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铃声响,看着学生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从身旁一蹦一跳地走出教室,作为老师,我觉得知足而且开心。拖着疲惫的身躯,我回到了办公室,有个家长已经等我很久了,一脸的无奈。这位家长没等我坐下来,家长就开始向我抱怨自己的小孩坏习惯一大堆,好吃懒做,在家里只知道玩,脑子其实挺聪明的,家里的智能手机和电脑都会使用,比大人们还更熟练,可是他没有把心思都花在学习上……
听完这个家长的话,我就陷入了沉思,源于我刚刚看完的一本书,是一名同事向我推荐的,书名是《向孩子学习》。
这是一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由青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老师主编。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作者首先提出了“成年人向孩子学什么”的问题;其次是提出了“成年人为什么向孩子学习”的问题;最后作者还提出了“成年人怎样向孩子学习”的问题。此书以大量的事实,向读者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大威严的父母在自己小孩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也被自己上小学的孩子问得“哑口无言”……这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刮目相看,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教学生活中所忽视的,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它改变了我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通俗的`看法。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陶行知先生也曾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的确是这样,《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许多小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并哇哇大哭起来。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一般都会赶快跑过去哄他,给孩子拍去身上的泥巴,嘴里说着安慰孩子,要孩子停止哭泣的话;或者鼓励孩子:勇敢点,自己可以爬起来的,不哭了;还有的爷爷奶奶喜欢朝“地”出气,说这地真坏,看我怎么打它……
而书中的小女孩是怎么处理的呢?她一看到跌倒的小家伙,先愣了愣,接着,跑了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倒在那小家伙身边。她虽然“跌倒”了,可还是“咯咯咯”地笑,那小家伙一看到小姐姐,也笑了,抹抹眼泪,又和大家玩了起来。
这种做法真是太巧妙了,小女孩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只是很自然的以一个共同的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朋友的,而且充满了灵性,没有任何的做作和刻意。
看到这个小女孩的做法,我再联想到自己平时对学生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她在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是始终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者的身份。共同的遭遇是无声的教育,它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机智的智慧。透过小女孩本身,我看见了担当教育者的我,对于有行为习惯偏差并屡教不改的学生来说,总是站在教师的出发点去对孩子们进行指责和教育,有时候反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不妨学学故事中的小女孩,去对孩子们感同身受,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老师的身段去倾听,去了解。只有真正地走进学生的世界,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用学生的目光去看周围的世界,用学生的心思去体味他们的喜怒哀乐。因为我曾经也当过学生,在我作为一名学生的时候,我就特别渴望老师能够站在我们学生的立场去考虑一些事情,我觉得这样的老师同学们肯定都会喜欢他。所以在我们俯下身去信任学生、欣赏学生、解放学生的时候,才会发现在他们身上还有更多闪光点。
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其实还有很多被我们所在乎和注意的事情,在孩子们的身上都是非常应该,非常普通的。书中的大人们心里明白该如何做,但是经常被所谓的通常的做法蒙蔽,等到从孩子身上得到提醒或暗示后才明白。其实孩子们也许自己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们在无形中却做到了,相反,大人们也许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把它付诸行动。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在慢慢的同化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变得跟我们一样。简单地思考问题,简单地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真的心来对待孩子。
看着这位在我面前喋喋不休的家长朋友,我觉得他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去欣赏他,去理解孩子,然后从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分析怎样正确的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我想,我应该把《向孩子学习》这本书推荐给给这位心浮气躁的家长朋友,一起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一起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放学铃声响,看着学生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从身旁一蹦一跳地走出教室,作为老师,我觉得知足而且开心。拖着疲惫的身躯,我回到了办公室,有个家长已经等我很久了,一脸的无奈。这位家长没等我坐下来,家长就开始向我抱怨自己的小孩坏习惯一大堆,好吃懒做,在家里只知道玩,脑子其实挺聪明的,家里的智能手机和电脑都会使用,比大人们还更熟练,可是他没有把心思都花在学习上……
听完这个家长的话,我就陷入了沉思,源于我刚刚看完的一本书,是一名同事向我推荐的,书名是《向孩子学习》。
