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说明文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这就好比写记叙文要抓住人物的
个性一样。什么是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就是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因而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这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细致观察,熟悉说明对象。养过蚕的人来介绍蚕,肯定比没养过的同学容易写好。二是要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通过分析思考,学会比较,就能知道所要说明事物的特点。三是要查阅有关资料。说明文要求介绍准确,材料充实,有些说明文还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作补充。介绍《南丰蜜桔》,最好能查阅它的习性、功用等,这样,写作起来就更容易全面把握事物特点,不查阅资料,就很难写全。
下面谈谈学习毅力的.问题。如果你有坚强的毅力,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什么难事。学英语关键是能够持之以恒。
在学习过程中,你应该制订一个计划,一天记住几个单词,一天记住一两个句型。你不要小看“持之以恒”的力量。举个例子:
如果你一天背5个单词一年就是1825个单词,相当于初中三年再加高中一年零两个月的词汇量。如果你坚持两年你就能住3650个单词,相当于中学六年包括本科两年的词汇量。
在制订计划时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计划要切实可行,不要好高务远。上面的例子已经说明,只要你能坚持天天学习,英语一定能学好。
2、要有坚强的毅力,每天都学习,不因为某些事而耽误了学习。如果哪天的工作没有完成,第二天一定要补上。连续不学习的时间不要超过两天。
3、要有一个帐本,哪天学会了哪几个单词,哪几个句型一定记录在案。
4、为了把单词、句型真正学到手,第二天一定要复习第一天的,第三天一定要复习第二天和第一天的内容。
5、所选择的课本可以是一套或两套,千万别太多。实际学英语的书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要你能按照一套或两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练就一手好字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写文章、记笔记、写,都离不开写字。所以,我决定每天坚持练字一小时。
我的写得比较好,但不够生动,有待改进。在往后的写作中力争写得生动具体些,学会运用优美的词句,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文章更优美;让读者对我的作文产生兴趣而继续读下去。
学好语文,上课要做到认真听讲,按照预习—听课—总结—复习—作业这五个环节进行,坚持独立思考;提倡和同学讨论,想象文章的.背景、人物的形象。养成边听课边做笔记的习惯,手、头、眼、耳并用。
学好语文,除了课内学习,课余自习也很重要,养成学习语文的自觉性,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爱因斯坦说过:“A=X+Y+Z”。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方法;Z表示少说空话。学语文也一样,只要勤奋、有方法、多做事少说空话,就一定能学好。
学好语文,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要多看一点有用的课外书籍,积累优美词句用于写作。当然也不能忘了按时完成作业,更不能因看书而忘了正事。
最后,要求我自己强化正确、填满缺陷、改正错误,做到认真听讲,记好笔记,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不要心存等待和依赖。
说明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文体,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体。写好说明文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说明文?本人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说到说明文,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述事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在构思说明文的时候,就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如黄传惕的《故宫博院》是主要用了空间顺序,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使文章显得井然有序,条理分明。而陈从周的《说“屏”》则主要用了逻辑顺序介绍了屏的主要作用和其实用性及艺术性,还从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序划分出屏风种类,与屏风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知道了怎样从整体上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还应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才能使文章严谨,在读者全面、具体地了解你的说明对象,这个道理就和你是湖南人,但你在参加高考的时候却应该写详细自己的家族住址一样,要不然就算你付出了再多的心血,努力结果也终将为零。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要写好一篇说明文就应该灵活运用各种说明方法。
诚然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也同样重要,就如同一座连接起大河的小桥,可以更直观、快捷地使自己到达预定的目标。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就抓住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坚固、雄伟、造型美观的主要特点,又以赵州桥和怎样看这府特色桥的,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工程师的聪明才智,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在这个事物的特征。要比别人更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这样既介绍了要说明的事物的有关知识,又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要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还要知道说明文不求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而重在给读者以知识,所以说明文的语言讲究科学性,常用的说明词语有据说、多、一般、比较、几乎,可能大多数等。有了这些词语的点缀就可以使说明文语言严谨、精确的特点,使说明文具有优越真实性。
然而要真正地写好一篇说明文还远远不只这些,这里就不多说了。
先明确一下读书笔记的原则:
1. 不要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笔记是帮助构建知识体系的工具。笔记代替不了思考,只能作为思考的补充。
2. 做了笔记,要多看,否则,毫无作用。
3. 不要依赖笔记。笔记的作用就是让你不再需要笔记。
再说一下读书笔记的几个误区:
1. 笔记就是摘抄
摘抄是最没效率的方法。如果需要记录大段的原文以供引用,请拍照。这就是数码时代的便利。
2. 笔记就是给一本书画大纲
这同样是效率极低的方法。一本书的内容,不可能全部都使你感兴趣,能纳入你的知识体系。而且,仅仅因为“这本书里有这样的内容”,就记下自己不喜欢也不需要的东西,会影响做笔记的积极性。
3. 笔记要保存起来,时时翻看
前期确实如此,但如果一本笔记做了几年,当你需要时,还得翻开笔记去查——那这笔记做了有什么用?你的知识是储存在大脑里的,不是储存在笔记里的。笔记只有两种:一种是原文,以备查询(拍照或者用电脑录入即可);一种是思维架构,帮助完善知识体系,用完就可以丢弃。
说说我的笔记方法。
当你看一本书,读罢一章,觉得信息量巨大,醍醐灌顶,拍案叫绝,恨不得马上把这一章画大纲、抄下来——这时,先别忙着这样做。
先问自己:这一章里面,感兴趣的是哪些?有哪些能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
比如,读古希腊史,你也许不会对克里特宫殿里有什么器皿、迈锡尼人驯养了什么家畜、伊奥尼亚人种植了什么作物感兴趣,你比较感兴趣的是:希波战争的整个过程。它是如何发生的?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何?有哪些经典的小战役?
