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到之处,探幽寻秘,根据学者们的考证,他曾经8次到沙漠,而他到金华的次数,也不少于4次,这说明他对金华情有独钟。霞客古道,就是他走过的一条道路。我们就慕名前往此地攀登。
我和爷爷从智者寺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来到了霞客古道的大门。我拾阶而上,俯视着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小山村中的屋子都是清一色的白墙红瓦,四周环绕着一座座大山,山上都是成片成片深浅不一的绿色植被,显得特别清新雅致。远处,山是那么青,云是那么白,天是那么蓝,山连着天,天连着山,站在山上,仿佛可以碰到天,我想站在上面可以上天揽月了!
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前行,路旁出现了一大片繁茂的竹林,竹叶郁郁葱葱地覆在路顶,阳光透过竹叶之间的空隙,斑斑点点地洒在石子路上,我缓步在林中小路上,身心仿佛游荡在大自然中,周身感到分外清凉,心里也就感觉格外轻松自在了。
继续向前走,时间已接近正午,我还没吃午饭,简直是饥渴难忍,又面对着头顶上太阳的烘烤,真是又热又累又渴!我摸摸自己的肚子,真是“腹中空,口中干”啊!忽然爷爷惊呼起来:“前方有水源!”
我猛地一抬头前面的小土堆里,是什么亮闪闪的东西在缓缓地流出?啊,是水!我一下子来了精神,三步并作两步,赶紧跑到小土堆前头,那是一个竹筒,里面流出了清澈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熠熠生辉,原来是古老的竹筒渡水!
我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我轻轻地把水捧在手心,让水透过自己的手指缝中间流过,透过一丝丝的清凉,再让它重新汇聚成一汪清泉,继续向下流去。我再次掬起一捧水,轻轻抿了一口,一种从未有过的甘甜清咧瞬间充满了我的口腔,湿润了我的心灵,真是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我和爷爷跌跌撞撞,走一步摇三摇地走到山顶。这时,太阳一改正午的燥热,变得温和起来。
我们沐浴着这温暖的阳光,淋浴着凉爽的山风,感觉格外放松。走了这么崎岖的、这么艰难的路途,现在,我终于尝到了登顶的喜悦,俯视山下,一切都在我脚下,真如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群山、斜阳、竹林、清泉........难怪徐霞客那么留恋于婺州大地的山山水水。
李白笔下的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惹得无数人艳羡不已。而此刻我脚下的江南,虽无扬州的清波荡漾,姹紫嫣红,却依然有别致的美。
江南有我之前每天都要回的小家。恰逢城市建设,路面坑坑洼洼,如遇下雨,泥浆四溅。再遇上周五放假,附近外语学校前来接孩子的家长会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即使这样,还是愿意在灰尘中,在车水马龙里,一遍遍去审视我生活了一年多的地方。
大桥是市区和江南的分水岭。一过桥,明显觉得天都开阔了,树多了,人少了,一辆辆摩的在站台等着拉客。很多人下了公交之后还不能立即到家,需要走一段石子路,这时候摩的就派上了用场。傍晚时分,师傅们三三两两停在一起,相互递根烟,一边拉家常一边等候着。白色的眼圈吐出来,伴随远处人家升起的袅袅炊烟,一两声狗吠,悠闲而恬静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往里走,开始有农田出现。成片的柑橘树绿得发亮。季节尚早,一个个青橘挂在枝头,瞧一眼都满嘴生津。再过一段时间,待到皮色金黄,就可以收获了。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口水塘,房前、屋后,或斜卧在檐角下,像深闺中不问世事的隐者。水面静极了,不见一丝波纹,除非起风,或朝里丢一粒石子,才有圈圈涟漪缓缓荡漾开去。周围的绿色不差分毫投在水里,很容易让人想起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再俗气的人,面对此景,也难免脱些下里巴人,沾点儿阳春白雪。
水的深处恐怕就要放肆多了。农户告诉我,他每年都朝里放养不少鱼苗小虾。所以池子里从未断过生气。拿个大渔网,站在岸边,倾斜着身子,一口气从这边趟过那边,里面就沉甸甸的.。提起来,少说有两三条鲜活的鱼儿。农户拣出较小的丢回水里,他说,不能一网打尽,不然明年就没得吃了。看来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已经深入人心。其实他也未见得读过这些文字,无非是生活的告诉他,万物生长有时,唯有遵其规律,方能和谐相处。
继续往前走,山更厚实,树更密集,路更崎岖,房子也越发稀疏。一座石头小桥下,是个红衣服的小女孩儿,正蹲在池塘边洗着什么。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山尖,只有余晖印出一小块儿红色的晚霞。走进一看,小女孩正洗着一块红色的手绢,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手绢了。红衣,红晚霞,红手绢,多美的一副景致。生活总是这样,会出奇不
意地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远处响起唤女孩儿回家的声音。女孩儿脆生生地应了一句“就来啦!”晚霞也渐渐消失了色彩,退下最后一抹红色。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我也该回家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