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优秀的说明文总是用浅显的语言表现深刻的内容,即把事物的本质特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写出来,使读者比较容易地领会问题的实质。语言确切,就是语言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使人看了明白。语言确切,要做到用词准确,造句恰当和成篇严密。语言简洁,就是要用较少的话把较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来,干净利落,让人容易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文章的内容。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畅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专门的知识说得有趣味,让大家都看得懂,都喜欢看。要做到语言通俗可以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也可以适当运用比喻
“茅檐常扫净无苔,
花木成蹊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从青来。”
这首古诗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所作。它告诉我们,古代的宰相、高官同百姓一样,常常为家里的洁净出一份力。作为家中的一位“小朋友”,我没有想把自己应做的家务劳动推卸到别人身上,可实际上,我平时并没有太多机会做家务,这星期又要写一篇有关劳动的作文,于是,我决定帮妈妈做一项家务劳动,并且以此来改掉我好吃懒做的坏毛病。
要做什么呢?都这么长时间没有做过家务活了,洗碗呀、擦桌子呀,事情都太小了,虽然我也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可我还是觉得得做件“大事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呀!正当我找不到机会是姥姥、姥爷来看我了。为了欢迎姥姥姥爷,我把自己屋的两张小床让给了他们。自己睡在哪里呢?挤在大床上吧,怕害羞;跟姥姥睡吧,又挤得不得了。那睡……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微微一笑,对我说:“看来,你得自己搭小床了!”“自己搭小床?妈妈,你没搞错吧,这一向是你的‘专利’,我怎么搞得定?”“我把‘专利’转让给你,保证耐心周到还不收费……”得,我自己装吧。和妈妈的较量我总是胜少负多。再说不装小床,晚上睡哪儿?要知道妈妈决定不做的事,她可是真的不会管。
思想斗争结束后,我最终决定自己把小床装好,毕竟我要做一件大事!可是,从哪儿下手呢?
在北屋站了一会儿,我又开始叫妈妈了:“到底怎么干嘛?”于是,妈妈又开始了她那一贯以小见大的叨唠:“其实,干任何事的道理都一样的,先计划和准备,再实施,最后检验。”“那装床怎么计划、准备和实施呀?”“得计划床在哪儿?要不要装护栏?先装什么后装什么?准备是准备什么工具?要不要先把地和床架擦干净……”
于是,在妈妈的唠叨声中,我找出了工具桶,经过挨个检查,我又找出了与装床相配的十字螺丝刀与螺丝钉,把小床的支架擦干净扣,在北屋依次摆好。接着确定了小床的.位置。最后拿起墩布,随便划了几下,就撩起袖子,准备正式开工了。可是,回来一看,天呀,怎么比原来还脏?看来是墩布没有洗干净。第二次,可怜的墩布被我洗了又洗,搓了又搓,“毛”都快“掉光”了,这次肯定没问题啦!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墩布,认认真真地打扫起来。“呜,累死我了,这次就是刻薄的老妈来检查也没问题!”我边说边把墩布当拐棍靠了起来,“啊?还那么脏?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从我手中拿过墩布,认真地告诉我:“处处留心皆学问。你仔细观察什么地方脏?看看妈妈是怎么拖的。”原来我墩地的时候就来回横着拖,被拖到的脏东西就只是被“平移”了一下,当然会很脏。可妈妈在变墩布要改变墩地的方向时,转了一下墩布的杆,把脏东西牢牢地“摁”在墩布的下面。
接着,我又要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床护栏安到床上。这样一来,被子就不会掉下去,我也不会睡着睡着,一下子与地进行“亲密接触”。可是当我正想把护栏插入到下面栏杆的小孔时,却发现下面的栏杆装反了。哎,没办法,只能把螺丝卸下来,翻一个个儿,再拧上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次拧螺丝的时候,我是正着拧完了反着拧,可是不管怎样,我就是拧不上去。怎么什么东西到了妈妈的手里,都那么听话,可一到了我手里,什么也干不了呀!在一旁看我的妈妈知道我出了洋相,用手轻轻推了一下螺丝,再让我拧,一拧就进去了。看着我疑惑的表情,妈妈笑了笑:“刚才,你拧的时候,螺丝歪了,所以拧不进去。做事不能只动手,不动眼和脑呀!”
今天是休息日,又是个好天气,妈妈准备打扫卫生,我在一旁暗暗地计划:能帮妈妈做些什麽呢,诶,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吧!----擦地板。
平时学习忙,妈妈很少让我干家务活,因此,这也是第一次擦地。开始没有,总擦不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地板擦的一塌糊涂。妈妈在一旁微笑着看我这样费力,就上来细心地教我怎样擦地板。果然按妈妈的办法,地板很快就擦净了。
通过擦地板这件简单的事儿,我深深地感受到简单的`劳动中,还蕴涵着许多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擦地也不例外,必须先用吸尘器吸掉浮尘,然后才可以用湿抹布,否则,灰尘总与水拌在一起涂在地板上,很难擦净。
用大半个上午,我累得全身是汗,就象经过锻炼身体一样,但是,看到明亮的地板,身上感到无比轻松。今天,我真是学习和锻炼双丰收,劳动也是学习,会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我爱劳动,劳动是快乐的!
