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有五桥:柳堤桥、步云桥、玉带桥、飞虹桥、雄兵桥。这几座桥除了连接各个岛屿,还是这古典园林的魂。在这五座桥中,我最的要数连接西湖与福建博物院的飞虹桥。
飞虹桥的桥身静静地伏在水面上,远远望去宛如飞虹卧波,正如诗人陈子昂所说的:“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
飞虹桥长约50米,宽约10米,桥身全由石块砌成,桥下有一大两小三个桥洞组成,两个较小的桥洞依附于大洞两旁。其中大的.桥洞半径约3米,与湖水的倒影拼合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圆形。较大的桥洞下,可以容纳一艘小船穿过。
桥上的石阶十分陡峭,整座桥约有35级台阶,爬上台阶最顶端,在桥顶远眺整个西湖,好像忘却了一切,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桥的护栏也都是用石头砌成的,上面雕着浮云,衬着流苏,看上去丝毫不突兀,摸上去虽然粗糙,但它浑身散发着古香古色的味道,让人好像回到了过去。
桥肩的两侧种着两行小树,小树枝叶繁盛,青翠欲滴,树下的小草也生机勃勃。这一片绿色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淡淡的水波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犹如在画中一般。
飞虹桥的美不是用语言能够形容的。伫立在大梦山巅,极目远眺,在那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卧着的那道“虹”,勾起人们对古人惬意的的向往。那优美、宁静的弧,让我那浮躁的心绪渐渐平静下来。这座桥,让我渐渐明白,西湖的灵魂,是如此宁静、致远、淡定。
在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几千年中,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天下扰攘,列强瓜分,百姓罹难。封建专制极其残酷,于是才有诸子百家的并起,纷纷为乱世之秋开出太平药方。诸子其实就是职业的师者,游历天下,私人讲学,坐而论道,并且各有数千追随者。虽不是谁任命的老师,但是诸子循循善诱,谙通育人的风格,个个堪称教育家。在给后人留下的经典中,虽只有吉光片羽的箴言,却也是弥足珍贵的古训,有些现在还在沿用。孔孟之道,我们的课本中一直在读,现在家长教育孩子以了解国学知识为荣。孔夫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如果教师不能为人师表,做到言行一致,率先垂范,事必躬亲,怎么可能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呢?孔子教导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要求自己必须先做到。学生子贡评价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在孔圣人身上“仁且智”是最鲜明的特性,这也是古代对教育者人格境界和师表风范的最高追求。
历朝历代都会对教育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尽管私人讲学和书院教育只是为少数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但也可见教育教学的积极一面,教化的青少年,推动了社会文明。要想达到和谐社会的发展,为大多数人服务,那将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不懈追求。
为了让教师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学校要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面向学生、面向家长的师德师风调查问卷,面向教师的师德师风自评、互评问卷。学校开设校长、书记热线电话,师德师风监督信箱,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之下,放在了教师自律意识的提高之上。得到全体教师的大力响应。高尚的师德师风是教育之“魂”,只有“魂”正才能“心”正、“身”正。教育最感人的旋律就是爱的奉献。学校深化师德师风,讲师德,正师风,激励全体教师在育人第一线忘我劳动,艰苦奋斗,投入满腔热忱和辛勤汗水,为人师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人都怀抱着一颗慈爱之心,使不听话的孩子能够敬重你,胆怯的孩子能够接近你,偏激的孩子能够喜欢你,所有的孩子都愿意追随你,信任你。教师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染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孩子们会一生受益。这是永不落伍的师德师风,是令人向往和企及的最高境界。
中国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教育也随之前行。三十多年来的经济改革,注入教育无穷的能量,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教育精英——贾继梅、于润朴以及仉威等一线优秀教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是因为有像贾继梅这样的全国优秀班主任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与体贴,才有勇敢走出悲情的优秀学生潘新蕊“不比父母比自己,不比吃穿比学习,不比基础比努力”的理念,让农村孩子崔雪松有了自信,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牡丹江师范学院,接过老师的教鞭,再续教书育人的新篇。有了这样的良性循环,我们身边的孩子会受益的,信赖我们的家长会开心的,培育我们的祖国会放心的。贾老师就生活在我的身边,我们以她为荣,以她为榜样,励志把自己唯有的品德与才能都倾注给我的学生,甘做人梯。充当促进社会的正能量。
从教近30年的于润朴和仉威老师,在各自不同的教学领域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于老师的英语教学水准在全国教育战线遥遥领先,这是他多年来努力钻研的回报。他是英语教学上的带头人,他更是育人方面的引路人。他带领的年轻人师徒结对,正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破浪向前,让学校内外充满着科研的氛围,家与校的和谐统一,给身边的所有人以正能量的鼓舞。她的影响力从东北到云南。她教育学生“成才先成人”。不管是同学还是兄弟,推枣让梨中的王泰与孔融既是仁者又称智者,倍受天下人尊重与爱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榜样。她的学生刘大钊等以优异的成绩、优秀的人品考取了中国最好的高校。将是国之栋梁。在仉威老师的呵护下,一群群雏鹰正展翅飞向浩渺的蓝天,为中国大地谱写着和谐的诗篇。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灵魂。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到年终时,郡守派邮督来县巡视,县吏对陶渊明说按官场礼节要整衣齐冠,束紧衣带,以下属礼参见。陶渊明本来随意惯了,诸事不拘常礼,更何况胸有高情逸志。于是仰天长叹摇摇头双袖一甩:“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即日辞官归隐,不再出仕。他的这声长叹叹出了气节与尊严,叹出了一个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陶渊明。于是这声叹被历史所承载,被千古所传唱,成为历史的感叹!他毅然归隐展现的是华厦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南宋著名思想家,爱国诗人陈亮,曾六次上书朝廷,批评时政,提出富国强兵,抗金统一的主张,遭受打击迫害三次被诬入狱,但他始终不屈,最后在一首咏梅中唱出:“欲报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豪壮情怀。民族英雄于谦,保卫京城立汗马功劳,却受昏君奸臣所诬,蒙冤被害。他临难不惧,铁骨铮铮在《石灰吟》一诗中吟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迈气概。这一唱一吟,唱出了民族气节,吟出了热血男儿的满腔热忱,展现了民族灵魂的气魄。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霍元甲是我国近代武学宗师,是精武会的创始人奠基者。他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与外国人比武,展示了中华武术的精华,为国人在世界武术界争了光,同时不断壮大精武会馆,发扬中华武学传统美德,破除中华武术界传统陋习,授独门绝技,广收门徒……在最后一次比武中不幸遭日本人所害。在毒已攻心的情况下毅然拒绝抢救,断然决定带毒上阵比武。在自强不息的武学精神的支持下用最后一口气,最后一招感动世界,感动国人,获得冠军,同时与世长眠。他不愧是中华儿女,不愧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永远记得他,中华武学永远照耀着他。是他令中华武学得以宏扬,是他以中国武德征服世界,是他用最后一口气,一股热血,让所有外国人得以信服,让所有中国人得以抬头挺胸。是他的一生演绎出:“一生轻似叶,所重全名节”的民族精神,与大义凛然的豪壮之气。
自强不息,当以是中华儿女必须继承与发扬的.民族灵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