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屈原的议论文800字作文(高中屈原议论文八百字)

写屈原的议论文800字作文(高中屈原议论文八百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16 19:47:35
写屈原的议论文800字作文(高中屈原议论文八百字)

写屈原的议论文800字作文【一】

屈原是一个值得佩服的人。试问中国四大佳节,春节,那是一年的结束新一年的开始:清明,那是祭拜死去亲人朋友:中秋,那是与家人团圆的难逢佳节,而屈原一个人,就能为纪念他搞出一个端午……实在是,太厉害了,前无古人啊!我不佩服行吗,华夏几千年,屈原当真影响地深入骨髓啊。

屈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文采斐然,一人引领千万***客,为人极为正直,与恶势力抗争决不妥协,更是一个一生尽心为国的伟人,无论是“王甚任之”还是“大困”,对祖国永远是一个坚贞不移,至死不悔。就是这么一个有治国之才,爱国之心,刚正不阿的浪漫诗人。

但,他并不值得我学习,做榜样。

屈原是一个迂腐的人,他的“忠”,我的确佩服甚至仰望,但那不过是“愚忠”。“王甚任之”时尽忠,无可厚非;但当整个王公贵族开始反对你,抛弃你,明明有康庄大道不走,依然一副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模样。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这些儒学伦理战国之时还没有盛行,正是这位伟大的屈原屈大诗人屈大忠臣,将这种忠君报国,存君兴国的“伟大”“正义”的思想毫无保留深深的填入了这“更伟大”“更正义”的传统道德观念中。试问:孔子所说,仁义礼智信,何来忠字?

就这样屈原的故事成为美传,中华美德,永垂不朽,成为一代代帝王的统治工具,成为万千百姓的道德楷模,成为人们过佳节的纪念对象!没有这忠君报国的汨罗一跳,也许,只能说也许,岳飞就不会惨死风波亭,直捣黄龙未必没有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英雄不能战死沙场而死于帝王阴谋的悲剧!屈原的汨罗一跳,不管本着什么目的,什么初衷,他本想狠狠震惊一下警醒一下祖国也好,不忍看到楚国江河日下的悲剧也好,或者是干脆一了百了的消极逃避也罢,他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空前的!这样的伟人,他本身的人品越好,为祸却是越大!坏人为祸,为祸一时,为祸一世:好人为祸,为祸一代,为祸一民族!好人的“祸”——那些好人有意无意的光荣事迹,成了帝王们俘怒苍生的王牌,帝王们站上了道德的制高点,人人尽而忠之,这种“忠”,当事人认为很伟大,世人亦然,唯有帝王风轻云淡心中一阵不屑:不过一条忠诚的狗罢了!

这种可怕的现象,两千多年不止!

屈原是冤枉的,他的君子品行的负面影响,任汨罗江水流干也不会知道一分。就让屈原安静一下吧,少讲讲他的“传世美德”,让它成为一个值得佩服、尊敬而不是一个被效仿,被榜样的人!

写屈原的议论文800字作文【二】

屈原是个薄脸皮的人。

不得不承认,有的人是受不了一点世俗的沾染的,同时他希望受到命运的青睐,与同样的高洁之士结朋交友。当以上两条愿望一条都不能实现时,清高的屈原也就决绝地离开了他认为的肮脏世界。

姑且不论这死是否值得,单是这勇气就足以让后人尊敬。这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它表明自己是拣枝而栖的凤凰,不能混混噩噩度世。

屈原投江的心境应该是极度悲凉的,应该是冷静的理智的,也是深思熟虑的,绝不是一时之冲动。既然已抱定了必死的决心,那么何必性急?再看一眼楚国的大好河山吧,这是我的先人开辟的地方。秋风萧瑟,西风渐紧,远处的芦苇与近处的芦苇携起手撑开了一张秋天的网,把整个人的愁苦攒紧,浓缩成一颗异常柔软的心,这心一旦溶于汩罗,便把整条江水都染得苦涩,而水又是一脉相通的,任意一瓢水,都使楚人想起家国江山,想起不可搀回的结局,涕泗横流。

事情已经过去两千年了,代代传,传代代,再加上喜欢“盲目爱国主义”的统治阶级的宣传,于是屈原就成了所谓爱国的典范。

人们不会指责屈原的爱国,虽然那是更重视个人而不是更注重国家的时代,那是一个哪里有幸福哪里成就哪里就是家国的朝代。“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像屈原这样为出生之国而死的不多。

