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读后感100字作文

故宫读后感100字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08 10:38:56
故宫读后感100字作文

故宫读后感100字作文【一】

故宫,一座已然开放,却仍就隐藏着各种神秘的硕大宫殿,吸引着全球的探索目光与好奇之心。近些年,有关故宫的纪录片,也是林林总总如《故宫》、《故宫100》、《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等,令人大开眼界。

但这座神秘的皇家宫殿所蕴藏的人文、历史,甚至玄机、疑案等等,却远非几部影像所能承载,因此,当《故宫新事》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我们似乎发现,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再启有关故宫的“日常”,依然是满满的新鲜感,那种新鲜,是拂去历史厚重的尘埃,掀开过往的神秘面纱,所呈现出来的,更全面更完整的“宝库”探索,这种更真实的探宝所带来的紧张与惊喜,胜过了太多的盗墓系影视剧。

文物已经苍老,文物的故事却历久弥新,《故宫新事》独辟捷径,抓住了故宫的新事——启动于2016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由这个将延续五年的项目,带领观众通过镜头,更身临其境的,走进那些以游客身份所不能到达,甚至根本就看不到的角落。

虽然故宫五百多年来曾经屡次重建、改建、修缮,但也只有到了《故宫新事》,我们才得以如此幸运的通过这部纪录片“参与”到养心殿的“重生”之中,这种神秘感,也带有了一些庄严的仪式感与使命感。正如片中所说:“古物有灵,保护它们,就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的最大敬意”。这一程,是虔诚的一程。

修缮“养心殿”,绝非修理自住的民房那么简单,这里的一书一画一金一木,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诚如文物工作者现场的调侃,那厚重的尘灰,也都有文物价值。但当摄像机镜头第一次触达到养心殿时,我们看到的是风裂的木器,破败的墙皮,行将坠落的吊顶,还有依然闪烁着动人光芒的佛像、玛瑙盆景、瓷器、匾额等等,历史加诸了文物的厚重年轮,也为他们带来了残损的印记。

刚刚上线的第一集,主要讲的是养心殿的“撤陈”过程,“撤陈”就是在房屋建筑修缮前,先将里面的文物都清理挪出。这绝非是一个简单的搬运过程,其间1890件文物,件件需要得到妥善的安置,金银玉器还好说,小心移走就行,而粘连在窗棂上的字画,挂在墙上的织品,还有即将脱落的或者已经裂开的各处装饰 ,所考验的不仅是文物管理者的耐心与技术,还有适时的经验与智慧,以及一些的运气。因此,就这一项“撤陈”行动,就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即便如此,也有一座宝塔因为器形太大不易挪动,被现场封存保护,“撤陈”,无疑是最高难度最高级别的搬家。

“故宫新事”一“故”一“新”,而“撤陈”又是一“动”一“静”,由此所带来的故宫镜像,就格外的与众不同,让一座宫殿动起来,或者说以动态的角度,更加全方位的探究一座宫殿,这本身,就是又一次的考古行动,文物是“死”的,但维护文物的工作人员却都是“活”的,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在故宫修文物》能大火,因为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件件精致而美妙的静止器物,更是对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幸而,在《故宫新事》中,我们还能见到那些已然被记忆的文物修复专家,当然,也将有更多行当的工作人员,映入我们眼帘,并由这部纪录片,成为了新一批故宫历史的见证者。我们也是,这项于2016年启动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还有四年的时间,才可能完工,而《故宫新事》的未来,应该也会紧贴养心殿的修缮过程,持续呈现这座宫殿的“履新”之旅,带领我们跟随文物专家一起,探究有关文物与古建的蛛丝马迹。

其实,《故宫新事》讲的是文物事,呈现出来的却是人心,因而蕴意悠远,又因为所触达的内容足够私密,一经公开,更显得弥足珍贵。

故宫读后感100字作文【二】

无意中看到的这部《故宫新事》 ,一开场就让人有点恍惚,随着影像进入到养心殿,看着匠人们花费五年的光阴,撤尘,精心的包装、修正,再用手中的笔墨和刻刀,一丝一毫的修复,一点一滴的恢复曾经的面貌,直到时空好像被这些文物接通了,睁开眼,是当下大千世界,闭上眼,有历史,说不完的风吹雨打,前尘往事历历在目。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心传出自《尚书》,是儒家文化的精华,通过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大概说的是人心复杂,而大道微妙,唯有放下繁复与庞杂,平和、专注,才能真正的秉行中正之道,治理好国家,后来乾隆以此作为开头为养心殿书写了铭辞,韬光养晦,开创了一段盛事光景。

