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只是报着参与的心态和大家一起阅读,心想:每天只有10分钟的阅读时间,怎么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呢?这短短的10分钟,能看几页书呢?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每天10分钟,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晨读,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以前,我都是让孩子自己在家里读书,而我却在一边看手机。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下,孩子往往很难沉下心来、安安静静地阅读。因为他周边的环境都在诱惑着他,告诉他有比阅读更有趣、更好玩的事情。对于他自己感兴趣的书,他会阅读的很用心。而对于那些他不感兴趣的,他就会在那里消磨时间,应付家长。
《晨读10分钟》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每天拿出1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晨读,滴水穿石,点石成金。可能在现阶段,阅读好的孩子还看不出来什么巨大的优势,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知识逐渐累积,阅读好的孩子就会在普通孩子们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如果只局限于单纯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考试的需要。现在的考试是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通过阅读《晨读10分钟》,我们学到了成功实施晨读10分钟的78个策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用心,选择适合你和孩子的策略,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一颗坚定的心,想做到就可以做到。从今天开始,从我自己做起,要为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
上周去市图书馆还书,顺便又借了《开心国学》《民俗知识》《晨读十分钟》,其中我吸引我最先拿起来读的是《晨读十分钟》。该书是韩国读书教育开发院院长、文学博士南美英的一部著作。
这部书是指导家长和教师怎样开展和指导孩子读书的技术性读本。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共有六个章节,第一部分作者分析了孩子讨厌学习和读书的原因及教师怎样在教室里有效引导孩子读书。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指导家长和教师引导孩子读书的78个战术。书后附录了依据不同主题、不同状况、不同年龄的读书方法以及读书诊疗室和不同年龄段要读的书等内容。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学习前的准备活动既不是早餐,也不是音乐,而是读书。学习的开胃菜就是阅读有趣的书籍,简单的读书就是学习的热身。”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早自习。学校每天早上8:20——8:40安排了20分钟的晨读时间,可学生有的7:40就来到学校。早来的孩子干什么好呢?我认为自由阅读最好。孩子们每天都会带一本自己心爱的课外书来学校,来了以后,给组长检查完读背的作业之后便可以自由阅读了,可以自己静静地阅读,可以和同学合看一本,看完了自己的还可以与同学换着看。一年多过去了,早晨的阅读让班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好书交上了朋友。刘顺祥以前学习并不太好,最近我一走进教室就发现他在看美绘本的《西游记》,看得津津有味,有时看的是新发的杂志《儿童故事画报》,他入迷的样子,连我们班的书虫刘天冉也忍不住凑过去和他一起看了起来。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启了,看着这幅图景,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
晨读10分钟成功的78个战术中介绍了朗读与口才的关系——朗读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中学生作文。书中这样写到:很多同行问我:“ 韩老师,你的学生不但知识、语言丰富,而且善于口头表达,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掌握得很好。最难得是没有一个学生口才差。你是不是在‘口语交际’是下了工夫?”对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能含糊其辞,我不愿明说。因为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在我的课堂上几乎全部删除,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比口语交际效率高得多。学生的口才靠的是朗读背诵规范的语言,而不是靠老师的纠正、指导。让学生目光浸泡在优美文字中,让学生的耳朵浸泡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的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才是学习语言之道。