这是一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由青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老师主编。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作者首先提出了“成年人向孩子学什么”的问题;其次是提出了“成年人为什么向孩子学习”的问题;最后作者还提出了“成年人怎样向孩子学习”的问题。此书以大量的事实,向读者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大威严的父母在自己小孩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也被自己上小学的孩子问得“哑口无言”……这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刮目相看,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教学生活中所忽视的,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它改变了我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通俗的看法。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陶行知先生也曾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的确是这样,《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许多小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并哇哇大哭起来。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一般都会赶快跑过去哄他,给孩子拍去身上的泥巴,嘴里说着安慰孩子,要孩子停止哭泣的话;或者鼓励孩子:勇敢点,自己可以爬起来的,不哭了;还有的爷爷奶奶喜欢朝“地”出气,说这地真坏,看我怎么打它……
而书中的小女孩是怎么处理的呢?她一看到跌倒的小家伙,先愣了愣,接着,跑了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倒在那小家伙身边。她虽然“跌倒”了,可还是“咯咯咯”地笑,那小家伙一看到小姐姐,也笑了,抹抹眼泪,又和大家玩了起来。
这种做法真是太巧妙了,小女孩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只是很自然的以一个共同的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朋友的,而且充满了灵性,没有任何的做作和刻意。
看到这个小女孩的做法,我再联想到自己平时对学生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她在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是始终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者的身份。共同的遭遇是无声的教育,它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机智的智慧。透过小女孩本身,我看见了担当教育者的我,对于有行为习惯偏差并屡教不改的学生来说,总是站在教师的出发点去对孩子们进行指责和教育,有时候反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不妨学学故事中的小女孩,去对孩子们感同身受,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老师的身段去倾听,去了解。只有真正地走进学生的世界,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用学生的目光去看周围的世界,用学生的心思去体味他们的喜怒哀乐。因为我曾经也当过学生,在我作为一名学生的时候,我就特别渴望老师能够站在我们学生的立场去考虑一些事情,我觉得这样的老师同学们肯定都会喜欢他。所以在我们俯下身去信任学生、欣赏学生、解放学生的时候,才会发现在他们身上还有更多闪光点。
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其实还有很多被我们所在乎和注意的事情,在孩子们的身上都是非常应该,非常普通的。书中的大人们心里明白该如何做,但是经常被所谓的通常的做法蒙蔽,等到从孩子身上得到提醒或暗示后才明白。其实孩子们也许自己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们在无形中却做到了,相反,大人们也许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把它付诸行动。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在慢慢的同化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变得跟我们一样。简单地思考问题,简单地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真的心来对待孩子。
看着这位在我面前喋喋不休的家长朋友,我觉得他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去欣赏他,去理解孩子,然后从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分析怎样正确的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我想,我应该把《向孩子学习》这本书推荐给给这位心浮气躁的家长朋友,一起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一起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相交。近日,我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书中提出的“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口号让我无比震撼,受益匪浅;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向孩子学习》由六十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组成,都是生活中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故事。仔细读完,静心思考,发现每个小故事都真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都用心体会,都被我们忽视了。
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是啊!每个孩子身上有着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大人好好学习。只要我们静心观察,你会惊讶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个性十足,就像那树上的叶子一样独一无二!
比如快乐,孩子很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很容易快乐,而大人为了更多地赚钱、更高地升职等等永无止境而烦恼;比如情感,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总是主动投入母亲的怀抱,主动邀请父亲玩闹,而大人各种应酬除了忙还是忙,有多少时间真正地与家人交流;又比如,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我们大人真的自愧弗如……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孩子的身上有着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令我们惊讶、感慨和反思!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孩子的世界里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有着惊人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大人。虽然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大人最好的镜子,大人的不良习惯会悄无声息地传染给孩子,孩子的纯真美好也会无声地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不仅是成就了大人的发展,更是成就了孩子的成长;大人和孩子是平等的主题,两者在生活、学习中互相教育、互相感染、共同提高。
“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值得每位家长、教师深思。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