历史上曾有八位清代皇帝先后居住于养心殿,包括后来在这里垂帘听政的东西太后也一定没有想到,这个全中国最具格调的皇家禁地,后来几度变幻大王旗,经常过战火的洗礼,现在又成了寻常百姓的休闲之所,他们用过的桌,坐过的椅,把玩过的.玉盏,摩挲过的书卷,在每个人的眼中,有了不一样的价值和涵义。

这大概就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车轮吧,至少在人类没达到光速和时光旅行之前,历史是一去无返的河流,再过一百年,现在那些修复文物的匠人,以及爱看电影的我们,和曾经风光一时的皇帝们一起统统一去无返,而《故宫新事》这部电影,或许在某个春天夜晚,让这些故事拥入到某个人的脑海中,点亮几个神经元,给旧梦之中带来一丝新的尘光。

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这就是电影,和文物一样,既遥远又贴近,既陌生又熟悉,给我们带来跨越时空的心灵震动。

故宫读后感100字作文【三】

故宫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电视中经常见到之外,相信大多数人都曾亲自走进故宫参观。尽管我也曾经去过故宫,但是因为都是以游玩的目的,没能真正认真的参观过,所以也借这次近代史课程的实践活动,我又一次去了故宫,而此次去参观真的也得到了很多新的收获,对于故宫也有了新的更深的了解。

众所周知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历经24个皇帝。故宫是从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因而它的第一个主人便是明成祖朱棣。而最后一位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带着敬畏的心情从故宫的北门进入故宫,看到御花园、以红黄色调为主的宫殿,而且宫殿屋顶的形态各异,真的很宏伟壮观,不由的想象着在我脚下的路曾经是皇帝必经的路,眼前的景是曾经寻常百姓所不能见得,心中对故宫的敬畏油然而生。使我想到100多年前,一个名叫赫德兰的美国人曾经在参观故宫后,写下这样的文字:“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你会被你所见到的一切所打动。这里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这又是一种让你感到亲切的美。”也许外国人并不能像中国人那么感同身受,但是从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和我们相通的感受,故宫给人的是尊贵的美,震撼的感觉。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大多都只能在宫殿的外面参观,而不能进入其中,所以我也观察到故宫的窗户设计的十分紧密,据说站在高山上看故宫,根本看不到一个窗户,是为了防止刺客找路,可见紫禁城的防守十分的严密。

故宫占地很大,所以我想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

关于故宫的三殿,我不得不提的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它是紫禁城宫殿之中最大的一座,长宽比例9:5,寓意“九五之尊”。太和殿的匾额是“建极绥猷”匾,为皇帝御笔,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看上去真的很有威严。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这也使整个宫殿的气势更加恢宏。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后三宫不得不提的是乾清宫、坤宁宫。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殿的正中有宝座,墙上高悬这“正大光明”的匾,还有摆放整齐的供休息的床和椅。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坤宁宫是明朝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坤宁宫和乾清宫距离之近充分体现出了古代皇后的地位之高,等级分明。

在东西六宫中,我想提及一下储秀宫,慈禧在储秀宫居住时曾经大肆修缮过,使它成为了东西六宫中最奢华的宫殿。

走在故宫中,仿佛真的能看到大臣朝拜,妃嫔相见,更朝换代的场景,想象着这些,使我不由得感叹故宫留存的巨大历史意义,是它的存在才让后人能身临其境,对于古代帝王的生活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可谓有据可查。

故宫有四个门,其中后门是“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也正是我们进入故宫的门。

期间我看到了大门前有两个铁缸,开始在想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才知道是防火的,里面盛满了水。冬季为防止缸内的水结冰,还在四周垫上棉被,下面用炭火烧烤。由此也看到了古代人防患的意识。

