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州大明寺有感 六月花尽, 不见人间烟火。有塔九重,名唤栖灵。
以前总感觉庙宇是一个庄严的地方、太过严肃,总也进不了我的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类地方的好感增多,虽不至于磕长头、上香火,但也能领略出寺庙里独特的气氛,一个人在里面呆的久了,难免会受环境影响,心会逐渐变得沉静而空灵。
大明寺香火很鼎盛,可能是去的早了,没有多少游人,大雄宝殿前的大鼎里香火弥漫,有来得早的信徒在哪里虔诚的祈拜。大鼎后面的大香炉围着满满一圈的祈福丝带,寺院里佛乐悠扬,似乎是另一个世界,安详而宁静。
为了不亵渎佛门清净之地,我只在佛堂外照了些相片。大雄宝殿里还有一个男孩子跪在蒲团上背经书,的确是用背的,还很生涩。很难想象一个穿着时尚的男孩如此虔诚。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寺院大多不是以风景吸引人眼球,迷人的只是那种气氛。其余的与一般寺院无
二。但栖灵塔无疑是大明寺的亮点,隋文帝时期建造,后被天火所毁,现在呈现在我面前的也只是后人重建的。塔高九层,在底下看非常宏伟,只可惜外面正在修缮,于是买了门票登塔欣赏。塔的第二曾供奉了舍利,神话剧里面关于舍利的说明十分神奇,正想见识一下长什么样,无奈被供奉的太过严密,看了半天愣是没看到,加上只有一面门开着,里面的灯火又昏暗,只得作罢。沿着狭窄的木楼梯上了第三曾,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塔中塔。第三楼供奉着一座金丝楠木打造的祈福塔,精致非常。至于其余楼层,都一样的供奉着莲花台上四面环绕而坐的释迦牟尼。
抱着欣赏的心态,不觉的上了九楼。没感觉很累,只是迫不及待的来到回廊俯瞰着大明寺,顶楼风大,没有什么人,传言栖灵塔上能看到整个扬州,这话太过牵强,不过西湖、观音山之类的还是看得很清楚。“登上九重宝塔,并肩看天地皓大”河图的歌又一次被我牵强的了。没有想象中的高,不过一个人站在塔上,眼前的广阔与心中说不清的思绪纠缠在一起,的确另有一番味道。
等到下塔时游人已经有很多了,虽然还是佛乐飘扬,只是再也没有那种平和的'气氛。于是去了藏经阁前观了一会儿鲤鱼,顺便恢复下体力。随后去了钟楼,栖灵塔的票能在钟楼撞钟三下,一声钟吉祥如意、二声钟心想事成,三声钟佛佑平安。愿望很美好,钟声很悠长。似乎耳边还有余音,下了楼,便离开了逐渐喧腾的大明寺。
现在人应该多去一些庙宇类的地方,不为迷信,也不为求什么。只是感受一下这种气氛,涤荡心灵的尘埃。人世间有太多烦恼需要放下,那暮鼓晨钟不该被人所遗忘。
学习使人进步。在闲暇时看书、广泛阅读书籍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大休闲方式,自己也不例外。但大多是看报刊杂志、教育专著、养生保健之类书籍,却很少看音乐教育理论书籍。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向我推荐了《体验音乐》这本书籍。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著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著。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在《体验音乐》书中,作者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均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本学年,自己任教一年级,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娱乐性”为主的幼儿教育向“知识性”为主的小学教育的衔接阶段。他们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模仿能力较强,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对于一年级孩子体验音乐的方式而言,确实重点就是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此外用肢体语言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感谢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 感谢《体验音乐》,让我受益匪浅!
