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瑞阳节、重五节。据说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有关。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深受信任,可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怀王赶出都城,流放到异地他乡。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痛不已,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头,跳进了泊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欲绝。纷纷来到泊罗江边打捞屈原的尸体。渔夫们划着船在江上来回寻找,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还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蛟龙水兽喝了以后晕倒,就不会去伤害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怕蛟龙把饭团吃掉,就用楝树叶包上饭,外面缠上彩线,变成粽子丢进江里。
从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春节,不但是一个吉祥如意的喜庆日子,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是,我还是最喜欢那热热闹闹的除夕。
除夕夜是最欢快的的时候。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笑语不绝。当新年的钟声准时敲响时,瞬间,五颜六色的礼花绽放在空中,那一颗颗导弹似的“冲天炮”也冲上云霄,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响彻天穹!礼花千姿百态,有的像银蛇狂舞,有的似点缀着美丽流苏的绿绒大伞,有的如孔雀那五彩斑斓的羽毛,有的像绽放的花朵儿……火树银花不夜天,它们把城市装点的绚丽多彩。我那淘气的弟弟点响爆竹,在噼里啪啦声中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甜蜜的笑容。这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那时,心中就盼望着自己以后的日子也像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样红红火火,亮亮堂堂!
年夜饭端上桌,哇,真是一顿丰盛的美味佳肴啊!空气中不仅混合着食物的香气,还饱含着其乐融融的家的味道。肚子已经吃个半饱,可团圆饭的压轴菜——水饺端上来了。有韭菜豆腐的,有鸡蛋虾仁的,有芹菜肉的,有白菜粉条的……这么多美味的饺子,看得就让人垂涎三尺!弟弟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吞到“大布袋”里去了,急得抓耳挠腮,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当然了,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安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