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圆梦育人作文

助学圆梦育人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20 23:29:30
助学圆梦育人作文

助学圆梦育人作文【一】

《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它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二是《公民的诞生》;三是《给儿子的信》。在此书中,我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他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或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苏霍姆林斯基对我影响较大的教育观点是“集体的爱抚和善良情感,集体的良好意愿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力量。它犹如汹涌的巨流把那些最不容易动情的人也触动了。”

书中提到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巴甫雷什中学后说“我在这所学校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去,而这个时候,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笑脸”。而在我们所熟悉的校园中,最常见到的是学生们毕恭毕敬的向老师们问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很认真的完成,但是孩子们生活的并不快乐,他们没有机会和老师推心置腹的交谈,老师们不了解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感受,老师们只是按照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实施自己的班级管理,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一种桎梏。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跟孩子没有精神上的经常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和感受上不互相渗透,就不能想象会有情感与教育修养血肉相连的修养” ,他认为教育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同志。

下面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助学圆梦育人作文【二】

我利用空余阅读了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文章内容自己非常感兴趣,收获到了很多未知的东西,有些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是把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作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辑为独特的三步曲即《育人三部曲》。苏霍姆林斯基分解出的教育过程的三个构成部分为:教师—学生—集体,论述了相互的关系。

(1)教师是教育过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品格要求:“在精神生活的丰富方面我们应该成为少年的榜样;只有这样的条件在道德上我们才有权进行教育。”

(2)学生即受教育者,这三部著作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受教育者的问题,解决受教育者的问题着眼点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每个个体(其性格、气质、智力、兴趣、志愿、情感、等等)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是孩子的发展所处的社会关系(家庭、街道、村镇、朋友、劳动、即他的微观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写到:“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他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种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

(3)集体,以其不断发展的形式呈现于三部曲中。在“快乐学校”中,教师在真诚、知心、同情心和互助的基础上建立学生集体,集体为每个人都理解的、感到亲切的共同目标所统一。苏霍姆林斯基断言,“集体的教育力量始于每个个别的人所具有的力量,始于每个人所具有的怎样的精神财富,始于他给集体带来了什么,他给了别人什么,人们从他那里得到了什么。”

详细读过《育人三部曲》以后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分解出并论证了教学教育过程最主要的构成因素,但是并没有把它们比的作用一成不变地确定为:教师—主导者,集体—手段,学生—对象。这三个构成因素相互作用的逻辑如同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体系一样,是灵活的,相互关系紧密。书中的教学事例使我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热爱,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例如: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苏霍姆林斯基把第二年才入学的三十一名孩子组织起来,成立了学前班,苏霍姆林斯基要在孩子入学之前,先教会孩子们会思考、感知和观察事物。这样“快乐学校”成立了:“在绿草地上、在大梨树下、在葡萄园里、牧场上等都留下了孩子们童年的串串足迹。孩子们生活在“蓝天下的学校”,孩子们幸福地坐在葡萄架下浓浓的绿荫里,并品尝着果实的香甜;快乐自由地登上山上,并聆听着虫鸟的鸣叫等等。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感觉到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不过我会不断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用爱谱写自己的教育事业。

助学圆梦育人作文【三】

欣赏表达是沟通交往的最基本方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只有与学生对准了音调,他们才会与你沟通,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是通过表达来实现的。在与学生表达交流时要充满真情实感,教师可借助“形体语言”,如一个鼓励性的点头,一个赞许的微笑,翘起大拇指,拍拍肩,摸摸头表示对学生的爱,这些都能优化交往的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和交往。会欣赏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设计交往话题,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思考,不受唯一答案束缚。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沟通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反馈技巧。

正像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一个集体都是由几十个性格不同的孩子组成,每个学生都存在各自的缺点,尤其是班中的后进生一般都有自卑心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对老师的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厌烦情绪。他们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集体这一强大的教育力量,用集体的力量去影响和教育个体,既尊重个性发展,又注重集体教育,寓个性发展于集体教育之中,用个体的健康发展带动集体的成长。

助学圆梦育人作文【四】

??《圆梦行动》有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圆梦行动》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几乎人人都希望自己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只有这样才能报答父母对我们的爱,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而今天我看了一个名为《圆梦行动》的节目,讲了贫困大学生的艰难家境,让我深受感动。

这个栏目讲了贫困大学生家境困难,只能边打工边学习,这些贫困大学生十分刻苦努力,勤工俭学,因为没有钱,所以生活条件非常的差,一年到头也只能穿几件衣服,伙食也很差,一天只有几角钱的饭钱。当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被大学录取后,家里有喜有忧,因为家里没钱供他们上学,所以父母经常愁眉紧锁,为上大学的费用担忧。经过人们的热心帮助,从四面八方汇款,才彻底解决了上学的费用。

观看了这个节目我深受感动,那些贫困大学生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都刻苦的学习,并且自强自立。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穷且毅坚,不坠青云之志”。无论多么穷,只要有志向,就一定会成功。相反,我们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里,整天无忧无虑,就更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

我们受到一点挫折,就会变得不知所措,我们应该学会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凡事都依赖父母,让父母成为你的拐杖。反而我们还要帮父母做一些家务事,为父母分忧。我们还要努力学习,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让父母的一番心血不白费。

让那些贫困大学生联系到生活中的.自己,就明白自己付出的远不及那些在逆境中成长的大学生,他们所付出的是自己的十倍、百倍。他们一有空闲时

间就在马不停蹄的看书作卷,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与经验,而我们却根本做不到这些。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没钱交学费,就打工去挣;没钱买饭,就得忍饥挨饿……而我们却会被这重重困难所吓倒,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想到过这些。

在山区贫困大学生的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手机,更没有那些高档的家具与家用电器,也没有娱乐的措施。仔细想想,如果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了这一切,将会是怎样的,也许我们根本就不敢想。但我不得不说,那些贫困大学生很能吃苦耐劳,克服了重重困难。

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就会寻求别人的帮助,从没有自己解决过。遇到了问题,找爸爸;洗衣服做饭,有妈妈,我们已经学会了依赖别人。

同样是学生,也许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刻苦学习,学会自强自立,将来能考出好成绩,能够独立生活,才是我们希望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