接下来我要谈谈屈原的观点问题,在屈原看来,只有凤凰之类的高洁鸟类才能发表言论,庸鸟安分守己便是;骏马是不必绳子拴的,跛驴当然是要干活的。读到这里,我不禁为庸者叫不平,我同意给天才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同时也应该尊重庸者,其实对庸者、对弱者的关注与尊重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性美。中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精英文化,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食尽人间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说的仿佛都是阳春白雪不能与下里巴人来往交心。

从一个屈原,其实可以看出人格的坚守、家国的选择、传统思想的弊病等多个问题,不同于司马迁的爽然自失,我倒是豁然开朗了。

写屈原的议论文800字作文【三】

我总觉得屈原之死实在是不值得。我对他所做出的事情表示理解,但是对于这样的极端做法我并不赞同。

屈原本人自视甚高,这点结论从《离***》中“帝高阳之苗裔兮”“肇赐余以嘉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些话中可以轻易得出。一个“知识分子”,清高是正常的,过分的谦逊才是不必要的,这样既没有魄力,也没有大家风范。他的理想也很美好,“不抚壮以弃秽兮,来吾道夫先路”。他虽然有这样的理想,也具备这样的才干,可是没有遇上“圣主“,在楚国日薄西山之际他投江自尽,但这或许不值得。

首先,我对“秦灭六国之时,楚是最冤的“这一论调持有否定态度。既然是诸侯割据,那弱肉强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楚怀王够傻,做出来的事情够离谱,也不懂知人善任,最后落得个凄惨的下场就不能算冤。这样的国君领导的国家,不被灭掉才是对其它国家不公平的事情。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屈原这样的行为,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于对楚国民生疾苦的感慨,但是没有脱离愚忠这一范畴。

他大可以如管仲所言“不盖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在当时,谋士效忠于不同的诸侯王是很正常的事情。改革政治不是件易事,不流血的改革更是难上加难,在君主不重用时想凭一己之力改革就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他真的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人民,就应该另寻圣主。助其以更少***戮的方式夺下楚地,减少战争和不必要的伤亡才是良策。他一死了之,只能说明其境界未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地步。这里为宋荣子抱不平,为什么他这样的人却没有名气。当然,这是庸人自扰,宋荣子本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不是为明君,那么效忠国家就没有了意义。如伍子胥一般被***的臣子还少吗?他爱的应该是国家、土地、人民而非其政治和国君。既然如此,投靠其它国家似乎就不是什么坏主意,毕竟这样对人民或许会更好。

无论如何,屈原最终选择了死,留给后人一个值得回味的题材。没有人会知道,站在江边的屈原究竟想到了什么,或许他有了足够的理由去死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没有想到而已。所以不过是从个人自由还是从他本人的现实处境出发来说,我们都是不能对他的死做出任何客观评价的,我们所说的一切论断都带有因自己的联想而产生的主观性。

屈原的寂寞我不懂,也不想懂。

写屈原的议论文800字作文【四】

也许是上天注定你会积聚整个世界的韶光,成为那个时代里最高大的人。也许是命运使然将你投入一波三折的生涯,让你在最低糜的岁月里奏响最华美的乐章。

回首早年间,张明法度,改革政治,连齐抗秦,你也曾深得楚怀王的信任,风光一时。然而高处不胜寒。奸佞之人容不得你,欲争霸天下的秦国容不得你,甚至连被你视为灵修、美人的怀王也要驱逐你。

是你认错了主公,那昏庸无能的怀王竟听信了张仪的花言巧语,郑袖、靳尚的诽谤谗言,唯独视你的逆耳忠言于不顾。黄棘之盟确立,而你流落江北,于是楚国失去了与齐国的联盟,失去了将士与城池。然而糊涂的楚怀王仍旧没有吸取教训,不管你如何阻止他奔赴秦国的鸿门宴,他还是在子兰的怂恿下自投罗网。楚王自食恶果,一去不返。你上疏倾襄王,却再次为子兰、靳尚所陷。