那么,带着这个问题,再读一遍,其他无关的信息,不要理会。
读的时候,看到任何一个不懂的词、不清楚的概念,立刻上网查,务必弄明白。
当你把这个过程梳理清楚了,好,眼睛离开书。现在,请你在心中想象一个听众,用你的话把这个知识点解释给他听。
说的过程中,遇到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停下来,上网查,马上弄明白。
等你可以流畅地把“希波战争发生的全过程”解释清楚了,打开笔记本,在本子上记下要点。这些要点,就是你在叙述时,那些比较重要的节点,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
下一步,请你思考,这个东西,可以跟知识体系中的.什么联系起来?
你通过这个知识点,可以联想到什么你已经知道了的东西?
以这个点为圆心,把它们记在它的周围。
这就是你关于这个知识点的图式。
好了,这个知识点已经告一段落,请在笔记下面标明日期、书名、页码,然后就可以翻开下一章了。
接下来,只需要每周一次,或者几天一次,翻开这几天做的笔记,根据自己记下的图式,将这个知识点完完整整地回忆出来。
然后,根据周围的联系元素,将它在你整个知识图式中过一遍。
直到你对这个点已经烂熟于心,这则笔记也就完成它的使命了。
文/杨绛(注:钱钟书夫人)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钟书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我听。我曾想为他补裰破旧笔记,他却阻止了我。他说:“有些都没用了。”哪些没用了呢?对谁都没用了吗?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
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以后,他就随遇而读。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MonikaMotsch)来北京。我就请她帮我编排。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钟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他也是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借调中国古典文学组,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如愿。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钱钟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吗?
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他风闻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都散乱了,整理很费功夫。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白,这些“馆”、“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我家居住的中关园小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以后屡次迁居,在钟书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
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管锥编》里,在在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例如:《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共九十五页,而日札里读《楚辞》的笔记一则,只疏疏朗朗记了十六页;《管锥编。周易正义》二十七则,共一百零九页,而日札里读《周易》的笔记,只有一则,不足十二页;《管锥编。毛诗正义》六十则,共一百九十四页,而日札里读《毛诗》的笔记二则,不足十七页。
钟书在《管锥编》的序文中说:“……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 “初计此辑尚有《全唐文》等书五种,而多病意懒,不能急就。”读《全唐文》等书的心得,日札里都有。他曾对我说:“我至少还想写一篇《韩愈》、一篇《杜甫》。”这两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懒”,都没有写出来。日札里的心得,没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
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钟书都“没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钟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
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钟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保留着手稿原貌,公之于众。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杨绛敬序 二零零一年五月四日
但在我认为,语文是非常抒情的。语文,它有优美的句子,抒情的文章,也有各种各样的词语,语文是伟大的,它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
学语文,非得用功。因为语文不只是要听课就可以了,在重要的地方也要做上一些笔记,因为人的'大脑不可能一下子能接受那么多。就像鲁迅先生那样,老师一边讲,他一边听,一边记,回家后就拿出来复习,这样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最终,他就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语文的难点就是——写作文。其实,写作文主要在于积累词汇,因为作文中经常需要用到一些好词,如优美、动听……。还有一点,就是要分清层次,不要东一句西一句的。马克思就是一个好例子,他从小就背诵名人的文章中的好句。所以,在他的文章中,总会出现许多好词好句。
学语文,就要下苦工夫,有人说,下苦功夫等于“自找苦吃”。每天,又要看书,写字,还要想。其实,会驾驶语文这艘“船”的人,无不是经过风雨的吹打。只有这样,才能使你变成一位出色的“驾驶员”。
学语文,就要经受的起风吹雨打,不要因困难而退缩,半途而废。
有谁不想在语文的果园里结满丰硕的果实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