1.实践。柯达伊教学法强调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实践是获得真切体验的重要途径。正如柯达伊所说:“只有实践能够让人真正的理解和欣赏音乐。仅仅靠听音乐是不够的。”儿童只有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音乐的体验。
2.歌唱。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歌唱为音乐教育手段。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唱歌是任何人都能参与的,所以说普及音乐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同时,歌唱能给人最直接、真实的音乐体验;歌唱训练具有丰富的学习内容,音准、节奏、速度、音乐表现形式、曲式分析、和声功能等等,都能对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有效的作用。如果儿童在学习器乐前先学习了歌唱,这对他的器乐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柯达伊歌唱教学尤为重视合唱。在合唱中,学生学会彼此倾听,形成与人合作的观念,增强了团队意识,进而培养了他们的个人责任感。合唱课还使他们习惯于注意指挥,这对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纪律性也是十分有用的。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强调尽量少用器乐伴奏。歌唱时如果有器乐持续地做伴奏,学生会因为有器乐的引导,而依赖器乐,不再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音准,长此以往,学生在无伴奏歌唱时,音准就会出现问题,对音乐的感受力会逐渐减弱,而歌唱就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运动。
3.听觉训练。要让儿童进入到音乐中去,就要培养他们的音乐读写能力,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如果不对音乐的各要素进行学习,就不能够理解音乐。而读写的教学,需要通过听觉和歌唱训练来进行。具有良好的听觉是音乐记忆的基础,它会促进对音乐的理解,因为所有的音乐的理解和表现都需要听觉的引导。
4.相对关系唱名法,也称首调唱名法。在首调唱名法中,Do是可以移动改变的,但调式音级却有着固定不变的唱名,简单地说就是移动的Do。
教学中使用首调唱名法有以下三点益处:首先,锻炼了固定音程。比如在C大调中,1级和3级的Do、Mi两音的音程关系是大3度,在G大调中,1级和3级的Sol、Ti因为固定了调式音级的关系,就要唱Do、Mi,那么它们的音程关系也就是大3度。其次,锻炼了固定功能。同样是因为调式音级的固定关系,所以不论在那个调,看到1级就是主,看到4级就是下属,看到5级就是属,如此等等。第三,易于看谱(识谱),提高视唱的准确性。对于专业音乐学习者而言,首调唱名法可以让调号多的乐谱变简易,加快视唱速度,提高准确性。对于非专业者和儿童来说,它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地学会读谱。
5.节奏训练。节奏在音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旋律的骨架,其本身甚至就可以单独形成句式和结构。通过节奏训练可以发展听觉、音乐能力。节奏名的使用,使节奏时值“符号化”,具有可读性,训练时通过口读、手拍强化学生对节奏的印象。教学中配合单声部、多声部的训练形式,使学生不会觉得节奏训练枯燥乏味。
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音乐是人类文化之一,它远在人类语言文字之前就产生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几乎同人类发展的历史同行,无论是东方音乐,还是西方音乐,都蕴涵着悠久与美妙的历史之音。特别是在西方的文化长河中,音乐更是其中一朵灿烂异美的浪花,它历史悠久,光彩夺目。西方音乐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西方音乐也在不断的法杖变化着,当人们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庞大的历史性文化现象时,总会让我们产生许多思索。我国许多音乐学家投入到这一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中,其结果造就了许多的音乐史巨著,而本书正是其中之一。
《西方音乐史》立足于文化史、艺术史的大背景下阐述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概述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到二十世纪的种种音乐艺术风格,介绍各种音乐流派以及其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使读者在认识到一众举足轻重的音乐家之余,更能了解到产生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的社会背景和该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审美特征,从而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本书是一堂深入浅出的音乐历史课,对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和音乐爱好者也甚具参考价值。
本书共分十六章,一至四章分别论述了古代和中世纪音乐的主要现象,包括古希腊和罗马的音乐;中世纪宗教与世俗音乐;复调的诞生和发展,以及14世纪"新艺术"蓬勃兴起。五至七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论述了勃艮弟乐派、弗兰德乐派、以及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各种音乐。八至十章,涉及巴罗克时期,重点在于歌剧的诞生和早期发展、器乐的状况和晚期巴罗克的两位音乐巨人----巴赫与亨德尔。十一至十二章,论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首先对古典前期有所论述,然后分别讨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特别是贝多芬给予了较多的篇幅。十三至十六章,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讨论,不仅涉及了众多的音乐大师,也对重要的音乐体裁的发展线索进行了梳理。勿需质疑,这本音乐史概述全面而详细。