这一次,从郢都到夏首,从洞庭到长江,从夏浦到陵阳。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那才是你的生命真正开始的地方。在那里,你从未停止你的追求。流离的日子里,你依旧担当着一个人臣的责任,探索着富兵强国的道路。江边传来一声豪迈的吟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遭贬谪,你的心中却时时负载着家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楚国指引前路,一直是你心中最美好的夙愿,“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人生的道路波澜不定,而你胸怀天下,从未抱怨命途多舛,“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香草美人,步履翩翩,漫步在你向往的宫殿。你追求“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你渴望“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美政”盈满你的胸膛。

然而这一切,又怎奈何得了君王的疏远,“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行吟泽畔,却无人能解你内心的声音,“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对你而言,“举世皆浊我独清”只能徒生愁苦,毕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天阴雨湿,浸透了你的全部理想。原本一日如三秋的流浪旅程,随着一句“郢都已破”化为泡影。秋风袅袅,木叶萧萧。江水沧浪,宁赴湘流。你皎月一般的灵魂,安能沾染这俗世中污浊的尘埃?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子兰的衣襟已化作尘土,郑袖的舞袖在何处飘舞。两千年的车轮踏过了几世滚滚红尘,抛弃了多少达官显贵,碾碎了多少腐朽与辉煌。可她独独用积淀了几千年日月精华的笔墨,将你——正则与灵均的化身,镌刻在爱国与文学的第一章。你绝望地埋葬了你的香草美人,后世却将她永远的延续下去。这是历史的铭记,这是文学的铭记,这是民族的铭记!

那汩汩的流水,寒凉依旧。

我看见,两千年来,楚泽边畔,一直有一个身着白衣的身影,朝朝暮暮,且行且吟……

写屈原的议论文800字作文【五】

苍茫汨罗之上,烟波浩渺,水珠飘浮,树闪影动,你的背影,好像就在昨天。 你出生于楚国的名门之后。天生的你,应当享受养尊处优,受人爱戴,应当要有一种自高自大的神气。

可你没有,在七国分争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声响亮,震天动地的啼哭,震撼了整个楚朝,那就是你啊。你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良高贵血统美好的名字。有卓越不凡的才能是楚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占尽了天时让人万分羡慕。   你正直不阿虽再次遭贬,你白色的衣袂在狂风中飞舞,你黑色的长须在暴风雨中飞荡,这时的你,思维的火花在你的脑中飞扬,激愤的火焰在你的身上贯穿。你化激愤悲痛为神奇,写出了字字珠玑,贯古烁今的众多伟大诗篇,《离***》、《天问》、《九章》……

你有杰出的才能,但无用武之地,你有远大的抱负崇高的胸怀,但却因为地不利人不和,最终只能以死明志。在你的身上,印证了诗人与英雄的悲剧,一生孤独,没有知音小人暗算,帝王不纳,尔虞我诈,战火连连无休止。你藐视达官贵人贪官污吏,为自己树立了众多敌人。也许你并不知道,自古以来忠臣总是非死即伤,总是讨不到好处。或许你知道。但你那正直、不愿拐弯抹角、洁来洁去的性子却注定成为你一生的绊脚石,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已绘制好祖国的蓝图,正待实施。但,你的梦境很美啊。可那终究是梦啊。是虚无的、飘渺的,这个梦境已在摇篮里就被残酷的现实所撕碎,所扼***。   你没有安于现状,选择了弯曲坎坷的政治道路,你没有弃楚投秦,义无反顾的为这片自己所深爱的土地奋斗、保卫终身。在你的心中。“生命诚可贵国家价更高。”你在听说郢都被攻破之后毫无留恋的与这个世界告别,激愤、悲伤、痛楚,形成了巨大的火焰吞噬着你的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的背影被浪花所掩盖,越来越远。只有枯木,残花。

写屈原的议论文800字作文【六】

人为什么而活着?一个延亘千古的话题。如果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生物是为了繁衍而活着,生物界不少昆虫都可以证实这一点。但用来解释这个问题未免太生硬片面了。

两千多年前投身汨罗的屈夫子应该想不到自己的毅然赴死会引起文坛的千古长叹。身为人臣,屈原很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而活着。为楚国,或者更确切地来说,是为楚君。所以当郢城沦陷的消息传来时,他投河自尽了。从此汨罗江中多了一位吟唱千载的诗人。