对于这种说法,我深有同感。“让学生目光浸泡在优美文字中,让学生的耳朵浸泡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的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才是学习语言之道。”每周20分钟的晨读是我们最愉快的时光,我和孩子们一起读着课文,读着《日有所诵》,优美生动的儿童诗、极富节奏感的晨读对韵、文质兼美的课文从我们的口中一字字蹦出,遇到孩子们读得好的地方,我会及其享受地要求他们再读几遍,孩子们自豪又高兴。文字变成了我们的朋友,是那么亲切、那么打动人心。有了积累,倾吐便变得容易起来。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发现爱读书的孩子比不爱读书的孩子表达更准确到位,因为他们在书中学到的词汇能帮助他们。因此,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会提到阅读的重要性,在家长的重视下,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借着阅读能力在一天天提高。
“对那些阅读能力差的孩子来说,读书的快乐是水中月、镜中花。如果老师和家长不引领他们,他们的人生将会变得充满艰辛,没有书香的人生将是多么的悲哀!”有的家长常常问我:“林老师,我家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他就是不爱读怎么办?”读了南美英的《晨读十分钟》,我更有信心和家长来谈这个话题了。
书中还谈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法,这真是一本好书,读完之后我还想推荐给家长们读一读呢。
读完这本书,我是那么迫切地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每天沉浸在书中美妙的文字中感受读书的幸福,希望我们的课堂能成为书声琅琅的课堂,我们的教室成为创造故事不断的教室。
年幼时,曾算过一年多少秒,算过工人挣钱的总量,算过该如何选择商品能得到最大的实惠,这是我在数字中的生活。可如今,生活中充满了伪装过的数字。若我们将电脑中的程序、文本还原,你回看到大量的由数字0、1组成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就是一串比特、音乐光盘,你绝对想象不出来它也是由数字组成例如声波的波形可以被记录成不连贯的数字。这些数字将会替转成比特。照片也是如此,电子照相机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影响上打出精密的格子,再记录每个格子中的色调就可以了。如今的宽带也就是一个数字传输的工具。可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无处不在。
早晨,手机中预定的闹钟叫醒我,用无线电的遥控器打开电视纵览世间奇闻。然后用电磁炉或微波炉准备早餐。接着用手机发送信息、打电话,用电脑发电子邮件、下载数据。嗯,也许我会奔往超市等待店员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后付钱。当然,我会去学校上课,也许老师会使用PPT来讲解,但更多的是阅读由印刷厂生产出的信息集。下课后,我会用MP5听音乐、看视频。到家后,我会看电视、上网,然后结束这一天的生活。等到以后,我也许会拥有带天线的手表了,也许我的眼镜会变成微型电脑,也许我会穿着自动控温的衣服,购买的商品外包装上会有一个窗口来自动播放广告。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化的电子产品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个机器,而是具有人性化。到不远的将来电脑将会成为我们的朋友,能体贴地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一举一动来了解人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指令。可能我们的学校将变成家,而电脑成了敬职的老师,我们通过玩游戏、浏览信息来学习,而不是仅仅死板的向大脑中灌输知识。我们在网上将结识更多的好友。我们不会相聚在某个地点,会在网上的某个地址相会。数字化生存就是让生命充满了科技的力量,让生活更美好。
当然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假如有一天世界各地都停电了,台式电脑,电视等无法配备的电器将无法使用,许多活动就无法进行。到了晚上,情况会更糟糕。人们将回到过去电灯稀少的年代,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我们太过依赖于这些便捷的工具了。在当代社会由于电脑手机的普遍运用在这些简单的操作下,我们似乎也在渐渐丧失一些能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披荆斩棘的本领。我们常常忘记一些常用字的写法,有常常见到老友却不知如何与其交流的尴尬,有过突然记不起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哪位诗人所著,甚至会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下很顺口地念到“山穷水复疑无路,一枝红杏出墙来”。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数字化的世界里,人只是一个个维护节点的“工程师”。知识的进步变成了数据的增加、传播和复制。知识体系变成了网络数据库。可以使一个个从不愿读书的人们在瞬间能掌握一个个伟大的学者所有的研究成果。电脑网络成为人脑的直接延伸,变为虚拟的人脑,于是人们眨眼间成为饱学之士。他们“拥有”的知识足以令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们羞愧。然而,这种“拥有”具有多少内在化的成分?虚拟的人脑能产生新的智慧、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吗?看来,在数字化时代,人越是“拥有”(拥有=检索+复制)知识,知识就越外在于他。人越来越不需要也无力对知识进行消化。我们重复的无数次的复制与粘贴,无数次的另存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当阅读变成了匆匆一扫,我们实际“拥有”的知识越来越少了,当我们的记忆细胞不需要时,我们的脑容量将越来越小,知识只能作为比特的形式而存在,是不是命中注定要在人脑中慢慢消逝,失去原来最初的意义。着实可悲。
读罢该书,我或许看到了它们的出路,这些知识,虽然眼前看来像是后时代的存在,然而,在比特的世界里,既然数字可以分解为比特,那么比特重构成分子,也同样不会困难,新的知识也将会随之而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