余的,减去多余的部分,他依旧是为朴实、勤劳、爱唱歌的农民,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当记者去他家采访时,好多邻居围着他,有说有笑的,有个女人说他家很穷,说他不容易,接着就说自己多么“可怜”这些“穷人”!!!我看着那个女人恶心的表情,真想对她说,你早干嘛来?人家出名了,你才来“可怜”?!人家用得着你“可怜”吗?别玩这虚里了!多余!
罗丹说:“艺术就是减去多余的部分。”
朱之文是个例子。
现实中,这样的人太少了,更多的人是追求那些“多余的部分”,艺术高于生活,没错,但不要忘了,艺术来源于生活。
小时候,我们刚刚学会说话时,父母的爱就无微不至,摔倒的时候,就马上把我们扶起来,说什么"都怪地,让你摔倒了","都是风弄的"。
小时候,这可能也没什么,这爱不算多余,毕竟还小。可是,再长大了一点的时候,看到我们不喜欢吃的东西,我们会浪费掉,扔掉,并尽力的再去买你喜欢吃的东西,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家长都再小时候过过苦日子,于是,尽力去帮助孩子,可是,这样做到底是帮了我们,还是害了我们呢?现在,这种多余的爱就更多了。普通的衣服鞋子不要,要名牌,家里做的饭菜不好吃,要吃肯德基,麦当劳……
同样是人,为什么家长们吃过的苦我们却不能吃?难道是我们人类不如以前了吗?不是,只是因为来自于家长多余的爱太多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