面对生死,他选择了死亡。在此之时,面对同样问题的还有渔夫,他选择了生。现代很多人都偏向于渔夫的明哲保身,认为屈原是愚忠。不可否认,是那个时代造成了这一历史悲剧,但悲剧大多又是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中,这一死是壮烈的,无关他人。

时间来到天汉二年,司马迁选择活下去的那一刻。在此之前,他为汉武帝而活,在此之后,他获得了自己的解放,为自己而活。在尊严和价值之间,他选择了价值,也赢得了至今不息的尊敬。“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司马迁没有死,但他却获得了重生。

选择活下去,每时每刻对司马迁来说都是煎熬。很难想象司马迁写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心情如何,但在他选择宫刑的刹那,文坛上就有了一座厚重巍峨的大山,阴阳割昏晓。

生得伟大,死得光荣。前者是司马迁,后者是屈原。屈原为国而活,司马迁为《史记》而活。那么,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再回到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得到,人不是单纯地为了繁衍而活,而是为了更深层次的价值。或许这便是人类有别其他生物最关键的一点了吧。

其实纵观古今,为价值而活者比比皆是。从屈原到司马迁,再到历朝历代数不尽的王侯将相、平民草芥。活着,是一种伟大,死亡,也是一种伟大。

面对生死的抉择,也是面对人生价值的抉择。现在,请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写屈原的议论文800字作文【七】

黄中模先生认为,新中国成立前,在中国学者中,对“屈原否定论的”的批评,卜的功夫最深、成就最大的是郭沫若。他在1935年写成了《屈原》一书,以后又发展为《屈原研究》(后载于郭沫若:《历史人物》,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对怀疑《屈原传》和屈原的思潮作了系统而全面的批判。

在《屈原研究》里,郭沫若指出:“廖、胡两位,特别是胡适,对于《屈原传》所提出的疑问,骤看都觉得很犀利,但仔细检查起来,却一项也小能成立。”例如,胡适有一个疑问(谓其第“四大可疑”,即“怀土拿来换张仪的地,此传说‘秦割汉中地’,《张仪传》说是‘秦欲得黔中地’,《楚世家》说是‘秦分汉中之半’。究竟是汉中,是黔中?”对此,郭沫若指出,这是胡适没有仔细阅读原作而提出的问题。他说: 第四大疑问中的黔中和汉中,是胡适太着急,把原书看脱了一半。《张仪传》上是说“秦要楚,欲得黔中地,欲以武关外易之”。黔中是楚地,到了顷襄土_}一_年,才为秦所取。“武关外”便是指的汉中,二篇文章并没有冲突。只是《张仪传》多提出了“秦欲得黔中地”的事实,后来楚也没有给它,小用说武关外的汉中也没有到楚国手里。 郭沫若逐一反驳了胡适提出的几个疑问(号称“五大可疑”之后,作出结论说:

据上所述,叫一见胡适对于《屈原传》所发出的疑问均小能成立,更推到廖a;_rh,r}的疑问大约也小过如此。郭沫若在《屈原研究》中雄辩地阐明了《屈原传》的真实性,论证了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诗人”,以胡适为代表的怀疑派的思想基础是唯心的实用主义哲学,“并小科学”的。

黄中模还介绍了郭沫若对孙次舟“屈原否定论”的批评。孙次舟在1944年9月6日发表在《中央日报》的那篇题为《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的文章里,根据《史记·屈原传》中有“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的话,抓住“同列”“争宠”几个字,便指出屈原为“文学弄臣”。此议一出,陈思等先生即在《屈原辨正》(载《中央日报》1944年曰月14日中指出,孙次舟的“发现”是“一堆可怜的余唾”,是用“臆度”的办法企图“把屈原这个所谓‘偶像’推翻”。在此基础上,郭沫若也连续发表文章(如《屈原小会是弄臣》《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弄臣》,批驳了孙次舟的谬论。他说: 屈原是二间大夫,是楚国贵族屈、景、昭二姓中之 一姓的显要。他的身份同小臣宋玉或齐之赘婿淳于J 1.毕竟小同。他做过左徒的官,这同一的官,后来的春中君也做过。春中君系以左徒而为令尹,足见那官位相当高,似乎和弄臣的职守也小相称。这些都是相当坚强的反证,似乎也还小容易推倒。