由于故宫很大,可以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了,所以要都参观过来需要半天的时间,但是从此也看出古代皇帝的家族之庞大,真的和现在我们的生活状况大相径庭,有玩有办公有举行庆典有居住有修养甚至有“冷宫”,如此的齐全,充分体现皇族的地位,再到每一处的建筑寓意等等,让我又深刻体会到了古代皇权的至尊威严,皇帝乃天子的九五之尊。偌大的故宫,建筑的形态,恢弘的气势也让人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真正体味到什么是智慧的结晶。

故宫读后感100字作文【四】

这次活动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不仅让我了解了我们中国明清两个封建王朝的杰出的宫廷建筑,更让我动容的是里面的每一件建筑都有其背后传奇的故事,让我对历史又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认识。

博物院不仅是以其多民族风格的宫苑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更以其丰富的院藏文物珍宝而享誉中外。其中,尤以明清宫廷文物弥足珍贵,堪称国宝。院藏文物珍宝展是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门类藏品之精粹。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准和清代宫廷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生产工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展览采用世界先进陈形形式,充分运用现代设备和陈列手段,同时又保持皇宫的古朴风貌,使您仿佛步入艺术圣殿。清代皇宫外国礼品展沈阳故宫收藏和陈列的明清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及工艺美术品中,有许多中西文化交流工艺品,如钟表、

玻璃器可谓独具特色。自十七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把大量的钟表、玻璃器输往广州、由广东海关购置贡进皇宫,海外各国使者也竞相以本国精致的钟表、玻璃器作为贵重礼品赠给大清王朝,用这些巧于构思,精心制作的钟表、玻璃器精美艺术品取悦于皇帝,不仅是帝后怡情赏玩之物,也是宫殿里不可少的一种装饰品。这些技艺精湛的工艺品,充分显示了外国匠师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同时也是十七、十八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

故宫,既古老,又新鲜。故宫,承载历史,创造未来。故宫,汉族建筑之精华,永远的故宫。

故宫读后感100字作文【五】

纪录片记录着这群有意思的人,还有他们手中的代代传承。如今早已见不到的师徒制,依然存在于故宫这门久远的手艺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毕业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来到这里有了自己的师傅。这是传承的温度。他们要怎样适应里外这种反差的呢?都是同龄人,好有兴趣去采访一下……正因为有他们,才能有修复的新生。

无论如何新生,纪录片中依然能看到那些已经延续了千年的技法,朴素而有效。高科技的当下看着这些传统的方式,感觉特别有意思。制浆糊,晾树漆,用猪血,诸如此类blabla~这也是传承的温度。

篇幅所限,短短3集,已经没有更多容量去告诉人们何以完善修复技艺,怎样才能更加规范有效,而现代技术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国家和社会需要做些什么,以及每个个体应该如何面对。如果能够篇幅加大,让阐述更全面,当然会更好。我们也感受得到工作环境看上去也比较简单,陈旧。但换个角度想,这种自由舒服的状态,略显陈旧但熟悉的陈列和工具,是几代人共同的记忆,或许更能给人以安全感和温暖呢?每件工具都饱含着传承的温度。等几年之后,老一辈都退了休,中坚力量和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崛起,与之相伴的环境也会相应发生着变化。

不过能够感受到纪录片更侧重于讲述人,告诉我们这是一份怎样的工作,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这神秘的深宫有着怎样一种生活。只看片名,应该不会能想到是这样一种平实的风格。我很喜欢这种侧重,浓浓的人情味。这本身就是一份需要太多真挚感情才能从事一生的职业。文物是有温度的生命,他们理应需要更多人的执着与热忱。

至于文物保护中还有着诸多的问题,那是当然的。如何让修复的工作环境更规范,更先进。保护不当,资金不足,最最重要的是法律和条文的缺失,让很多人钻了空。怎样才能让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永远能肩负传承千年文化与精神的使命,这其中还包含着太多的内容,太多的路要走,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纪录片起码给了我们一个启发,一个起点,让我们认识了一群执着又从容的有意思的人。也衷心的期盼在保护的这条路上,他们能够走得更坚实,更完善。

一道宫门,两重世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