整本书注重风格研究这一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把音乐风格演变作为音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描述西方从古代文明到20世纪这一过程中,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音乐现象,把风格作为重要话题。诵读这本书,对于理解不同时期的风格及演变,乃至更多地去理解西方音乐,有很大的帮助。作者已阐述了自己编史的目的是为了力求在阐明作品意味前提下,概要的勾画出西方音乐史的过程。作者在描述西方音乐的同时,也告诉大家一定要重视音乐作品风格在音乐历史发展这一历程的重要作用。 看西方音乐史必须从音乐的起源看起,回顾西方音乐史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知道它是由资料收集和故事记录开始的。从对西方音乐史的相关资料我知道,许多音乐史都史以故事的形式记载音乐起源、发展以及伟大的作曲家。而音乐史至今也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早期音乐史料少,且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基础,只能凭极少量的记载,辅以一些雕刻、建筑来追溯古代音乐,当然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直至今天,在人们陆续发掘出的约40 件古希腊乐谱中,大多还都是些残缺的片段。因此有人认为,把中世纪作为西方音乐的开端更为合适,因为这时才有较多的音乐作品以乐谱的方式记录下来,直接传演影响后人。然而,从古至今大多数的音乐家们都要把西方音乐的源头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这是因为音乐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技艺。古希腊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流传下来,但是古希腊音乐的文化精神却深深地影响着西方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经过多年的研究,书中把它划分为七个时期: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现代时期。这样划分,对于把握每一时期的音乐家和音乐家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西方音乐作为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艺术的美决定了它的价值之所在,这种价值是可以使全人类接受的。当然也可以为中国人接受,因此西方音乐史研究必将在中国长期开展下去。也对我们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最近,我读了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禁思绪万千:胜利在这部小说里已经不显得那么得重要,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老人敢于挑战做不到的事,一次次地超越自我,不得不令我们感到敬佩,它所带给我们的就是一种自信,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不屈的意志。
初读,我的脑子顿时迷茫了:一个孤独的渔翁就是怎么与汹涌的大海进行搏击的呢?小说描写的就是一位年迈六十的老渔夫,他凭着永不言败的精神在大海上生活着。他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就在一次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鱼实在太重了,拉不上来,之后他明白这就是大马林鱼,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大鱼,鱼才终于筋疲力尽浮上水面,被他***死,在途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但都被他化险为夷,让其他渔夫敬佩不已。
要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胜利,可书中的老人经常都就是坚持着,屡屡失败。读完后,我不断思考着,之后我又明白:他象征着坚不可摧的精神,生活上,他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始终就是胜利者。他那顽强抗击的精神,展现了人的高贵和尊严。而我却恰恰相反。
每当我遇到难题就是就头疼了,都没思考就请教别人。但如今读了这本书,我不禁感到惭愧,一个老人都有着执着的精神,何况我们这些青年呢?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会坚持!因为有了坚持,我们才会朝着目标坚定地前行;因为有了坚持,我们才会努力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因为有了坚持,我们才有可能把梦想变为现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看到人生的辉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路上,条条路坎坷,充满不公平。生命总就是向前的,你唯一能做的只有坚持!我们虽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什么荆棘,都要坚持到底,站在人生顶峰,大喊:“我就是生命的强者!”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音乐理论的书,看看蛮有意思的。