从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站在胡适等人的对立面,坚决维护屈原及其作品的真实性的,除了郭沫若外,还有谢无量、朱维之、闻一多、茅盾、姚雪垠、周而复等。原一生基本事实的真实性,我国过去从未产生过根本性的怀疑;只是到了辛亥革命之后,廖平才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见《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

由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不排除某些政治因素,海外一些学者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一直把“屈原传说论一屈原否定论”视为至宝,并不惜连篇累犊地大加宣传。因此,这场大讨论不仅表明了大陆学者的比较一致的基本立场,而且也维护了屈原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以及中华民族瑰宝的应有地位;同时,也加深并促进了中口两国文化学术界的彼此了解与交流。

口本学者的“屈原否定论”因为事关否定屈原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以及作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历史地位问题,并牵涉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感情问题,因此理所当然地受到中国学者们的批评性回答。当然,这种批评性回答乃是限制在充分说理的平等交往的学术争鸣的范围内进行的,从而为“文革”以后的学术界吹进了一股新风。在这场大论争中,中国老、中、青三代的楚辞研究者都积极行动起来,上下求索,认真探讨,既具有比较充分的理性和科学性,更显不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论争不仅锻炼出一批才华横溢、根底扎实的楚辞研究者,还让广大读者,包括萃萃学子大长见识,普遍地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写屈原的议论文800字作文【八】

一说到屈原,人们首先想到粽子,然后想到爱国诗人,接着想到的是他自沉涅罗江。

投江,这是屈原选择的死法。他为什么要自***呢?因为爱国之心被误解成驴肝肺,国将破家将亡身为人臣忧心如焚,所以,倍感压力的他,自***。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屈原是因为爱国而死的,所以这一为现代人所鄙夷的字眼“自***”,就在他身上染上了英雄失路,,爱国情切的悲壮色彩,他的死,便成了所谓的“爱国壮举”。

可是我要提问了,屈原死的屈不屈?大多数人都会说,为国而死顶天立地,当然不屈,但是,屈原这一死有价值么?他受楚王猜疑,上官等人排挤,它可以隐退啊,不是常说“穷则独善其身”么?靠写诗写赋也能衣食无忧,并能发扬楚辞的魅力,为我国文化留下多一些瑰宝。可她偏要死。

张仪把怀王骗去秦国,并最后***了他。顷囊王子兰即位后,处处为难屈原;楚国对秦屡屡退让,眼看将成为秦囊中之物。屈原要是受不了顷囔王,他大可以投秦,想必定会大受赏识;当然,他是爱国的,他不会投靠敌国,那么,他可以上阵***敌啊!若真是手无缚鸡之力,他可以号召楚国百姓抗秦或者干脆战死沙场。

反正他不想活了,那这种死法难道不比自***好得多?好歹也为楚国人民树立了个勇士的榜样。

历史上爱国的人多得很,可是笨到屈原那样默默投水喂鱼的爱国者真是难找。

大钢琴家肖邦想必大家都知道。那时波兰遭受着外国的侵略和践踏。肖邦是爱国的,但他并不是到战场上去送死,这不仅帮不了祖国的忙,反而会使现在的我们听不到优美的钢琴曲,理智的肖邦把爱国热情融入了钢琴曲中,让每一个波兰人都能从激昂的旋律中领悟到报国的勇气和智慧,这难道不比“找死”有意义得多?

再说爱国诗人陆游,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它们同是文人,但他们所写诗词蕴含着豪情壮志,报国雄心。而屈原呢?满篇《离***》几乎是哀叹仕途不畅,不被信任,满纸哀草残杨,能激发百姓的豪情?本可以把文章作为“匕首和投枪”的屈大夫,只将它作为软绵绵的抒情工具,国难一来就想到死,屈,真是太屈了。

历史典籍有分析说,当时神学观念盛行,人们相信死后可以升天成仙。屈原也不能排除这种例外,那这就更可悲了。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他,因为想要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完成他在人间完不成的“美政”,不顾国家对他的需要,投水自***,这不荒唐,不可悲么?

一个爱国者,做任何事都想到对国家的利与弊,绝不意气用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而不是说,谁谁谁伤的最重,牺牲最大,死得最惨,谁谁谁就最爱国。

爱国者,都应该为祖国动动脑子,再去做有价值的事情。

屈原之死,又屈又不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