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一点,是无意中把食物当做了朋友,"与食物合作"。
“与食物合作”意味着我们响应内在的饥饿和饱胀信号,通过使用自己应该选择的`食物,而消灭内心的愧疚感,满足身体的需求。
“与食物合作”,有三个重要特征:
1.饥饿时,无条件允许自己吃想吃的食物。
2.因为生理需要进食,而不是因为情绪。
3.依靠内在饥饿和饱足信号,决定何时吃和吃多少。
我们来看看作者列举的“与食物合作”十项原则。
(1)摒弃节食心态
(2)尊重自己的饥饿感
(3)与食物和平相处
(4)赶走“食物警察”
(5)感受自己的“吃饱感”
(6)发现满足因子
(7)不要用食物应付情绪问题
(8)尊重自己的身体
(9)锻炼-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棒
(10)尊重自己的健康-温和营养
我们挑四点来重点聊聊。
不要用食物应付情绪问题。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心情不好,于是狂吃各种各样甜食。吃完了,问题没有解决,却开始担心吃这么多明天会不会重两斤呐!
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需要找到宣泄的方式,如果愿意去寻找的话,相信你能找到比吃吃吃更健康更适合的方式。
找朋友倾诉
写
去运动
做美食
任何能让你产生心流的活动
当然,如果适量吃些美食能让你心情好的话,就享受吧!只是别把它当做各种情绪问题的终结者。
毕业班的灯,依然孤零零地在那儿亮着,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走近些看,好像闪烁的不仅是那灯光,还有他脸庞上的泪珠,它们不厌其烦地流着。
他那个独自在毕业班哭泣的男孩,身上除了那个篮球挂链,好像也就没什么现代化的东西了;已经烂了的布鞋让他的三个脚趾头已经露出来了。他的脑子里,一个劲儿地闪着一个同样的画面……
今晚,英语自习课上,老师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走上讲台,手里拿着的是他最害怕的东西了——英语试卷。果然,老师要发试卷了。“冯晓布,58分”,他愣了一下,接着便是脸红。他赤红着脸,接过那份罪恶的试卷,坐下来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他的表情和姿势凝固在那里,犹如一尊雕塑。老师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狠狠地说了句“再是这样,你永远都只配穿布鞋”。“布鞋”这两个字在他脑子里不断重复着。坐累了吧,泪也流尽了。他拿起奶奶缝的`书包,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一挪地走着回家,脑子里依然是那两个字。
刚推开家门,就被爸爸拉了去,什么也没说就开打:“叫你不争气,你爸***省吃俭用,供你上好学校,叫你不争气,叫你不争气!”。爸爸恼怒极了。他只能大声地哭叫最后挣脱爸爸的双手逃了出去。
他站在河边,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一拳砸到河边的柳树上,隐隐看到有血的痕迹。一拳又一拳,血开始往下流流……最后他坐下来,像诸葛亮那样抱膝长啸。有那么一段时间他认为这个世界已经抛弃了他,他回想着种种不幸。不知怎的,他突然想到了奶奶,奶奶是最疼爱他的人,无论他犯了多大的错误,也都会原谅他的。他也想起了乡下的那些铁哥们,想起了过去的同学们投给他的赞许目光。他的怒火慢慢地熄灭了。太阳出来了,天空已经微亮。
他想好了,他要争气,他要为奶奶争气,为铁哥们争气,为再次获得赞许目光而争气,为高档的“鞋子”争气。他站了起来,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向了充满花香的世界。
风吹来了,留下了悲伤。
风吹来了,又扫走了悲伤,留下了自信。
仪式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意义在于当我们进行一些仪式时,它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悠然的古意,知道自己是一个有根之人。柳永的《抛球乐》言道“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竟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清明的祭拜祖先的仪式一直传承到了今天。不少人即便在春节由于繁忙难以与家人团聚,但在清明节不管怎样都有以祭扫的名义回到故乡,回到亲人的身旁,团聚于先辈的墓前。正是这古老而悠远的仪式,揭示出“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特质:反哺与感恩。倘若没有或除去这些庄严的感恩之行的仪式,民族精神,宗族观念也无法得到延续。所有的家规、家训、家风通过祭奠的仪式被重新传承,仪式承载的不仅是简单的几个动作,而是历经数千年厚重的人文情怀,是一种在快速运转利益优先的社会中对生命本源和自然状态的.回溯的难能可贵的传承之美。
仪式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轨道,若以时代步伐的加快,生活节奏时间紧张为理由而舍去,那我们也将“脱轨车翻人亡”。《乱世佳人》里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一个文明是随风而飘的,最终是要飘散的;一个人的命运是随风飘散的,最终也会飘散的。其实又岂止是一个文明的飘散,随着文明飘散的,是无数个生命个体,一代人,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仪式也在历史长河中随风飘散,倘若我们仍要人为地将其除去,那终有一天,所有的仪式都会被我们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而自私、功利地除去,最终,我们也将成为无根之人。《乱世佳人》里,不同于所谓“独立勇敢”地抛弃母亲的教导和宗教信仰的斯嘉丽,梅兰妮在文明仪式消逝面前,包容着开始新生活的人给予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却又深深地把过去的仪式的精华烙在心里。毕竟,我们仍不算处于乱世,我们更无理由白白地除去珍贵的仪式,只关注眼前的表象,这无疑是愚昧的选择。
仪式当中自然有束缚思想,蒙蔽理性的糟粕,理应除去。但即使如此,它们也都是真实而鲜活地存在过我们的文明之中,反思其不足之余,我们更应该珍惜对美的仪式的心怀感恩地传承。
托尔维克曾言;“当过去不再照耀未来,人得心灵就会荡然地游荡。”一个人对于仪式地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一生是否能够拥有一种丰厚的蕴味,而非急匆匆地一味向前,徒留飘零之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