很多概念是民乐的乐理中没有系统研究或记录的。很多人有这样一种错觉,就是绝对音高辨别能力比相对音高鉴别能力要更重要。事实上,比较音绝对高鉴别能力与相对音高鉴别能力就和比较苹果和橙子一样,是没什么意义的。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的辨别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但是却互补的技术,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达到的。 davidlucasburge说过,绝对音高鉴别就和用眼睛分辨颜色一样,当听到一个音的时候,具有音高鉴别能力的人不需要调音器就可以告诉你这个音是什么。甚至有的人可以说出这个音是以什么频率的a作为标准音的。
经过观察,我发现,具有音高鉴别能力的人以学西洋乐器的为主,尤其是学钢琴的。 而相对音高的鉴别,就是可以通过耳朵,听出音程关系,也就是说,具有相对音高鉴别能力的人不一定可以听出一个和弦里的每个音高,但是可以分辨出和弦的类型,比如说“大三和弦”一类。通常我们在调音的时候,调地一根弦主要是跟标准音对,第二根弦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和第一根弦的音程关系来做调整,这就是相对音高鉴别的一个很常见的应用。 那么,两样技术怎么合作呢?简单来说,相对音高鉴别可以告诉你和弦的性质,而决对音高鉴别可以告诉你和弦具体的位置是什么。也许,有的人会有疑问,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绝对音高鉴别,不是可以很轻松地找出听到的音程关系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有的人可以听出不同的音高,却分辨不出和弦的种类,和弦的类型与其说是一种乐理概念,更多是一种感觉。就好比我们学语言,笔画构成了一个个我们熟悉的字,就好像音符构成了我们熟悉的音程,可是字只有放在句子里才会有准确的含义,就好像和弦,只有在乐句里才有含义。 有的人认为绝对音高辨别比相对音高辨别更为重要和直接,事实上不然,音乐不是由单个的音符组成的,相对音高辨别能力可以让你在听到音乐的第一瞬间,分辨出音乐的旋律性。
以《无穷动》为例,能够辨别决对音高的人听《无穷动》会听到很多升升降降的音,而只能够辨别相对音高的人,可能会发现中间有些部分其实是一个转调。相信很多人也有这样一中经历,听一首歌,很好听,很喜欢,然后自己拉着玩,这是因为我们的相对音高辨别关系帮我们确定了旋律,但是当我们找到乐谱一看,似乎我们并没有找对调,这就是没有决对音高辨别能力的缺点了。
这两种能力,听起来很高深,但是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的。
今天又到了名著推荐的时间。今天林老师要向同学们推荐的就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在4岁丧父,10岁就丧母,他只就是上过2年的学,完全靠自己努力学习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童年就是美妙的,童年就是快乐的,童年就是幸福的,童年就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就是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就高尔基写的《童年 》这本书来说,童年应该就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童年》就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就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
《童年》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阿辽沙,它的主要内容就是讲了可怜的阿廖沙三岁就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这就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就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阿廖沙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阿廖沙,使阿廖沙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阿廖沙的舅舅们为了争夺财产,抛弃亲情,性情暴躁、乖戾、贪财、自私……他们的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阿廖沙每天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只有他的母亲和外祖母疼爱他。可他的母亲在他十一岁时也去世了……后来阿辽沙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可就是,好景不长,可怜的"小茨冈"被两个凶狠的舅舅害死了。阿辽沙就这样失去了最知心的好朋友。几年后,最疼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么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这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童年》中高尔基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残酷自私、阴险暴躁的外公、贪图钱财的舅舅、冷漠无情的母亲、善良慈祥的外婆、快乐能***茨冈、勤劳能***老匠人格里戈里、快活可爱的保姆叶夫根尼亚。这些人物的塑造中,外婆、外公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外婆的形象就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鲜明、最富有诗意的妇女形象之一,她就是伟大母亲的象征,也就是俄国苦难生活的象征。她喜欢唱歌、讲故事、跳舞。她慈爱、善良、刚强,在十分的嘈杂和混乱的情况下,也能把人们吸引到她的周围,为艰苦窒息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情调。书中高尔基通过她的外貌描写、语言、行动以及引用大量民间歌谣、童话、故事等各种形式对其形象进行全方面刻画。很值得同学们一看,所以林老师要向同学们推荐,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童年》这部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