水果有多种多样:有黄色的香蕉、红色的苹果、紫色的葡萄、桔黄色的橙子、淡黄色的香瓜……在所有水果中,我最爱吃苹果了!
苹果有好几个品种,我知道的有红玉、红富士、还有国光、黄元帅等等种类不同,它们的颜色也不一样,大部分都带有红色的,还有黄色的,淡绿中带红的;形状也有不同,有圆圆的、有一头圆一头带棱的、有鸡蛋形的。我特别喜欢吃黄元帅,妈妈说这种苹果只有秋天才有,而且它的保存期很短,在北方只有九月、十月能吃到这种苹果。它的颜色是淡黄色的,形状是长圆形的,一头有棱、象花瓣,用刀横着切开,又可以看到花形,特别好看;咬上一口,甜甜的,含在口里,滑滑的,象可以融化在口里似的,味道好极了。苹果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做成罐头、苹果酱、苹果沙拉,都特别好吃。苹果还被称为记忆之果。“它含有微量元素锌,而锌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此外苹果中的果糖含量为水果之冠。”你看,苹果这么好,难道你不想吃吗?
五一,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我去外婆家过节。我们在烈日下开了好久,终于到达了西坞。休息了一会儿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外婆带我开始我的劳动之旅。
绿油油的农田让我兴奋地飞奔起来,你瞧,这还有一大片紫红色的草仔花。在外公搭建的蔬菜大棚里,我看到了整齐的一排排黄瓜,像是在列队欢迎我的到来。我这瞧瞧那看看,找到了一根又直又大的黄瓜,它头顶“小黄帽”,身穿绿衣裳,黄黄绿绿的真诱人,这可是有机蔬菜哦,我立马就决定把它摘下来。“哎哟,好疼啊。”我尖叫起来。原来新鲜的黄瓜身上有很多小小的刺,它好像是在抗议我把它摘下来。
这里的蔬菜真多,我还摘了大豌豆、西湖豆……最让我觉得好玩的是挖土豆啦!
我先用力拔起它的茎叶,几颗土豆就跟着“飞”了出来,往土里一看,土豆大家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它们的双胞胎宝宝,正在“客厅”里聊大天。我还挖到了很多好玩的土豆,有的像苹果、有的像雪梨、还有的像大大圆圆的肉丸子……最让我兴奋的是我还挖到了一个巨型土豆,它已经足足有我半个脸大。我挖土豆挖得乐不思蜀了,哈哈。
外婆的家乡真美,真有趣。我在这儿认识了很多植物,这个劳动节我过得很快乐、很充实。“土豆,等着我,我还会来的。”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没有照亮校园,他已开始忙碌,检查好校内设施,打开每个教室的门;中午下课的铃声响起前,每个教室前都整齐的摆好了要分发的饭菜,是他用三轮车一趟又一趟的从食堂运到教室;放学后,他仔仔细细的检查每个教室的门窗、电子设备,在落日的余晖中锁上校园的大门,结束忙碌的一天。他就是我校的凌甫老师。我曾想过,怎样的老师是最美的'。凌老师让我明白,当你不再把教师当做职业而是当做生活的时候,你就是最美的老师。
“一声声的老师好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教书育人是我的乐趣,做我所爱我感觉很幸福”。谈及教师这个职业,凌老师总会脸上带着微笑的告诉我们。他在教师岗位上兢兢业业,可谓是几十年如一日,三尺讲台,春风化雨,迎来桃李满园。整整40年,人生有多少个40年,这是他的大半辈子。有人笑说你陪学生的时间多过陪自己家人的时间。
记得去年我上六年级的《校园生物大搜索》时,对于校园中的植物一无所知,其他老师指点我,去问凌老师。“中心花坛种的是十大功劳、杜鹃花、小叶黄杨,是我前几年种上的,那边是月月红……”说起这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凌老师会带着一丝淡淡的骄傲。他告诉我校园就是他的第二个家。是啊,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曾留下他的身影,有他洒下的汗水。
“我离不开孩子们”当别人问起为什么退休了却仍选择留在学校工作时,凌老师这样说。大半辈子与孩子们在一起,凌老师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看着孩子们慢慢的懂事,慢慢的成长,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孩子们见到他时都会亲切的打招呼,喊一声凌爷爷,这是凌老师最开心的时刻。孩子们的天真、热情、活力,也深深感染着他。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凌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内涵。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